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154)
- 2023(4564)
- 2022(3447)
- 2021(3134)
- 2020(2599)
- 2019(5803)
- 2018(5605)
- 2017(10410)
- 2016(5995)
- 2015(6733)
- 2014(6583)
- 2013(6469)
- 2012(6233)
- 2011(5757)
- 2010(5786)
- 2009(5083)
- 2008(5108)
- 2007(4542)
- 2006(4079)
- 2005(3651)
- 学科
- 济(23539)
- 经济(23503)
- 管理(12797)
- 业(12621)
- 方法(9497)
- 企(9373)
- 企业(9373)
- 学(8538)
- 数学(8226)
- 数学方法(8087)
- 农(6673)
- 中国(6192)
- 财(5911)
- 业经(5438)
- 地方(4835)
- 农业(4732)
- 制(4286)
- 环境(4166)
- 税(3912)
- 银(3853)
- 银行(3822)
- 行(3717)
- 税收(3653)
- 收(3618)
- 收入(3606)
- 融(3577)
- 金融(3576)
- 贸(3573)
- 贸易(3571)
- 和(3430)
- 机构
- 大学(89025)
- 学院(87743)
- 研究(37200)
- 济(32281)
- 经济(31572)
- 管理(28732)
- 中国(26933)
- 科学(26491)
- 理学(24842)
- 理学院(24355)
- 管理学(23663)
- 管理学院(23495)
- 所(20748)
- 农(20027)
- 京(19944)
- 研究所(19533)
- 农业(16107)
- 中心(15988)
- 业大(15490)
- 财(15049)
- 范(14179)
- 师范(14012)
- 江(13799)
- 院(13681)
- 北京(12449)
- 财经(12098)
- 科学院(11992)
- 师范大学(11695)
- 室(11442)
- 省(11135)
- 基金
- 项目(63802)
- 科学(50289)
- 基金(47529)
- 家(44637)
- 国家(44330)
- 研究(41227)
- 科学基金(36325)
- 社会(25952)
- 自然(25590)
- 基金项目(25337)
- 自然科(24972)
- 自然科学(24964)
- 自然科学基金(24510)
- 社会科(24486)
- 社会科学(24477)
- 省(23761)
- 划(21926)
- 资助(18889)
- 教育(18497)
- 重点(15790)
- 编号(15262)
- 发(13882)
- 部(13855)
- 计划(13775)
- 科研(12855)
- 创(12661)
- 成果(12435)
- 科技(12208)
- 创新(12021)
- 课题(11434)
共检索到1291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申悦 柴彦威
基于2007年深圳居民活动日志调查的一手资料,结合时间地理学方法与GIS三维可视化技术,对深圳居民日常活动的时空间特征进行描述,将近期数据与历史数据进行对比,以揭示近年来居民行为发生的变化。研究发现:工作在居民的日常活动中仍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男性的工作强度大于女性;工作日出行以单次多目的为主,休息日出行以多次多目的为主,休息日出行比工作日活跃;近年来,居民在时间利用及出行特征方面都发生了显著变化,工作、移动、购物活动时间增加,工作日出行频度下降,休息日出行频度上升,出行的多目的率显著增加。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张纯 柴彦威 李昌霞
