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230)
- 2023(5891)
- 2022(4862)
- 2021(4449)
- 2020(3659)
- 2019(8078)
- 2018(7664)
- 2017(14205)
- 2016(7976)
- 2015(8546)
- 2014(7923)
- 2013(7722)
- 2012(6988)
- 2011(6230)
- 2010(5896)
- 2009(5327)
- 2008(5167)
- 2007(4346)
- 2006(3642)
- 2005(2999)
- 学科
- 济(26974)
- 经济(26934)
- 管理(22980)
- 业(22549)
- 企(17106)
- 企业(17106)
- 方法(13944)
- 数学(12555)
- 数学方法(12483)
- 农(9735)
- 学(8237)
- 财(7936)
- 贸(7224)
- 贸易(7222)
- 易(7065)
- 农业(6583)
- 业经(6552)
- 中国(6127)
- 技术(5218)
- 务(5183)
- 财务(5179)
- 财务管理(5172)
- 企业财务(4962)
- 环境(4872)
- 制(4600)
- 划(4359)
- 产业(4157)
- 银(4007)
- 银行(3961)
- 人事(3777)
- 机构
- 大学(113908)
- 学院(113266)
- 济(44661)
- 经济(44033)
- 管理(43248)
- 研究(41315)
- 理学(39342)
- 理学院(38880)
- 管理学(38194)
- 管理学院(38029)
- 农(36563)
- 科学(30782)
- 农业(30021)
- 中国(28992)
- 业大(27171)
- 所(23072)
- 京(22861)
- 研究所(21989)
- 农业大学(19777)
- 中心(18412)
- 财(17343)
- 业(16034)
- 江(15898)
- 室(15651)
- 财经(14987)
- 实验(14938)
- 省(14388)
- 院(14387)
- 实验室(14380)
- 科学院(14294)
- 基金
- 项目(89321)
- 科学(69950)
- 基金(67893)
- 家(64436)
- 国家(63938)
- 研究(53747)
- 科学基金(53281)
- 自然(38995)
- 自然科(38176)
- 自然科学(38157)
- 自然科学基金(37541)
- 基金项目(37281)
- 社会(35401)
- 省(35132)
- 社会科(33652)
- 社会科学(33643)
- 划(30774)
- 资助(26095)
- 教育(23587)
- 计划(20985)
- 重点(20466)
- 创(19316)
- 部(19033)
- 业(19022)
- 科技(18695)
- 科研(18674)
- 编号(18607)
- 发(18376)
- 创新(18158)
- 农(17755)
共检索到1464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向东 翟保平 张孝羲 崔金杰
对棉蚜在转Bt基因棉、双价棉及常规棉上的生命表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 ,双价棉上棉蚜的内禀增长率显著低于转Bt基因棉及常规棉 ,表现出明显的抗蚜性。分析棉蚜在不同类型棉株上取食行为的刺探电位 ,结果表明 ,转Bt棉和双价棉上的棉蚜取食行为存在显著差异 :转Bt棉上的棉蚜寻食和口针在叶肉细胞外的运动时间均短于双价棉上的 ,而口针在韧皮部筛管内分泌唾液和吸取植株养分的时间却显著长于双价棉上的。这种差异反映出两种转基因棉抗蚜性的差异。
关键词:
转基因棉 棉蚜 取食行为 刺探电位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炬红 郭建英 万方浩 夏敬源
以常规棉泗棉3号上饲养10代的棉蚜作为虫源,以其亲本为对照,在室内分别研究了转单、双价基因抗虫棉对棉蚜的短期影响,及单价抗虫棉对棉蚜的长期效应。结果发现,单价抗虫棉GK12和双价抗虫棉SGK321在短期内对棉蚜生长发育、繁殖和生命表参数无显著影响。在抗虫棉上取食1代的棉蚜,各龄发育历期、成虫寿命、产仔数和产仔历期、内禀增长率、净增长率、平均发育历期等和取食亲本的棉蚜之间均无显著差异。在GK12上取食37代的棉蚜与取食亲本常规棉泗棉3号和在GK12上取食1代的棉蚜之间以上各指标也无显著差异。可见,单价抗虫棉GK12和双价抗虫棉SGK321在短期内对棉蚜的生长发育和繁殖均无显著影响,GK12在长期...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龚豪 李川 史胜利 孙跃先 张青文 刘小侠
