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738)
- 2023(16743)
- 2022(13922)
- 2021(12830)
- 2020(10878)
- 2019(24939)
- 2018(24609)
- 2017(47255)
- 2016(25543)
- 2015(29208)
- 2014(29114)
- 2013(28991)
- 2012(27442)
- 2011(24711)
- 2010(24983)
- 2009(23663)
- 2008(23905)
- 2007(21808)
- 2006(19368)
- 2005(17830)
- 学科
- 济(132178)
- 经济(132038)
- 业(97516)
- 管理(88006)
- 企(87075)
- 企业(87075)
- 方法(52156)
- 数学(42489)
- 数学方法(42111)
- 财(35907)
- 业经(34929)
- 农(34876)
- 中国(31934)
- 地方(27179)
- 务(25554)
- 财务(25521)
- 财务管理(25477)
- 农业(24297)
- 制(24285)
- 企业财务(24164)
- 贸(22728)
- 贸易(22713)
- 易(22041)
- 学(21254)
- 和(20663)
- 技术(20518)
- 策(19317)
- 理论(19090)
- 划(18880)
- 体(18461)
- 机构
- 学院(382294)
- 大学(378848)
- 济(171585)
- 经济(168337)
- 管理(147619)
- 研究(130390)
- 理学(125785)
- 理学院(124413)
- 管理学(122689)
- 管理学院(121942)
- 中国(103065)
- 京(80394)
- 财(78350)
- 科学(75312)
- 所(65938)
- 财经(62067)
- 农(61669)
- 研究所(59073)
- 江(59017)
- 中心(58960)
- 经(56135)
- 经济学(53173)
- 业大(51494)
- 北京(51086)
- 农业(48261)
- 范(47813)
- 经济学院(47738)
- 师范(47427)
- 州(46518)
- 院(46249)
- 基金
- 项目(238505)
- 科学(189288)
- 研究(177336)
- 基金(174615)
- 家(150048)
- 国家(148725)
- 科学基金(128714)
- 社会(115618)
- 社会科(109586)
- 社会科学(109558)
- 省(92231)
- 基金项目(91818)
- 自然(80642)
- 教育(80484)
- 自然科(78772)
- 自然科学(78749)
- 自然科学基金(77428)
- 划(76450)
- 资助(71724)
- 编号(71312)
- 成果(57876)
- 部(53821)
- 重点(53290)
- 发(52829)
- 创(51303)
- 课题(48882)
- 国家社会(48232)
- 创新(47345)
- 教育部(46635)
- 业(46100)
- 期刊
- 济(201881)
- 经济(201881)
- 研究(117792)
- 中国(75085)
- 财(65546)
- 管理(59443)
- 农(57445)
- 学报(52859)
- 科学(52033)
- 大学(40764)
- 农业(38998)
- 学学(38393)
- 融(37099)
- 金融(37099)
- 教育(35109)
- 技术(35013)
- 财经(32575)
- 经济研究(32217)
- 业经(31616)
- 经(28263)
- 问题(26437)
- 业(23726)
- 贸(22879)
- 技术经济(22822)
- 世界(21020)
- 国际(19988)
- 现代(18767)
- 统计(18611)
- 商业(17797)
- 财会(17688)
共检索到5908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吴剑峰
随着转型经济中企业并购与重组活动的日益增多,理论界和实业界都期望有适合转型经济的理论来指导企业的重组行为。为此,本文以战略反馈和代理理论为理论基础,探讨以中国为代表的转型经济中企业战略剥离的动因。通过对1999-2003年中国上市企业剥离行为的分析,本文发现中国上市企业的剥离行为主要出于战略考虑,包括并购后整合的需要、过度多元化调整的需要以及绩效改进的需要;传统的代理理论则缺乏解释力度。这一结果表明,中国企业已经能够根据战略需要来进行业务重组,同时也呼吁政府和业界加强公司治理,以充分发挥公司治理的作用。
关键词:
战略剥离 战略反馈 代理理论 转型经济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沈海平
本文选取2003年至2010年实施资产剥离战略的50家在沪深两市上市公司和50家未进行资产剥离的配对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截面数据逻辑回归的方法,研究上市公司实施资产剥离型紧缩战略的影响因素及影响效果。研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的资产剥离行为与其上一年的财务杠杆、财务风险、资产规模等指标存在正相关关系,与盈利能力和现金流量能力和偿债能力呈负相关关系,而与营运能力、经营风险以及代理成本不相关;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是影响上市公司实施资产剥离的最主要因素。
关键词:
资产剥离 公司紧缩战略 影响因素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史习民 金晓勇
资产剥离不仅是公司紧缩、战略转型的重要方式,也是改善公司短期业绩的重要手段之一。基于短期业绩改善的战术性资产剥离,对公司价值的提升和股东财富创造的影响,是一个具有争议也值得深入研讨的问题。本文研究发现,在行业下行周期中,正是由于资产剥离收益,使中国铝业在2013年实现盈利而免于被ST。这一战术性资产剥离的市场反应积极,累计超额收益率为正,为股东提升了短线交易机会,但公司股票购买持有超额收益率为负,对公司长期的价值创造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关键词:
资产剥离 业绩改善 市场反应 价值创造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王伟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开始进行资产剥离,资本运作模式日渐成熟,逐步适应当前复杂的经营环境。我国学者关于资产剥离行为导致的经济问题研究并不多见,主要探讨资产剥离的动因和绩效。因此,本文以A企业为案例,根据该企业在2012年和2014年的两次资产剥离方案,从A企业的资产剥离实施过程入手,研究两次不同的非主营业务和主营业务的剥离情况,分析资产剥离造成经济后果:一是对市场绩效的影响;二是对财务绩效的影响。最后对上述提出的问题做出总结,并对上市公司中出现的资产剥离现象提出合理建议。
