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739)
- 2023(17067)
- 2022(14452)
- 2021(13354)
- 2020(11161)
- 2019(25022)
- 2018(24726)
- 2017(47954)
- 2016(25874)
- 2015(28459)
- 2014(27945)
- 2013(27581)
- 2012(25094)
- 2011(22615)
- 2010(22454)
- 2009(21022)
- 2008(19744)
- 2007(17123)
- 2006(15049)
- 2005(12994)
- 学科
- 济(115044)
- 经济(114933)
- 管理(72085)
- 业(67199)
- 企(54920)
- 企业(54920)
- 方法(46636)
- 数学(40633)
- 数学方法(40249)
- 农(27673)
- 中国(26941)
- 财(25031)
- 地方(24826)
- 学(24559)
- 业经(24206)
- 贸(19588)
- 贸易(19579)
- 农业(19088)
- 易(18966)
- 制(17879)
- 环境(16912)
- 理论(16139)
- 和(16055)
- 务(15550)
- 财务(15483)
- 财务管理(15460)
- 技术(15268)
- 银(15160)
- 银行(15091)
- 地方经济(15006)
- 机构
- 学院(361858)
- 大学(361752)
- 济(150511)
- 经济(147537)
- 管理(141234)
- 研究(123876)
- 理学(123107)
- 理学院(121734)
- 管理学(119613)
- 管理学院(118980)
- 中国(91844)
- 科学(77679)
- 京(75529)
- 财(65532)
- 农(63721)
- 所(62326)
- 研究所(57266)
- 业大(57144)
- 中心(55739)
- 财经(53365)
- 江(51697)
- 农业(50193)
- 经(48600)
- 北京(47024)
- 范(46444)
- 经济学(46107)
- 师范(45905)
- 院(44748)
- 州(41838)
- 经济学院(41436)
- 基金
- 项目(252530)
- 科学(197566)
- 基金(183237)
- 研究(180691)
- 家(161543)
- 国家(160217)
- 科学基金(136765)
- 社会(115442)
- 社会科(109402)
- 社会科学(109374)
- 省(98819)
- 基金项目(97442)
- 自然(89500)
- 自然科(87393)
- 自然科学(87370)
- 自然科学基金(85818)
- 划(83108)
- 教育(82141)
- 资助(74660)
- 编号(72611)
- 成果(57437)
- 重点(56629)
- 部(54761)
- 发(54532)
- 创(52751)
- 课题(49485)
- 创新(49224)
- 科研(48420)
- 国家社会(47712)
- 教育部(46845)
- 期刊
- 济(165156)
- 经济(165156)
- 研究(106546)
- 中国(63188)
- 学报(61997)
- 农(57463)
- 科学(54696)
- 管理(50642)
- 财(48934)
- 大学(45992)
- 学学(43890)
- 农业(38783)
- 教育(35113)
- 融(33237)
- 金融(33237)
- 技术(29415)
- 经济研究(28173)
- 业经(26716)
- 财经(26158)
- 经(22470)
- 问题(20988)
- 业(19351)
- 技术经济(18190)
- 科技(17808)
- 版(17127)
- 理论(16989)
- 商业(16679)
- 图书(16272)
- 业大(15906)
- 现代(15770)
共检索到5216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征信
[作者]
丁丹
基于"市场化程度"分组的思路,运用1996—2006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分别建立市场化程度高和市场化程度低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Panel-VAR),通过脉冲响应、方差分解和格兰杰因果检验来比较分析我国各省份的信贷配给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信贷配给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关系在市场化程度高和市场化程度低的省份中存在显著差异;市场化程度低的省份信贷配给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是双重的,市场化程度高的省份信贷配给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是单重的;信贷配给是经济增长的Granger原因,表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省份较好地执行了国家的产业政策、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使信贷配给程度较为缓和,促进经济稳健增长。
[期刊] 征信
[作者]
丁丹
以辽宁省1996—2016年的时间序列数据为基础,采用VAR模型研究辽宁省信贷配给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辽宁省的信贷配给在较长一段时间内维持了经济较为平稳的增长,但经济较为平稳增长主要得益于信贷配给条件下商业银行对大型企业融资的优先支持,不论固定资产投资还是流动资金都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商业银行的信贷配给,而其经济增长的方式是粗放的,依靠大量要素投入尤其是信贷资金投入带动的经济增长,严重影响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为了实现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应改善宏观调控水平,加大经济体制改革力度,提高信贷资金配置效率,增强信贷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
关键词:
信贷配给 经济增长 信贷资金 VAR模型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周方
本文研究了1992年市场经济制度确立以来我国的货币政策是如何在信贷配给条件下促进经济增长的,文章通过建立以金融加速器为理论背景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来进行仿真,得出了以下结论:(1)我国存在比较明显的信贷配给现象,但是总体程度呈现出减轻的趋势;(2)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信贷渠道明显存在,金融加速器效应也比较明显,但是信贷配给的存在抑制了这一效应,随着信贷配给程度的减轻,金融加速器效应有变得更加显著的趋势;(3)信贷配给现象的存在使得我国的货币政策在1992年以来的正向(从紧)和负向(宽松)货币政策都较好地发挥了作用,即经济波动更小、产生的效果更明显;(4)信贷配给的存在使得我国的经济系统在受到外...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富有 苏韶华
文章基于空间动态转移视角,运用重力模型,以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为背景,对我国2003~2012年间信贷配给重心、经济重心、产业重心转移轨迹进行动态分解,研究发现,信贷重心向西部转移,并驱动我国经济重心向西部转移;第二产业重心向西部转移,第一产业重心受自然条件的约束并无规律性,第三产业重心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在东部内转移,并无向西部转移的迹象;信贷资本带动经济重心向西部转移过程中以货币对资源调节能力的下降为代价,实现经济均衡发展的目的。文章最后对如何缩小东西部经济差距和提高货币资源调节效率提出了一点政策建议。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崔小涛