在室内采用网罩盆栽苗研究有翅型与无翅型棉蚜若虫及成虫发育历期、繁殖能力、成虫寿命、产仔能力、体重。有翅型与无翅型棉蚜若虫发育历期之间无显著差异。二者成虫寿命、第一次产仔数量、平均每次产仔数差异不显著,而生殖前期、产仔次数、净增殖率与内禀增长率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有翅型棉蚜的产仔次数极显著小于无翅型,而有翅型棉蚜生殖前期显著长于无翅型棉蚜。无翅型棉蚜净增殖率显著大于有翅型棉蚜。无翅型棉蚜可能可以将用于翅发育和飞行的能量转而用于繁殖。
关键词:
棉蚜 有翅型 无翅型 生长发育 繁殖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耿桃兰 刘向东
在低温和短日照(18℃,L/D=8h/16h)条件下用离体叶片单头连续多代次诱导滞留型和迁飞型棉蚜的性蚜,以明确滞留型棉蚜产生有性世代的能力及其存在的生态意义。结果表明:滞留型棉蚜在诱导条件下不易产生有翅蚜,并且其繁殖模式向有性世代转变时要比迁飞型棉蚜迟1个世代。滞留型和迁飞型棉蚜均具有产生雌性蚜和雄性蚜的能力,并且存在多种繁殖模式。滞留型和迁飞型棉蚜中能产生性母蚜的个体,也可同时产生孤雌后代,雄性母不仅可以产生雄性蚜,而且可以产生孤雌蚜,并且在滞留型棉蚜中还发现了雄性母产生雄性母后代的现象。夏季滞留于越冬寄主木槿上的棉蚜完全具备营同寄主生活史的条件,它的存在有其生态与进化意义。
关键词:
棉蚜 冬寄主 生活史 有性世代 繁殖模式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薛丽 肖达 卢延 宋敦伦 高希武
近年来,转基因棉田非靶标害虫种群数量呈明显的上升趋势,棉蚜是转Bt(Bacillus thuringiensis)基因棉田发生危害较严重的非靶标刺吸性害虫之一。在实验室内,棉蚜分别用转Bt基因棉和亲本常规棉饲养40代以上,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转Bt基因棉SGK321上棉蚜体内的Bt蛋白含量,研究转Bt基因棉对棉蚜生长发育和体内3种主要代谢物质脂类、蛋白质和糖含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长期饲养于转Bt基因棉上的棉蚜体内能检测到痕量的Bt蛋白。与亲本常规棉相比,转Bt基因棉上棉蚜寿命延长,产蚜数减少,但差异不显著。生命表参数也无显著差异。转Bt基因棉上的棉蚜体内总蛋白含量、三油酸甘油酯...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卢延 薛丽 周正堂 董金锦 高希武 宋敦伦
室内用生物测定方法评价了七星瓢虫的5个虫态对取食转(Bt+CpTI)双价基因棉(SGK321)和常规棉(石远321)棉蚜在不同密度下捕食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捕食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Ⅱ方程模型。由模型得出在一定范围内捕食量随猎物密度的增大而增大;其寻找效应均随棉蚜密度的增加而降低。捕食量除在成虫期N=80,240和二龄期N=80 3个密度差异显著小于常规棉外,其他密度都与常规棉无显著差异。与常规棉相比,1、3龄和成虫期的瓢虫对转基因棉上生长的蚜虫控制能力和最大捕食量要强于常规棉。就试验总体评价,转双价基因棉(Bt+CpTI)处理的棉蚜对七星瓢虫总体的捕食功能反应影响不大。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何运转 季正端 杨向东 徐宝星
在室内用玉米不同部位(心叶、雌穗的花丝、花丝+嫩粒、嫩粒)饲养棉铃虫,观察各部位对棉铃虫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除玉米心叶外,在其它各处理中,棉铃虫均可完成一个世代。以花丝为食料时,其存活率及产卵量为最高。
关键词:
棉铃虫 玉米 生长发育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炬红 郭建英 万方浩 夏敬源
棉蚜是转Bt基因抗虫棉(简称Bt棉)上的非目标害虫,也是Bt棉上危害较严重的害虫之一。用酶标仪在室内测定了取食Bt棉GK12不同世代棉蚜中肠消化酶系的活力和比活力,包括蛋白酶、蔗糖酶、海藻糖酶和淀粉酶,并与取食亲本常规棉泗棉3号的棉蚜比较,以研究Bt棉对棉蚜中肠消化酶的短期影响和长期效应。结果发现,取食Bt棉1代、2代、3代和60代以上的棉蚜,与取食常规棉棉蚜的这4种消化酶的活力和比活力之间均无显著差异,在Bt棉上取食不同世代棉蚜的消化酶活力也无显著差异。表明无论从短期影响还是长期效应来看,Bt棉对棉蚜的中肠消化酶系均无显著影响。
关键词:
转Bt基因抗虫棉 棉蚜 消化酶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飞 韩召军 吴智锋
