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354)
2023(12122)
2022(10555)
2021(10179)
2020(8423)
2019(19481)
2018(19376)
2017(37525)
2016(20740)
2015(23420)
2014(23223)
2013(22759)
2012(20962)
2011(18723)
2010(18815)
2009(17046)
2008(16382)
2007(14433)
2006(12726)
2005(11259)
作者
(59308)
(49008)
(48648)
(46596)
(31388)
(23538)
(22006)
(19419)
(18668)
(17668)
(16963)
(16532)
(15572)
(15530)
(15152)
(15081)
(14614)
(14581)
(14016)
(13987)
(12209)
(12011)
(11873)
(11236)
(10948)
(10943)
(10792)
(10782)
(9802)
(9645)
学科
(77096)
经济(76990)
管理(62829)
(55580)
(47126)
企业(47126)
方法(34835)
数学(29717)
数学方法(29326)
(23040)
(21423)
中国(20603)
(19003)
业经(18307)
地方(16773)
(15524)
农业(14208)
理论(13376)
(13367)
贸易(13359)
(13182)
(13177)
财务(13110)
技术(13079)
财务管理(13075)
(12947)
环境(12892)
企业财务(12432)
(12011)
(11988)
机构
大学(288504)
学院(286374)
管理(116192)
(109016)
经济(106431)
理学(100520)
理学院(99385)
管理学(97710)
管理学院(97181)
研究(96038)
中国(71994)
(62045)
科学(61461)
(53015)
(48691)
(46085)
研究所(44173)
中心(43809)
业大(43462)
(41901)
财经(41645)
北京(39541)
(38961)
师范(38637)
(37838)
农业(35808)
(35383)
(34321)
师范大学(31356)
经济学(31260)
基金
项目(198600)
科学(156103)
研究(145255)
基金(144162)
(125669)
国家(124632)
科学基金(107045)
社会(89705)
社会科(84822)
社会科学(84799)
基金项目(77561)
(76900)
自然(71048)
自然科(69328)
自然科学(69313)
自然科学基金(68057)
教育(66056)
(65364)
编号(59909)
资助(58838)
成果(49210)
重点(44335)
(43576)
(41656)
(40906)
课题(40783)
科研(38233)
创新(38077)
教育部(37167)
项目编号(37152)
期刊
(120999)
经济(120999)
研究(86016)
中国(54292)
学报(46133)
科学(42915)
管理(41833)
(41313)
(40177)
大学(34475)
教育(32833)
学学(32269)
农业(28647)
(23807)
金融(23807)
技术(23025)
业经(19896)
财经(19784)
经济研究(18238)
图书(16836)
(16702)
问题(15833)
理论(14947)
(14383)
科技(14283)
资源(13795)
实践(13739)
(13739)
技术经济(13069)
现代(12940)
共检索到4185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吴正红  黄伟  
转型深化时期的地方政府行为具有明显的"理性经济人"的特征。在耕地保护中建立清晰、明确、可预期、可实现的激励机制,对新时期促进地方政府有效开展耕地保护工作,实现中央政府设定的耕地保护管理目标至关重要。当前,地方政府应构建既包含物质性激励层面(耕地保护经济补偿、财政转移支付政策,等等),又包含非物质性激励层面(高权重耕地保护指标政绩评价体系、政治奖励,等等)的地方政府耕地保护激励机制和政策体系,并尽快体现在现行耕地保护相关政策的改革和完善中来。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李广东  邱道持  王平  
研究目的:运用委托代理理论探索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间耕地保护最优激励契约设计问题,为破解经济发展与耕地保护两难困境提供理论依据。研究方法:基于多任务委托代理模型对地方政府的耕地保护与经济发展任务进行了分析,并对激励契约进行了设计。研究结果:现行激励机制存在诸多缺陷,迫切要求改进。多任务激励成本相互独立下地方政府激励是绝对风险规避度、边际激励成本变化率和可观测变量方差的递减函数;多任务激励成本相互替代时,增强耕地保护激励必须弱化经济发展的激励,而完全替代时不同委托任务的边际收益必须相等。研究结论:完善地方政府激励机制,要积极推进耕地保护绩效与政绩挂钩制,建立耕地保护动态督查制度,促进政绩考核体系"...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唐盟  邵磊  
