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605)
- 2023(12445)
- 2022(10966)
- 2021(10222)
- 2020(8591)
- 2019(19553)
- 2018(19543)
- 2017(37306)
- 2016(20555)
- 2015(22864)
- 2014(22826)
- 2013(22629)
- 2012(20640)
- 2011(18509)
- 2010(18175)
- 2009(16315)
- 2008(15719)
- 2007(13614)
- 2006(11574)
- 2005(10000)
- 学科
- 济(78127)
- 经济(78045)
- 管理(58601)
- 业(58462)
- 企(48109)
- 企业(48109)
- 方法(39848)
- 数学(34770)
- 数学方法(34390)
- 农(20916)
- 学(20156)
- 财(19504)
- 中国(19322)
- 技术(18141)
- 业经(16951)
- 农业(14752)
- 地方(14609)
- 理论(13532)
- 贸(13427)
- 贸易(13422)
- 易(13058)
- 制(12764)
- 务(12670)
- 财务(12601)
- 财务管理(12580)
- 和(12388)
- 环境(12251)
- 企业财务(12019)
- 银(11050)
- 银行(10990)
- 机构
- 大学(292504)
- 学院(289686)
- 管理(114240)
- 济(109220)
- 经济(106815)
- 理学(100318)
- 理学院(99151)
- 研究(98529)
- 管理学(97230)
- 管理学院(96715)
- 中国(68511)
- 科学(66331)
- 京(61925)
- 农(55847)
- 所(51174)
- 业大(50318)
- 财(47759)
- 研究所(47484)
- 农业(44822)
- 中心(44145)
- 江(40842)
- 财经(39604)
- 北京(38134)
- 范(37373)
- 师范(36867)
- 经(36254)
- 院(35425)
- 技术(34078)
- 州(33278)
- 经济学(32691)
- 基金
- 项目(210881)
- 科学(164780)
- 基金(153640)
- 研究(146988)
- 家(136970)
- 国家(135904)
- 科学基金(115527)
- 社会(90824)
- 社会科(86154)
- 社会科学(86131)
- 省(83691)
- 基金项目(82203)
- 自然(78735)
- 自然科(76968)
- 自然科学(76949)
- 自然科学基金(75568)
- 划(70902)
- 教育(67495)
- 资助(63200)
- 编号(58067)
- 重点(47470)
- 成果(46101)
- 部(45825)
- 创(44678)
- 发(44254)
- 创新(41789)
- 科研(41309)
- 计划(41257)
- 课题(40161)
- 大学(38527)
- 期刊
- 济(110500)
- 经济(110500)
- 研究(79064)
- 学报(56481)
- 中国(51860)
- 农(50512)
- 科学(48804)
- 大学(40934)
- 管理(40375)
- 学学(38833)
- 农业(35852)
- 财(34629)
- 教育(30406)
- 技术(26271)
- 融(19737)
- 金融(19737)
- 财经(18669)
- 业(18462)
- 经济研究(18040)
- 业经(17945)
- 科技(16561)
- 业大(15927)
- 经(15853)
- 图书(15833)
- 技术经济(15047)
- 版(15005)
- 问题(14287)
- 理论(14085)
- 实践(13127)
- 践(13127)
共检索到4018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敏 戴伟民 强胜 宋小玲
[目的]本文旨在为转基因水稻抗性基因漂移频率的检测提供科学的抽样技术,包括抽样方法和最佳抽样量,以达到既能真实反映田间实际发生的基因漂移频率,又能节省检测时间和经济成本。[方法]把同种常规水稻的红墨水染色种子与非红墨水染色种子按照混杂比为2.5%、1.25%、0.8%、0.625%、0.5%、0.4%、0.3%、0.2%、0.1%、0.05%、0.025%共11个比例充分混合,通过模拟转基因水稻向花粉受体(非转基因栽培水稻、普通野生稻和杂草稻)抗性基因漂移后形成的杂交种混杂在收获的花粉受体种子中的空间分布型,确定抽样方法;以抽样得到的混杂比与实际混杂比的偏离系数小于0.05为标准,研究抗性基因漂移频率为0.025%~0.5%时的最佳抽样量。