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980)
2023(5559)
2022(4608)
2021(4110)
2020(3409)
2019(7420)
2018(7070)
2017(12593)
2016(7288)
2015(7601)
2014(7142)
2013(6884)
2012(6304)
2011(5595)
2010(5327)
2009(4819)
2008(4637)
2007(3924)
2006(3208)
2005(2538)
作者
(26046)
(22085)
(21863)
(20463)
(13636)
(10796)
(9558)
(8768)
(8152)
(7598)
(7512)
(7310)
(7201)
(7086)
(7057)
(6655)
(6574)
(6553)
(6351)
(6126)
(5982)
(5434)
(5093)
(5046)
(4881)
(4824)
(4787)
(4740)
(4712)
(4591)
学科
(23131)
经济(23102)
(18708)
管理(18238)
(13862)
企业(13862)
方法(11724)
数学(10713)
数学方法(10654)
(9618)
(7912)
(6598)
(6492)
贸易(6491)
(6355)
中国(5657)
农业(5636)
业经(5486)
技术(4776)
环境(4591)
(4200)
财务(4199)
财务管理(4195)
企业财务(4006)
(3870)
土壤(3856)
(3770)
产业(3756)
(3597)
地方(3439)
机构
大学(103671)
学院(103457)
研究(39759)
(37052)
(37031)
经济(36493)
管理(35265)
科学(32166)
理学(32121)
理学院(31665)
管理学(30905)
管理学院(30771)
农业(30206)
业大(27927)
中国(26779)
(23166)
研究所(22230)
(21603)
农业大学(20408)
(17301)
中心(17133)
实验(16804)
实验室(16182)
(16080)
重点(15314)
(14887)
科学院(14881)
(14256)
(14230)
(13848)
基金
项目(83921)
科学(64288)
基金(62618)
(60942)
国家(60493)
科学基金(49280)
研究(47082)
自然(37389)
自然科(36570)
自然科学(36549)
自然科学基金(35938)
基金项目(34276)
(33860)
社会(29749)
(29710)
社会科(28234)
社会科学(28226)
资助(23989)
计划(21450)
教育(20617)
科技(20092)
重点(19859)
(18185)
科研(17626)
(17592)
(17535)
创新(17149)
(16764)
(16757)
专项(16252)
期刊
学报(34912)
(33335)
(32062)
经济(32062)
科学(26026)
大学(23553)
学学(23287)
农业(22233)
研究(20568)
中国(16952)
(12474)
业大(11611)
管理(10423)
(9962)
农业大学(9825)
(8468)
科技(7574)
林业(7451)
中国农业(7354)
自然(6847)
经济研究(6265)
业经(6253)
自然科(5808)
自然科学(5808)
(5743)
金融(5743)
财经(5664)
资源(5163)
农林(5114)
(5114)
共检索到1315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叶飞  牛高华  刘惠芬  李长林  
采用大田试验方法研究了转基因棉花种植对根际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转基因棉花种植对其根际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依棉花品种、生育期、土壤酶种类不同而略有不同,但是均在花铃期、衰老期表现出一致的影响。种植两种转基因棉花在花铃期对根际土壤脲酶活性的影响表现出显著抑制作用,对土壤磷酸单脂酶活性表现出显著促进作用,而衰老期对磷酸单脂酶活性则表现抑制作用显著,对根际土壤转化酶活性的影响表现为显著抑制作用。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孟亚利  王立国  周治国  陈兵林  王瑛  张立桢  卞海云  张思平  