在粮食安全战略的宏观背景下,中国实行最严格的"18亿亩耕地红线"保护政策,但耕地保护政策的经济影响尚缺乏充分的量化评估。文章结合地市级统计数据和遥感地理信息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法,重点考察耕地保护政策如何改变地方政府土地出让的数量和来源结构以及对地块容积率、施工时间、招拍挂比例等微观行为特征的影响。实证分析指出,通过降低新增建设用地中耕地转用的比例,"耕地红线"政策显著抑制了建设用地和新增建设用地的出让规模。在非市辖区和"低级土地"中,这一政策效应更为明显。进一步利用土地交易微观数据分析表明,政策约束倒逼地方政府提高了地块容积率和招拍挂比例,并缩短了施工时间,这有利于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但是,政策冲击对地方政府财政收入产生了一定负面影响。文章系统分析了耕地保护政策对地方政府土地出让的影响,旨在为耕地保护政策的相关讨论提供实证证据,并为未来统筹协调粮食安全战略和土地市场化改革提供政策参考。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沈倩岭  黄善明  
现行耕地保护制度存在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的双重可能,造成耕地流失渐具一种自发趋势。进一步完善耕地保护制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从制度上激发农民的参与性,通过耕地保护基金制度,从经济利益上激励农民;同时,要协调好耕地流转与耕地保护之间的关系,并在土地整理的过程中切实保护农民对耕地的承包经营权。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蔡燕培  许实  方斌  
研究目的:通过对全国31个省地方政府耕地保护义务量测算结果分析,构建耕地保护对策,以期为强化地方政府的耕地保护责任提供政策建议。研究方法:借鉴前人研究成果,采取情景分析法,按照情景分析——态势评价——政策建议的研究思路,测算各省在不同情境下的2030年政府耕地保护义务量,并针对分析结论提出政策建议。研究结果:(1)通过与中国2020年耕地保有量对比分析,8种情景下,2030年的国家耕地保护义务量基本可以满足需求;(2)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基本无法满足各省自身粮食需求,中部地区可实现供需平衡,并略有盈余;(3)东部与西部粮食需求无法实现的原因有差异,中部地区应成为中国耕地保护重要区域。研究结论:对...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张一鸣  
传统的行政命令式耕地保护模式过分依赖行政力量推动,僵硬死板的制度无法应对灵活多变的市场,且耕地保护制度在某些地方执行中出现偏差,中央政府保护耕地的政令在与市场、农民、地方政府磨合中产生了一系列现实问题。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耕地流失,但并未根本扭转我国耕地数量减少。耕地质量下降的严峻形势,耕地保护效果欠佳,急需向以经济激励为核心的耕地保护制度转型。通过构建市场化的建设用地指标交易、深化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构建粮食补贴成本社会分摊机制和建立基本农田保护补偿制度等手段,调动耕地保护中各方主体维护自己耕地权利的热情,解决耕地保护的外部性问题,降低耕地保护成本,建立耕地保护长效机制...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张长青  陈东旭  李晓亮  
作为最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耕地在保障国民经济健康有序发展的同时,对维护国家粮食安全、保证社会和谐以及保全生态环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节约集约用地已成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抓手,耕地保护已成为一项重要国策。然而,在中央政府付出了巨大的财政补贴和成本之后并未达到应有的效果。本文借助演化博弈方法并以耕地价值为基础构建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策略互动的支付矩阵,探究其动态演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中央政府长期单纯地对地方政府耕地保护进行激励或惩罚作用不大;中央政府即使在短期内可以通过加强惩罚力度和提高奖励来促使地方政府对耕地进行保护,但地方政府经过长期的系统博弈演化仍会趋于不保护耕地。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吴泽斌  刘卫东  