[结果]抗性基因漂移后形成的杂交种混杂在收获的花粉受体种子中的空间分布型均符合随机分布;在混杂比为0.025%时,最佳检测量为40 000粒种子;在混杂比为0.05%和0.1%时,最佳检测量为30 000粒种子;在混杂比为0.2%、0.3%和0.5%时,最佳检测量为20 000粒种子。[结论]在检测转基因水稻抗性基因漂移频率时,应采取随机抽样法抽样。根据本研究获得的不同混杂比下的最佳抽样量,建议在检测抗性基因漂移频率时,可先检测20 000粒花粉受体种子,若得到的漂移频率大于0.2%,则不需要增加花粉受体种子的检测量;若得到的抗性基因漂移频率小于0.2%,则需再检测10 000粒花粉受体种子,这时若得到的抗性基因漂移频率大于0.05%,则不需要增加检测量;若抗性基因漂移频率小于0.05%,还需再检测10 000粒花粉受体种子。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振 邓欣 赵廷昌 刘学敏
【目的】研究转基因抗虫棉根际卡那霉素抗性细菌的种群动态,检测转基因棉卡那霉素抗性细菌nptII基因漂移。【方法】采用常规培养方法分析了转基因抗虫棉GK12、GK19、33B、SGK321,常规棉泗棉3号、33、石远321等7个棉花品种根际卡那霉素抗性细菌种群在棉花整个生育期的种群动态变化。以质粒pBI121为对照,设计nptII基因特异性引物,采用PCR方法对分离的根际卡那霉素抗性细菌菌株进行nptII基因漂移检测。【结果】7个棉花品种根际卡那霉素抗性细菌数量随时间延长而减少,同一棉花品种不同采样时间卡那霉素抗性细菌数量差异显著,而同一采样时间抗虫棉和对应的受体棉间差异不显著。Simpson、...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刘雨芳 王锋 尤民生 汪琼 胡斯琴 刘文海 赵士熙
用剥查法,研究了转cry1Ac+SCK 基因水稻及其杂交后代对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的大田抗性。结果显示,在自然生产条件下,转cry1Ac+SCK 基因的两个株系MSA 与MSB 对稻纵卷叶螟具有极强的抗性。转cry1Ac+SCK 基因稻的杂交后代21S/MSB 与II-32A/MSB 都获得了高抗稻纵卷叶螟性状。MSA、MSB、21S/MSB 与II-32A/MSB 上的稻纵卷叶螟数量、卷叶率、卷叶株率与带虫株率均极显著低于常规对照稻。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邓欣 赵廷昌 高必达
【目的】研究转基因抗虫棉叶围卡那霉素抗性细菌的种群动态变化,并监测nptⅡ基因向叶围细菌漂移的情况。【方法】采用常规培养的方法分析转基因抗虫棉33B、SGK321和GK12、受体棉33、石远321和泗棉3号叶围具有卡那霉素抗性的细菌在整个生育期的种群动态变化,并以质粒pBI121为对照,根据nptⅡ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采用菌落PCR方法对分离的叶围卡那霉素抗性细菌进行nptⅡ基因漂移监测。【结果】6个棉花品种的叶围卡那霉素抗性细菌总数量和群落多样性指数随着时间的变化,在同一棉花品种不同采样时间之间差异显著,而同一采样时间抗虫棉和对应的受体棉间多数差异不显著。在转基因抗虫棉品种SKG321,GK...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程芳艳 李春光 孟昭河 刘华招 刘永巍 孟巧霞 张景龙 宋冬明
稻瘟病是我国水稻主产区的第一大病害。Pi-b基因在我国很多稻区都表现出广谱抗病性并得到了应用。然而该基因在黑龙江省的分布及应用未见报道。本研究利用源于Pi-b基因本身的特异性分子标记,结合黑龙江省稻瘟病菌混合接种鉴定及田间自然抗病鉴定,检测和分析了来自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水稻所36份水稻品种Pi-b基因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垦稻06-193、垦稻06-774、垦稻19、垦稻13这4份材料含有Pi-b基因。该结论有助于含有Pi-b基因的品种合理布局及利用,为进一步进行抗病基因聚合育种打下了基础。
关键词:
水稻 稻瘟病 抗性基因 显性标记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富丽 佟洪金 刘勇 尹全 王东 宋君 陶李 常丽娟 刘文娟 李忆 雷绍荣 游米沙
本试验以抗虫转基因水稻华恢1号为研究对象,将几种非转基因常规栽培水稻种植在其周围,按不同距离收集F1代非转基因水稻种子。采用PCR技术对各点收集的水稻种子进行转基因杂种鉴定,统计并分析抗虫转基因水稻中外源基因向非转基因常规栽培水稻漂移的频率。结果表明:外源Bt基因向P13381和春江063水稻平均漂移频率皆为零。而抗虫转基因水稻华恢1号与非转基因水稻合系22-2、天香、明恢63、P1157几个品种不同程度地发生了转基因漂移,平均漂移频率最高为0.875%,并且漂移频率随着距离加大而逐渐降低,而在7 m以外的所有采样点平均转基因漂移频率为零。该研究表明抗虫水稻华恢1号外源基因的基因漂移频率非常低...