在麦棉两熟双高产条件下,设置麦棉自然根系(根系和肥水均可相互通过)、麦棉纱网隔根(肥水可相互通过,根系不能相互通过)和麦棉塑膜隔根(根系和肥水均不能相互通过)3种套种复合根系群体,研究麦棉两熟复合根系对棉花根际和非根际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麦棉共生期,与麦棉塑膜隔根相比,麦棉自然根系和纱网隔根复合群体中棉花根际非根际土壤脲酶、蔗糖酶和蛋白酶的活性均有所提高,其中以麦棉纱网隔根处理的土壤酶活性最高。同时,麦棉自然根系复合群体中棉花根际非根际土壤的养分含量降低,纱网隔根处理减缓了小麦根系对棉花根系营养的竞争,同时又可能是小麦根系分泌物的作用使其养分含量最高。到棉花盛蕾期,小麦已收...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赵卫松  郭庆港  李社增  鹿秀云  勾建军  马平  
【目的】研究土壤添加西兰花残体(broccoli residues,BR)对棉花根际土壤酶活性的影响及其与根际土壤微生物碳源利用能力之间的关系,为揭示土壤添加西兰花残体对棉花防病、促生的生态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设置棉田土壤添加西兰花残体和未添加西兰花残体(CK)两个处理,以不同处理的棉花根际土壤为研究对象,测定土壤过氧化物酶、中性磷酸酶、芳基硫酸酯酶、几丁质酶、脲酶、β-葡萄糖苷酶和N-乙酰-β-D-葡萄糖苷酶活性;利用Biolog-ECO平板研究不同处理的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Pielou指数、McIntosh指数及丰富度指数,揭示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功能多样性;采用主成分分析比较不同处理的根际土壤微生物代谢活性特征,冗余分析土壤酶活性与不同类型碳源利用能力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与空白对照相比,BR处理的棉花株高、果枝数和结铃数显著增加,增幅分别为12.73%、16.95%和10.36%;棉花黄萎病病情指数显著降低,达64.19%。BR处理显著提高了棉花根际土壤pH、硝态氮和有机质含量。BR处理对根际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指数不存在显著影响,但改变了根际土壤微生物的代谢活性。同时,BR处理显著提高了不同营养元素循环相关酶活性,其中在碳循环方面,过氧化物酶和β-葡萄糖苷酶的活性分别为对照的2.70和1.95倍;在氮循环方面,脲酶、几丁质酶和N-乙酰-β-D-葡萄糖苷酶的活性分别为对照的1.42、1.59和1.52倍;在磷循环方面,中性磷酸酶的活性为对照的1.33倍;在硫循环方面,芳基硫酸酯酶的活性为对照的1.22倍。冗余分析表明,BR处理的土壤酶活性与L-苯基丙氨酸、L-苏氨酸、肝糖、2-羟基苯甲酸、衣康酸和D-苹果酸的利用能力均存在正相关性。【结论】土壤添加西兰花残体显著提高了营养元素循环相关酶的活性,改变了棉花根际土壤微生物的碳代谢活性,并提高了根际土壤pH、硝态氮和有机质含量。同时,土壤酶活性与微生物碳代谢特征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马冬云  郭天财  查菲娜  岳艳军  宋晓  
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对小麦豫麦49-198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根际土壤细菌在拔节和抽穗期数量较多,而放线菌、真菌在开花期数量最多。根际细菌数量、放线菌数量及土壤蛋白酶活性、脲酶活性随着群体密度的增加呈单峰曲线变化,以基本苗150×104株/hm2或225×104株/hm2处理最高;真菌数量则随密度的增加而减少。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与产量的变化趋势相一致,表明微生物和酶活性增加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提高作物产量。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马华燕  王艳萍  林舜贤  何海斌  李家玉  
