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182)
2023(10373)
2022(8751)
2021(7912)
2020(6569)
2019(14293)
2018(14206)
2017(27310)
2016(15013)
2015(16425)
2014(15934)
2013(15177)
2012(13714)
2011(12397)
2010(12504)
2009(12046)
2008(11873)
2007(10635)
2006(9606)
2005(8759)
作者
(40232)
(33823)
(33535)
(32066)
(21262)
(15976)
(15167)
(12871)
(12689)
(12204)
(11528)
(11298)
(10731)
(10728)
(10705)
(10155)
(9942)
(9907)
(9897)
(9622)
(8470)
(8328)
(8062)
(7819)
(7687)
(7651)
(7460)
(7427)
(6760)
(6576)
学科
(54511)
经济(54407)
管理(51660)
(48316)
(41638)
企业(41638)
方法(21692)
(21181)
数学(18137)
数学方法(17915)
(17264)
(16723)
中国(16385)
业经(14637)
(14207)
财务(14183)
财务管理(14157)
企业财务(13518)
(12133)
农业(11028)
(10973)
(10744)
银行(10720)
(10467)
贸易(10463)
(10217)
(10159)
体制(10153)
(10070)
金融(10066)
机构
学院(208165)
大学(207125)
(84176)
经济(82396)
管理(77863)
研究(68641)
理学(67001)
理学院(66251)
管理学(65058)
管理学院(64673)
中国(52776)
(44172)
(42255)
科学(39930)
财经(34410)
(34004)
(32048)
(31363)
(31096)
中心(30875)
研究所(30482)
业大(28001)
(27107)
师范(26847)
经济学(26820)
北京(25974)
财经大学(25570)
(25261)
(24988)
农业(24266)
基金
项目(137013)
科学(109386)
研究(102704)
基金(100625)
(86936)
国家(86204)
科学基金(74536)
社会(67491)
社会科(63865)
社会科学(63846)
(53338)
基金项目(52673)
教育(48078)
自然(46509)
自然科(45451)
自然科学(45435)
(44803)
自然科学基金(44623)
编号(41725)
资助(40111)
成果(35014)
(31600)
重点(31242)
(30905)
(29409)
课题(29304)
(28925)
国家社会(28136)
创新(27515)
教育部(27224)
期刊
(97624)
经济(97624)
研究(62073)
中国(43255)
(36430)
学报(31127)
(30292)
管理(30072)
科学(29724)
大学(24386)
教育(23299)
学学(23092)
(21496)
金融(21496)
农业(20000)
财经(17616)
业经(16587)
技术(15920)
经济研究(15742)
(15113)
问题(12247)
(10802)
(10023)
财会(9794)
商业(9431)
现代(9375)
(9338)
理论(9025)
科技(8879)
世界(8858)
共检索到3126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  [作者] 刘泰洪  杨焕城  
我国劳动关系正处在深刻的变动中,劳动关系双方不同的利益诉求引发的劳动争议日益凸显,并成为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劳动争议的产生,既有劳动和资本对抗性依附的共性,也有转型期特有的制度困境和利益逻辑。合作主义的价值内涵重视协调和整合,有助于劳动关系治理的平稳转型。在合作主义治理模式下,寻求劳动关系双方的"合作因素",构建多方参与的治理机制,成为我国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现实性选择。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李向民  任宇石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跨国公司凭借对外直接投资在国际分工中占有优势地位,其在劳资关系体系中的力量逐渐增强,而工会的力量则逐渐衰弱,国家原有的劳资关系受到了严竣的挑战,政府和工会迫切需要行使应有的职能。文章深入分析了FDI自由流动条件下劳资冲突产生的原因,并从政府和工会的角度就如何改善跨国公司劳资关系提出了一些策略。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齐杏发  
建立和谐劳资关系,最关键的是解决动力机制问题,即不仅关注"应该怎样建立"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回答"各方怎样才会主动去建立和谐劳资关系"的问题。当前,劳资关系改善的动力来源于各方面的压力。被动压力型的动力机制产生了明显的不良后果与严重危害,对地方政府、企业、工人三方都不利。迫切需要建立以地方政府为中心、企业和工人共同参与的促进劳资和谐的良性动力机制。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刘健西  郝辽钢  
在问卷调研的基础上对转型期我国劳资关系协调措施机制进行实证研究。利用SPSS软件分析调研数据,得到转型期我国劳资关系的基本状况。进而,构建结构方程模型,探讨诱导产生劳资合作行为的影响因素和协调措施。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张新春  
当前,人工智能技术引发新一轮工具机革命。人工智能机器与传统机器的根本差别或将引起技术经济范式的根本转变。在新的技术经济范式下,新生就业岗位逆向而生,机器对劳动的替代性成倍加强,由此将导致资本由剥削剩余价值向剥夺工人劳动及生存权利的转化,相对过剩人口由流动过剩向停滞过剩转化,且出现相对贫困向绝对贫困转化的可能。这些变化不仅对资本主义国家,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现行任何有资本参与的经济体都将面临重大考验。据此,论文从社会体制、技术创新、教育改革、劳动权界定、转移支付等方面入手,提出理顺新技术条件下生产关系的落脚点。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秦臻  
