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668)
2023(5208)
2022(3772)
2021(3442)
2020(2706)
2019(6024)
2018(5412)
2017(10545)
2016(5292)
2015(5756)
2014(5541)
2013(5378)
2012(4837)
2011(4325)
2010(4435)
2009(4613)
2008(3406)
2007(2955)
2006(2745)
2005(2637)
作者
(13160)
(10657)
(10355)
(10070)
(6633)
(4945)
(4864)
(4181)
(3852)
(3709)
(3568)
(3561)
(3430)
(3327)
(3232)
(3227)
(3169)
(3010)
(2988)
(2794)
(2582)
(2523)
(2495)
(2459)
(2434)
(2427)
(2378)
(2173)
(2172)
(2137)
学科
(24403)
金融(24403)
(21486)
银行(21486)
(20960)
(19586)
经济(19570)
(16107)
中国(14904)
管理(14742)
(14250)
企业(14250)
中国金融(10890)
(8340)
(8174)
业经(6981)
地方(6816)
(6279)
财务(6267)
财务管理(6258)
企业财务(6065)
方法(5807)
(5196)
数学(4879)
(4873)
数学方法(4851)
产业(4833)
体制(4379)
事业(4346)
理论(4283)
机构
学院(66673)
大学(65211)
(30942)
经济(30284)
中国(26197)
管理(24478)
研究(23291)
理学(20561)
理学院(20361)
管理学(20146)
管理学院(20016)
(16527)
(15399)
银行(14882)
(14220)
金融(13947)
(13933)
中心(13428)
(13297)
财经(12908)
(11750)
人民(11533)
科学(10806)
经济学(10782)
国人(10610)
中国人(10561)
(10488)
中国人民(10480)
财经大学(9856)
经济学院(9804)
基金
项目(43156)
研究(35073)
科学(34770)
基金(31686)
(26494)
国家(26232)
社会(23488)
科学基金(23060)
社会科(22467)
社会科学(22462)
(16609)
基金项目(16302)
教育(15403)
编号(14422)
(13712)
自然(12718)
自然科(12427)
自然科学(12426)
自然科学基金(12234)
资助(12166)
成果(11899)
(10573)
(10561)
(10279)
国家社会(10228)
重点(10129)
课题(9942)
(9760)
(9653)
(9557)
期刊
(32392)
经济(32392)
(26310)
金融(26310)
研究(23014)
中国(14397)
(13007)
管理(9669)
(7435)
科学(6828)
教育(6814)
学报(6750)
财经(6509)
经济研究(5769)
大学(5768)
(5564)
学学(5427)
技术(4960)
中国金融(4947)
业经(4826)
理论(4258)
农业(3972)
国际(3903)
实践(3851)
(3851)
问题(3685)
财会(3523)
(3376)
现代(3253)
农村(3111)
共检索到1110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王遥   张广逍  
随着应对气候变化和经济低碳转型成为全球共识,各国纷纷提出碳排放控制目标以及净零时间表。传统的绿色金融无法满足碳密集型企业的转型需求,导致各国距离实现净零目标面临着巨大的资金缺口,转型金融应运而生,并逐渐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从转型金融的概念出发,阐述转型金融在优化资源配置和管理转型风险方面的功能作用,并结合国际市场实践明确转型金融的发展前景。进而通过阐释转型金融发展的逻辑机理,对比分析国际上主流的转型融资方法,形成转型金融发展框架的五大核心要素。为此,今后应加强顶层政策体系的协同与约束力度、统一和完善转型金融的界定标准,并积极开展转型金融相关的理论创新。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张璐   王晨曦   卢金钟   张强   黄荟婕  
意义建构理论作为指导企业各层级间达成共识、协调行动的方法论而备受学界关注。然而学界对意义建构理论的探索尚处于起步阶段,缺乏系统性回顾和逻辑梳理基础上的理论整合。本文根据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意义建构理论相关文献整理,进行以下三方面的归纳总结:首先,通过梳理意义建构理论提出背景及内涵,发现现有研究呈现“个体-组织”跨越以及“认知主义-建构主义-整合主义”演进的特征;其次,通过归纳和总结意义建构行为的影响因素及过程,厘清由“单向-双向”推进的组织意义给赋互动逻辑,同时探讨意义建构理论在中国企业管理实践中的应用与拓展,构建更为完善的意义建构理论框架;最后,结合中国企业创新管理实践需要,从应用层面阐述未来研究展望,旨在推动意义建构理论在理论层与实践层的进一步完善。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新月  练靖雯  宋士杰  赵宇翔  朱庆华  
