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389)
2023(13511)
2022(11303)
2021(10091)
2020(8519)
2019(19684)
2018(19323)
2017(37566)
2016(20314)
2015(23211)
2014(23453)
2013(23587)
2012(22861)
2011(21095)
2010(21356)
2009(20014)
2008(19824)
2007(17907)
2006(15987)
2005(14796)
作者
(61910)
(51830)
(51685)
(49345)
(33506)
(25109)
(23599)
(20082)
(19752)
(18669)
(17863)
(17549)
(16668)
(16608)
(16409)
(16129)
(15483)
(15322)
(15132)
(15025)
(13274)
(13014)
(12726)
(12024)
(11894)
(11718)
(11548)
(11421)
(10624)
(10248)
学科
(113607)
经济(113513)
管理(54732)
(54236)
方法(43106)
(41162)
企业(41162)
数学(38463)
数学方法(38229)
地方(30553)
中国(29252)
(28143)
业经(22625)
(22363)
(20717)
农业(19417)
(17852)
贸易(17842)
(17645)
地方经济(17319)
(17116)
(16439)
金融(16437)
(15869)
银行(15836)
环境(15544)
(15252)
(14176)
(14140)
技术(12937)
机构
学院(305514)
大学(304333)
(138754)
经济(135980)
管理(113173)
研究(112498)
理学(95931)
理学院(94758)
管理学(93422)
管理学院(92820)
中国(85401)
科学(66985)
(64787)
(61940)
(58544)
(54181)
研究所(52709)
(51020)
中心(51005)
财经(48512)
经济学(43886)
业大(43816)
(43808)
农业(42253)
(41177)
北京(41055)
师范(40765)
(39800)
经济学院(39430)
(38541)
基金
项目(194060)
科学(152472)
研究(142398)
基金(139480)
(120840)
国家(119783)
科学基金(101951)
社会(91944)
社会科(87198)
社会科学(87174)
(78253)
基金项目(73460)
教育(64618)
(64141)
自然(63656)
自然科(62116)
自然科学(62096)
自然科学基金(60992)
资助(57994)
编号(57149)
(47867)
成果(46740)
重点(44375)
(43513)
课题(40742)
(39694)
发展(38893)
(38288)
国家社会(37878)
创新(37276)
期刊
(164756)
经济(164756)
研究(96529)
中国(64573)
(49909)
(47601)
学报(46389)
科学(42829)
管理(41578)
大学(34684)
农业(33611)
(33503)
金融(33503)
学学(32724)
教育(30237)
技术(27062)
经济研究(27024)
业经(26144)
财经(25301)
(21837)
问题(21583)
(18139)
技术经济(17443)
(17108)
世界(15649)
统计(15633)
商业(15224)
资源(14564)
国际(14497)
理论(14084)
共检索到48020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俊杰  李梦柔  
以国家循环经济试点省份江苏为实证对象,从绿色发展视角出发,构建多层次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和熵值法评估得出2006—2015年江苏省循环经济发展变化特征。结果显示:江苏省近10年循环经济发展指数呈现出"S"型动态变化趋势,循环经济发展总体水平明显提高但发展不平衡,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和废物排放程度不太稳定。最后,以实证结果为基础,结合江苏省新时期对全域生态环境进行系统治理的总体要求,提出创新驱动、结构转型、优化激励机制等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基本路径。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杨同宇  
本文认为,刻意通过构建物质的循环利用链发展循环经济,是对循环经济机械和片面的理解,改变消费方式和生活方式、构建循环型社会才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内容。江苏省在循环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较明显的成效,但在发展思路、行动、政府组织、制度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还存在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江苏省发展循环经济应充分重视消费领域,倡导和培育可持续消费方式;积极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推进企业走集约化经营道路;将政策重点调整到强化生产者责任、规范排出者责任方面。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马骏  孙茂洋  关一凡  
