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561)
- 2023(5358)
- 2022(4545)
- 2021(4180)
- 2020(3608)
- 2019(7863)
- 2018(7630)
- 2017(14386)
- 2016(8515)
- 2015(9133)
- 2014(9071)
- 2013(9038)
- 2012(8770)
- 2011(8063)
- 2010(8185)
- 2009(7149)
- 2008(7432)
- 2007(6515)
- 2006(5621)
- 2005(5058)
- 学科
- 济(28434)
- 经济(28397)
- 业(20380)
- 管理(19305)
- 企(15884)
- 企业(15884)
- 方法(14466)
- 数学(12605)
- 数学方法(12406)
- 学(11384)
- 财(8156)
- 农(8058)
- 中国(7375)
- 制(6012)
- 业经(5626)
- 银(5566)
- 融(5535)
- 金融(5530)
- 农业(5529)
- 银行(5509)
- 务(5404)
- 财务(5389)
- 财务管理(5376)
- 行(5273)
- 企业财务(5228)
- 贸(5190)
- 贸易(5189)
- 易(5037)
- 技术(4981)
- 理论(4809)
- 机构
- 大学(128425)
- 学院(124888)
- 研究(51310)
- 济(43056)
- 经济(42098)
- 管理(39017)
- 科学(38128)
- 农(37382)
- 中国(34562)
- 理学(34113)
- 理学院(33514)
- 管理学(32429)
- 管理学院(32203)
- 农业(30666)
- 所(30143)
- 研究所(28232)
- 业大(28035)
- 京(27931)
- 中心(21851)
- 财(20732)
- 江(19959)
- 农业大学(19859)
- 室(18563)
- 省(18541)
- 院(17849)
- 实验(17225)
- 科学院(17157)
- 业(17119)
- 财经(17067)
- 范(16739)
- 基金
- 项目(91768)
- 科学(70039)
- 基金(67695)
- 家(64760)
- 国家(64297)
- 研究(55213)
- 科学基金(51665)
- 自然(37853)
- 自然科(37072)
- 自然科学(37056)
- 自然科学基金(36418)
- 省(36313)
- 基金项目(35435)
- 社会(33585)
- 划(32217)
- 社会科(31826)
- 社会科学(31814)
- 资助(28397)
- 教育(25777)
- 重点(22062)
- 计划(21975)
- 科技(19923)
- 部(19756)
- 科研(18934)
- 创(18835)
- 发(18792)
- 编号(18764)
- 创新(17832)
- 业(17226)
- 专项(16942)
共检索到1798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刘雨芳 王锋 尤民生 汪琼 胡斯琴 刘文海 赵士熙
用剥查法,研究了转cry1Ac+SCK 基因水稻及其杂交后代对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的大田抗性。结果显示,在自然生产条件下,转cry1Ac+SCK 基因的两个株系MSA 与MSB 对稻纵卷叶螟具有极强的抗性。转cry1Ac+SCK 基因稻的杂交后代21S/MSB 与II-32A/MSB 都获得了高抗稻纵卷叶螟性状。MSA、MSB、21S/MSB 与II-32A/MSB 上的稻纵卷叶螟数量、卷叶率、卷叶株率与带虫株率均极显著低于常规对照稻。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谢戎 刘成元 李永洪 何珊 向箭宇
【目的】发掘新的稻瘟病和纹枯病抗源对于育种和生产上有重要意义。【方法】在水尾病圃对46个已稳定的转GO基因杂交后代进行了3年的田间自然诱发鉴定。【结果】(1)转GO基因水稻杂交后代株系中,既抗稻瘟病又抗纹枯病的株系很少,高感稻瘟病和中感纹枯病的株系较多。(2)株系HR332既高抗稻瘟病,又中抗纹枯病;HR333及HR336对稻瘟病和纹枯病均表现为中抗;HR321高抗稻瘟病,中感纹枯病;HR337及HR339抗纹枯病,但感或高感稻瘟病。【结论】这些株系可作为新抗源在抗稻瘟病及纹枯病育种中利用。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蒋钰东 罗俊涛 况浩池 杨扬 何兴材 付均 郑军 曾正明
【目的】了解不同抗病基因在育种亲本材料上的分布,为选育抗病品种提供参考。【方法】利用与抗稻瘟病基因ppi2、pikm和pita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检测分析新育成的杂交水稻亲本材料32份,同时进行田间抗性鉴定。【结果】含有pi2、pikm和pita的有2份材料;含有pi2和pita的有12份材料;含有pikm和pita的有2份材料;含有pita的有1份材料。田间鉴定抗稻瘟病的有34份材料。【结论】新育三系不育系德5A和恢复系泸恢37可作为抗病品种选育的骨干亲本应用。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黄建荣 孙启花 刘向东
【目的】阐明水稻受稻纵卷叶螟危害后不同受害程度的叶片、卷叶的分布形式及卷叶率对稻叶光谱特征的影响,获取诊断水稻受害程度的模型,以便为稻纵卷叶螟的遥感监测提供理论指标与方法。【方法】试验以不同受害等级的虫害叶及健康叶为材料,在室内恒定条件下采用ASD光谱仪分别测定不同受害程度、受害叶片的不同分布形式、及不同卷叶率下稻叶的光谱反射率,并采用直线回归法,建立基于光谱参数的水稻受害程度诊断模型。【结果】水稻虫害叶光谱反射率均随受害等级的增加,在绿光区(530—570nm)和近红外区(700—1050nm)降低,而在红光区(610—700nm)增加。能反演叶片受害程度的敏感波段为530—564nm、61...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世玉 汤雨洁 任淼淼 胡波 苏建亚
[目的]为了对稻纵卷叶螟的抗药性进行系统性监测,建立了稻纵卷叶螟对常用药剂的毒力敏感基线,在此基础上测定分析了江苏省2015年稻纵卷叶螟的抗药性水平。[方法]采用稻苗浸渍法测定了2010至2013年间稻纵卷叶螟初孵幼虫对氯虫苯甲酰胺、毒死蜱、茚虫威、阿维菌素以及多杀菌素的敏感性,据此建立了稻纵卷叶螟对这5种杀虫剂的毒力敏感基线,在此基础上,2015年对采自江苏武进、盐城以及江浦稻田的稻纵卷叶螟抗药性水平进行了监测。[结果]氯虫苯甲酰胺、毒死蜱、茚虫威、阿维菌素和多杀菌素敏感基线的LC50值分别为1.017、1.147、0.018、0.014和0.019 mg·L-1,监测数据表明江苏武进、盐城...