[目的/意义] 失真信息治理是信息疫情时代中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也是图书情报学科近年来的热点议题。在传统信息纠偏研究中事后纠正的滞后性与局限性促使学者将目光转向更为主动的预先干预,预先干预的剖析对失真信息治理的理解与实践具有重大意义。[方法/过程] 系统梳理过去几十年间的相关研究,解析失真信息预先干预的概念内涵,回溯相关理论基础,构建研究框架深入分析失真信息预先干预的相关研究与实践。[结果/结论] 失真信息预先干预以预防接种理论为理论核心,涉及情报学、心理学与传播学等学科。时间、内容、目的与特征是阐释失真信息预先干预的四大构件。当前研究围绕“应用情境—影响因素—干预方式—干预结果”展开,未来还可从理论内涵拓展、行为特征探索与研究方法创新三大角度进行深入研究。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何地  霍春辉  
网络编配是以中心企业为代表的编配器通过对网络参与者进行有目的、有意识的协调,来实现价值创造、获取与分配的过程。基于封闭系统网络和开放系统网络两种情境,本文回顾总结了网络编配的研究起源与内涵特征,构建了网络编配研究的整合性理论框架:依据编配器的不同类型,从“组建维度”和“协调维度”整合提炼了网络编配的关键维度,从网络层面和个体层面分别总结了网络编配的前因变量和结果效应,并比较探讨了不同网络情境下网络编配的关键维度、前因变量和结果效应的差异性。最后,本文提出未来应开展动态视角下的关键维度探索、拓展不同网络情境下的前因变量和结果效应研究、加强网络个体层面研究、丰富研究方法和加强量化分析,以及完善基于中国情境的本土化研究。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何地  霍春辉  
网络编配是以中心企业为代表的编配器通过对网络参与者进行有目的、有意识的协调,来实现价值创造、获取与分配的过程。基于封闭系统网络和开放系统网络两种情境,本文回顾总结了网络编配的研究起源与内涵特征,构建了网络编配研究的整合性理论框架:依据编配器的不同类型,从“组建维度”和“协调维度”整合提炼了网络编配的关键维度,从网络层面和个体层面分别总结了网络编配的前因变量和结果效应,并比较探讨了不同网络情境下网络编配的关键维度、前因变量和结果效应的差异性。最后,本文提出未来应开展动态视角下的关键维度探索、拓展不同网络情境下的前因变量和结果效应研究、加强网络个体层面研究、丰富研究方法和加强量化分析,以及完善基于中国情境的本土化研究。
[期刊] 征信  [作者] 陈霄  张银政  
推行城镇土地金融是中国经济转型发展时期创新城镇土地资本化路径的重要内容。在对城镇土地金融内涵界定的基础上,将城镇土地金融划分为政策性土地金融和商业性土地金融,主张以政策性土地金融参与宏观调控,并有效引导商业性土地金融,实现城镇土地资本化增值"涨价归公",促进城镇房地产市场有序、稳定发展。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吴军  
近年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国际清算银行等著名国际金融机构以 及许多国家的中央银行定期发布金融稳定报告。但学术界并未就金融稳定的内涵和如何维护 金融稳定等问题达成共识。本文就国际金融从业人员和学者等对金融稳定内涵的界定进行了 综述,并对维护金融稳定的框架和应用进行了阐述。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林毅夫   徐佳君   杨子荣   张一林  
本文围绕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核心议题,系统阐述了新结构金融学的学科内涵与分析框架。其要义有三:第一,主张在分析一个经济体包括金融结构在内的各种结构时,以该经济体在每个时点给定随时间可变的要素禀赋结构作为分析起点;第二,强调最适宜金融结构内生于要素禀赋结构所决定的生产结构;第三,强调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协同发力,政府在完善金融监管、提供发展融资、实施金融改革等方面需制定与本国国情和发展阶段相适宜的金融政策。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王长江  
金融稳定与经济健康发展密切相关,对金融稳定的研究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一种趋势。近年来,我国也已将金融稳定作为政策当局的一个重要目标,但是对于如何实现金融稳定的研究才刚刚起步。本文对金融稳定的内涵进行了界定,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个金融稳定框架,以此为我国金融稳定相关问题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一个平台。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周立   张永霞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的金融强国重要论述逻辑框架严谨,时代内涵丰富,价值意蕴突出。