- 年份
- 2024(6525)
- 2023(9441)
- 2022(8499)
- 2021(8139)
- 2020(6855)
- 2019(15941)
- 2018(15944)
- 2017(30635)
- 2016(17008)
- 2015(19154)
- 2014(19180)
- 2013(18989)
- 2012(17271)
- 2011(15558)
- 2010(15201)
- 2009(13627)
- 2008(13104)
- 2007(11232)
- 2006(9597)
- 2005(8161)
- 学科
- 济(62042)
- 经济(61974)
- 管理(46333)
- 业(44919)
- 企(36951)
- 企业(36951)
- 方法(31170)
- 数学(26885)
- 数学方法(26551)
- 农(17508)
- 学(17135)
- 财(15321)
- 中国(15237)
- 业经(13760)
- 地方(12921)
- 农业(12056)
- 理论(11220)
- 和(11008)
- 贸(10796)
- 贸易(10791)
- 易(10465)
- 技术(10287)
- 环境(10139)
- 制(9975)
- 务(9654)
- 财务(9595)
- 财务管理(9578)
- 教育(9112)
- 企业财务(9064)
- 划(9005)
- 机构
- 大学(239588)
- 学院(236627)
- 管理(95206)
- 济(85467)
- 理学(83644)
- 经济(83450)
- 理学院(82666)
- 管理学(81121)
- 管理学院(80721)
- 研究(80134)
- 中国(55439)
- 科学(55172)
- 京(51375)
- 农(45453)
- 业大(41789)
- 所(41618)
- 研究所(38685)
- 财(37248)
- 农业(36269)
- 中心(35615)
- 江(33187)
- 北京(32036)
- 范(31192)
- 师范(30814)
- 财经(30745)
- 院(29102)
- 经(28001)
- 技术(27325)
- 州(27221)
- 师范大学(25015)
- 基金
- 项目(173214)
- 科学(134522)
- 基金(125082)
- 研究(121688)
- 家(110990)
- 国家(110091)
- 科学基金(93473)
- 社会(72993)
- 社会科(69032)
- 省(69026)
- 社会科学(69013)
- 基金项目(67695)
- 自然(64526)
- 自然科(63013)
- 自然科学(62998)
- 自然科学基金(61841)
- 划(58494)
- 教育(55370)
- 资助(51335)
- 编号(49399)
- 成果(39732)
- 重点(38620)
- 部(36972)
- 发(36196)
- 创(36151)
- 计划(33891)
- 科研(33873)
- 课题(33767)
- 创新(33692)
- 大学(31661)
共检索到32757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健 官春云 李栒 陈社员 郑卓 陈平平
