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709)
- 2023(12407)
- 2022(10377)
- 2021(9342)
- 2020(8217)
- 2019(18573)
- 2018(18184)
- 2017(36254)
- 2016(19867)
- 2015(22409)
- 2014(22307)
- 2013(22194)
- 2012(20987)
- 2011(19124)
- 2010(19036)
- 2009(18048)
- 2008(17937)
- 2007(16220)
- 2006(14166)
- 2005(12596)
- 学科
- 济(85682)
- 经济(85580)
- 管理(57130)
- 业(56358)
- 企(44011)
- 企业(44011)
- 方法(43938)
- 数学(39942)
- 数学方法(39684)
- 财(23813)
- 农(23300)
- 中国(23068)
- 贸(18909)
- 贸易(18905)
- 易(18394)
- 业经(17564)
- 制(16923)
- 学(16803)
- 农业(15466)
- 银(14853)
- 银行(14787)
- 务(14464)
- 财务(14448)
- 财务管理(14409)
- 地方(14261)
- 行(14082)
- 企业财务(13710)
- 融(13643)
- 金融(13641)
- 环境(12525)
- 机构
- 大学(300339)
- 学院(298312)
- 济(126471)
- 经济(124109)
- 管理(113430)
- 研究(99792)
- 理学(98864)
- 理学院(97764)
- 管理学(96301)
- 管理学院(95751)
- 中国(75170)
- 科学(62230)
- 京(61668)
- 财(59122)
- 农(57995)
- 所(51999)
- 业大(48762)
- 财经(48088)
- 研究所(47494)
- 农业(46656)
- 中心(45665)
- 经(43712)
- 江(43114)
- 经济学(40234)
- 北京(38367)
- 经济学院(36966)
- 范(36554)
- 师范(36043)
- 财经大学(35800)
- 院(35031)
- 基金
- 项目(199500)
- 科学(156135)
- 基金(146547)
- 研究(138401)
- 家(130216)
- 国家(129157)
- 科学基金(109163)
- 社会(89992)
- 社会科(85475)
- 社会科学(85447)
- 基金项目(77901)
- 省(77355)
- 自然(71929)
- 自然科(70317)
- 自然科学(70290)
- 自然科学基金(69113)
- 划(66064)
- 教育(64092)
- 资助(60160)
- 编号(54188)
- 重点(45332)
- 部(45115)
- 成果(43284)
- 发(42491)
- 创(41433)
- 科研(39332)
- 创新(38857)
- 教育部(38313)
- 计划(38026)
- 国家社会(37863)
共检索到4236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王浩军 张晓琳 马军敬
探索转型时期我国居民消费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综合考虑影响我国居民最终消费的各种因素,最终选取储蓄率水平、人口老龄化结构、社会保障支出水平和城乡收入差距这四个目前在我国很突出的因素作为研究变量,并用这四个因素的代理指标(储蓄率、老年抚养比、社会保障支出比、全国居民基尼系数)与居民最终消费率进行了系统的实证分析。结果发现,四个指标都与居民最终消费率有很大的相关性。为此,建议在扩内需、提高居民消费率的战略实施中,要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更加注视公平分配。
关键词:
居民最终消费率 社会保障 收入差距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车晓惠
本文在对我国最终消费率与其他国家的最终消费率进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运用1991-2010年的统计数据对我国最终消费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贫富差距是导致我国最终消费率偏低的主要原因;根据Granger因果检验结果可知,不管是长期还是短期,贫富差距的扩大是导致我国最终消费率持续下降的Granger原因,并且这种影响具有单向性。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潘成夫
一直以来,我国都保持着较高的储蓄率,最终消费率相应比较低,而且,最终消费率在近年进一步走低。影响消费率的因素包括经济发展状况、人口年龄结构以及文化背景等,其中收入分配对消费需求的影响近年来已经引起重视。根据现有理论构建一个简单的理论分析框架,并使用1952年以来的最终消费率和收入分配数据对此进行实证检验,表明最终消费率和收入分配差距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收入分配差距扩大无论在长期上还是短期上均会降低最终消费率。
关键词:
消费率 收入分配 误差修正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利馥 刘东皇 谢忠秋
文章利用1996—2016年全国及省级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我国居民消费率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我国居民消费率的影响因素众多,各因素中对我国居民消费率影响最为显著的是工业化和国际化,对东部居民消费率影响最大的也是工业化和国际化;中部地区为工业化、城镇化和社会保障因素;而影响西部地区居民消费率较显著的因素则为经济发展水平、社会保障以及市场化因素。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江林 马椿荣
我国最终消费率长期偏低并持续走低,这一状况严重阻碍了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开辟了居民消费心理这一新视角来研究我国最终消费率问题,运用实证研究方法深入挖掘影响我国最终消费率的居民心理因素,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现实情况分析了居民消费意愿不足、最终消费率偏低的心理成因,并为寻求提高最终消费率的对策措施提供全新的思路和理论依据。
关键词:
最终消费率 心理成因 消费意愿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张树林 张婷婷