采用稻/稗共培抑草圈土壤盆栽法研究化感水稻PI312777和非化感水稻Lemont与稗草共培下水稻化感潜力、根际土壤酶活性及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变化.结果表明,化感水稻PI312777显著抑制12 cm处稗草的生长,PI312777根际土壤过氧化物酶和蔗糖酶活性高于Lemont,稗草根际土壤的蔗糖酶、脲酶活性降低;PI312777根际土壤微生物对氨基酸类、糖类和酚酸类碳源的利用程度显著高于Lemont,稗草根际土壤微生物对氨基酸类、多聚物类、酚酸类、羧酸类的利用率显著下降.相关性分析表明,水稻对稗草的抑制率与水稻根际土壤的过氧化物酶和蔗糖酶活性显著负相关,与水稻根际土壤微生物对羧酸类、多聚物类和酚酸类碳源的利用率相关,与稗草根际土壤微生物对氨基酸类和酚酸类碳源的利用率相关.水稻对稗草的化感作用与供体和受体植株根际的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微生物种群变化密切相关,对水稻化感作用的微生态起重要的调节作用.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高岩  曾路生  李俊良  陈清  
为了提高土壤养分利用率,保护农田生态环境。以山东寿光种植番茄的大棚土壤为材料,研究了优化施肥下番茄根际与非根际土壤养分及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有机肥8 t/hm2+秸秆4 t/hm2,生育期追施150 kg/hm2化学氮肥处理是较优的施肥模式,宜在实践中推荐运用。番茄根际中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要高于非根际,而土壤速效磷含量低于非根际,碱解氮与速效钾在根际与非根际中差异不大。试验同时表明,脲酶和蔗糖酶对施肥影响比较敏感,其次是脱氢酶和磷酸酶,而过氧化氢酶则不敏感。番茄长期连作对多数土壤酶活性产生抑制作用。其中,对脱氢酶和磷酸酶影响较大,其次是脲酶和蔗糖酶,而对过氧化氢酶影响小。相关分析表明,土壤...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艳慧  王双磊  李金埔  秦都林  张美玲  聂军军  毛丽丽  宋宪亮  孙学振  
为研究棉花秸秆还田对土壤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的影响,于山东农业大学棉花科研基地德州市抬头寺经济开发区试验田进行试验,设棉花秸秆还田与未还田2个处理,研究连续4年棉花秸秆还田对0~60 cm土层土壤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棉花秸秆还田能够显著增加0~20 cm,20~40 cm,40~60 cm土层周年土壤微生物平均总数量,分别比未还田增加了19.87%,20.07%,56.15%;其中周年土壤细菌和真菌平均数量分别比未还田增加了20.91%、26.38%(0~20),20.59%、31.18%(20~40)和56.85%、32.30%(40~60),均达显著差异水平;周年土壤放线菌平...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李先东  米巧  余国新  
棉花是国家重要战略储备物资,历年棉花的播种面积、产量及价格,对棉花市场造成巨大影响,也影响着棉花产业的健康发展。研究棉花种植成本的变动,直接关系到棉农的经济收益。为对我国棉花种植收益的演变进行探析,文章基于1990~2013年中国棉花种植成本收益数据,运用趋势分析与比较分析法,对我国棉花种植成本收益的变化趋势进行研究。研究发现:(1)我国棉花种植成本由1990年265.63元/667m~2,增加到2013年2 177.5元/667m~2,增加了1 911.87元/667m~2,增长了7.2倍,年均增长率9.58%;(2)成本利润率由1990年的最大值102.87%,下降到2013年-9.87%...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春喜  姜丽娜  林琳  邵云  张黛静  余海波  郭魏  
以4个小麦品种(兰考矮早8、偃展4110、豫麦49-198、周麦18)为材料,采用室内盆栽方法分析了低温对小麦幼苗根际土壤及非根际土壤脲酶、蔗糖酶、过氧化氢酶和淀粉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显著影响了根际土壤酶的活性,随处理温度的降低和处理时间的延长,根际土壤脲酶、淀粉酶活性逐渐下降,非根际土壤脲酶、过氧化氢酶和淀粉酶活性变化幅度较小。小麦幼苗根际土壤酶活性高于非根际土壤,二者的差异随温度的降低和处理时间的增加逐渐缩小。T3条件下,小麦幼苗土壤蔗糖酶、过氧化氢酶和淀粉酶的活性较高,表明适当的低温促进了土壤酶活性的增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供试的4个品种,土壤酶活性之间的差异不显著。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陈福婵?李传涵  