研究目的:探究审计在地方政府耕地保护绩效中的运用,为丰富和完善耕地保护制度提供新的视角。研究方法:公共受托理论与审计学相关理论。研究结果:(1)地方政府耕地保护的绩效不只体现在数量规模的能控性方面,还体现在耕地保护资金的使用情况、耕地保护中的区域公平情况、耕地保护行为的守法情况等方面;(2)地方政府保护耕地实质上是履行其受托责任,地方政府耕地保护事业的绩效审计就是对其履行受托耕地保护责任绩效的一种审计;(3)基于公共受托责任构建了地方政府耕地保护事业绩效审计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结论:地方政府耕地保护事业的绩效审计制度安排可以最大程度地显化委托人的监督权力,从而降低代理成本,增加代理人违约风险。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许恒周  
在耕地保护过程中,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与农户各行为主体的目标不一致,导致耕地保护政策绩效较低。针对这一问题,本文首先对各行为主体的耕地保护目标进行了探讨,在此基础上,采用博弈理论,构造了各行为主体的动态博弈模型。结果表明,在耕地保护体系中,约束各方行为一致的重要措施就是要加大中央政府的监督检查成本的投入、加强对地方政府违法行为的处罚和提高对农民保护耕地的经济补贴等。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仲伟周  王军  
本文在"我国特色的联邦主义"理论和"晋升锦标赛模式"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在短期经济增长的激励下,地方政府倾向优先发展第二、三产业尤其是重工业,给能源效率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同时,由于官员晋升考核指标看重经济发展水平,其他关于社会长期发展指标则被严重忽视,进一步造成能源效率的降低。论文最后提出了改革地方政府官员绩效考核指标等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李边疆  王万茂  
文章基于公共物品私人供给的模型,构建了耕地保护过程中地方政府在个体理性支配下同整体理性进行博弈的分析框架,并据此对实践中存在的耕地保护政策失效和政府间耕地保护意愿差异的现象进行了解析。结论认为,地方政府在个体理性支配下的博弈行为是耕地保护政策失效的主要原因之一;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区地方政府比落后的西部内陆区地方政府有更强的耕地保护意愿,建立耕地异地代保市场可以将这种较高的意愿变为现实。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毋晓蕾  梁流涛  陈常优  
耕地是土地的精华,它具有生产功能、生态功能和社会保障功能。然而,现行的耕地保护制度的绩效并不理想:一是地方政府作为中央政府耕地保护的代理,理应在耕地保护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但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地方政府往往具有较强的占用耕地的冲动,反而成为耕地过度非农化的主要推动力。二是在当前的制度环境下农户不仅没有耕地保护的内在动力,反而产生了耕地撂荒、消极耕作等行为。造成这两方面的主
[期刊] 预测  [作者] 张蕾  
50多年来,中国经济一直保持着快速持续的增长率,尤其是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呈现出高速增长的态势,平均经济增长率高达9.4%。中国经济无论从总量还是增速上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这种增长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并被称为"中国经济增长之谜"。本文选取了政府行为激励模式这一角度,由此来解释"中国经济增长之谜"。首先分析了自分权改革以来政府行为的激励机制,随后指出了现阶段中国经济在增长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最后表明在后发展时期要解决这些问题必然依靠政府行为模式的转变,即政府职能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调整到提供公共服务上来。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张治会  李全新  
提高地方政府耕地保护积极性的有效措施就是制定科学合理的耕地保护补偿标准。以地方政府耕地保护的机会成本依据,建立耕地保护补偿标准。基于粮食安全的角度,从粮食自给率、人均粮食消费量和常住人口数,确定耕地保护补偿的支付地区和受偿地区。该研究思路和方法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将为政府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张治会  李全新  
提高地方政府耕地保护积极性的有效措施就是制定科学合理的耕地保护补偿标准。以地方政府耕地保护的机会成本依据,建立耕地保护补偿标准。基于粮食安全的角度,从粮食自给率、人均粮食消费量和常住人口数,确定耕地保护补偿的支付地区和受偿地区。该研究思路和方法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将为政府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