关键词:
稻纵卷叶螟 抗药性 敏感基线 杀虫剂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敏 戴伟民 强胜 宋小玲
[目的]本文旨在为转基因水稻抗性基因漂移频率的检测提供科学的抽样技术,包括抽样方法和最佳抽样量,以达到既能真实反映田间实际发生的基因漂移频率,又能节省检测时间和经济成本。[方法]把同种常规水稻的红墨水染色种子与非红墨水染色种子按照混杂比为2.5%、1.25%、0.8%、0.625%、0.5%、0.4%、0.3%、0.2%、0.1%、0.05%、0.025%共11个比例充分混合,通过模拟转基因水稻向花粉受体(非转基因栽培水稻、普通野生稻和杂草稻)抗性基因漂移后形成的杂交种混杂在收获的花粉受体种子中的空间分布型,确定抽样方法;以抽样得到的混杂比与实际混杂比的偏离系数小于0.05为标准,研究抗性基因漂移频率为0.025%~0.5%时的最佳抽样量。[结果]抗性基因漂移后形成的杂交种混杂在收获的花粉受体种子中的空间分布型均符合随机分布;在混杂比为0.025%时,最佳检测量为40 000粒种子;在混杂比为0.05%和0.1%时,最佳检测量为30 000粒种子;在混杂比为0.2%、0.3%和0.5%时,最佳检测量为20 000粒种子。[结论]在检测转基因水稻抗性基因漂移频率时,应采取随机抽样法抽样。根据本研究获得的不同混杂比下的最佳抽样量,建议在检测抗性基因漂移频率时,可先检测20 000粒花粉受体种子,若得到的漂移频率大于0.2%,则不需要增加花粉受体种子的检测量;若得到的抗性基因漂移频率小于0.2%,则需再检测10 000粒花粉受体种子,这时若得到的抗性基因漂移频率大于0.05%,则不需要增加检测量;若抗性基因漂移频率小于0.05%,还需再检测10 000粒花粉受体种子。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程芳艳 李春光 孟昭河 刘华招 刘永巍 孟巧霞 张景龙 宋冬明
稻瘟病是我国水稻主产区的第一大病害。Pi-b基因在我国很多稻区都表现出广谱抗病性并得到了应用。然而该基因在黑龙江省的分布及应用未见报道。本研究利用源于Pi-b基因本身的特异性分子标记,结合黑龙江省稻瘟病菌混合接种鉴定及田间自然抗病鉴定,检测和分析了来自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水稻所36份水稻品种Pi-b基因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垦稻06-193、垦稻06-774、垦稻19、垦稻13这4份材料含有Pi-b基因。该结论有助于含有Pi-b基因的品种合理布局及利用,为进一步进行抗病基因聚合育种打下了基础。
关键词:
水稻 稻瘟病 抗性基因 显性标记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雪梅 冯慧 白玉莲 向芮琪 黄富 彭云良
为指导四川抗稻瘟病品种选育和合理布局,在四川蒲江、雅安和江油对含20个不同抗稻瘟基因的25个单基因系以及134个以杂交稻为主的四川水稻主栽品种进行了抗稻瘟病鉴定。结果表明,其中携带抗瘟基因Pi-km,Pi-kp,Pi-kh,Pi-z5或Pi-9(t)的抗稻瘟病单基因系在各病圃抗性表现较优。134个品种中98.48%的品种在蒲江和叙永叶瘟表现为感病,63.43%的品种在雅安叶瘟表现为感病;在各病圃均得到颈瘟数据的126个品种中,至少在一个病圃抗颈瘟的有4个,其中D优202在叙永、蒲江和雅安病圃叶瘟和颈瘟均表现为抗或中抗,而在各病圃颈瘟均严重感病(9级)的有27个品种。D香287叶瘟阶段在叙永和雅...
