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496)
2023(9469)
2022(8562)
2021(8187)
2020(6997)
2019(16077)
2018(16189)
2017(30776)
2016(17383)
2015(19588)
2014(19584)
2013(19326)
2012(17721)
2011(15865)
2010(15623)
2009(14078)
2008(13431)
2007(11537)
2006(9824)
2005(8416)
作者
(52895)
(43983)
(43766)
(41643)
(28182)
(21319)
(19817)
(17598)
(16740)
(15838)
(15031)
(14738)
(14011)
(13897)
(13746)
(13699)
(13547)
(13084)
(12490)
(12465)
(11370)
(10680)
(10627)
(9963)
(9947)
(9897)
(9817)
(9604)
(9087)
(9087)
学科
(61095)
经济(61028)
管理(45729)
(43776)
(36314)
企业(36314)
方法(30308)
数学(26208)
数学方法(25891)
(16878)
(16721)
中国(15387)
(14748)
业经(13662)
地方(12960)
农业(11311)
理论(10960)
(10917)
贸易(10912)
(10765)
(10574)
技术(10245)
环境(10094)
(10077)
(9693)
财务(9633)
财务管理(9619)
教育(9338)
企业财务(9120)
(8782)
机构
大学(240955)
学院(239565)
管理(94175)
(84671)
研究(82849)
经济(82578)
理学(82407)
理学院(81424)
管理学(79855)
管理学院(79456)
科学(58156)
中国(57392)
(52028)
(50601)
业大(44310)
(44301)
研究所(41253)
农业(40850)
中心(36918)
(36884)
(34207)
北京(32411)
(31400)
师范(30968)
财经(30180)
(29632)
技术(28755)
(28084)
(27481)
农业大学(26695)
基金
项目(174946)
科学(134640)
基金(124761)
研究(121870)
(112066)
国家(111137)
科学基金(92878)
社会(71688)
(70754)
社会科(67701)
社会科学(67678)
基金项目(67516)
自然(64721)
自然科(63177)
自然科学(63159)
自然科学基金(61987)
(60377)
教育(55583)
资助(51176)
编号(49621)
成果(39932)
重点(39622)
(37282)
(37123)
(36699)
计划(35811)
课题(34666)
科研(34501)
创新(34216)
科技(32199)
期刊
(88957)
经济(88957)
研究(64608)
学报(49456)
(46639)
中国(43483)
科学(41494)
大学(34601)
农业(33152)
管理(32971)
学学(32796)
教育(26663)
(25981)
技术(19575)
(17329)
(16003)
金融(16003)
业经(15127)
图书(14285)
业大(14160)
财经(13533)
科技(13415)
经济研究(13370)
(12684)
理论(12175)
问题(11516)
实践(11513)
(11513)
农业大学(11459)
林业(11333)
共检索到3338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伟  郭建夫  张建中  左清凡  许良珠  
为探明转基因水稻产量等非目标性状的变异程度,对转抗病基因水稻七转39及其受体亲本七丝软占的产量性状与籽粒干物质积累特性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七转39结实率与七丝软占无显著差异,单株有效穗数比七丝软占显著偏少,而穗长、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千粒重和单株产量等5个性状均显著高于七丝软占.两者籽粒干物质积累特性亦表现不同,七转39穗上部与穗下部籽粒干物质积累为异步型,籽粒灌浆快增期长,快增期籽粒干重日增长强度大,而七丝软占穗上部与穗下部籽粒干物质积累为同步型,籽粒灌浆快增期短,快增期籽粒干重日增长强度小.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周勇  黄世君  李乾安  魏应海  曾松  杨建刚  郑英  