运用时间地理学方法,通过对北京市3个典型城市社区中老年人24 h活动日志的问卷调查,描述北京城市老年人日常生活活动类型的一般时空特征。运用日活动路径分析,从微观层面探讨老年人的年龄、性别、收入、家庭结构等因素对一天的时间尺度内日常生活活动的影响。通过考察城市老年人日常生活活动的一般性规律和个性化差异,为适应老龄化趋势的和谐城市规划建设实践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赵静 宣国富 朱莹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及社会文化的转型,人们的日常游憩需求日益增强并呈现出多样化特征。公园作为城市公共游憩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居民日常休闲游憩活动的重要空间载体。深入分析和探讨城市居民的公园游憩动机及行为特征,对于城市公园开发、建设及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以南京大型综合性城市公园——玄武湖公园为例,依据问卷调查数据,研究城市居民公园游憩动机类型及其行为特征。研究结果显示:城市居民公园游憩动机主要包括个人爱好与交际、接近自然与放松、情感交流和消磨时间;在动机分析的基础上将公园游憩者分为接近自然类、休闲放松类、消遣爱好类和情感交流类4种类型;不同类型的公园游憩者在人口属性特征和游憩行为特征方面具...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姜玉培 甄峰 孙鸿鹄
“健康中国”建设背景下,培育健康活动行为和营造健康活动环境是提升城市居民健康水平的重要内容,也是当前多学科研究热点。论文围绕健康水平、日常活动、活动环境之间实际影响关系构建理论分析框架和指标体系,并以南京为例,依托多源数据识别具有健康效应的日常活动与活动环境特征,进而提出优化策略。研究发现:(1)具有健康效应的日常活动以工作、休闲两大类型活动为主,并集中在活动频率、出行方式、出行时长等维度,以正向促进为主。日常活动的正向健康效应体现在活动机会、慢行和公共交通出行上,负向健康效应则体现在活动出行时长上。(2)具有健康效应的活动环境涉及居住地、活动地两大活动空间,主要集中在空间位置、出行环境和社会环境等维度,正向促进和负向抑制均较显著,同一活动环境因子影响更为复杂。具有正向健康效应的活动环境因子主要为居住地区位综合便利性、道路连通性、地铁出行便利性、设施环境密集性,及活动地具有在居住邻里程度的便利性、绿色空间的丰富度和经济价值上;而具有负向健康效应的活动环境因子主要为居住地地铁出行便利性,及活动地具有在居住邻里程度的便利性、区位综合便利性、步行便利性和经济价值上。(3)面向健康的城市居民日常活动与活动环境优化,可从增加日常活动健康效益获取的时空机会、充实并联通促进健康的活动环境网络方面提出优化策略。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孙贵艳 王传胜 肖磊
以深圳市龙岗区为研究区,通过空间分析、土地利用转移矩阵、Moran’s I指数来研究土地利用的时空变化特征,应用马尔科夫模型预测未来用地结构的变化,并探讨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农用地除园地保持增长外均逐渐减少,面积最大的林地是各类新增用地尤其是园地的主要土地来源;建设用地持续扩张,除林地外未利用土地是其主要来源,而在2000年后建设用地扩张大量侵占园地与耕地;各类用地均呈分散趋势;建设用地将成为主导用地类型,其余类型用地均显著减少;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推动了建设用地扩张过程,在规划影响下工矿仓储用地与居住用地间存在着相互转换;园地在占有林地空间的同时被建设用地侵蚀,而短期呈现难以持续的增长势头。
关键词:
土地利用 时空变化 马尔科夫模型 龙岗区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郭文伯 张艳 柴彦威 申悦
利用2010年北京市居民活动GPS调查的第一手数据,结合城市社会地理学、行为地理学理论,运用时间地理学和GIS方法对北京市天通苑、亦庄居民日常活动时空特征进行分析和比较。研究表明:郊区居民活动呈现以多点方式分布在以郊区居住区为轴向市中心方向展开的扇面上,且产业新城较居住新城更为集中;产业新城居民可选择的商业服务业设施较居住新城更为集中;工作活动在郊区居民日常活动中处于绝对重要地位,由于产业新城较居住新城吸收了更多的当地居民就业,天通苑居民工作活动空间上表现为多点分散模式,亦庄表现为单点扩散模式;天通苑购物活动时间表现出双高峰特点,亦庄时间上均态分布;休闲娱乐活动工作日、休息日差异大,空间上天通...