基于2001~2012年江苏省与全国的时间序列数据建立计量经济模型,研究发现在2011年后江苏省与全国的环境污染状况呈"N"型而不是典型的倒"U"型。进一步选取有关指标建立协调度评价模型,对2001~2012年江苏省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是2001~2010年经济发展与环境系统协调度逐年增加,并在2010年首次呈现中级协调状况,但协调度在2011年又有所下降,2012年有所好转但仍旧较低。根据分析结果,提出江苏省应在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的同时加快产业结构转型的政策建议。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钟太洋  黄贤金  李璐璐  王晨  
本文回顾了循环经济发展评价的研究进展情况。本文设计了区域循环经济发展评价的总体框架:区域循环经济发展评价目标是获得一个具有可比性、敏感性、综合性等特点的综合指数;在评价思路,以“活动—压力—反应—绩效”为分析框架,描述性评价与综合评价相结合。在此基础上,本文探讨了区域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指标选择的原则并以此为依据选择确定了区域循环经济发展评价的指标体系,并对区域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指标权重确定、指标标准化方法等进行探讨。根据本文设计的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框架与思路,对江苏省循环经济进行了描述评价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表明:江苏省的循环经济发展程度在逐步提高,并且江苏省的循环经济发展经有明显的阶段性;对分项指...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王惊雷  李在军  
不平等性是区域研究的重点,空间集中作为衡量不平等性的重要手段,是非空间与空间属性的二维统一体。传统的研究仅仅关注了全局非空间上的不均衡性,而忽略了地理空间上的集聚特点,往往不利于识别地理属性的集中特点。引进基尼系数的空间分解这一概念,通过对其空间随机分布性的零假设采用蒙特卡罗方法进行检验,从而判定其分解形式是否内生衡量区域不平等与空间自相关的特性。以1978—2015年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演变进行案例分析,通过蒙特卡罗99次随机模拟检验后,将分解的非邻居项与Moran’s I值进行显著性检验,结果进一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王惊雷  李在军  
不平等性是区域研究的重点,空间集中作为衡量不平等性的重要手段,是非空间与空间属性的二维统一体。传统的研究仅仅关注了全局非空间上的不均衡性,而忽略了地理空间上的集聚特点,往往不利于识别地理属性的集中特点。引进基尼系数的空间分解这一概念,通过对其空间随机分布性的零假设采用蒙特卡罗方法进行检验,从而判定其分解形式是否内生衡量区域不平等与空间自相关的特性。以1978—2015年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演变进行案例分析,通过蒙特卡罗99次随机模拟检验后,将分解的非邻居项与Moran’s I值进行显著性检验,结果进一步证实了这一分解的有效性与简洁性,表明空间基尼系数可内生测度空间的集聚性与非空间的差异性。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陶应虎  
本文以江苏省为例对经济发展与农村居民收入区域差异进行了协整分析、格兰杰因果检验以及脉冲分析,结果表明,江苏经济发展与农村居民收入区域差异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和双向因果关系,具有稳健性;在中、长期农村居民收入区域差异扩大对经济发展起消极阻碍作用。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蔡会彦  李凯风  
本文从贷款总量与经济增长总量、贷款区域结构与经济增长区域结构、贷款期限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几方面入手,分析了江苏省贷款投放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与作用。并对贷款总量与GDP增长的关系、短期贷款、中长期贷款与GDP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对比最小二乘法和分位数回归法的参数估计结果,得出了近两年总的贷款规模对GDP增长的促进作用在减弱,其中中长期贷款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下降明显,需要刺激消费来激发经济的内生性。针对江苏省信贷领域存在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调整信贷投放的领域与节奏,促进经济转型;减少政策对信贷投放的直接干预,激发经济内生性;加强金融市场竞争,拓宽企业融资渠道。使信贷投放能更好地促进...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陈相芬  
随着经济不断全球化,世界各国的对外开放程度也呈现突破性进展。中国积极参与世界经济,江苏省在改革开放进程中更是中国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典型代表之一。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是江苏经济的一大显著特点,对江苏省经济各方面的影响不容低估。本文分析和研究了影响江苏省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因素,以及外向型经济模式对江苏省经济发展的作用,进而探究了优化外向型经济模式的途径,以推动江苏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吴连霞  赵媛  管卫华  王玉娟  