选用3个具有高产潜力的大穗型品种冈优188、金优188和菲优188与汕优63对照种植,在不同生育时期测量各器官的干物质积累量。研究结果表明:大穗型品种总干物质积累量为2251.91~2395.60 g·m-2,比对照高11.05%~18.15%,且70%以上的干物质在始穗前积累,具有较高的物质生产和积累优势;籽粒产量与总干物质积累量呈显著正相关(r=0.990*);大穗型品种生物产量高,中后期叶片和茎秆干物质积累量(486.29,330.40 g·m-2)平均比对照高30.99%和25.37%,茎叶干物质转化率低,功能叶持绿期长,穗部干物质积累量大(1379.80 g·m-2),超过对照17....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宋慧  王涛  闫宏山  邢璐  解慧芳  李龙  王淑君  宋中强  何庆  刘金荣  冯佰利  
为探究华北夏谷区谷子品种的产量形成特性,以‘豫谷18’为对照(CK),测定不同类型谷子品种(系)‘S 410’、‘豫谷35’和‘张杂13’在不同生育时期的光合性能、干物质积累转运及籽粒灌浆特性。结果表明:1)不同类型谷子品种产量差异显著,弯曲中穗型‘豫谷35’的产量、千粒重、出谷率和实收穗数比‘豫谷18’(CK)分别高0.35%、0.31%、0.80%和5.40%。2)灌浆期旗叶净光合速率(P_n)由高到低均表现为‘豫谷35’>‘豫谷18’(CK)>‘张杂13’>‘S 410’;灌浆期冠层光合能力以‘豫谷35’最高、‘豫谷18’和‘张杂13’次之、‘S 410’最低。由拔节期至成熟期,‘豫谷35’、‘豫谷18’、‘张杂13’和‘S 410’谷子叶片净光合速率(P_n)、气孔导度(G_s)、胞间CO_2浓度(G_i)和蒸腾速率(T_r)均表现为开花期>拔节期>灌浆期>成熟期。3)花后干物质的积累量、转移量、转运率和收获指数均表现为‘豫谷35’最高,分别比CK高16.45%、17.40%、17.17%和7.31%。4)不同籽粒部位灌浆持续时间、最大灌浆速率出现的时间和灌浆活跃期持续时间均表现为上部>下部>中部;弯曲中穗型‘豫谷18’与‘豫谷35’的平均灌浆速率分别为0.42和0.46g/(1 000粒·d),且均高于弯曲大穗型‘张杂13’(0.29g/(1 000粒·d))和直立小穗‘S 410’(0.33g/(1 000粒·d))。5)相关分析表明,产量与P_n显著正相关,与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及转运率极显著正相关。综上,在华北夏谷区应选育具有较高的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干物质转移量和干物质转移率,较高的光合速率和冠层光合能力以及灌浆速率相对较高的弯曲中穗型品种,是实现谷子优质高产的有效途径之一。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彭显龙  刘元英  罗盛国  范立春  宋添星  郭艳文  
【目的】以寒地5个粳稻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实地氮肥管理的增产机理。【方法】2004和2005年,通过农民习惯施肥和实地氮肥管理的大田对比试验和不同SPAD阈值的小区试验,探讨实地氮肥管理对水稻群体质量、干物质积累规律和氮积累的影响。【结果】与农民习惯施肥相比,实地氮肥管理使氮肥总量平均减少了33.8%,水稻成穗率平均提高了12.3%(P<0.05),灌浆期水稻叶面积指数提高了14.1%~27.6%(P<0.05),抽穗期以后水稻干物质增加了4.3%~29.1%,抽穗后干物重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产量平均增加了9.8%;抽穗后氮积累量增加了11.8%~55.1%(P<0.05...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白文明  张伟丽  侯亚方  夏美娟  宫香伟  王鹏科  高小丽  高金锋  
