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675)
- 2023(6844)
- 2022(5430)
- 2021(4946)
- 2020(3993)
- 2019(8902)
- 2018(8421)
- 2017(16086)
- 2016(8684)
- 2015(9948)
- 2014(9788)
- 2013(9610)
- 2012(9179)
- 2011(8156)
- 2010(8397)
- 2009(7930)
- 2008(7708)
- 2007(6902)
- 2006(6305)
- 2005(5770)
- 学科
- 济(59273)
- 经济(59227)
- 管理(32998)
- 业(24543)
- 财(23992)
- 企(21874)
- 企业(21874)
- 地方(17523)
- 方法(17397)
- 数学(15368)
- 数学方法(15324)
- 财政(12631)
- 中国(12350)
- 地方经济(11956)
- 业经(10717)
- 务(10481)
- 财务(10475)
- 财务管理(10427)
- 政(10228)
- 制(10053)
- 企业财务(10037)
- 学(9049)
- 农(8855)
- 体(8314)
- 策(7167)
- 环境(6909)
- 经济学(6886)
- 银(6654)
- 银行(6641)
- 产业(6598)
- 机构
- 学院(127171)
- 大学(126357)
- 济(65992)
- 经济(64955)
- 管理(47463)
- 研究(45162)
- 理学(40763)
- 理学院(40356)
- 管理学(39909)
- 管理学院(39658)
- 财(37975)
- 中国(35099)
- 财经(26130)
- 京(24735)
- 科学(23693)
- 经(23598)
- 所(22356)
- 经济学(22274)
- 经济学院(19785)
- 中心(19597)
- 研究所(19526)
- 江(19408)
- 财经大学(18999)
- 院(15689)
- 农(15685)
- 北京(15564)
- 州(14732)
- 范(14412)
- 师范(14310)
- 业大(14084)
- 基金
- 项目(77340)
- 科学(61844)
- 基金(57967)
- 研究(57734)
- 家(49079)
- 国家(48692)
- 科学基金(42805)
- 社会(40675)
- 社会科(38634)
- 社会科学(38622)
- 基金项目(30177)
- 省(29366)
- 教育(25926)
- 自然(25216)
- 自然科(24681)
- 自然科学(24675)
- 自然科学基金(24254)
- 资助(23653)
- 划(23433)
- 编号(21772)
- 成果(18408)
- 部(17672)
- 国家社会(17622)
- 重点(17117)
- 发(17081)
- 教育部(15930)
- 人文(15796)
- 创(15646)
- 性(15641)
- 济(15277)
共检索到2068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王贤彬 徐现祥
本文在一个框架内考虑了政治激励与财政分权,考察了转型期我国地方官员的经济行为。中央强调经济增长与财政收入增加的考核导向,使得地方财政支出过度偏向基础设施建设而公共品支出不足,同时抑制了其中的官员私人消费支出。在资本不可流动但多期情形下,地方官员通过降低税率和加大基础设施投资来积累资本。在资本可流动情形下,地方官员为了吸引资本,有额外的激励降低征税力度和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在资本可流动情形下,地区初始发展水平差距意味着地区吸引资本能力的差异,这可能导致地区发展差距比资本不可流动情形下更大。由于资本有更好的流动性,地方倾向于将财政压力施加到劳动所得上,从而导致初次收入分配中劳动所得份额偏低。
关键词:
政治激励 财政分权 经济增长 地区差距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郭广珍 李绍平 黄险峰
本文同时考虑财政分权、政治晋升和腐败三个因素对地方官员行为的影响,进而构建了理论模型。从中得到的主要结论是,在基本模型中,地方官员对政治晋升的偏好程度越高,则其努力程度越高、腐败程度越低。而财政分权程度越高,官员的努力也越高,但对腐败水平影响却是不确定的。在进一步假设腐败会被惩罚的拓展模型中,基本模型的大部分结论都没有发生太大变化,只是分权程度的对努力的影响也变得不确定了。除此之外,我们进一步研究了,对官员腐败惩罚的力度和对官员腐败的惩罚准确程度的影响,相关命题表明,如果对官员腐败惩罚的越严厉,并且对官员腐败的惩罚越准确,官员努力水平和官员腐败程度都会变低。通过对研究结论的分析,我们还对以往文...
