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811)
2023(10449)
2022(8369)
2021(7637)
2020(6239)
2019(13683)
2018(13620)
2017(25736)
2016(13529)
2015(14540)
2014(13866)
2013(13492)
2012(12308)
2011(11314)
2010(11489)
2009(11070)
2008(10759)
2007(10089)
2006(8948)
2005(7724)
作者
(35340)
(29981)
(29498)
(28185)
(18804)
(14149)
(13294)
(11230)
(11217)
(10631)
(10075)
(9912)
(9570)
(9413)
(9142)
(9049)
(8611)
(8592)
(8491)
(8395)
(7398)
(7163)
(6991)
(6917)
(6718)
(6686)
(6630)
(6550)
(5906)
(5818)
学科
(49743)
经济(49661)
(48517)
管理(48379)
(38982)
企业(38982)
(25546)
(17576)
业经(17558)
农业(17061)
(17034)
中国(15923)
方法(15810)
技术(15763)
数学(12964)
数学方法(12836)
技术管理(12060)
(11548)
(10796)
银行(10779)
(10335)
地方(10101)
(9715)
金融(9713)
体制(9598)
(9259)
财务(9242)
财务管理(9217)
(8949)
企业财务(8766)
机构
学院(184310)
大学(181601)
(78503)
经济(76816)
管理(73860)
理学(63090)
理学院(62494)
管理学(61735)
管理学院(61351)
研究(60171)
中国(47350)
(39931)
(36530)
科学(32190)
财经(29956)
(29730)
(29612)
中心(28599)
(27888)
(27078)
研究所(24599)
业大(24505)
经济学(24420)
(23180)
(22792)
师范(22625)
北京(22545)
财经大学(21980)
经济学院(21769)
(21728)
基金
项目(122099)
科学(98782)
研究(95581)
基金(89090)
(75757)
国家(75018)
科学基金(66148)
社会(64449)
社会科(60920)
社会科学(60911)
(49548)
基金项目(46920)
教育(43012)
(39914)
自然(38772)
编号(38326)
自然科(37915)
自然科学(37906)
自然科学基金(37278)
资助(33334)
成果(31975)
(31863)
(30745)
创新(28797)
国家社会(27269)
(27171)
重点(27110)
课题(27076)
(26808)
(24677)
期刊
(95720)
经济(95720)
研究(57682)
中国(44853)
(33405)
(32544)
管理(30061)
科学(24341)
学报(23662)
教育(21647)
(21551)
金融(21551)
农业(21405)
大学(19902)
学学(18760)
业经(18360)
技术(16001)
财经(15316)
经济研究(14152)
(13206)
问题(11715)
科技(11038)
(9505)
技术经济(9273)
(9265)
农村(9186)
(9186)
农业经济(8884)
(8617)
论坛(8617)
共检索到2886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奎泉  范诗强  
在由计划到市场、人民公社到村民自治、小农经济到城镇化的转型期,村级公共品如何供给才能逼近帕累托最优?现实表明,单纯的政府主导供给模式不能满足当前村级公共品的有效供给,无力解决村级公共品的供给不足和供求结构失衡问题。基于当前村集体经济发展现状,研究认为,引入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力量,创新实现政府主导和政府诱导相结合的村级公共品供给模式,将不失为一个可行之良策。而且,通过相应配套的财政投入及扶持政策,还有可能最终实现村集体经济发展与村级公共品政府诱导供给模式的良性循环。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杨晖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人民银行作为中央银行在宏观调控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承担的任务更加繁重,面临的挑战更加艰巨,其中金融宏观调控政策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进一步实施等需要县级支行发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彭长生  
"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是后农业税时代村级公共品供给的制度安排,在实践中困难重重。通过对"一事一议"制度变迁的理论分析和基层实践的调查分析,本文指出财政奖补提升了村干部和村民的积极性,提高了公共品供给的效率。对此,政府在加大财政投入规模的同时,要强化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继续依托"一事一议"这一平台,推进建立各方共同参与的长效供给机制;加强基层民主建设,充分发挥村集体的主导作用。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吴平  张茜  
完善村级公共品供给机制,提供充足合理的农村公共品,是缩小城乡差距、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必要条件。本文从村级治理的视角,设立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成都市三个圈层有代表性的村(社区)的公共品供给机制进行评价,进而提出完善村级公共品供给决策机制以及多元化筹资机制等对策建议。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韩鹏云  刘祖云  
后税费时代,农村社区公共品供给出现了结构不合理、效率与质量不高、供给主体权责失衡等多方面问题,深入探析可以发现其根源在于国家基础性权力与乡村治权在公共品供给方面的割裂。推动公共品供给机制创新,必须实现国家与乡村在理念、资金、制度三方面的有效链接。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綦好东  王爱华  
公共品可以分为纯公共品和准公共品。本文所考察的村级纯公共品及较高程度的准公共品,基本可以采用布坎南关于公共品的定义,即:“任何集团或社会因为任何原因决定通过集体组织提供的商品或服务”。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郑洲  
本文以成都村级公共服务改革实践为例,首先初步分析了成都市村级公共服务供给现状,然后以农村居民对村级公共服务的实际需求为研究视角,重点分析了成都市在推进村级公共服务需求制度创新方面所取得的成效。最后在总结成都村级公共服务改革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完善我国村级公共服务需求制度的对策与建议。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田孟  
