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584)
2023(8121)
2022(6594)
2021(6171)
2020(5181)
2019(11770)
2018(11700)
2017(24077)
2016(13236)
2015(14805)
2014(14917)
2013(14741)
2012(13989)
2011(12874)
2010(13140)
2009(12441)
2008(12320)
2007(11259)
2006(10302)
2005(9481)
作者
(38379)
(31757)
(31530)
(30345)
(20404)
(15034)
(14492)
(12203)
(11844)
(11679)
(10698)
(10330)
(10224)
(10197)
(10020)
(9712)
(9490)
(9363)
(9330)
(9107)
(7942)
(7929)
(7720)
(7379)
(7255)
(7173)
(7115)
(6983)
(6449)
(6252)
学科
(52525)
经济(52467)
(37663)
管理(37466)
(28996)
企业(28996)
方法(22027)
数学(19618)
数学方法(19386)
中国(19012)
(16092)
(15561)
(13789)
(12384)
贸易(12378)
(12148)
(12042)
银行(12025)
(11595)
业经(11451)
(10770)
(10125)
金融(10125)
农业(10116)
(9666)
地方(9245)
(8791)
财务(8771)
财务管理(8751)
企业财务(8351)
机构
学院(191915)
大学(190375)
(84582)
经济(82784)
管理(71689)
研究(68495)
理学(60712)
理学院(60054)
管理学(59208)
管理学院(58808)
中国(53888)
(42982)
(40264)
科学(38693)
(35361)
财经(33053)
研究所(31577)
中心(30989)
(30560)
(29934)
(29511)
经济学(26370)
北京(26079)
业大(25283)
(24505)
(24490)
财经大学(24443)
师范(24308)
农业(24019)
经济学院(23827)
基金
项目(117190)
科学(92404)
研究(88026)
基金(85069)
(73541)
国家(72919)
科学基金(61583)
社会(56020)
社会科(53118)
社会科学(53107)
(44625)
基金项目(43490)
教育(40837)
自然(38429)
(38330)
自然科(37513)
自然科学(37501)
自然科学基金(36866)
资助(36240)
编号(35867)
成果(31163)
(27274)
重点(26417)
(25906)
课题(25656)
(25080)
(24048)
教育部(23411)
国家社会(22974)
人文(22608)
期刊
(95899)
经济(95899)
研究(63467)
中国(37714)
(31382)
(28084)
管理(27761)
学报(26643)
(25309)
金融(25309)
科学(25304)
教育(21559)
大学(20437)
学学(19191)
农业(18894)
经济研究(16855)
财经(16733)
业经(15870)
技术(15229)
(14434)
问题(13107)
(12544)
国际(11096)
理论(10536)
商业(9526)
(9462)
实践(9407)
(9407)
技术经济(9251)
现代(9111)
共检索到2999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张本波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增长方式逐步转变,进入低就业弹性时期。本文通过对经济增长方式、经济结构调整、制度变迁以及就业统计等影响因素的分析。提出当前较低的就业弹性系数存在低估的可能;“十一五”期间,制约就业增长的制度性因素将得到较大改善; 在促进就业增长的发展战略下,经济增长方式的重新定位、经济结构调整方向的选择、经济增长点的培育和发展,将有助于就业弹性系数的提升。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张本波  
就业弹性系数是衡量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关系的指标,也是对就业形势进行判断和预测的重要依据。为此,我们分析了转型期我国就业弹性系数的变动趋势及其影响因素,并对"十一五"时期的就业形势进行预测和判断,进而从提高就业弹性系数出发,提出了促进就业增长的发展战略框架和政策选择。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张车伟  
在纪念劳动科学研究所建所20周年“扩大就业和再就业对策研讨会”上张车伟、高书生的发言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张车伟  蔡昉  
通过分析中国就业弹性变化趋势和特点、产业结构变化与就业以及劳动力价格变化与就业等之间的关系 ,本文尝试回答经济增长能否创造出足够多的就业机会 ,经济增长和就业之间的关系将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等问题 ;同时 ,根据对就业弹性变化趋势的研究 ,文章在最后还简要分析了WTO的就业效应。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李凌  
尽管理论上认为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是解决就业问题的主要方式,但本文对上海市2004-2011年间各行业劳动力吸纳情况的实证分析表明,工业和建筑业仍是现阶段上海市吸纳就业的主要力量。并且有迹象表明,上海市的最终就业流向自2008年以来出现了显著变化。超过5 0%的新增就业由建筑业提供,工业对新增就业的贡献已不复存在。本文认为,金融危机以来,政府在基础设施建设上的大规模投资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是稳定上海劳动力就业市场的两大关键因素。但另一方面,半数以上新增就业由建筑业提供的现状也意味着,未来上海市就业增长的可持续性存在一定隐患。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郑兴渝  