为探索陕甘宁黄土高原地区栽培荞麦高产最适施氮量,以甜荞品种——西农9976为试验材料,设置4个氮肥水平,2016年施肥水平为:0 (N0)、45 (N45)、135 (N135)和225kg/hm2(N225);2017年施肥水平为:0(N0)、90(N90)、180(N180)和270kg/hm2(N270),比较不同施氮量下荞麦产量和主要农艺性状,分析叶绿素含量和各器官干物质积累的动态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氮肥处理均能提高荞麦的株高、一级分枝数、二级分枝数、单株花簇数、千粒重和单株粒数,使其产量显著上升;荞麦主茎叶片的叶绿素含量(SPAD)随施氮量增加先上升后降低;荞麦各器官干物质积累量与施氮量呈正相关,但在苗期和初花期,荞麦各器官干物质积累量随施氮量增加呈抛物线。因此,生产上建议陕甘宁黄土高原地区荞麦生长过程中投入180kg/hm2的氮肥,且注重施氮比例及时期,以此达到最佳的生产效益。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赵万春  高翔  董剑  Bonnett D G  O'Brien L  
 在200kg/hm2施N条件下,对17个澳大利亚小麦品种的干物质、果聚糖、氮的积累分配及其与籽粒产量(GY)、籽粒氮产量(GNY)及籽粒氮含量(GNC)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干物质、果聚糖和氮积累的模式相似,在叶片、茎秆和植株中分别于开花期、乳熟期和成熟期积累到最大值。在开花前,茎秆是贮存果聚糖的主要器官,叶片是氮的主要贮存器官,而在花期后,籽粒成为贮存果聚糖和氮最多的器官,其次为茎秆。从乳熟期至成熟期,随着干物质、果聚糖和氮在营养器官中积累的降低,GY、GNY和籽粒果聚糖积累快速增加。在多数取样期,植株干物质积累和果聚糖积累与GY和GNY呈极显著正相关,与GNC呈负相关;成熟期植株氮...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卫国  朱艳  荆奇  曹卫星  
【目的】蛋白质含量是稻米的重要品质指标。通过解析和综合水稻植株氮素积累和转运的动态规律及其与环境因子和基因型的定量关系,构建一个基于氮流生理过程的水稻籽粒蛋白质形成模拟模型,以期为水稻生产中籽粒蛋白质指标的动态预测和管理决策提供量化工具。【方法】以田间试验资料为基础,结合已有水稻生长模型,采用生理发育时间作为定量生育进程的尺度,通过解析和综合水稻植株氮素积累和转运动态的基本规律及其与环境因子和基因型的定量关系,构建花前植株氮素吸收与积累、花后氮素吸收与转运及籽粒蛋白质形成过程的模拟模型。【结果】利用不同年份、不同生态点、不同品种类型和不同肥水条件下的大田试验资料对籽粒蛋白质形成模型进行了检验,...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刘微  王树涛  陈英旭  吴伟祥  
【目的】明确外源Bt基因插入对水稻倒1叶光合速率及光合作用相关生理特性的影响。【方法】以转Bt基因水稻及亲本水稻为试材,研究盆栽及田间条件下转Bt基因及亲本水稻苗期、拔节期、抽穗期和成熟期倒1叶光合特性及其相关光合酶活性、光合产物积累的动态变化。【结果】转Bt基因及亲本水稻生理活动峰值均出现在拔节期。与亲本水稻相比,转Bt基因水稻苗期叶片净光合速率显著低于亲本;而拔节期和抽穗期,转Bt基因水稻倒1叶净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和乙醇酸氧化酶活性显著高于亲本水稻(P<0.05),且拔节期转Bt水稻倒1叶气孔导度和胞间CO2浓度也显著高于亲本水稻(P<0.05);成熟期,转Bt基因与亲本水稻倒1叶光合特...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蔡庆生  吴兆苏  
以长江中下游地区29个中、早熟小麦品种(系)为试验材料,探讨了籽粒生长的3个阶段的持续时间和灌浆速率与干物质积累量,及其与粒重的关系.结果表明:籽粒灌浆速率和干物质积累量在籽粒生长各阶段均存在显著的品种(系)间差异;灌浆速率是籽粒生长各阶段干物质积累量的决定因子,持续时间与各阶段干物质积累量无关;籽粒生长各阶段的干物质积累量对粒重均有重要影响.此外,籽粒生长第1阶段的灌浆速率和干物质积累量与后续2个阶段的灌浆速率和干物质积累量呈极显著正相关.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孙书娈  陈秀敏  乔文臣  孟祥海  魏建伟  李丁  
通过对冬小麦品种衡观35灌浆期粒重干物质积累研究,初步发现该品种灌浆前期灌浆速率略低于对照,灌浆中、后期干物质积累明显比对照增长量多,且增长率快。整个灌浆期,平均日增量比对照高0.007g,相对增长率高18.92%。灌浆特点是灌浆前、中期旗叶比对照贡献率大,后期贡献率小,5月30日后的灌浆中后期旗叶贡献率明显比对照低;倒二叶在灌浆中、后期比对照贡献率大,前期与对照接近。除旗叶外,该品种倒二叶不仅灌浆前、中期起很大作用,在灌浆中、后期,对照倒二叶失去功能时,该品种倒二叶功能仍然很强,贡献率达23%。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华  王冬吟  朱德峰  