农村基层民生事业的"最后一公里难题"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个巨大阻力。决策方式和投入方式是农村基层民生事业的两大支柱,本文通过将前者分为集中式决策和民主式决策、将后者分为制度内投入和制度外投入,构建出了村级公共品供给的四种基本模式。研究发现:在2000~2007年期间,制度变迁主要是从集中式决策向民主式决策转变;在2008~2012年期间,制度变迁主要是从制度外投入向制度内投入转变;而在2013年以后,随着投入方式的转变,决策方式也出现了新趋向。项目制度大有取代村民一事一议制度之势,标志着中国村级公共品供给面临新的制度选择。本文通过对项目制度既有实践绩效的梳理和村级公共品基本性质的分析,认为以制度内集中式供给为基本特征的项目制度难以担当起村级公共品供给的使命,而具有制度内民主式供给特征的新型村民一事一议制度更加符合中国农村基层的实际。积极发挥"民主的民生绩效",应当是中国村级公共品供给体制变革与机制创新的一个基本方向。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冷波  
当前的村级民主制度难以克服农村政治社会的现实问题。成都市的村级民主制度创新提供了一个可行思路,重点围绕村庄公共品供给、成立村民议事会和输入公共服务资金,在组织和规则的框架内动员村庄多元主体参与民主协商与决策。这种民主制度运行的机制在于:一是通过以需求为导向的资源输入方式激发农民参与的积极性;二是在组织和规则的框架内分层级地统筹与协商;三是平衡村庄多元参与主体的权利与义务关系。在上述机制的作用下,村级民主制度不仅运行成本较低,而且实践效果较好。村级民主建设的核心是要树立农民的主体性,而在操作步骤上需要有针对性、分阶段地推进。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郝国强  
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各高校纷纷通过与企业合作的方式,有针对性地为企业培养人才。校企合作能适应社会需要,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保证了学校与企业的信息、资源共享,使得企业与学校的设备、技术做到了优势互补,节省了教育与企业成本。然而,现代高校校企合作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尤其是高校校企合作的运行机制缺乏突破与创新,缺乏良好的校企合作建设环境。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吴天爵  敖邈  
双流县地处四川省成都市近郊,是我国中西部地区第一经济强县。2009年,在成都市开展的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改革试点工作中,双流县大胆探索,率先启动改革。试点村采取"政府购买、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方式,将村级经营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何晓龙  
已有研究偏重以农村场域内个体农民的公共文化服务需求为方法论基础,而以城乡融合发展阶段的农民家庭制度转型为基础,捋清农民家庭代际公共文化服务需求,是创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机制的重要方法。城乡互动融合发展的“市民农民化”实践新形态,使农民家庭制度从传统“一家一制”转型为“一家两制”的生活方式,农村公共文化服务需求相应嵌入城乡新公共文化空间,展现家庭代际公共文化服务需求分殊的特点,形塑不同村庄整体公共文化服务需求偏好。供给方式失调、供给空间非均衡、供给人才匮乏等导致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侧结构性失衡问题,显然不适应农民家庭“一家两制”生活方式塑造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需求侧新结构。将农民家庭“一家两制”生活方式作为重要抓手,创新农民家庭代际公共文化服务的需求精准识别机制、数字化供给平台机制、县域供给统筹协调机制和供需衔接保障机制,有益于优化升级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侧结构,提高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需的适配率和精准衔接度。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何晓龙  
已有研究偏重以农村场域内个体农民的公共文化服务需求为方法论基础,而以城乡融合发展阶段的农民家庭制度转型为基础,捋清农民家庭代际公共文化服务需求,是创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机制的重要方法。城乡互动融合发展的“市民农民化”实践新形态,使农民家庭制度从传统“一家一制”转型为“一家两制”的生活方式,农村公共文化服务需求相应嵌入城乡新公共文化空间,展现家庭代际公共文化服务需求分殊的特点,形塑不同村庄整体公共文化服务需求偏好。供给方式失调、供给空间非均衡、供给人才匮乏等导致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侧结构性失衡问题,显然不适应农民家庭“一家两制”生活方式塑造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需求侧新结构。将农民家庭“一家两制”生活方式作为重要抓手,创新农民家庭代际公共文化服务的需求精准识别机制、数字化供给平台机制、县域供给统筹协调机制和供需衔接保障机制,有益于优化升级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侧结构,提高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需的适配率和精准衔接度。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曹建新  
在现有关于农村公共品供给问题的研究中,多把乡镇政府和村级组织(合称为乡村组织)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和分析。实际上,二者有本质的区别。前者是一级政府,有其相对独立的预算收入;而后者则是一个社区自治性组织,并没有固定的财源。因此,本文试图从一个独立的视角,通过分析村级组织自身及其收入结构的演变对其在村级社区中履行公共品供给职能的影响,来探究在不同层级的农村公共品供给模式中,村级组织应扮演的不同角色。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张秀生  胡吉嵘  
农民收入增长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当前,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城乡公共物品供给的不均衡是非常重要的原因。因为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不足,致使农民行路难、通讯难、就医难、上学难、用电饮水难以及农业生产基础设施的缺乏等等,不仅会降低农民生活质量,加重农民负担,而且会成为农业生产效率提高和农民收入增长的重大障碍,从而最终影响到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有研究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