关键词:
GPS 郊区 居民活动 时空特征 北京市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杨宜勇
21世纪初,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开始全面进入加速转型期。这个时期的经济社会特征可以分解为本体因素和外部因素来描述:本体因素指产业结构、经济体制、经济水平、社会组织结构、社会分层、社会细胞、人力资本、发展阶段等特征,外部因素包括经济全球化日益加深、技术进步不断加速、和平呼声高涨;这个时期的变动取向则是:制度、工作不断创新,系统转换风险加大,政府机构面临最大冲击,先进生产力和第三部门发展最快,行政性垄断集团和权力寻租集团损失最大,广大人民群众将获得最大实惠。
关键词:
加速转型期 社会特征 社会变动取向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王晓瑜 王茂军 李诗朦 文谨
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过程中,职住关系研究已经成为学术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职住所带来的空间结构是居住与就业选择后的结果。全面揭示居住与就业选择过程显得尤为重要。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开始正式进入转型期,中国就业市场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居民择业的自主性增加,就业行为日益复杂化,就业行为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已有研究主要通过与男性比较,探讨女性就业率、就业结构、职业流动等特征,以及特定类型女性在转型期的就业行为特征。这些研究忽视了不同女性在就业市场的转职特征的复杂性。本文基于职业女性的深度访谈,分析发现不同类型职业女性就业历程表现出稳定—波动、波动—稳定、稳定、波动转职过程特征;职业女性因自身属性的不同对就业市场转型的响应存在差异性。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朱丘祥
我国中央与地方税权划分呈现明显的转型期特征,即在实现提高中央财力的预期目标的同时,其立法权高度集中、民主和法治程度不高等问题也带来一系列消极后果,导致地方基层政府深陷财政困局,并普遍出现在正税之外寻求收入的冲动。解决问题的法治出路在于:在正视和保障地方政府公法人地位的新视野下,按照权责对称的原则,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的事权和主体税种;在发展地方民主的基础上适当扩大地方的财税自主权,清理地方政府实际存在的各种收费权;最后,通过由全国人大制定财税基本法律的形式,将中央与地方的税权关系规范下来。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赵红光,阎维杰
本文对我国转型期的阶段及特点进行了分析,讨论了我国转型期的双重性、多元化、非均衡性、政府主导性等特征;并探讨了转型期对我国有组织科技活动的影响,以及有组织科技活动自身的转型问题。
关键词:
转型 特征 有组织 科技活动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刘采 张海燕 李迁
定量评价区域人类活动强度,可反映人与环境关系的变化,为土地利用政策制定和生态环境建设提供科学依据。论文基于1 km分辨率的土地利用/土地覆被数据,从总体变化、空间自相关性及影响因素等方面对海南省1980—2018年人类活动强度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2018年,海南省土地利用/土地覆被类型以林地和耕地为主,分别占研究区总面积的62.85%和25.27%。1980—2018年间,仅有城乡、工矿和居民用地面积出现大幅度增加,其他类型面积均减少,其中耕地和草地减少的面积较大,分别减少397.81 km~2和303.02 km~2。②1980年海南省人类活动强度为10.54%,2018年达到12.86%,增长了22.01%。2000年以前基本保持不变,2010年以后增长迅速。③近40 a间海南省人类活动强度空间分布格局具有四周高、中间低的特点,并具有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人类活动强度变化热点地区主要集中在海口市、三亚市等城市建设迅速地区。④海南省人类活动强度主要受政府政策、人口增长、经济发展等因素的驱动。
关键词:
人类活动强度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 海南省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罗华荣 董晓远
本文以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研究了深圳经济30多年来的增长轨迹,发现深圳经济增长存在着为期12年的周期,且现已经历了三个周期,初步判断2016年深圳进入新的增长周期,并探讨了新周期的特征。在此基础上,对深圳增长潜力的远景进行了预测,并提出了提升五大竞争力的策略建议。
关键词:
增长周期 特征 增长潜力 竞争力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汪岚 高薇 栾胜基
国内外现有的农业转型理论及研究多是基于社会、经济视角,很少会涉及资源环境,而农业转型发展与资源环境息息相关,研究农业转型期的资源环境特征对协调农业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关系,制定农业发展战略和环境保护方针具有重要意义。因此,结合我国农业发展实际状况和舒尔茨的农业发展理论分析得出我国在1952~1958年间开始进入农业转型期。然后将我国农业转型期分为三个阶段,并详细分析了各农业发展阶段的资源环境特征。
关键词:
农业转型 资源 环境 阶段特征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毛慧芳 付八军
不同的大学教师具有不同的心智模式与职业性向,具有不同的发展目标与动机,在专业发展的各个阶段均存在差异。对于大学教师个体来说,要有意识地选择差异性发展;对于高校组织来说,要积极探索差异性教师评价。
关键词:
大学教师 专业成长 差异性特征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涂巍 王治国 邹恒甫
本文使用1978—2013年的中国宏观经济数据,从总需求、产业、生产力、就业与工资、价格水平、货币与利息6个方面考察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波动的规律。不同于已有的研究结果,本文发现中国经济波动具有明显的"转型经济"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经济周期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1978—1990年和1991—2013年。前一阶段,主要是供给面因素造成经济波动,且波动率较大。后一阶段,经济波动表现为需求驱动型,波动幅度明显减弱。二是第一产业就业人数与第二、三产业就业人数之和的比值具有明显的反周期特征。这反映了在我国的工业化进程中,农村剩余劳动力在空间上频繁迁移的特点,即宏观经济景气时,农村剩余劳动力迁移到城市;反之,则迁移回农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