以棉花、木槿和南瓜 3种寄主作物隔离饲养不同抗性程度的棉蚜 (171B、RR1和RR2 ) ,取食不同寄主后棉蚜羧酸酯酶的米氏常数 (Km)值无显著差异 ,而各品系之间酶的最大反应速度 (Vmax)差异显著。与取食棉花的棉蚜各品系相比 ,取食木槿的各品系乙酰胆碱酯酶对甲胺磷的敏感性均有所下降 ;取食南瓜的各品系以其抗性不同有所差异 ,抗性最高的RR2 品系的敏感性上升 ,而RR1品系的敏感性有所下降 ,171B品系的敏感性无显著性变化。在不同处理之间 ,棉蚜AChE的酶学特性 (Km 值和Vmax)也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改变 ,文中对可能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进行了讨论分析。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郭香墨 李根源 汪若海 赵清林
用扫描电镜对11个具有不同抗棉蚜性的陆地棉品种(系)进行了茸毛性状与抗棉蚜性关系的研究,并利用六群体世代进行了叶主脉复毛密度遗传效应分析。结果表明,茎尖和叶背茸毛密度的分布特点是茎尖>叶主脉>叶侧脉,叶背茸毛着生于维管束表皮上,复毛多于单毛,棉株幼嫩部位比老龄部位茸毛密度大。叶主脉茸毛密度与伏期蚜害指数呈极显著负相关,对棉蚜产生机械阻碍作用的主要是复毛,茸毛匍匐或半匍匐状态对抗棉蚜性有利。叶主脉复毛密度遗传适合于加性—显性模型。
关键词:
陆地棉 茸毛 抗棉蚜性 遗传模型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向东 张孝羲 赵娜珊 杨效文 陈晓峰 张广学
测定了不同温度、棉花不同生育期及棉株不同部位上棉蚜的体型大小 ,结果表明 ,在 2 0~ 32℃下随温度的升高 ,棉蚜个体变小 ,且高温胁迫促使棉蚜往下部老叶转移 ;棉花顶芽下 1~ 2叶片上蚜体显著大于其它叶位 ;1999年江苏南京在棉花苗、蕾和铃期 ,棉蚜体型大小无显著差异 ,但到吐絮期后则显著变小。温度与棉蚜累积产仔量间的二次函数模拟结果表明 ,棉花不同生育期 ,棉蚜的最大累积产仔量和最适产仔温度存在差异。不同温度下棉蚜日最大产仔量表现为苗、铃期小于花、蕾期 ;但高于 2 8℃后差异缩小 ,并且高温使棉蚜的死亡高峰日提前。
关键词:
棉蚜 生态适应 棉花生育期 温度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史彩华 赵惠燕 吴月宁 提力克
为了探明温度胁迫对不同体色型棉蚜存活状况的影响及其与体内总蛋白含量的关系,对室内饲养的两种体色型棉蚜进行变温(10,15,25和30℃)应激处理,研究温度胁迫对棉蚜存活及其总蛋白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黄色型和绿色型棉蚜仅在处理时间为1 d时可见死亡现象,在10℃1 d和30℃1 d时存活率最低,分别为83.33%和51.11%。将活蚜放入各自的对照温度下恢复15 h后,同一胁迫温度下,随着应激时间的延长,棉蚜的存活率开始呈下降趋势,以后慢慢上升,两种体色型棉蚜分别在15℃1 d和10℃1 d时存活率最高,达到98.72%和97.48%;且高温有利于黄色型棉蚜生存,低温有利于绿色型棉蚜生存。同一...
关键词:
棉蚜 温度胁迫 存活率 总蛋白含量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哈丽代·热合木江 叶尔兰·对山别克 邹琳 艾比布拉·伊马木
利用能繁母羊在棉茬地进行冬季放牧,探讨了棉茬地放牧对母羊繁殖性能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棉茬地地上生物量为6 178.6 kg·hm-2,其中棉叶、棉桃壳等可采食部位约占65%。母羊的日均干物质采食量为1.98kg·只-1。与该区域舍饲母羊群相比,棉茬地放牧母羊后羔羊初生重偏低而死亡率高达12.87%,繁殖成活率降低(P<0.05);随着放牧时间的推移,母羊血液游离棉酚浓度呈上升趋势,放牧结束时血液游离棉酚浓度达到131.70mg·L-1;放牧组母羊的血液中白细胞数量显著高于舍饲组(P<0.05)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帆 刘向东
为了探明同域棉蚜(Aphis gossypii Glover)种群的生态分化与进化程度,检测了室内长期筛选所得的迁飞型、滞留型、棉花型和瓜型棉蚜品系,以及在南京田间采集的棉花和黄瓜上的棉蚜,共84个样本的线粒体DNA COⅠ基因的部分序列。结果表明:南京地区寄主型和迁飞型棉蚜种群的COⅠ序列同源性很高,为99.8%~100%。在各样本的569 bp大小序列中检测到3个突变位点,共形成4种单倍型(H1~H4),其中2个突变发生在迁飞型中,另1个发生在滞留型中,而棉花型和瓜型棉蚜中没有检测到突变,各品系棉蚜还共享着同一单倍型H4。迁飞型棉蚜的单倍型多样性(h)最高,为0.68~0.75,滞留型为0...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韩召军 王荫长
利用江苏宜兴、山东阳谷和河北冀县等不同抗性水平的棉蚜,通过与毛细管点滴法的比较测定,建立了简单易行、便于推广的棉蚜抗药性药膜生测法.并利用宜兴敏感性棉蚜,初步建立了甲胺磷、氧化乐果、久效磷、磷胺、马拉硫磷、甲基对硫磷和灭多威等7种杀虫剂的相对敏感毒力基线。
关键词:
棉蚜 抗药性 生物测定技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