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943)
2023(17886)
2022(14753)
2021(13481)
2020(11275)
2019(25741)
2018(25254)
2017(48621)
2016(26147)
2015(29649)
2014(29531)
2013(29559)
2012(27788)
2011(25172)
2010(25549)
2009(24609)
2008(24645)
2007(22552)
2006(20479)
2005(19161)
作者
(76227)
(63617)
(63524)
(60536)
(41017)
(30488)
(28688)
(24567)
(24151)
(22939)
(22108)
(21450)
(20646)
(20471)
(20245)
(19557)
(18883)
(18412)
(18320)
(18018)
(16166)
(15525)
(15380)
(14626)
(14390)
(14331)
(14146)
(13904)
(12824)
(12431)
学科
(138466)
经济(138295)
(98000)
管理(92171)
(85869)
企业(85869)
方法(56747)
数学(46698)
数学方法(46342)
(38688)
(36170)
业经(34927)
中国(34032)
(28306)
地方(25448)
(25398)
贸易(25380)
农业(24963)
(24918)
财务(24886)
财务管理(24846)
(24681)
企业财务(23598)
(22017)
(20918)
(20518)
金融(20516)
(20440)
理论(20409)
银行(20406)
机构
大学(397118)
学院(397005)
(185367)
经济(182124)
管理(154515)
研究(135275)
理学(131592)
理学院(130270)
管理学(128606)
管理学院(127850)
中国(110139)
(89071)
(83265)
科学(74379)
财经(69731)
(67556)
(63350)
(62867)
(61014)
中心(60915)
研究所(59893)
经济学(59216)
经济学院(53170)
北京(52952)
业大(52262)
财经大学(51473)
农业(48896)
(47642)
(47256)
(47008)
基金
项目(245880)
科学(197094)
基金(184205)
研究(182061)
(158112)
国家(156756)
科学基金(136610)
社会(122914)
社会科(116810)
社会科学(116780)
基金项目(95590)
(92247)
自然(84400)
教育(82808)
自然科(82510)
自然科学(82489)
自然科学基金(81197)
(76821)
资助(76398)
编号(70390)
成果(58092)
(57117)
重点(54663)
(52810)
(52698)
国家社会(52655)
教育部(50190)
(50115)
人文(48733)
创新(48695)
期刊
(216181)
经济(216181)
研究(128060)
中国(81220)
(72691)
管理(64130)
(58550)
学报(54505)
科学(54030)
(44208)
金融(44208)
大学(43664)
学学(41373)
农业(39493)
财经(37599)
经济研究(35126)
技术(34792)
教育(34665)
(32513)
业经(32178)
问题(28149)
(25805)
技术经济(23789)
(23347)
国际(22689)
世界(22596)
统计(20381)
现代(18876)
商业(18493)
(18465)
共检索到6250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唐铁球  张学刚  
无论是标准国际贸易理论还是"新-新贸易理论"都认为出口可给一国带来静态或动态的生产率提升,但它们都暗含竞争性完备市场的假定前提。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在转型经济与发展中国家中,由于存在广泛的市场失灵,可能会削弱出口对生产率的促进效应,并利用1999-2009年中国制造业的面板数据,运用非参数的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法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出口并未明显促进中国制造业的生产率增长,因此必须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国内市场体系等。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张公嵬  梁琦  
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法测算了2000-2007年我国制造业28个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TFP)及其分解指标,并将出口、集聚与TFP放在统一的框架下分析出口与集聚对TFP及其分解指标的影响。研究发现,制造业TFP年均增长4.3%,其中90%以上是由技术进步贡献的;行业之间的技术进步差距较小,技术效率变化差异较大,而后者是TFP增长差异的主要原因。出口和集聚的相互作用削弱了对TFP增长的影响,即便如此,出口仍显著促进了TFP增长,集聚对TFP及其分解指标均有明显的正向影响。市场化程度是制造业TFP增长和技术进步的最主要影响因素。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剑  