以内2优6号和Ⅱ优7954为材料,研究了不同土壤水分状况对水稻物质积累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内2优6号在轻度水分胁迫下产量与对照无显著差异,在重度水分胁迫下产量显著下降15.2%。水分胁迫使Ⅱ优7954产量提高。内2优6号对水分胁迫较Ⅱ优7954敏感。中度水分胁迫下内2优6号干物重平均下降22.0%。水分胁迫使Ⅱ优7954干物重高于对照,轻度胁迫处理平均高8.4%,中度胁迫处理高4.7%。水分胁迫抑制内2优6号茎鞘物质向籽粒运转,促进Ⅱ优7954茎鞘贮存物质向穗部运转。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孔飞扬  江立庚  文娟  郝向阳  
利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直播水稻研究文献,采用从文献中获取的数据分析直播水稻产量、产量构成因子与干物质积累的变化特点及相互关系。结果显示:不同栽培条件下,直播水稻产量、产量构成因子、干物质积累量均表现出明显的波动性;在4个产量构成因子中,有效穗数的波动性大于产量,但与产量的相关不显著;每穗粒数的波动性不仅大于产量,而且与产量呈显著相关;结实率和千粒重的波动小于产量,与产量相关不显著;直播水稻在不同生育阶段的干物质积累量呈现出倒V形特点,不同生育阶段干物质积累量的波动呈现出明显的V形特点,即生育前期的干物质积累量最小,波动性却最大;生育中期的干物质积累量最大,波动性却最小;生育后期的干物质积累数量及波动性均介于前期与中期之间。前期和中期干物质积累量与产量的关系不显著,但后期与产量的相关达到显著水平。不同栽培条件下,直播水稻产量水平主要受每穗粒数和生育后期干物质积累量的调控。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思忠  章建新  李春艳  楚光红  唐长青  
在滴灌条件下研究13-96、13-139、黑农61、新大豆27号、11-109 5个大豆品种(系)干物质积累与分配、叶面积指数(LAI)、光合势(LAD)和产量分布。结果表明:各大豆品种LAI和LAD均随生育进程的推进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于结荚期至鼓粒期达到最大。黑农61、新大豆27号和11-109籽粒产量达到5 325.6~5 648.5kg/hm~2高产水平,主要是由于主茎10~17节的荚数、粒数和腔数增加所致,最大叶面积指数达5.8~6.4,全生育期总光合势为3 013 150~3 260 163m~2·D/hm~2,茎秆、叶片、叶柄、荚皮和籽粒5个器官所占比例分别为19.2%~2...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姜心禄  吴茂力  池忠志  郑家国  
为了研究超级稻品种齐穗后的干物质形成特性,为水稻高产栽培提供技术支撑,选择在四川应用较多的6个超级稻品种和3个在生产上表现典型的品种,对齐穗后的穗子、植株的干物质积累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齐穗后,川香9838、II优084、准两优527、川香727穗子的鲜重、干重增重速率较高,且在灌浆阶段0~7 d、17~29 d区间形成两个明显的峰值;II优7号、D优527、II优602、II优航1号穗子增重速率较低。II优084、准两优527、II优602齐穗后植株鲜重、干重增重速率较高,川香727、D优527、II优航1号齐穗后植株干重增重速率较低。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黄元财  王术  吴晓冬  王祥九  刘向英  王德伟  
研究了肥水条件对不同类型水稻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产量与总干物质积累量显著正相关,杂交稻抽穗后的物质积累优势明显,而高产常规粳稻抽穗前干物质净积累量较大;肥水充足能促进干物质的再分配,增加籽粒产量,肥水不足会对干物质的输出产生抑制作用;水稻叶片的干物质输出和转换率高于茎鞘,对产量贡献较大;直立穗型品种叶片及茎鞘的干物质输出能力均较强,对高产有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