关键词:
政治晋升 财政分权 腐败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张莉 王贤彬 徐现祥
近年来,地方政府官员热衷于出让土地,现有文献主要强调土地财政。地方政府官员不仅面临财政激励而且还面临政治激励:在地方政府官员晋升以GDP为主要考核指标的激励下,地方政府官员有土地招商引资的动机。本文在理论上证明了,在一个政治集权经济分权的经济体,地方政府官员出让土地的"土地财政"和"土地引资"动机同时存在;在实证上,我们采用省级面板数据发现,地方政府官员热衷于出让土地是源于"土地引资",而非"土地财政"。本文的工作意味着,中国的土地问题是与土地市场之外的因素联动的,解决中国的土地问题需要土地市场之外的联动改革。
关键词:
地方政府官员 土地供给 增长的政治经济学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赵焱 李开颜
本文通过建立模型探究了地方官员政绩考核制度改革对于地方官员经济行为的影响。具体考察了中央降低GDP激励强度与加强债务审计问责力度这两项改革会如何影响地方官员的负债规模与公共品投资。研究发现,当中央降低GDP激励强度时,地方官员会减少地方性债务,减少经济型公共品提供,而民生型公共品的提供不受影响;当加强债务审计问责力度时,地方债务、经济型公共品与民生型公共品的供给都会减少。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安 魏建
传统分权理论通常将财政分权视为一个外生变量,未考虑政治结构对财政分权的影响。官员交流制度作为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一部分,不断改变着地方官员的构成。以交流制度实施后省委常委层面官员的构成情况作为衡量指标,本文考察了地方官员结构变动及其他因素对省际财政分权的影响,发现:一是官员交流对财政分权产生了方向相反的双重影响,即随着交流官员比例的提高,以财政收入衡量的分权水平在下降,以财政支出衡量的分权水平却在提高;二是与多数国家表现和研究判断相反,中国城市化降低了财政分权水平。
关键词:
地方官员结构 财政分权 官员交流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计志英
以财政收支活动为具体体现的地方政府行为是在特定财政体制框架内,对财政资源在中央、地方和各微观经济主体(包括企业和个人)之间的筹集和分配,其实质是对诸多社会利益主体产权边界重新划分、界定而使其达到均衡。笔者从包含公共支出的内生增长模型,推出了反映宏观税负与经济增长关系的Laffer曲线;并利用转型期分省宏观经济数据对Laffer曲线进行了实证检验,揭示出宏观税负过重不利于经济增长的结论。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洪丹丹
基于中国与俄罗斯两个转型国家财政分权安排的比较分析,采用一个理论模型讨论了分权下的政治激励是如何影响地方政府行为和经济增长的,发现中国在某种程度上强调政治激励的财政分权在促进经济发展中发挥了有益的作用,而政治权力的分散化是俄罗斯转型前期经济绩效相对贫弱的一个主要原因。
关键词:
财政分权 政治激励 地方政府行为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郭峰 龙硕 胡军
本文在晋升锦标赛框架下,研究财政分权、政绩偏好与地方官员腐败之间的关系。与现有文献认为财政分权对腐败产生单向影响不同,本文考察了财政分权对腐败的非线性影响。本文在传统研究公共支出的内生经济增长模型中引入腐败因素,建立了一个包含家庭、厂商以及中央和地方政府在内的一般均衡模型,我们发现财政分权对腐败呈现倒U型影响,且这一关系受到地方政府对经济绩效偏好程度的影响。进一步地,使用中国30个省1998—2010年间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证实了以上理论假说,即:当财政分权程度较低时,分权会恶化腐败问题,但政绩偏好的提高能够弱化这一恶化效应;而当财政分权较高时,分权会缓解腐败问题,而政绩偏好又可以放大这一缓...