为探寻提高我国农药制造业的地区专业化与生产效率增长的关系,分别运用区位熵测算了我国农药制造业的专业化水平,运用DEA的Malmquist指数方法测算了农药制造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状况,结果表明:专业化水平对农药制造业生产率增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地区专业化积极地促进了农药制造业生产率的增长,通过对技术进步和效率改善的回归来看,专业化主要通过效率改善来促进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企业规模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和技术效率的改善都有显著负面影响;对技术进步的变化也有负作用,但无统计上的显著性。资本密集度对TFP增长、技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李媛恒  石凌雁  李钰  
运用索洛残差法与DEA-Malmquist指数法对中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TFP)进行了全面的测算和分解。结果表明:2002-2017年中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呈现先增后降趋势,在2017年有所改善,技术改进是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动力,而配置效率在研究期间普遍下降,具有拖累效应;从细分行业来看,由于行业异质性的存在,不同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动程度各异,资本密集型制造业由于规模效率拖累效应较小,其TFP普遍有所增加;从不同地区来看,制造业及细分行业TFP变化存在着显著的空间差异,其中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改善表现为西部、中部地区改善明显,东北地区变化较小,东部地区TFP有所降低。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文东伟  
利用1998—2007年中国制造业企业微观数据,本文测度了中国制造业资源错配的程度、方向及其演进趋势,并估计了中国制造业的潜在增长率。研究发现中国大多数制造业行业资本配置不足、劳动配置过度,且制造业整体的资源错配程度在下降,但国家所有权恶化了资源配置效率。中国制造业整体资源配置效率的改进缩小了实际产出与有效产出之间的缺口,进一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是释放中国经济增长潜力、实现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重要途径。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柳  
产业集聚是产业发展中的普遍现象,产业集聚对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起到什么影响?本文通过非参数DEA-Malmquist指数方法估算各制造业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将Malmquist指数分解为技术进步指数和技术效率指数,进而分析产业集聚对它们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制造业产业集聚提高了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但主要是通过对技术效率提高产生影响进而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而非促进技术进步的发生。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吴敏洁  程中华  徐常萍  
R&D、FDI和出口是技术创新系统知识输入的重要来源。文章研究了三者对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结果显示:2002—2016年我国制造业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平均每年增长1.01%,东部综合效率水平高,但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各区域最低。粗放式发展下,中西部能源和二氧化碳排放效率未见明显改善,产出不足制约了中西部产出效率的提高;由于R&D投入的边际收益递减、创新系统失灵以及"技术依赖"下形成的低端锁定,R&D、FDI和出口抑制了东部地区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摆脱低端锁定的依赖路径成为东部制造业的当务之急,不同于东部,出口显著促进了中西部环境全要素生产率,R&D在良好的教育环境下都为显著正向影响,而出口导向的FDI成为推动中西部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重要动力。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王贤彬  陈春秀  
晋升锦标赛激励下地方政府具有发展辖区经济的强大动机,其通过制定经济增长目标推动实际经济增长。这种增长模式究竟如何影响制造业生产效率成为一个重要的探讨问题。利用我国1997-2016年分省份制造业面板数据,实证考察地方政府经济增长目标压力对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经济增长目标压力与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存在显著的"倒U型"关系,且政府经济增长目标压力效应是通过减少研发投入、削减科教支出、增加投资规模方式作用于制造业,进而降低了生产效率;而生产性服务业能拓宽政府经济增长目标压力效应促进制造业效率提高的作用范围,从而减缓了政府经济增长目标压力效应的消极影响。分行业异质性检验支持基准回归结论且发现,经济增长目标压力对资本密集型制造业效率的负向影响最大,对技术密集型制造业效率的负向影响次之,而轻资产、轻技术型制造业效率所受影响最小。有关论点将为我国地方政府改变传统经济发展模式提供参考。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包群  许和连  赖明勇  