运用灰色关联法建立耦合系统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人口与经济耦合关联模型,以江苏省县域为研究单元,基于第五次及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定量评判人口与经济发展的耦合类型及特征,并将其与经济发展阶段相联系,研究耦合类型与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2000年江苏省处于工业化初期,各县域大致划分为低水平(14个)、拮抗型(29个)、磨合型(20个)3种类型耦合区;2010年全省处于工业化中期向后期过渡阶段,各县域分为拮抗型(40个)、磨合型(11个)和协调型(12个)3种类型耦合区;耦合类型空间分布以长江为界,苏南与苏北两极分化明显,长江以北耦合类型水平较低,长江两岸耦合类型中等,长江以南耦合类型水...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周洁  王远  陆根法  张蓓  宋莉娟  
本论文从五大生态经济流—物质流、能量流、技术流、信息流、价值流入手,剖析江苏省纺织业在这五大方面面临的问题,继而以循环经济理念为指导,分别从企业和行业这两个层次提出江苏省纺织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对策和措施。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黄和平  毕军  袁增伟  张炳  
循环经济实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而不是机械论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生态效率与效益化原则是循环经济的根本原则,为此,对区域循环经济的评价及指标体系设计也必须贯彻这一根本原则。物质流分析(MFA)方法为资源、废弃物和环境管理提供了方法学上的决策支持工具,也为区域循环经济的评价与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以江苏省1990年~2005年间循环经济发展状况为例,在阐述物质流分析方法及其指标的基础上,结合层次分析法和"3R"原则构建了适合于研究区的区域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和权重体系,确立了区域循环经济评价指标分级标准,拟定了区域循环经济评判模型,并对其循环经济发展状况进行了分析和评...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赵喜仓,吴梦云  
In this article,authors develop an indicator system to appraise the social\|economic development status of cities in Jiangsu Province.Based on economic theory and muti\|variate statistical analysis,they make factor analysis and cluster testing to social\|economic development status of 13 large\|medium sized cities in Jiangsu,then research the pattern of the development,and the way led to balanced development.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方国华  钟淋涓  张建华  
资源与环境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利用投入产出技术,能定量地研究国民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关系,指导国民经济产业结构向着资源与环境可持续方向健康发展。以作者所编制的2002年江苏省水资源利用、水污染防治投入产出表为基础,通过计算2002年江苏省国民经济各部门直接用水系数与完全用水系数以及COD直接排放系数与完全排放系数,深入分析了各部门对水资源的使用情况和水环境的消耗情况;利用投入产出价格模型,分析和测度了水资源费与排污费征收标准单独变动及同时变动等5种不同情况下江苏省国民经济各部门产品价格的变化率,进一步分析研究了水资源费与排污费征收标准调整对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影响;最后依据上述计算...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郑华伟  张锐  张俊凤  刘友兆  
在测度经济发展与土地集约利用的基础上,运用动态计量经济模型探讨经济发展与土地集约利用的相互作用。研究结果表明:(1)经济发展与土地集约利用均为一阶单整序列;(2)经济发展与土地集约利用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但短期内却存在失衡,短期波动向长期均衡趋近的调整幅度达到50.26%;(3)经济发展是土地集约利用的Granger原因,而反向关系得不到实证支持;(4)土地集约利用对来自经济发展的冲击响应强烈,经济发展的冲击对土地集约利用的解释水平达到了85%,而经济发展对来自土地集约利用的冲击响应较弱,土地集约利用的冲击对经济发展的解释水平仅为2%。因此,应有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强土地利用监督管理,提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