关键词:
财政分权 晋升锦标赛 政绩偏好 官员腐败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赵旭杰 郭庆旺 李明
本文试图从制度视角分析我国通胀水平变动的影响因素。具体而言,我们同时考察财政分权、官员治理模式下的地方官员任职特征对地方投资结构的影响,进而通过国有经济部门的预算软约束对通胀水平产生作用。研究结果表明,1979-1997年间,财政收入分权和财政支出分权分别降低和提高了通胀率,年龄较大、任期较长以及曾有中央部门任职经历的地方官员所辖地区通胀率较低。1998-2012年,财政分权对于通胀水平不具有显著影响,而官员治理模式显著降低了通胀水平。因此,在我国现行财政分权体制和官员治理模式下,为了抑制当前通胀水平进一步下降趋势,我国应积极推进稳增长政策。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刘伟
地方官员治理的效率和质量被视为影响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探讨地方官员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时,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地方官员推动经济增长的动力何在?经济增长对于官员晋升有哪些影响?经济绩效一官员晋升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哪些?这种晋升激励带来了哪些负面影响?本文从激励机制、官员治理的体制安排、官员的个人特征、地方政府的市场分割、财政支出结构等方面,就经济增长与地方官员晋升激励的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以期找到相关脉络。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武普照 孙超 赵宝廷
在地方政府过度依赖土地财政及土地财政负面效应外溢的经济背景下,本文基于官员晋升激励和地方财政压力的双重视角,通过构建"中央—地方—居民"三部门博弈下地方政府实施土地财政行为的决策机理模型,剖析了土地财政扩张的体制根源,并利用1999—2017年的省际面板数据,从静态和动态的双重维度估计了官员晋升激励与财政压力影响土地财政的空间滞后模型,探究地方政府间土地财政行为的策略互动特征及其增长惯性。研究发现:官员晋升激励和财政压力均显著推动了土地财政扩张,且前者的估计结果十分稳健,而后者在统计上并不稳健;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行为存在明显的策略互动特征;土地财政存在惯性增长的"棘轮效应"和动态累积态势,这是地方政府难以摆脱土地财政路径依赖的关键。进一步地,通过构建官员晋升激励综合指数、测算包含转移支付收入的财政压力及更换土地财政度量指标等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结果也支持了以上结论。这对于完善地方官员考核体系、理顺不同级次政府间财政关系以及改革城乡二元土地管理制度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政策启示。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马万里
本文从代表性个人的效用最优化问题出发,通过构建动态最优化模型,深入分析财政分权影响收入分配的作用机制与传导途径,并通过模型扩展,从理论与实证两个角度论证财政分权框架内不同政治激励与财政激励对收入分配的影响效果,最后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财政分权 收入分配 政治激励 财政激励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张蕊 朱建军
地方官员来源、任期等政治激励因素会对地方财政透明度产生影响。通过2008-2012年中国31个省级面板数据的分析表明,中央调任官员在公开地方财政信息方面更积极,本地升迁、外省升迁和外省平调官员在地方财政透明度提升方面没有显著差异;地方官员任期、年龄与财政透明度显著负相关;硕士学历官员更倾向于提升本地财政透明度。因此,建议在地方领导干部考核指标体系中量化信息公开考核指标,将其提升为"硬指标"。同时,加强对政府债务,特别是官员任期内举债情况的考核,培养理性公民参与政府预算监督全过程,在地方官员激励制度中突出公开与透明导向。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陈黎明 戴涛 谭朵朵 陈婧
依据2009—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考量财政分权对经济绿色转型的影响。结果显示:财政分权促进本地经济绿色转型作用显著,但会阻碍相邻地区经济绿色转型进程。地方政府行为在二者之间发挥着中介作用,财政分权主要通过促进地方政府合理竞争、提高地方政府财政科技投入强度促进经济绿色转型,提高财政分权程度会强化地方保护主义行为,但地方保护主义行为对经济绿色转型的影响不显著。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傅勇
本文实证研究并比较了改革开放前后中国地方财政激励强度的动态特征。文章发现,1980年开始的分权化改革显著地提升了地方财政激励的强度,这一特征并没有因税制调整和大规模的垂直转移支付而改变;并且,分税制改革进一步强化了而不是削弱了地方财政激励。这意味着,至少在经济利益上,地方政府(官员)有很高的积极性推动经济增长,这为中国地方政府之所以展开为增长(而不是为租金)的竞争提供了一种解释。
关键词:
财政分权 财政激励 分税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