关键词:
抗瘟性 监测 主栽品种 单基因系 四川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费惠新 张孝羲 韦永保
应用系统分析方法,对以水稻群体为中心的水稻—稻纵卷叶螟—天敌系统进行研究,分别组建了水稻生长动态、稻纵卷叶螟种群消长和天敌亚模式(其中稻纵卷叶螟种群系统模型是以张孝羲等1988组建的通用系统模型为骨架构建的安徽广德县的地方化模型).通过稻纵卷叶螟取食危害模型作为接口,将水稻生长动态、稻纵卷叶螟—天敌动态两子系统模型耦联起来,组成了水稻—稻纵卷叶螟—天敌系统整体化计算机模拟模型,能对该系统进行逐日模拟.主要输出结果包括水稻各生育期和对应的日期,以及逐日的叶面积指数减少值、干物质减少值、水稻茎蘖数和稻纵卷叶螟各龄数量,产量损失等.对不同输入条件模型可以得到相应的模拟结果,据此可以研究稻纵卷叶螟的动...
关键词:
水稻 稻纵卷叶螟 天敌 系统模拟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建设 朱立宏 张红生 盖钧镒
以 8种不同胞质类型的不育系及其保持系与 9个恢复系配制的 72个不育系杂种及保持系杂种为材料 ,研究了杂交稻对白叶枯病菌主基因抗性的配合力。结果表明 ,杂交稻的抗性以主基因抗性为主 ,但同时也受双亲中与抗性有关的其他加性、显性及上位性基因效应的影响。说明杂交稻的抗性强弱取决于双亲抗性基因互补和累加程度高低
关键词:
杂交稻 白叶枯病 配合力 基因效应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云辉 张所兵 林静 汪迎节 方先文
通过前期对江苏水稻地方品种抗条纹叶枯病资源的筛选获得的一份高抗条纹叶枯病水稻品种旱稻,配制其与条纹叶枯病感病品种武育粳3号杂交组合,采用田间自然接种鉴定方法,以病情指数为表型值,对141个F2单株的F2:3株系进行了条纹叶枯病抗性鉴定。同时利用群体分离分析法(Bulked segregant analysis,BSA法)对抗/感DNA池分析发现第11染色体SSR标记RM209、RM21与条纹叶枯病抗性有明显的连锁关系。利用基于完备复合区间作图方法的QTL检测软件(QTL IciMapping V3.2)在第11染色体上检测到一个条纹叶枯病抗性相关QTL,位于SSR标记RM209和RM21之间,...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冯慧 杨成明 吴孝波 刘育生 彭云良
利用与稻瘟病抗性基因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进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对于培育抗稻瘟病水稻品种有重要意义。利用与抗稻瘟病基因Pi-9、Pi-2、Pi-kh和Pi-km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检测分析52份(23份恢复系和29份不育系)杂交水稻亲本材料,结果表明:52份亲本材料中都不含有抗稻瘟病基因Pi-9和Pi-2(Pi-Z5),6份可能含有抗稻瘟病基因Pi-km,5份可能含有抗稻瘟病基因Pi-kh。32份抗源的检测结果表明:32份抗源中都不含有抗稻瘟病基因Pi-9,12份含有Pi-2(Pi-Z5),3份可能含有抗稻瘟病基因Pi-km,6份可能含有抗稻瘟病基因Pi-kh。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郑许松 田俊策 杨亚军 朱平阳 李宽 徐红星 吕仲贤
【目的】通过提高植物的多样性来引诱害虫、保护天敌是一种可持续控制害虫的有效途径。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除水稻外,还可取食多种禾本科杂草,论文旨在利用稻纵卷叶螟对稻田周围不同杂草的喜好性,开发新型的稻纵卷叶螟防控策略。【方法】选取稻田生态系统常见的7种禾本科杂草(稗草Echinochloa crusgalli、秕谷草Leersia sayanuka、马唐Digitaria sanguinalis、牛筋草Eleusine indica、千金子Leptochloa chi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陆凡 郑小波 王法明 张文荟 刘永锋 范永坚
报道了两个田间水稻稻瘟病菌菌株杂交后代在 13个已知抗性基因品种上的致病性分离及遗传学分析结果。 10 0个子囊孢子菌株中呈现显著的致病性分离 ,共出现 5 4种致病类型 ,在不同的品种上分别出现 1∶1,1∶3 ,3∶1,7∶9和 9∶7的无毒性 /毒性分离 ,表明供试菌株对不同品种的无毒性 /毒性是受不同基因控制的。遗传学分析结果表明 ,亲本菌株对品种新 2号和露明的无毒性 /毒性是受单基因控制的 ,对品种藤坂 5号、K6 0和K5 9的无毒性 /毒性是由 2个基因控制的 ,对品种爱知旭和草笛的无毒性 /毒性是由 4个基因控制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