关键词:
转基因水稻 抗虫性 基因漂移 生态风险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金红 程奕 赵昕 王永
针对大豆色拉油中DNA较难提取的问题提出了充分乳化、延长醇沉淀时间和反复富集小片段DNA等措施,有效地从大豆色拉油中提取到DNA,并通过大豆特异内源基因扩增得以证明。从两个不同品种商品大豆色拉油中检测出35S启动子和NOS终止子外源调控序列,并通过增加所用DNA模板用量检测出目的基因EPSPS序列,建立了大豆色拉油中转基因成分检测方法。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林清 彭于发 吴红 陈旭 蒋小英 雷开荣 赵正武
随着转基因技术的迅猛发展,转基因作物及其产品的安全性问题受到广泛关注,世界各国纷纷加大了对转基因生物及其产品的管理力度。转基因检测是转基因安全管理的技术保障,本文就国内外转基因作物及产品的检测技术进行了综述,重点介绍了目前使用较广泛的PCR、ELISA等转基因检测技术的原理和特点,提出了今后转基因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和研究方向。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蒋钰东 罗俊涛 况浩池 杨扬 何兴材 付均 郑军 曾正明
【目的】了解不同抗病基因在育种亲本材料上的分布,为选育抗病品种提供参考。【方法】利用与抗稻瘟病基因ppi2、pikm和pita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检测分析新育成的杂交水稻亲本材料32份,同时进行田间抗性鉴定。【结果】含有pi2、pikm和pita的有2份材料;含有pi2和pita的有12份材料;含有pikm和pita的有2份材料;含有pita的有1份材料。田间鉴定抗稻瘟病的有34份材料。【结论】新育三系不育系德5A和恢复系泸恢37可作为抗病品种选育的骨干亲本应用。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黄司思 程在全
从转基因植物研制检测和转基因植物及产品的安全评价监测检测两方面对转基因植物及产品检测策略进行了系统地综述。主要介绍了转基因植物及产品检测的主要相关技术如核酸检测技术和蛋白质检测技术,给出了目前已商业化应用的主要外源基因和载体通用基因元件。并对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转基因植物 检测技术 综述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刘军化 黄成志 蒋静玥 吕直文 刘忠贤 蔡钟亚 雷树凡
【目的】探明9个抗稻瘟病基因Pi1、Pib、Pi2、Pi5、Pi9、Pita、Pigm、Pik、Pik-m在水稻材料中的分布情况,分析不同基因型对稻瘟病的田间抗性水平。【方法】选择万州区甘宁镇、恩施市白果乡和湄潭县兴隆镇3个稻瘟病抗性鉴定基地,通过调查基地内水稻叶瘟和穗颈瘟的田间发病情况,筛选出抗病等级在中抗及以上的材料87份,以白果乡基地为取材点,选取供试材料的剑叶,提取DNA,利用PARMS SNP分型原理,检测9个抗稻瘟病基因在87份水稻材料中的分布情况。【结果】3个试验点的水稻材料叶瘟发病较轻,仅湄潭点有27.59%的材料表现为中感,其余材料均表现为中抗及以上;穗颈瘟发病相对较重,其中湄潭点发病最重,全部为中感及以上,有的甚至丧失抗性,恩施点次之,有21.84%的材料表现为中感,万州点最轻,全部表现为中抗及以上。