转型期我国的就业问题郑兴渝随着我国经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粗放型经济向集约型经济的转变,我国原本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状况更加突出。据统计,我国城镇失业登记率呈逐年上升趋势:1995年为2.9%,1996年为3.0%,1997年9月末为3.8%,约560...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黄隽  曾丹  
随着消费升级,人们更加注重精神文化需求,文化消费是否已成为居民日常生活必需品引起广泛关注。本文基于2002—2018年我国31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对收入增长情形下居民文化消费收入弹性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同时从物质与文化消费关系的角度对引起该变化的机制展开研究。研究表明:收入增长情形下我国居民文化消费行为呈现较为刚性的新特征。具体而言,2008年伴随着人均GDP突破3000美元,我国居民文化消费收入弹性显著下降,此后文化类商品逐渐成为居民生活必需品;收入增长背景下居民物质消费与文化消费间关系的转变是造成我国居民文化消费收入弹性下降的关键原因,2008年后随着收入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居民物质消费对文化消费的影响由替代转为推动,文化商品和服务逐渐成为居民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影响,我国东、中、西、东北部地区居民文化消费收入弹性存在明显差异。为进一步推动文化消费的良性发展,应提高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水平,释放其文化消费潜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优化民生服务,稳定居民文化消费预期;加快文化产业供给结构调整,打造与居民文化消费需求新特点相适应的文化产业布局;加大对经济落后地区的支持力度,因地制宜发展具有区域特色的文化产业。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蒲艳萍  
文章通过1997~2003年的面板数据对我国产业结构变动与就业进行实证分析与检验显示:产业结构变动方向、产业结构变动速度对转型期的中国就业有显著影响,产业结构变动方向与就业正相关,产业结构变动速度与就业负相关;产业结构变动的就业创造效应大于就业破坏效应,产业结构变动的净结果使就业增加;转型期的就业与产业结构变动方向、产业结构变动速度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齐红倩  刘岩  黄宝敏  
我国供给侧改革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大背景下,均衡就业以及居民消费、投资问题的关系是保证经济稳态发展的基础和关键性问题。本文基于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对我国现阶段消费、投资和就业相关的外生变量进行合理选择,基于VARDL模型对消费、投资和就业之间的动态关系进行实证研究。三阶段最小二乘估计结果显示,固定资产投资率增加1个单位,将使就业率增加0.064个单位;当期居民消费率增加1个单位,反而使就业率下降0.247个单位,但消费对就业率的消极影响具有暂时性,并且依靠消费驱动的经济增长对就业产生的积极影响存在滞后性。虽然消费增加将引致未来经济周期的就业率增加,但由于依靠消费驱动型的经济增长方式无法在短期内抑制失业率上升的趋势,因此为了保证供给侧改革的平稳过渡,应协调消费、投资在经济增长中的合理配比,保证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的充分就业。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莫荣  周宵  孟续铎  
2013年,我国就业实现了稳中求进,城镇新增就业持续增长,1至11月,城镇新增就业1242万人,提前完成全年900万人的目标任务;三季度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04%,低于4.6%的控制水平。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进入新一轮产业转移和产业转型、升级同时的产业转型升级,有四个特点:一是产业区域转移明显,二是产业转型升级呈现共赢的局面,三是出现了新型产业发展方式,四是产业园区成为产业转移的重要载体。产业的转型升级对就业总量的影响总体上是正面的,并使就业结构得到优化,第二、三产业内部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第三产业成为吸纳就业的最主要产业。今后一段时期,产业转型升级将引起就业形势改变和政策重点调整。为此...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石玉顶  
贯彻就业公平原则要首先全力贯彻经济公平 ,并纳入社会公平 ,最终使经济公平服务于和服从于社会公平。我国转型期失业下岗现象在一定意义上符合经济公平 ,但又存在着大量经济和社会公平问题。要实现公平就业 ,政府应有所作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军丽  
文章对三大产业的就业结构进行了分析。通过对三大产业就业弹性的模型设定与检验,剖析了各个产业就业吸纳能力及其变动,为解决就业问题提出一些建议。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孙飞  吴崇宇  陈福中  
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中国与世界经济的融合不断加深,以"出口通胀"等为代表的国际贸易商品价格传导问题受到普遍关注。本文以Armington替代弹性作为研究中国进口商品价格传导效应的重要工具,实现了非同质产品假设以及进口商品Armington替代弹性从微观层面到宏观层面的理论拓展,并以此为基础,采用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以及卡尔曼滤波迭代算法构建状态空间模型等进行改进,准确地估算出中国进口商品Armington替代弹性的整体水平,进而将进口商品价格传导效应由存在性分析引向动态性分析。研究发现:近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