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758)
2023(11623)
2022(9160)
2021(8581)
2020(7398)
2019(16734)
2018(16891)
2017(33924)
2016(18200)
2015(20707)
2014(20522)
2013(20523)
2012(18661)
2011(16824)
2010(17306)
2009(16816)
2008(16705)
2007(15276)
2006(13870)
2005(12617)
作者
(51689)
(43388)
(43171)
(40868)
(27300)
(20572)
(19397)
(16833)
(16174)
(15525)
(14567)
(14340)
(13937)
(13545)
(13177)
(13085)
(12758)
(12620)
(12517)
(12262)
(10762)
(10732)
(10631)
(10025)
(9771)
(9768)
(9686)
(9616)
(8676)
(8396)
学科
(88442)
(85780)
经济(85683)
(70768)
企业(70768)
管理(64053)
(46234)
方法(39744)
数学(32179)
数学方法(31673)
农业(30559)
业经(30017)
(25162)
中国(22332)
(19571)
(18019)
财务(17983)
财务管理(17963)
技术(17560)
企业财务(16933)
(16292)
(15578)
贸易(15568)
(15235)
(14617)
理论(14311)
(14081)
(13966)
(13295)
银行(13283)
机构
学院(274385)
大学(264528)
(122379)
经济(120225)
管理(114353)
理学(98478)
理学院(97701)
管理学(96232)
管理学院(95771)
研究(82162)
中国(69371)
(56090)
(55439)
(54153)
科学(46096)
财经(44381)
农业(42221)
(42002)
业大(41871)
(40554)
(40109)
中心(39092)
经济学(36496)
研究所(36056)
北京(33751)
经济管理(33512)
经济学院(33146)
(33037)
财经大学(32244)
商学(30939)
基金
项目(171778)
科学(137415)
研究(130012)
基金(126005)
(107126)
国家(106073)
科学基金(93424)
社会(85705)
社会科(81084)
社会科学(81062)
(69043)
基金项目(66110)
教育(58458)
自然(58123)
自然科(56864)
自然科学(56853)
自然科学基金(55904)
(55162)
编号(54324)
资助(51725)
成果(42136)
(38926)
(38657)
(38603)
(37901)
重点(37326)
课题(35516)
国家社会(35283)
创新(35263)
(34546)
期刊
(142892)
经济(142892)
研究(78618)
(58143)
中国(50780)
管理(44957)
(44134)
农业(39245)
科学(35401)
学报(33679)
业经(30588)
(29974)
金融(29974)
大学(27788)
技术(27050)
学学(26774)
财经(22081)
教育(21539)
经济研究(21422)
(20698)
问题(19806)
(19011)
技术经济(17417)
统计(14972)
商业(14767)
农村(14709)
(14709)
世界(14348)
农业经济(14339)
(14009)
共检索到4102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刘倩  杨启智  
通过分析我国农业家庭经营模式的制度内涵及其新变化,本文构建了一个"生产要素相对价格—要素密集度—农业生产模式"的理论范式,并指出:内生于资本的规模经济和内生于雇佣关系的偷懒行为实质上构成了农业生产模式变迁的制度收益和成本,而自然资源禀赋的区域性差异必然引起农业生产新模式的发散式发展。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释:土地流转和农业生产要素密集度的变化优化了农业产业属性,进一步提高了新生产模式的制度绩效。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赵家琪  林森  
我国农村土地权利历经了农民土地私有权及人民公社集体土地所有权"一权";集体农地所有权与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分离的"两权";集体农村土地所有权、土地承包权与土地经营权分置的"三权"。与农村土地权利相适应的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历经了农民家庭分散经营、人民公社统一经营、农户家庭承包经营。在多种农村土地权利和农业生产经营模式中,最为科学的是将农村土地按用途分类,实行农用地"三权分置";与"三权分置"相适应的是现在各地农村正在逐渐转向的"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经营模式。
[期刊] 改革  [作者] 王玉斌  李乾  
农业生产托管能够实现服务组织与服务对象之间的共赢,而合同是保障这一共赢利益分配格局得以稳定实现的关键。基于典型案例分析,将农业生产托管利益分配模式划分为无收益约束型、监督主体介入型、保底产量型、"保底产量+分红"型以及合同外附加收益型,五类利益分配模式中服务监督主要形式、服务监督强度、剩余控制权归属以及利益分配模式普适性等要件各异,特定的产生背景决定着各类模式存在的合理性。监督主体介入型与"保底产量+分红"型相结合的利益分配新模式具有其他不同利益分配模式中的优势属性,更具发展潜力。利益分配模式选择应视地区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水平、托管作物种类等而定。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米黎钟  郭之骁  
现代农业不仅是生产资源、技术和方式的现代化,而是供产销全过程的现代化运作,具有相当的系统性和复杂性。片面的研究不能完全解释其先进性以及其实施路径的内在逻辑联系,片面的模仿也不能有效实现传统农业的现代化转型。本文从供应、生产、销售、食品安全、风险管控和可持续发展六个紧密相连的维度,系统、深入地剖析美日两国看似迥异的现代农业生产组织模式发现,它们只是在不同资源禀赋和人文背景下依据相同的理念和路径实现农业现代化,并解释了其现代化的实质,如扩大单体规模、促使产业集聚、加速科技转化、推进行业交融、完善监管体系、实现产品分级、优化资源配置、保障持续发展等,借此为我国农业现代化转型提供参考。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王子军  张海清  吴敬学  
农业生产活动与碳排放之间是相互影响的关系,一是某些农业生产方式是"高碳"的,加速了全球气候变暖的进程;二是全球气候的变暖又影响到农业生产过程。低碳农业经济是一种新的发展模式和理念,在这种模式和理念下我国农业产业链将逐步"低碳化";节约资源能源的耕作技术,农用化学品合理使用技术,农业生物技术和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将是未来农业技术研发推广的重点领域;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合作方式和形式上将进一步深化演进;农产品加工流通阶段也有向低碳经济改进的空间。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王文龙  