本文选取2000年~2009年的季度数据,以金融危机爆发为经验值临界点,运用协整理论对我国银行信贷对经济增长之间的影响效应进行实证测算研究。研究发现:第一,自2000年以来,中长期贷款相对其他类型的贷款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最显著,且金融危机爆发后较此前影响效应提高了0.24;第二,银行信贷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在很大程度上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金融危机后下降了0.18,特别值得关注的是,短期贷款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在金融危机前为正值,金融危机后为负值。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刘铁彬
中国经济处于转轨过程中,经济增长与商业银行信贷投放之间的关系比成熟经济体复杂。文章研究发现在样本区间内,中国经济增长与商业银行信贷规模具有双向的格兰杰因果关系,但是两者的影响机理并不一样。随着信贷规模的快速增长,不良贷款开始增加,信贷系统性风险上升。故中国应加快发展资本市场,降低经济增长对信贷资金的依赖。同时,商业银行应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加强内部权力制衡,保证风险管理的独立性,并且信贷投放应与经济周期保持适当距离。
关键词:
经济增长 信贷规模 不良资产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吕苏越
银行信贷行为具有显著的顺周期特征,"新常态"背景下我国经济发展减速,商业银行信用风险高发,经济增长和信贷质量二者关系呈现互抑特征。对宏观、微观和金融环境因素与银行信贷质量的相互影响进行研究,发现经济增长与信贷质量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以及新常态下二者存在相互抑制关系等结论。
关键词:
新常态 经济增长 信贷质量 监管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吕苏越
银行信贷行为具有显著的顺周期特征,"新常态"背景下我国经济发展减速,商业银行信用风险高发,经济增长和信贷质量二者关系呈现互抑特征。对宏观、微观和金融环境因素与银行信贷质量的相互影响进行研究,发现经济增长与信贷质量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以及新常态下二者存在相互抑制关系等结论。
关键词:
新常态 经济增长 信贷质量 监管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潘松李江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究竟是促进还是抑制一直争论不休。论文首先分析了一个金融发展影响经济增长的简单理论模型,认为金融发展可以通过影响社会生产率、投资效率和储蓄率来影响经济增长。随后采用1980~2016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通过系统GMM估计方法,从信贷投放视角实证检验了金融发展对地区经济增长的作用。研究发现:在控制了影响经济增长的其他因素之后,金融发展和地区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但是金融发展对地区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在不断减弱。
关键词:
金融发展 经济增长 信贷投放 系统GMM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谢朝华 邓亚波 刘玲杉 裴文婷
选取2009-2018年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运用面板工具变量法(Panel-IV),从规模和结构维度分析我国银行信贷与实体经济增长关系的区域性差异。结果表明:信贷规模对三大区域实体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较大的差异,东、中部地区信贷规模与实体经济增长呈U型关系,西部地区呈倒U型关系;信贷的期限结构、主体结构、币种结构和产业结构对三大区域实体经济增长的影响也存在较大差异。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和银行业,以银行业发展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在未来的几年实施差异化和结构化的信贷政策,可以改善信贷资源服务实体经济增长的效果。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章晟 李其保
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中国政府坚持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信贷规模不断上升。为考察信贷政策的影响力,本文根据1998—2008年度信贷规模、实际GDP和消费物价水平的季度数据,通过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误差修正模型以及脉冲响应分析等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信贷增长在短期和长期内都会引致经济增长,但长期还会引致物价水平上升,因此短期内坚持适度宽松的信贷政策对保增长有现实合理性,但长期需警惕其潜在风险;从2009年第2季度的情况来看,信贷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远低于历史情况,因此还需关注信贷资金的使用效率。
关键词:
信贷规模 经济增长 消费物价水平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林森
本文通过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检验等方法分析了信贷投放与结构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增大信贷投放虽然有助于我国经济增长,但近年来并不是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原因,同时信贷对不同产业、区域的影响差异很大。因此,应合理引导信贷投向,提高信贷对我国经济增长的效应,促进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信贷 经济增长 影响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钟永红 蔡陈晨
宽松的信贷政策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但也让地方政府背负了沉重的债务负担,严重威胁金融系统的安全。本文采用2003—2012年年度数据,综合分析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检验地方政府信贷竞争的经济增长效果。结论显示地方政府的投资冲动导致大量信贷资金被低效率利用,贷款产出率在下降,贷款产出效率的省际差异显著。财政收支缺口的扩大在一定程度上也刺激了地方政府的银行信贷需求。
关键词:
银行信贷 经济增长 区域经济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张艾莲 刘柏
经济增长是一国或地区最重要的目标,只有长期的经济发展才能提升全民的福祉和生活水平。消费是生产的出发点,同时也是最终的归宿。采用离散选择模型对经济增长与短期消费信贷和长期消费信贷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长期消费信贷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效应较明显,有效地发挥和挖掘消费信贷带动的长期消费对扩大内需和经济健康稳定发展至关重要。
关键词:
消费信贷 经济增长 离散模型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姜琳
本文利用计量、统计方法,对我国1981-2004年间信贷总量和GDP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了协整检验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