其逻辑框架主要围绕新时代金融工作根本使命、基本目标和突出特征展开论述;其时代内涵全面体现了党引领金融发展的根本遵循,共同富裕体现公平性、普惠金融发展体现人民性、审慎监管体现专业性、强国理念体现创新性、人类命运共同体体现包容性。金融强国重要论述从理论创新和实践导向两方面展现了重大时代价值意蕴,继承和丰富了现代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体系,全面把握了金融创新发展服务实体经济的根本要求和始终坚持金融为人民服务的核心宗旨,为新时代强国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全面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金融学理论创新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廖中举   朱相   汪明月  
绿色技术转移是绿色创新所产生的技术和知识发挥作用的关键环节,它对解决环境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对绿色技术转移相关文献的梳理分析,总结了绿色技术转移的内涵特征、相关理论、影响因素及作用结果。研究发现:绿色技术转移的要素包含五个方面,可以采用专利、文本、问卷等方法对其进行测量;以往研究基于制度理论、技术差距理论等,探究了环境政策、财税政策、技术差距等对绿色技术转移的影响作用;绿色技术转移对绿色技术创新、经济绩效和环境绩效具有促进作用,绿色增长和竞争优势起到了中介作用,而吸收能力是影响绿色技术转移绩效作用的调节变量。未来研究除了继续探索绿色技术转移的测量和影响因素以外,也需要加深对绿色技术转移作用结果的内在机制研究。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廖中举   朱相   汪明月  
绿色技术转移是绿色创新所产生的技术和知识发挥作用的关键环节,它对解决环境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对绿色技术转移相关文献的梳理分析,总结了绿色技术转移的内涵特征、相关理论、影响因素及作用结果。研究发现:绿色技术转移的要素包含五个方面,可以采用专利、文本、问卷等方法对其进行测量;以往研究基于制度理论、技术差距理论等,探究了环境政策、财税政策、技术差距等对绿色技术转移的影响作用;绿色技术转移对绿色技术创新、经济绩效和环境绩效具有促进作用,绿色增长和竞争优势起到了中介作用,而吸收能力是影响绿色技术转移绩效作用的调节变量。未来研究除了继续探索绿色技术转移的测量和影响因素以外,也需要加深对绿色技术转移作用结果的内在机制研究。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周天舒  马钦海  杨春江  
顾客服务己化是顾客与服务间的广义拥有性关系,是契合营销理论与实践发展阶段中顾客与企业提供物(产品/服务)间关系认识的一个较新概念,对于加深顾客心理和行为机理的理解、提升顾客绩效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哲学、心理学和营销学领域的己化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和回顾,提出存在主义哲学、拥有性心理理论、占有心理学理论、心理所有权理论和"占有物作为延伸自我"的理论观点是顾客服务己化的理论基础;整理和比较已有研究对己化概念的理解和释义及维度划分;梳理营销领域己化相关研究脉络,归纳研究主题。在此基础上,总结顾客服务己化的影响因素及结果效应。最后,对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提出顾客服务己化量表开发、顾客服务己化影响因素及形成机理研究、顾客服务己化结果效应研究和共享经济背景下顾客对共享产品/服务的己化关系等问题都需后续实证探究。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姚凯  李霞  
基于近十年的本土研究,从性质、形式和功能的角度归纳了工作旺盛感的内涵认知与外延发展,总结了其形成的理论基础和典型的研究路径,探讨了本土研究特色及未来研究方向。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刘邦奇   胡健   袁婷婷   查洪钰   江卫   杨桂英  
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以数字化引领教育领域系统性变革和创新,是新时代教育发展的重要使命。在此背景下,依托教育数字基座赋能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受到广泛关注和重视。文章首先阐述了教育数字基座对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核心价值;其次,分析了教育数字基座的基本内涵与关键特征,进而提出了面向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教育数字基座建设框架和策略;最后,从教育数字基座标准体系、基座赋能区域和学校教育数字化发展三方面,分析了教育数字基座建设与应用的典型场景,并为教育数字基座的未来发展提出建议。文章能为教育数字基座的规划与建设提供依据和参考方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