从沿海蔓延到内地的日益严峻的民工荒与国内日趋严重的粮食安全危机预示着中国经济的刘易斯拐点已经到来。它对中国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如果不能充分利用刘易斯拐点提供的历史机遇,积极促进中国农业生产模式由传统的劳动密集型向现代的资本、技术密集型转变,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就可能进一步恶化,城乡差距将进一步扩大,现代化努力也将可能功亏一篑;如果能够抓住刘易斯拐点提供的历史机遇,克服各种转型挑战,积极地创造条件顺利地实现中国农业生产模式的转型,就能逐步缓解中国的粮食安全危机,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早日实现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李敬波  
本文对我国现行农村养老保障的各种组织资源进行了梳理,列举了现行各类养老保障制度模式,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农村养老保障的制度模式应根据不同地区的发展水平、不同区域农村养老保障水平的现状,不同人群的养老方式,重构与地区经济发展非均衡战略相适应的分地区、分层次和分阶段进行设计和实施的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可能的发展模式。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谷成  
转型期中国农业取得了长足进步,这其中生产率增长扮演了什么角色?研究这一问题对于未来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增长方式的转变具有重要意义。论文使用非参数的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对1978-2005年间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及其分解的时间变迁和省区分布模式进行实证考察。整个实证表明,转型期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较为显著。从其内部构成来看,这一增长主要由前沿技术进步贡献,效率改善的作用相对有限。从时间变迁模式来看,大致可以将其分为五个阶段,其对农业增长的贡献基本是顺周期的。不过从其空间分布模式来看,各省区间的生产率增长差异非常明显。论文最终认为,中国完整的农业科学研究体系在农业R&D方面取得了成功,但整个...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段龙龙   杨澜   祁妙  
乡村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头戏,新时代如何稳步推进乡村产业振兴,关键是要处理好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模式创新与解决农村“空心化”“老龄化”“非粮化”和“技术进步阻滞”之间的关系,大胆推行农业生产托管恰逢其时。当前我国农业生产托管在地方改革实践中主要形成了菜单式托管、订单式托管和土地股份合作式托管三种典型模式,通过比较三种托管模式在市场效益性、种养带动性、技术适应性和非粮化缓解程度上的优劣,提出了倡导其他模式向土地股份合作社模式调整、增强政府对农业生产托管中介机构的监督追责和强化农民培训建立市场+政府双向引导的梯度示范机制三点政策建议。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朱诗娥   杨汝岱   王璐   吴比  
本文从土地流转视角讨论农业生产模式变迁问题。典型事实显示,样本期内农户土地流转率从4%上升到24%,农业经营主体转变加速;农业要素投入模式出现了结构性变迁,劳动投入持续下降,农机社会化服务与中间品投入等持续上升,土地经营规模化与分散化并存;农业生产效率提升明显,农户收入、亩均产出、劳均产出、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等均快速上升。实证研究表明,土地流转对农业生产模式变迁具有重要影响,土地转出可以促进非农就业,提高非农收入和总收入水平,土地转入能够有效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具有较强经济显著性;从要素投入来看,土地转入能够显著降低要素投入强度,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规模经济。总结而言,土地流转在提升整体农业生产效率的同时有效促进了农业生产模式现代化转型,但效应在不断减弱。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王雅鹏  吴娟  闫建伟  
实现农业现代化是农业和农村经济长期不懈的追求目标。本文首先提出现代化农业的新内涵:开放性、科技创新性。根据我国新时期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减轻资源压力、保障农产品的有效供给、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顺应国际农业发展趋势等4大任务;结合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经验:信息化建设,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农业结构调整等;以及农业生产资源短缺,农业劳动力素质低下,农业生产经营规模较小等问题,提出了三化同进,提高农业资本有机构成,培育新型农业人才等对策。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苏玉同   宋洪远  
传统农业生产模式何以实现数字化转型一直是推动数字农业发展的关键问题。文章从农业社会化服务供给主体的角度出发,详细探讨了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引导传统水稻生产模式数字化转型过程。研究发现:产业园的转型实践活动拥有不同于一般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数字化转型思维,产业园以类似“领导者+服务者”的双重身份,通过深入洞察传统水稻生产方式痛点问题,依靠制度嵌入、技术嵌入、关系嵌入的方式为传统水稻生产模式实现数字化转型提供了详细指导与服务保障,并基于“需求-响应-实现”逻辑形成引导农业劳作形式与农业生产主体数字化的转型机制,成为推动传统农业生产模式数字化转型的关键主体。因此,为推进农业生产模式数字化转型工作,相关农业生产经营主体要注重确立长期转型计划,对数字生产模式做出前瞻性认知并提供相应服务,为数字农业生产技术能够在乡野普及落地提供制度保障,形成一批成熟可推广的数字农业生产模式。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儒  徐婵娟  邓悦  姜志德  
基于碳效应视角分析归纳了黄土高原退耕区农户的现实农业生产模式,通过深入剖析不同模式之间碳效应的差异,再次明确了低碳农业生产模式"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赢"的核心理念。研究表明:退耕还林工程建设促使黄土高原地区农业土地利用方式和农业生产结构不断调整、优化,农户逐渐分化为粮食作物主导型、设施经济作物主导型、经济林木主导型、家禽家畜主导型4种类型;农户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对不同生产要素进行筛选、组合,逐步形成了11种黄土高原地区典型的农业生产模式;不同模式之间碳效应、碳密度存在明显差异,退耕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