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923)
2023(10101)
2022(8943)
2021(8493)
2020(7146)
2019(16502)
2018(16656)
2017(31567)
2016(17377)
2015(19690)
2014(19703)
2013(19349)
2012(17763)
2011(15742)
2010(15522)
2009(13889)
2008(13449)
2007(11595)
2006(9914)
2005(8442)
作者
(52222)
(43130)
(42946)
(40727)
(27598)
(20731)
(19560)
(17209)
(16236)
(15477)
(14750)
(14303)
(13654)
(13464)
(13332)
(13296)
(13275)
(12978)
(12242)
(12211)
(10926)
(10459)
(10456)
(9707)
(9696)
(9693)
(9658)
(9436)
(8789)
(8673)
学科
(65776)
经济(65711)
管理(51401)
(49586)
(42138)
企业(42138)
方法(33657)
数学(29127)
数学方法(28724)
(16857)
(16611)
技术(16544)
中国(15523)
(15166)
业经(14589)
地方(12560)
理论(12365)
农业(11612)
(11394)
贸易(11389)
(11061)
(11047)
环境(10625)
(10299)
财务(10232)
财务管理(10215)
(9793)
企业财务(9635)
(9525)
教育(9306)
机构
大学(245483)
学院(244563)
管理(99669)
(89407)
理学(87349)
经济(87279)
理学院(86368)
管理学(84754)
管理学院(84332)
研究(79930)
中国(56141)
科学(54567)
(52792)
(43656)
业大(41423)
(40994)
(38026)
研究所(37980)
中心(36069)
农业(34847)
(34224)
北京(32979)
(31965)
师范(31580)
财经(31459)
技术(29877)
(28979)
(28633)
(28341)
师范大学(25457)
基金
项目(176073)
科学(137443)
基金(126701)
研究(125873)
(111549)
国家(110647)
科学基金(94721)
社会(75532)
社会科(71563)
社会科学(71543)
(70694)
基金项目(68366)
自然(64595)
自然科(63089)
自然科学(63076)
自然科学基金(61911)
(59306)
教育(57776)
资助(51876)
编号(51505)
成果(40653)
重点(39174)
(37694)
(37561)
(36974)
课题(35288)
创新(35014)
科研(34106)
计划(33660)
大学(32442)
期刊
(93044)
经济(93044)
研究(66087)
中国(44131)
学报(43749)
(39240)
科学(39150)
管理(35653)
大学(31552)
学学(29793)
教育(28526)
农业(28051)
(27643)
技术(24695)
业经(15285)
(14893)
金融(14893)
图书(14727)
(14618)
科技(14570)
经济研究(14208)
财经(14119)
技术经济(13607)
理论(12497)
业大(12001)
(11845)
实践(11802)
(11802)
问题(11751)
(11670)
共检索到33898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洁  张东旭  商蕾  
近年来,转基因技术在大豆上的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建立高效再生体系和稳定地遗传转化体系方面,随着遗传转化技术的发展,我国已获得了抗病、抗虫转基因的大豆植株并取得突破性进展。笔者就大豆遗传转化在受体系统(器官发生受体系统、体细胞胚胎发生受体系统、原生质体受体系统)以及转化方法(农杆菌介导法、基因枪法)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情况进行了综述,并对今后大豆转基因研究方向进行了探讨。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郭元林  向平  
本文较系统地介绍了植物基因转移方法,综述了转基因技术在培育抗病、抗虫、抗逆和优质作物新品种方面的应用概况。并对转基因植物的前景作了展望。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郝东旭  胡景辉  
近年来,随着大豆转基因技术的发展,转基因在大豆抗性和品质育种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本研究对目前常用的大豆转基因方法如基因枪法、农杆菌介导法、电激转化法进行了综合评价,同时阐述了大豆转基因育种在抗病、抗除草剂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今后大豆转基因研究进行了展望和讨论。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侯文胜  林抗雪  陈普  贾志伟  周扬  于洋  刘雁华  
大豆是最早进行转基因品种大面积商业化种植的作物,也是目前转基因品种种植面积最大的作物,在食品、营养、工业和医药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1996—2012年的17年间,全球共累计种植转基因大豆76 310万公顷,给种植户带来了约370亿美元的收益。2013年,共有11个国家种植了8 450万公顷转基因大豆,约占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的48%,大豆种植面积的79%。尽管抗除草剂转基因大豆已在全球市场占据了主导地位,但长期以来大豆的转基因技术体系一直未能实现重大突破,高效、稳定的转基因技术体系仍是开展转基因品种选育和基因功能研究的瓶颈因素。根癌农杆菌介导的子叶节转化系统和基因枪介导的体细胞胚转化系统是目...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金红  程奕  赵昕  王永  
针对大豆色拉油中DNA较难提取的问题提出了充分乳化、延长醇沉淀时间和反复富集小片段DNA等措施,有效地从大豆色拉油中提取到DNA,并通过大豆特异内源基因扩增得以证明。从两个不同品种商品大豆色拉油中检测出35S启动子和NOS终止子外源调控序列,并通过增加所用DNA模板用量检测出目的基因EPSPS序列,建立了大豆色拉油中转基因成分检测方法。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任冬莲  任天佑  刘学义  张小虎  
在山西和甘肃敦煌进行大豆品种资源抗旱性鉴定田间试验,分析了不同抗旱性评定方法的可靠度。结果表明,应用隶属函数或抗旱系数综合指标评定法评定大豆抗旱性,可靠度高于以叶片萎蔫度或以子粒产量为依据的两种单项指标评定法。综合评定大豆抗旱性的关键在于性状的选择,应选择与抗旱性密切相关的主要性状:子粒产量、株粒数、株荚数、叶片萎蔫度、植株高度、分枝数等6项作为综合评定大豆抗旱性的指标性状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易鹏  侯开卫  周家齐  马显达  张建云  王芳  