在人工杂交与田间自然授粉两种条件下,研究了转Barstar基因油菜T742向非转基因油菜、其他芸薹属、十字花科植物和杂草的基因转移情况.结果表明,转基因油菜与周围非转基因油菜和新疆野生油菜杂交能产生一定数量的种子,经PPT抗性与PCR检测,其中部分种子含有Barstar基因,而与其他十字花科植物或杂草杂交不能得到杂种;基因转移受到母本类型的影响,转基因油菜T742与3种类型油菜的杂交亲合率从高到低为甘蓝型、白菜型、芥菜型.可见转基因油菜的外源Barstar基因可向周围非转基因油菜和新疆野生油菜进行转移,而很难向其他十字花科植物或杂草转移.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林良斌 官春云 周小云 熊兴华
为了选育出稳定的转基因抗虫油菜新品种 ,采用卡那霉素抗性分析和 PCR检测技术对转基因抗虫油菜中Bt杀虫蛋白基因的遗传行为进行了研究 .连续三代的研究结果表明 :Bt杀虫蛋白基因以单拷贝、杂合地整合到转基因植株 (T0 1,T0 2 ,T0 3,T0 5 ,T0 6 ,T0 7,T0 8)的基因组中 ,并稳定地遗传给后代 .纯合转基因株系杂交分析表明 ,在不同 T0 转基因植株中 Bt杀虫蛋白基因整合位点是不同的 ,T0 1和 T0 5或 T0 3和 T0 8的 Bt杀虫蛋白基因整合位点是同源染色体的不同座位 ,而其他转基因植株的 Bt杀虫蛋白基因整合位点是在非同源染色体上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赵志辉 杨立桃 艾晓杰 张大兵 邹思湘
为了分析转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对大鼠生理代谢水平的影响及其内源和外源基因遗传转移的情况,选用32只SD大鼠,随机分成2组,分别饲喂含30%转基因抗草苷膦豆粕和含30%非转基因豆粕的大鼠配合饲料,连续饲喂30 d。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大鼠体重,血清中尿素氮(SUN)、葡萄糖、天冬氨酸转氨酶(GPT)和血清总胆固醇均无显著差异(P>0.05)。同时,利用定性PCR方法检测试验大鼠的血液、肌肉、肝脏、胰脏、肾脏、胃及肠道内容物中的转基因豆粕内源基因和外源基因。结果表明,在用含转基因豆粕的饲料饲喂的大鼠胃、肠道内容物中发现了转基因豆粕的内源基因和外源基因片段,而在其血液及各组织器官中则没有...
关键词:
抗草苷膦转基因大豆 大鼠 代谢产物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舟 宋小玲 皇甫超河 强胜
采用人工授粉的方法,分别以转基因抗草丁膦和抗草甘膦油菜为母本,野芥菜为父本,研究野芥菜的基因流动到转基因油菜中的可能性。结果表明,野芥菜和抗草丁膦及抗草甘膦油菜的亲和性指数明显低于其自交授粉的亲和性指数,只有0.44和0.54。经除草剂筛选和PCR检测证明,所有F1都携带了相应的抗性基因并表现出对相应除草剂的抗性。对F1的适合度研究表明,两种F1种子萌发率及营养生长情况和野芥菜没有明显差异,但结实明显下降,携带抗草丁膦基因的F1和携带抗草甘膦基因的F1每个角果饱满种子粒数分别是0.50和0.61。分别以两种F1为母本,野芥菜为父本进行回交,结实仍然很低,携带抗草丁膦基因的F1和携带抗草甘膦基因...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熊兴华 官春云 李栒 江巨鳌 邬克彬 王学军 周小云
为了获得高油酸油菜品种,以湘油15号子叶柄为受体材料,用基因枪法,将反义油酸脱饱和酶FAD2基因连在种子特异表达载体上后导入油菜,使用可裂膜压力7700kPa,样品室真空度9.5×104Pa,质粒质量浓度为1.0μg/μL,靶距9cm,通过对子叶柄的预处理48h,高渗处理1h,获得8株再生植株.经PCR与PCR-Southern杂交检测,其中有2株为转化株,证明反义FAD2基因已整合到湘油15号基因组中.