众包是本轮数字化浪潮中兴起的新型分散化组织方式。以数字平台作为关键技术基础,形成了两种类型的众包模式,即发包企业以平台企业为中介将工作任务外包给大众,或者平台企业自身作为发包方将工作任务外包给广泛的个体化数字零工。众包模式促进了灵活雇佣的演进,在不同维度上深化了劳资之间的矛盾。在金融资本主义制度框架之下,相应的劳资矛盾治理面临着更为深刻的内在困境。众包模式内含着提高劳动的社会化程度和提高自由职业者的劳动自主性等积极因素,并成为我国拓宽就业渠道、实现脱贫以及保障民生的重要途径。新征程中,我国应当充分认识和把握资本在这种新型组织方式中的运动规律,发挥众包模式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积极作用,更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从根本上推进相关灵活用工问题治理,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夏小林  
中国的劳资关系失衡,主要表现是雇主主导劳动市场,违法违规现象严重,劳资纠纷快速增加。同时,劳资协调机制滞后于私营部门和改制企业的发展。近几年来,加快完善劳资协调机制任务的紧迫性在不断提升。解决这个问题,既需完善政府、工会、雇主组织的职能和组织建设,也需要调整或校正存在于政府和工会某些部位中的不当目标和行为。治理失衡的劳资关系,首先要完善“吏治”。发展企业外的区域/行业性集体谈判机制,对于完善私营部门工会的维权职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应该修改《劳动法》和配套法规的有关条款。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龚基云  
随着我国所有制结构的不断变迁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逐步完善,我国劳资关系发生了诸如劳资双方不对称性、不平衡性,劳动者主体地位退化,产权主体多元化、利益分享化,法律调整弱化等一系列重大变化。这些变化引发了一系列的经济社会问题,需要我们认真分析原因,采取切实措施和政策来加以应对。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付洁  侯风云  
以纳什合作议价理论为基础,根据中国的国情构造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非公有制企业劳资双方工资议价模型和政府官员效用函数模型,可以用来分析改革开放以来非公有制企业里劳、资、政三方共同推进劳资关系由劳资隐性冲突到冲突显性化再到劳资合作的演变机制。模型分析指出,可以通过改变官员的政绩考核机制,缓解劳资冲突,最终实现劳、资、政三方互利互惠,社会经济持续和谐发展。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邵彦敏   赵文瑄  
随着数字技术在经济社会各领域的广泛运用,传统劳动在与数字技术的深度融合中衍生出了数字劳动。分析数字劳动、数字资本及其劳资关系的实质和新现象,对于揭示数字资本主义的本质具有重要意义。在数字资本主义条件下,数字资本放大了数字劳动中劳动对象和手段的非物质性特征,但数字劳动并未改变劳动的本性,仍然从属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范畴。与数字劳动相对应的数字资本与数字技术相结合,并未改变数字资本的剥削本性。数字劳动在数字资本的控制下并未摆脱被剥削的命运,反而带来资本主义劳资关系在宽度、长度、深度三个维度的新变化。只有深刻认识到数字资本主义加剧了现有劳资关系不平衡、扩展了新的阶级对立、使剥削更具隐蔽性,才能揭开数字资本主义所宣扬的劳资关系“自由化”“灵活化”假象,实现对数字资本主义的解蔽,并验证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的真理性。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滕越   肖广岭  
马克思劳资关系理论中蕴含着技术异化思想,技术表现为不受劳动者控制的资本生产力,作为科学技术实现的机器体系在资本关系下使劳动完全从属于资本,在机器体系的中介作用下劳资之间的对立与冲突加剧。马克思劳资关系理论为分析数字技术的异化现象提供了根本视角,在生产关系层面说明了数字技术与劳资关系在相互形构过程中产生的异化现象,批判技术主体性理论所呈现的数字技术“拜物教”的本质,从而将被资本颠倒的社会劳动形式本身纠正过来,进而将数字技术作为社会劳动解放的物质基础,在社会主义应用基础上实现数字新文明。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魏明孔  
恩格斯曾说劳资关系是现代社会运转的轴心,可能有些夸大其辞,但还是比较客观地反映了自工业化以来劳资关系在社会化大生产为基本特征之现代社会的突出地位。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取得举世瞩目的经济奇迹的背后,有劳资关系重建的贡献。但在这过程中劳资冲突频频,政商产学研界对此问题开出了不少药方,但对西方相对成熟的劳资关系理论与实践经验直接"拿来",可能客观上导致我国劳资关系问题始终难以达到期望。虽然当前的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朱芝洲  俞位增  
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劳资关系,在短短的30多年时间内经历了从无到有、迅速扩张而成为社会经济主要关系的发展历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劳资关系的进展及问题,是政府、资方与劳动者等劳资关系的涉猎三方利益博弈的直接结果。只有在政府、资方、劳动者之间形成三方正当博弈的格局,才能实现博弈利益均衡的局面以及和谐的劳资关系。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徐辉  王忠郴  
劳资关系的协调问题是当前政府、企业和学术界关注的热点课题,和谐的劳资关系是和谐社会的微观基础。本文分析了和谐社会与现代企业社会责任之间的辩证关系,基于和谐理论对劳资冲突的"萌发、酝酿和爆发"三个阶段进行了论述,并构建了劳资关系协调预警机制,从而为劳资关系的和谐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对于有效减少劳资争议,避免劳资双方矛盾激化,维护社会稳定与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温美平  
私营企业和谐的劳资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题中应有之义。目前,私营企业劳资关系失衡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有外部环境造成的,也有企业内部因素引发的;有体制政策不配套造成的,也有相关法规建设滞后造成的;有企业主素质差异造成的,也有员工自身缺陷和不足引发的。构建和谐的劳资关系是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工会三位一体共同参与,并建立规范的、有约束力的、可操作的调节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