在经济转型期,中国的制造业正在市场、政府、全球化等三股力量的共同作用下进行空间重组。本文在综述产业地理集中和集聚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对中国31个地区、制造业27个典型的行业的2005-2008年的数据进行面板回归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经济转型时期,在影响制造业地理集中的诸多因素中,产业关联度的高低对制造业地理集中的程度和水平影响最大。
关键词:
制造业 产业集聚 产业关联度 地理集中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曹海娟 胡怡建 冯苏苇
本文在对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来上海财政收入变化总体特征描述的基础上,分别从产业与需求两个视角对影响上海财政收入增长的决定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发现经济增长拉动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是影响上海财政收入变化的主要因素。本文就促进上海市财政收入长效增长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财政收入增长 产业结构 经济增长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刘英
1999年以来,我国加快了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步伐,经济进入高速发展时期,居民消费对市场的导向作用日益增强,通过启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地区间资源分布不平衡,对外开放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较大,使得居民在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上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研究地区差异对居民消费水平以及消费结构的影响,对于进一步开拓国内市场,缓解国内市场需求不足有着积极的作用。本文分别从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两个角度来研究地区对外开放水平的差异对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的影响。
关键词:
消费 消费结构 地区开放 面板数据模型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郭馨梅 李佳
2000年以来,北京经济社会发展开始全面进入加速转型期,表现出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呈现加速度的整体性跃迁,收入在不同社会成员之间产生了不均等的分配。北京城市居民之间、农村居民之间以及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由此所引发的很多摩擦和矛盾正在显现,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关键词:
加速转型期 北京居民收入差距 扩大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江林 马椿荣 康俊
与世界水平相比,我国最终消费率长期偏低并持续走低。本文在分析我国及世界各国最终消费率变动趋势的基础上,对我国最终消费率的发展状况及变动特征进行了国际比较,提出了我国最终消费率不同于世界各国最终消费率变动趋势的特征。同时,通过对世界主要国家提高最终消费率的经验借鉴,探讨了我国提升最终消费率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
最终消费率 比较研究 消费意愿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丽
文章基于生命周期理论假说和预防性储蓄假说,利用中国31个省份2000~2010年省级面板数据来探讨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率的影响因素。实证的结果表明:(1)农村居民收入占GDP的比重持续下降、东部地区偏低的农村居民消费率以及不断拉大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是农村居民消费率偏低的主要影响因素。(2)医疗教育支出比例、农村人口抚养比、农村人口比重对农村居民消费率的影响还比较小。
关键词:
农村居民 居民消费率 动态面板分析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李振明
利用数据资料、图表分析对中国经济转型期居民消费率变化和居民消费倾向变化进行了实证考察,得出了由 于市场状况的变化,使得当前的居民消费率偏低的判断是合适的结论,认为扩大内需必须从提高居民消费倾向入手。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阴雨晴 田广原 严心键 孔令蔚 徐若瑄 于景洋
处于社会多方面转型的时代,大学生这一具有先进性、特殊性、重要性的群体体现了较为多样、矛盾、复杂的特征。通过问卷与访谈对大学生课堂内外行为进行调查,将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探究影响大学生在校生活状况的直接、间接因素,并求得各因素所占权重,对其进行重要性排列。从而总结出大学生自我规划、自我约束与自我实现能力的发展现状,并从影响大学生自身能力的客观因素角度出发,给出相应的建议,以提升大学生素质、改善大学生在校生活质量。
关键词:
大学生现状 大学课堂 自我规划 社会转型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黄苏萍 王雅林 朱咏
处于经济社会转型时期的东北地区肩负转型与发展的双重任务,经济改革与社会转型面临更多的矛盾、更复杂的问题,影响就业的因素更多元,本文利用1996-2006年东北三省的数据,通过构建劳动需求与就业量决定模型,对影响转型期就业的一些重要因素进行实证分析与检验,并找出影响就业的主要因素,为政府制定适宜的、增长与就业并重的公共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华
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农民自杀既与传统时期农民自杀有相同的逻辑,也有其独特性,它是现代性进村与农村社会文化结构及农民家庭和个体发生碰撞和作用的结果。不同区域农村的社会文化结构差异巨大,农民自杀也有较大的区域差异性。同一村庄不同年龄、性别、阶层的农民群体在面对现代性冲击时会有不同的反应,从而使得农民自杀不仅有时间和空间差异,还有年龄、性别和阶层的差异。家庭是农民自杀的主要场域,家庭矛盾是农民自杀的主要诱发因素,降低农民自杀率首先要从理顺家庭关系着手,现阶段尤其是要将老年人从子代家庭关系中剥离出来,消除可能导致他们自杀的心理负担和精神压力。还要构建干预农民自杀的国家责任,通过国家设置议程、采取措施确保农民不受到"自杀"的威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