外源DNA导入木豆及其在育种上的应用*易鹏侯开卫周家齐马显达张建云王芳关键词木豆、外源DNA导入、育种木豆(Cajanuscajan(L.)Milsp.)系南亚热带分布较广的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木本植物。国外对这一树种有专门的研究所进行综合性研究。国内...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付亚萍  刘文真  胡国成  斯华敏  孙宗修  
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迅速扩大,转基因水稻终将进入商品化生产,为此需要在理论、技术和材料上做好充分的准备。笔者认为:确认常规育种的主体地位,制定充分发挥转基因技术的特点、整合载体构建、花药培养、分子标记新技术的技术路线对提高育种效率至关重要;在实验室层面,需要根据育种目标精心选择目的基因,构建高效、安全的表达载体,优化转基因体系,努力提高籼稻转化频率,减少体细胞无性系变异,探索叶绿体转化技术;在田间试验阶段,需要确定合适的参试株系数,建议每个载体以100~200个株系为宜;区试阶段是对参试品种(系)进行转基因监控的最有效时机;提出水稻生物反应器研究和利用转基因技术修复污染环境的一些原则;不同领...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张秋英  大崎·满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赵青松  杨春燕  赵双进  闫龙  史晓蕾  刘丽娟  赵聪聪  冯燕  赵鑫  张孟臣  
针对抗草甘膦转EPSPS基因大豆遗传基础狭窄的问题,利用mS1轮回群体拓宽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的遗传基础。利用遗传基础丰富的mS1基础群体,与现有的抗草甘膦转EPSPS基因大豆新品系冀K32、冀K331、冀K69、冀K964建立抗草甘膦C0群体,C0群体改良后形成C1群体。分析基础、C0、C1 3个群体的品质、产量等农艺性状。结果表明,C1群体蛋白变化为35.66%~48.02%;脂肪变化为16.34%~22.92%;株高变化为46.00~158.00 Cm;分枝数变化为0~8个;百粒质量变化为10.30~25.30 g;单株重变化为1.60~59.60 g。C1群体中不育株所占比例为19.2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邱丽娟  王昌陵  周国安  陈受宜  常汝镇  
大豆分子育种代表了大豆育种的发展方向,主要包括分子标记育种、转基因育种和品种分子设计育种三个方面。通过综合利用基因组学、生物信息学、计算机模拟与遗传育种学等多个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大豆分子育种可对大豆从表型到分子等多个层次进行遗传操作,有助于大幅度提高育种效率,最终实现大豆品种的定向遗传改良。本文介绍了中国大豆分子标记育种、转基因育种和品种分子设计育种三个方面的开创者,将国内的主要研究进展与国外相关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和比较,由于知识所限对未提及的做出重要贡献的科学家在此致歉。通过比较发现,中国大豆分子育种与国外相关研究的差距普遍存在,然而,有些分子育种相关研究如基因克隆及功能研究等方面则与...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朱元招  尹靖东  李德发  王凤来  
试验建立大豆中转基因成分的定量测定方法。采用双链DNASYBRGreenI结合染料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扩增编码大豆凝集素的内参照基因lec和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中的外源花椰菜花叶病毒CaMV35s基因,绘制2种基因扩增的循环数拷贝数标准曲线图,根据标准曲线方程计算样品中的转基因含量;并作重现性和熔解曲线分析。结果表明,lec和CaMV35s基因标准曲线方程线性好,R2值分别达到0.9997和0.9992。不同转基因含量的标准及模拟大豆样品定量显示,实测值与实际值接近,相对偏差5%~11%。SYBRGreenI实时定量PCR方法可用于定量测定大豆中转基因品种的含量。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陈璇  陈洁  孙涛  
基于中国粮食安全与食品安全现实情境,结合社会系统论和风险社会理论引入系统信任、风险/收益感知、科技观、传播媒介等系列变量,对重庆、湖北、浙江三省市城镇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分析调查数据比较国内研发的转基因水稻和进口转基因大豆的公众接受度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公众对转基因水稻的接受度比转基因大豆的接受度高,受到更多风险感知等结构因素的显著影响。信任国内转基因研发机构、转基因技术保障粮食安全的收益感知是对这两种转基因作物与食品的公众接受度都有正向显著影响的关键因素。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的转基因风险管理要聚焦粮食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郭天宝  李根  
国产大豆面临技术受阻、生产能力下降、相对成本日益升高的现状,其产业发展受到了严重制约,因此适时推广转基因大豆种植、提高大豆单产产能、缩小大豆贸易逆差成为了当前产业界关注的焦点。文章分析了大豆产业现状、挖掘了转基因大豆的产业资源,从而提出了转基因大豆产业的发展路径。指出转基因大豆产业资源优势在于:长期以来大豆生产经验的积累和消费习惯的养成、大豆主产区优越的生产条件和加工能力、居民食用和产业加工需求催生的市场前景以及政府的政策支持和有效监管。同时指出中国转基因与非转基因大豆共生共存的发展路径为发挥地缘优势开展集群化生产,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推进高产节能大豆的研发,规范农业生产保障其生态安全,发挥政策导...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玉云祎  张启翔  高亦珂  
观赏植物在传统育种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因此 ,很多人开始把目光转向转基因育种 ,它具有传统育种无法比拟的优越性 .观赏植物常用的转基因方法包括农杆菌介导转化法、基因枪法、电击法、PEG介导转化法和花粉管通道法等 ,目前已有多种观赏植物建立了遗传转化体系 .培育色彩新奇、形态优美、抗性优良、花期延长的花卉新品种是观赏植物转基因育种的主要目标 ,转基因技术在观赏植物的遗传改良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并有着极为广阔的前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