关键词:
经济影响 资产剥离行为 上市公司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王伟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开始进行资产剥离,资本运作模式日渐成熟,逐步适应当前复杂的经营环境。我国学者关于资产剥离行为导致的经济问题研究并不多见,主要探讨资产剥离的动因和绩效。因此,本文以A企业为案例,根据该企业在2012年和2014年的两次资产剥离方案,从A企业的资产剥离实施过程入手,研究两次不同的非主营业务和主营业务的剥离情况,分析资产剥离造成经济后果:一是对市场绩效的影响;二是对财务绩效的影响。最后对上述提出的问题做出总结,并对上市公司中出现的资产剥离现象提出合理建议。
关键词:
经济影响 资产剥离行为 上市公司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陶毅 查秀芳 陈三梅
与以往的研究文献不同,本文在对资产战略性剥离概念界定的基础上,对其长期业绩进行了实证分析,认为资产战略性剥离能显著提高上市公司的长期业绩。
关键词:
资产战略性剥离 长期业绩 主成分分析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刘婷
随着电子商务的兴盛,商品零售模式进入“新零售”时代。本文结合这一时代背景,从零售企业资产剥离战略入手,通过将资产剥离战略分为金融资产剥离和实体资产剥离,考察两类资产剥离战略与会计稳健性的关系。研究发现:零售企业的金融资产剥离行为与会计稳健性正相关,实体资产剥离行为与会计稳健性负相关,该结果说明零售企业资产剥离战略能够反映企业会计稳健性的偏好,剥离金融资产意味着企业对未来估计偏消极,剥离实体资产意味着企业对未来估计偏积极。在重筛样本、替换变量、构建DID模型后,基本结论依旧稳健。本文主要贡献在于解释零售企业不同资产剥离战略选择背后的不同未来预期。
关键词:
资产剥离 会计稳健性 新零售 零售企业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苏文兵 李心合 莫迁
近年来,中国企业资产剥离行为日益增多,但在理论上却没有得到与并购同等的重视。以中国上市公司为对象,从企业战略角度研究多元化水平和经理人变更对企业资产剥离行为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多元化程度愈高的上市公司,愈有可能从事资产剥离;上年发生总经理或董事长变更的企业,愈有可能在下年进行剥离资产;资产剥离还与上年的每股收益、流动比率显著负相关,但与上年的资产负债率、总资产周转率、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及企业资产规模的关系不明显。
关键词:
多元化 经理变更 资产剥离
[期刊] 中国内部审计
[作者]
马贵中 汪士果
基于契约理论,在企业控制结构框架内分析内部会计控制与管理控制的耦合机制与剥离线索,发现仅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存在需要公共政策强制性监管的理论根据。无论是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还是会计报表审计,内部管理控制和外部环境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有重要影响,外部审计对内部管理控制的评价应限于其对会计行为主体"遵循"还是"违背"决策的影响。研究结论不支持扩大内部控制强制性监管范围,政策效率还需进一步研究检验。
关键词:
企业控制结构 内部会计控制 耦合 剥离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张协奎 薛姝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张欣
本文通过事件研究法对我国上市公司资产剥离动因与企业绩效进行了研究,发现四种主要的资产剥离动因对企业都可产生正向超额收益,并且在这四种剥离动因中,市场对出售盈利能力差的资产和调整资产结构两种剥离动因的反应要强于另外的两种。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武亚军 吴剑峰
战略规划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一直是企业战略管理的核心问题。现有的文献虽然已经对二者之间的关联进行了深入研究,但是存在两大不足:一是战略规划对企业绩效是否有正面影响还没有定论;二是现有关于战略规划的理论是否可以适用于转型经济尚是疑问。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来获取有关中国制造业企业战略规划的一手资料,并在此基础上对战略规划和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转型发展经济中的中国企业尚未广泛应用战略规划;那些应用了战略规划的制造类企业比未采用的企业有更好的绩效;企业未采用战略规划的主要原因是缺乏合格的战略规划人员。最后,文章讨论了结论的应用含义。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宋东涛
首先,企业对于分离出去的企业办社会部分应当确立“放水养鱼、积极扶持”的指导方针,其实施步骤有二: 第一,可以将现有企业职工教育、福利和医疗、保健部门,逐步由企业福利保障事业转变为社会第三产业单位,在保证为本企业职工服务的前提下,面向社会服务,实行对外开放,并逐步由福利型转变为经营型,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经济实体。 在具体作法上,可采取以下措施: ①对企业办社会转变为社会第三产业单位的现有资产,由企业对其清产核资,评估作价,一次性划拨归其经营和支配,企业保留其资产所有权,三年内不收回报,三年后可按其经营状况收取一定比例的管理费或分取红利。 ②在三年左右时间内...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阴渝生
针对各种不同的企业剥离形式的分类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所有权分拆的企业剥离形式的分类方法。按照我国现行民法通则和物权法,所有权由占有权、使用权、处分权和收益权这四项基本权利构成。剥离发生时,被剥离资产的这四项基本权利可以被分拆开,并把这些分拆开的基本权利在剥离的各参与方之间进行分配。在理论上,这四种基本权利分拆开后重新产生的权利组合可导出16种基本企业剥离形态,且可归纳为两大类:完全剥离和不完全剥离。研究认为,企业剥离是被剥离资产所有权的分拆和重新配置,不同的分拆和配置导致不同的剥离形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