杉木根际与非根际土壤酶活性比较陈f竣(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北京100091)李传涵(华中农业大学土化系武汉430070)关键词杉木,根际土壤,土壤酶,杉木中毒由于林木生长的影响,使得林木根际土壤pH值、养分含量、微生物数目、生化活性等性质发生...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永山  范巧兰  刘凯  陈耕  张冬梅  贾峥嵘  柴永峰  席凯鹏  张建诚  
为研究连续种植转Bt基因棉花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从连续种植3年转基因棉花晋棉26和中棉所41大田,采集土壤样品,测定磷脂脂肪酸(Phospholipid fatty acid,PLFA)。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和种植年限对不同生育期土壤微生物影响不同,随着种植年限和棉花残茬进入土壤生态系统,转基因棉花土壤细菌占总量的百分数有降低趋势,革兰氏阳性和阴性细菌的比例低于非转基因品种;转基因棉花土壤真菌的比例逐渐增加。说明转基因棉花连续种植可能改变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唐梦云  杨开太  黄春晖  陈宝玲  蒋维昕  
【目的】林药模式是当前我国林业经营模式改革发展的重要方向,人工林广阔的林下空间及独特生境,为中药材的仿野生种植提供了条件。探究南方低丘林下不同药材种植对林分土壤养分与酶活性的初步影响,对林下药材种植及可持续经营具有重要指导作用。【方法】选用适宜南方低丘林区的5种药用植物(百部、姜黄、砂仁、五指毛桃、益智仁),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在湿加松林下开梯带种植,分析不同林药生长初期(种植后半年及一年)对表层土壤养分含量及酶活性的影响。【结果】1)土壤pH值、有机质含量在5种林药土壤间均无显著差异,林药土壤中有机质含量总体高于种植前,但随种植后时间增加而下降,据此可推测半年生时有机质含量的暂时增加主要源于林药种植时外源有机肥的施入;2)土壤全量养分中,全钾在林药间有显著差异,全氮、全磷差异不显著;半年生时,大部分林药根际土明显高于种植前(全磷、全氮)或与种植前持平(全钾),但在一年生时全钾、全磷均有明显下降,其中全钾显著低于种植前,表明5种参试林药普遍对钾、磷的需求较大;3)土壤速效养分中,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在林药间存在显著差异,根际土有效磷、速效钾在5种林药种植一年后均明显高于种植前,且速效钾含量随种植后时间增加而升高;其中,五指毛桃(MT)、姜黄(JH)对促进土壤养分活化的效果较好;4)3种土壤酶活性在林药种植后均有所提高,以砂仁(SR)脲酶活性最高,但酸性磷酸酶活性有随种植后时间增加下降的趋势,可能受到土壤全磷不足的影响;5)冗余分析表明,土壤全氮、全磷、有机质和铵态氮是影响土壤酶活性的关键因子。【结论】综上,林药种植初期,林药种类对大部分土壤养分及酶活性影响不明显,但整体上看,林药种植对土壤养分及酶活性有一定提升。相较于氮,林下药材种植与土壤钾、磷含量的关系较为密切,种植初期外源补充钾、磷元素有利于实现林药种植和土壤养分供给平衡。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孙露莹  宋凤斌  朱先灿  刘胜群  陈笑莹  马福  
研究了玉米不同生长发育时期根际土壤酶活性对宽窄行休耕轮作和常规均匀垄2种种植方式的响应。结果表明:宽窄行种植方式下的土壤脲酶、酸性磷酸酶、中性磷酸酶和转化酶活性显著高于均匀垄种植方式,而蛋白酶活性二者差异不显著;不同时期的土壤酶活性也有一定的规律性变化,除土壤脲酶和酸性磷酸酶外,6月27日的土壤酶活性普遍高于8月和10月2个时期。可见玉米宽窄行种植方式具有较高的土壤脲酶、酸性磷酸酶、中性磷酸酶和转化酶活性,更好地为作物生长提供C、N、P的供应。对提高玉米产量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李庆海  徐闻怡  
本文选取新疆棉花种植户数据,综合采用平均处理效应模型、多重处理效应模型和分位数处理效应模型等方法,考察加入合作社对农户收入的影响、异质性及其作用机制。本文主要有如下发现:(1)加入合作社对农户有增收作用,平均意义而言,加入合作社相对于未加入合作社使得农户收入增长约23%。(2)合作社不同参与方式对农户增收的影响存在差异,相对于未参与合作社,消极参与、松散参与和紧密参与对农户的增收作用不断提升,即参与程度越深增收效应越明显。(3)合作社的增收效应随着分位数的提高而提高,即加入合作社实质上对高收入农户的增收作用最明显。(4)合作社通过提升农户的生产效率、交易效率、议价能力和自信水平,进而对农户增收产生积极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