关键词:
油酸脱饱和酶基因 转化 油菜 基因枪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伟溪 王颜波 丁昌俊 朱文旭 苏晓华
【目的】对成龄转JERF36基因银中杨——抗逆1号杨试验林进行连年生物安全性监测,评价抗逆1号杨可能引起的生态风险,为评估转基因杨树及转基因植物土壤环境安全性提供依据。【方法】以11年生抗逆1号杨、非转基因银中杨对照、林下杂草、林下土壤、试验林旁行道树下杨树实生苗叶片、土壤中筛选出的卡那霉素抗性菌株为材料,采用PCR扩增方法检测外源基因JERF36稳定性及水平转移潜在性,利用稀释平板法对9~11年生抗逆1号杨与非转基因杨对照林地的可培养微生物(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的种群数量进行分析。【结果】外源基因JERF36在抗逆1号杨中稳定存在,林下杂草、林下土壤、试验林旁行道树下杨树实生苗叶片、土壤中筛选出的卡那霉素抗性菌株的DNA样品中均未出现目的基因片段。9~11年生抗逆1号杨与非转基因对照间林下土壤中微生物总数量均无显著差异;不同年份间的抗逆1号杨和非转基因对照的林下土壤微生物数量均略有差异且趋势一致,其中6—8月土壤中微生物总量为9年生>10年生>11年生;9~11年生抗逆1号杨和非转基因对照林地土壤3大类微生物(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均无显著差异,各年变化趋势一致,在树木生长季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在杨树生长旺盛的7月和8月微生物总数量达到最高,显著高于其他月份,其中细菌和放线菌的数量均在每年8月达到最高,而真菌数量在8月(9~10年生)或7月(11年生)最高。各年抗逆1号杨和非转基因对照林地土壤3大类微生物比例相似,从高到底依次是细菌、放线菌和真菌;不同年份间3类微生物所占比例略有差异,但没有出现骤升或骤减现象,表明转基因银中杨并没有破坏主要微生物种类之间的平衡。环境变化如降雨差异可能是影响不同年份微生物数量差异的主要原因。【结论】11年生抗逆1号杨中外源基因稳定存在,未检测到向周边环境发生水平转移,也未发现对林地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和种类平衡造成显著影响,环境变化可能是影响微生物数量差异的主要原因,转基因林木与非转基因对照的林地微生物数量略微差异需要结合环境因素做进一步分析。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朱文旭 丁昌俊 张伟溪 张冰玉 黄秦军 褚延广 苏晓华
[目的]评价转基因库安托杨可能引起的生态风险。[方法]利用PCR扩增研究外源基因水平转移情况,利用稀释平板法研究土壤中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结果]电泳结果显示:林下杂草混合样品和土壤微生物DNA样品中均未出现目的基因片段。转基因株系和非转基因株系的非根际土壤中可培养的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在杨树的不同生长期出现一定的变化,但是这种变化没有明显的规律。[结论]8年生转基因库安托杨未出现外源基因水平转移,也未对土壤微生物的数量产生显著影响。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建 闫静 张庆玲 郑爱琴 强胜 刘琳莉 伏建国 宋小玲
[目的]了解抗除草剂转基因油菜(Brassica napus)向不同种群野芥菜(wild B.juncea)漂移的可能性,为抗除草剂转基因油菜的安全性评估提供依据。[方法]以抗草甘膦和抗草丁膦转基因油菜为父本,17个种群野芥菜为母本,研究人工授粉条件下的结实能力和抗性基因的传递频率及F_1在温室(套袋自交)和田间(开放授粉)的适合度;统计F_1后代的出苗率及抗性基因的传递频率。[结果]供试的野芥菜授2种转基因油菜花粉后每角饱粒数大于8粒;获得的F_1植株对相应除草剂都具有抗性;温室和田间种植后营养生长良好;温室条件下自交不结实;田间种植后单株有效角果数、角果长及每角饱粒数均显著低于各自的亲本野...