9个抗稻瘟病基因的分布情况:含有Pi1基因的材料4份;含有Pib基因的材料53份,杂合基因的材料5份;含有Pi2基因的材料47份,杂合基因的材料9份;含有Pi5基因的材料72份,杂合基因的材料5份;Pi9和Pik基因0份;含有Pita基因的材料36份,杂合基因的材料8份;含有Pigm基因的材料14份,杂合基因的材料3份;含有Pik-m基因的材料21份。在所测定的9个抗稻瘟病基因中只有几份水稻材料为单基因分布,多数材料至少有2个聚合基因分布,最多的含有5个聚合基因,还有2份材料中未检测到这些基因。【结论】综合稻瘟病田间抗性鉴定和抗稻瘟病基因检测结果,明确了单一稻瘟病抗性基因和聚合基因的抗性都在减弱,因此,挖掘抗稻瘟病能力强的新基因、新材料是选育抗稻瘟病新品种的有效途径。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敖金霞 高学军 于艳波 曲波 李庆章
本试验针对已商品化的转基因大豆、玉米和水稻的主要外源基因Cry1A(B)基因、BAR基因、CP4-EPSPS基因和PAT基因及共有的内标准基因RBCL基因设计了10对引物,对从超市购买的进口大豆、玉米和水稻的11种深加工制品(未标注是否含有转基因成分)进行了五重巢式PCR定性检测。第1轮普通五重PCR检测,11个待测样品均未出现任何转基因成分,其灵敏度为0.5%;第2轮将普通五重PCR扩增产物进行五重巢式PCR检测,结果在卵磷脂、大豆蛋白质粉、巧克力饮品和婴儿米粉中扩增出RBCL基因,玉米淀粉和玉米泥中扩增出RBCL基因、Cry1A(B)基因和PAT基因;玉米蛋白粉扩增出RBCL基因、Cry1...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刚 袁彩勇 曹奎荣 孙祥良 李军 王健 程保山 罗伯祥 徐卫军 唐九友 储成才
采用苗期喷雾接种鉴定方法并结合10个主效抗性基因的特异性分子标记检测,分析544份水稻种质资源的稻瘟病抗性水平及其携带的抗性基因分布情况。结果表明:稻瘟病抗性水平达高抗、抗、中抗、中感、感及高感的材料分别为25、50、78、152、156和83份;10个分子标记对应的抗病基因在供试材料中均被检测到,含有2和3个抗性基因的材料分别为4和17份(占0.7%和3.1%),476份材料含有4~6个抗性基因(占87.5%),47份材料含有7个抗性基因(占8.6%);品种抗病反应与其抗病基因种类密切相关,Pi5、Pita、Pi9、Pib等4个基因对6个强致病鉴定小种抗性表现较好。隆粳968、秀水134、嘉58、津稻263、淮稻20号、盐稻10号、谷梅4号等品种含有多个主效抗病基因,连续多年达到高抗水平。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将不同来源的主效抗病基因聚合到同一品种中,是控制该病害最经济有效的途径。
关键词:
稻瘟病 抗性基因 分子标记 基因聚合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志纯 张冰 邵碧英 江树勋 缪婷玉 彭娟 陈文炳
以转基因水稻科丰6号不同含量的水稻种子为样品,对影响检测结果的主要前处理措施,包括样品研磨颗粒细度与DNA提取过程中样品CTAB裂解缓冲液温育时间等,进行分析筛选.结果表明,样品颗粒细度与CTAB缓冲液温育时间的不同处理组合对提取的DNA含量影响极显著,其中,样品颗粒细度>100目与CTAB缓冲液温育时间>8 h(过夜)处理的样品DNA提取效果与荧光PCR检测结果均最佳.采用最佳前处理组合,样品的主要转基因成分(Ca MV 35S、NOS、Cry1Ab)检出限从通常的转基因含量质量分数0.01%降到0.001%,使得水稻种子转基因成分荧光PCR检测灵敏度提高10倍,大幅度提高了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