本文将出口贸易对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分为出口部门自身相对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和出口部门对非出口部门的技术外溢两类,来考察出口贸易如何通过影响全要素生产率来促进我国经济增长。以出口内生技术进步的增长模型为基础,本文实证结果表明,出口贸易主要通过对非出口部门的技术外溢来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然而出口部门相对要素生产率优势对增长效应并不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由于我国目前人力资本积累程度不高,因此导致出口贸易未能与人力资本充分结合共同促进经济增长。
[期刊] 征信  [作者] 田娜  安明  
基于扩展生产函数模型研究考虑能源消耗和碳排放情况下的制造业各行业全要素生产率,结果发现:1999—2014年我国制造业各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速度较快,制造业增长方式由资本和劳动投入驱动转变为资本和全要素生产率增长驱动;碳排放与制造业工业总产值之间呈现负增长关系,减少碳排放将会促进制造业的发展。将制造业分为高能耗行业和低能耗行业比较分析发现,高能耗行业对能源的依赖性较大,低能耗行业减少碳排放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袁晓玲  张宝山  方莹  
本文基于通信设备制造业23家上市公司2001~2006年的面板数据,利用非参数DEA模型的Malmquist指数,测算了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全要素生产效率和技术进步效率。结果表明,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全要素生产效率主要来源于规模效率而不是技术进步效率,并且技术效率一直是退步的。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影响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业全要素生产效率和技术进步效率的面板数据模型,检验了影响因素的方向和程度。实证结果表明,通信设备制造业还处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增加公司规模可以促进生产效率的提高,公司的研发创新能力和员工的受教育程度对公司全要素生产率和技术进步效率有着重要的正向作用,提高员工的受教育程度和加强公司创新能力应该...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秦光远  曾寅初  
基于1998年至2007年中国木制品企业层面数据,本文利用多种全要素生产率估计方法和计量经济学面板数据模型,从差异比较和效应验证两个方面对出口与生产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由于存在着显著的出口自选择效应,所以不同估计方法的结果都显示出口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普遍高于非出口企业,在木制品业中不存在所谓的"生产率悖论";木制品业中内销企业的生产率增长快于出口企业,出口企业存在的"惰性"和"惯性",而内销企业存在的"竞争效应""老鹰效应"和"干中学"效应,可能是导致了这种生产率增长差异的重要原因。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马建峰  赵田明娣  
利用TiVA数据库和中国制造行业匹配数据,从行业出口异质和技术异质视角出发,测算并分析中国制造行业的全球价值链(GVC)分工地位和行业全要素生产率(TFP)指数变化,检验了GVC分工地位对不同行业TFP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制造业GVC分工地位提高对行业整体TFP具有促进作用;在出口型行业和知识技术密集型行业中,该作用更强且更显著;但在非出口型行业和资源劳动密集型行业中,GVC地位提升对TFP的正向影响并不明显;具有出口导向的知识技术密集型行业GVC分工地位提升是促进中国制造业TFP提高的主导力量。基于研究结论,提出了利用GVC国际分工地位变动促进中国制造行业TFP提升的政策建议。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李丹  胡小娟  
本文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分别对制造业各个行业中内资企业、外资企业1999~2005年期间的相对效率、全要素生产率(以Malmquist指数衡量)及其构成情况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内资企业和外资企业在制造业各行业中的相对效率具有显著差异,内资企业相对效率较高的行业集中在劳动密集型行业及垄断程度较高的一些行业,而外资企业相对效率较高的行业集中在资本及技术密集型行业;两类企业在各个行业中的全要素生产率都呈现出上升趋势,但增长速度及其动力存在差异。基于实证结果及分析,本文对我国制造业的发展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云枫  周健明  
1997-2006年期间,北京市制造业的全要素生产率(TFP)年均增长率为10.2%,TFP的增长主要得益于技术进步,而技术效率则出现年均2.4%的衰退,对其产生负面影响。因此,要继续推动北京制造业生产率的增长,必须在保证技术进步、加大技术研发投入的同时,对技术效率进行优化和提高。不断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有效组织和整合企业资源,加大制造业产业布局的调整力度,实现产业规模经济以及协同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