关键词:
野芥菜 转基因油菜 亲和性 F1 适合度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林良斌 周小云 官春云 王学军
为选育高效抗虫油菜新品种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 Bt杀虫蛋白基因在转基因油菜植株中的表达 .结果表明 ,Bt杀虫蛋白基因在转基因抗虫油菜植株的表达随植株生长时期不同而发生变化 .在第 3~ 9叶期 Bt杀虫蛋白基因稳定、高效地表达 ,Bt杀虫蛋白的表达量为 6 .6 8~ 10 .5 2 ng/ m g(以鲜叶计 ) ,占植物可溶性蛋白的0 .0 6 7%~ 0 .10 5 % .但从第 11叶期后 Bt杀虫蛋白表达量显著地降低 ,只有 0 .2 8~ 2 .0 0 ng/ mg,占植物可溶性蛋白的 0 .0 0 3%~ 0 .0 2 0 %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官春云 王国槐 陈社员 李木旬 林良斌
为选育优质抗虫油菜新品系 ,在 Bt毒蛋白基因成功地转化到甘蓝型双低油菜品种湘油 13号后 ,对其植株性状、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进行筛选 ,获得稳定的转 Bt基因油菜品系 .该品系除前期叶片稍大、叶色稍淡、苗期抗虫性较强外 ,其他性状与湘油 13号相同
关键词:
油菜 转基因 Bt毒蛋白 育种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富丽 佟洪金 刘勇 尹全 王东 宋君 陶李 常丽娟 刘文娟 李忆 雷绍荣 游米沙
本试验以抗虫转基因水稻华恢1号为研究对象,将几种非转基因常规栽培水稻种植在其周围,按不同距离收集F1代非转基因水稻种子。采用PCR技术对各点收集的水稻种子进行转基因杂种鉴定,统计并分析抗虫转基因水稻中外源基因向非转基因常规栽培水稻漂移的频率。结果表明:外源Bt基因向P13381和春江063水稻平均漂移频率皆为零。而抗虫转基因水稻华恢1号与非转基因水稻合系22-2、天香、明恢63、P1157几个品种不同程度地发生了转基因漂移,平均漂移频率最高为0.875%,并且漂移频率随着距离加大而逐渐降低,而在7 m以外的所有采样点平均转基因漂移频率为零。该研究表明抗虫水稻华恢1号外源基因的基因漂移频率非常低...
关键词:
转基因水稻 抗虫性 基因漂移 生态风险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康定明 贺舒雅 郭二艳 叶凌凤 关建军
核质结合区(Matrix attachment region,MAR)是真核细胞染色质中与核基质结合的一段DNA序列。当大多数染色质蛋白和其他DNA被切割降解后,MAR仍能和核基质结合,或者能在竞争性DNA片段存在的条件下,在体外与纯化的核基质结合。将MAR构建于外源基因两侧时,能够增强外源基因的高效稳定表达,减少基因沉默。笔者评述了近年来应用MAR序列提高外源转基因在受体植物中表达的最新进展,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同时,对如何进一步应用MAR于转基因作物,提高外源转基因的功能表达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核质结合区 转基因 基因表达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张云珍
加拿大是最早商业化种植转基因油菜的国家。本文分析了加拿大转基因油菜商业化的进展及现状。结果表明,从1996年起,加拿大转基因油菜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比例不断提高,截至2010年转基因油菜的比例已达93%。加拿大的转基因油菜主要是抗除草剂品种,其中抗农达和抗草胺磷品种各占一半,分别占油菜总面积的47%和46%。由于转基因油菜的大面积推广,加拿大油菜单产不断提高,2010年为1 798kg/hm~2,比1995年的1 198kg/hm~2增长50.1%。2006—2010年的5年平均单产比1995—1999年5年的平均单产增长25.8%。由于油菜单产的提高,加拿大油菜种植面积2007年迅速扩大,增...
关键词:
油菜 加拿大 转基因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于莉 曹际娟 刘志恒 熊国华
为探讨转基因油菜籽粕充分利用的方式,利用RT73转基因油菜籽粕为栽培原料,设计不同含量的培养基进行栽培试验,观察RT73转基因油菜籽粕培养料(A组)对侧耳生长的影响,且选用非转基因油菜籽粕(B组)作对照,分析产菇外观形态等特性的差异。在产量上,选择生产上常用的棉籽壳培养料配方(C1)作对照,分析转基因油菜籽粕配方是否利于侧耳生长。试验结果表明:A组配方中A1和A2适合侧耳生长,菇质好;A组与B组配方上的栽培结果相似,外观上没有太大的差异;但生长于不同配方中的侧耳产量和生物学效率不同,A2产量和生物学效率最高,B2次之,但产量均高于配方C(CK)。
关键词:
转基因油菜籽粕 侧耳 生长 产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