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4148)
2023(19850)
2022(16783)
2021(15616)
2020(13111)
2019(29902)
2018(29678)
2017(58010)
2016(31222)
2015(34937)
2014(34725)
2013(34305)
2012(31529)
2011(28138)
2010(28223)
2009(26424)
2008(25987)
2007(23327)
2006(20806)
2005(18265)
作者
(88603)
(73867)
(73497)
(69956)
(46880)
(35258)
(33258)
(28957)
(27903)
(26361)
(24811)
(24785)
(23397)
(23254)
(22544)
(22518)
(21857)
(21725)
(21214)
(21127)
(18253)
(18156)
(18009)
(16952)
(16719)
(16472)
(16396)
(16389)
(14924)
(14572)
学科
(132940)
经济(132785)
(110651)
管理(98150)
(91070)
企业(91070)
方法(61385)
数学(51440)
数学方法(50868)
(50572)
(37780)
业经(37044)
中国(35430)
农业(33622)
(26973)
(25327)
财务(25247)
财务管理(25203)
地方(24582)
技术(24557)
(24266)
贸易(24252)
企业财务(23901)
(23592)
(22871)
理论(21867)
(21229)
(20543)
银行(20497)
(20050)
机构
学院(449178)
大学(444171)
(187375)
经济(183667)
管理(181805)
理学(156967)
理学院(155437)
管理学(152992)
管理学院(152169)
研究(143367)
中国(111509)
(93218)
(86994)
科学(85354)
(78899)
(70493)
财经(69780)
业大(66963)
中心(66605)
(66390)
研究所(63542)
(63503)
农业(60635)
北京(58440)
经济学(56641)
(55816)
师范(55342)
(53230)
(51761)
财经大学(51580)
基金
项目(299985)
科学(237610)
研究(223428)
基金(218557)
(188515)
国家(186838)
科学基金(162326)
社会(142967)
社会科(135392)
社会科学(135355)
(117427)
基金项目(115399)
自然(103423)
教育(102219)
自然科(101038)
自然科学(101016)
自然科学基金(99247)
(97386)
编号(92054)
资助(89706)
成果(73576)
(66958)
重点(66322)
(64651)
(63738)
课题(62284)
国家社会(59122)
创新(59094)
教育部(57834)
人文(57022)
期刊
(208378)
经济(208378)
研究(131213)
中国(81959)
(76411)
管理(68690)
(67477)
学报(65214)
科学(62210)
农业(51895)
大学(51129)
学学(48631)
教育(45144)
(43166)
金融(43166)
技术(42174)
业经(38518)
财经(34202)
经济研究(32191)
(29308)
问题(28138)
(26765)
技术经济(24349)
理论(21381)
商业(21045)
科技(21036)
现代(21025)
(20983)
统计(20971)
(20514)
共检索到6602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周晓时  李谷成  吴丽丽  
从单要素生产率指标视角考察我国大陆28个省份1978—2011年农业增长路径和技术进步方向。结果表明:34年来中国各地区农业增长都进入了"S字型增长路径"的第三阶段,即中国农业增长在21世纪已由土地生产率导向的亚洲型增长路径转为劳动生产率导向的新大陆型增长路径,但各省之间农业要素生产率差距在不断增大。随着"刘易斯拐点"的到来,劳动力成本快速上升,大力发展节约劳动的机械技术来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显得更为重要。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杨思涵  佟孟华  
本文建立一个简单的两部门理论模型,采用2008~2019年中国31个省级地区的面板数据,基于联立方程模型实证检验人力资本与技术进步的三种匹配关系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总体来看,应用人力资本-技术应用匹配的正向经济效应最强烈,创新人力资本-技术创新匹配次之,创新人力资本-技术应用为无效匹配,不利于经济稳增长;异质性分析发现,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分别得益于创新人力资本-技术创新和应用人力资本-技术应用这两种有效匹配,相对于高应用人力资本,高创新人力资本的正向经济效应更显著;机制分析表明,劳动成本、全要素生产率、出口竞争力、产业升级和居民消费升级具有中介效应和遮掩效应,现阶段经济稳增长策略应以短期优先技术应用、长期优先技术创新为主导方向。本文剖析了人力资本和技术进步之间有效匹配和无效匹配的经济效应,探讨现阶段应如何平衡匹配关系,促进经济稳增长,既丰富了人力资本和技术进步的相关研究,又为释放人力资本红利和合理配置社会资本提供了理论支持和经验证据。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谈存峰  
作为评价农业经济单位经济运行效率高低与质量优劣的重要指标,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高低直接影响一个地区的农业竞争力。选取甘肃省14市(州)面板数据,采用基于DEA的MAlMquist指数法测算了1991~2012年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结果表明:1991~2012年间,甘肃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平均增长1.3%,其中,技术效率年均增长率0.7%,技术进步年均增长率0.6%,农业全要素生产率贡献了甘肃农业年均增长率的22.61%。表明此时期农业技术进步与技术效率增进对甘肃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均有正向促进作用,农业增长的主要动力仍然是各类要素的投入,农业增长与发展的动力还远未从投入为主转变为全要素生产率的进步为主...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周端明  
本文运用非参数的曼奎斯特生产率指数方法,测算了中国1978~2005年间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时序演进和空间分布的基本特征。结果表明,1978~2005年,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保持了快速和健康的增长,年均增长率3.3%,其中农业技术进步年均增长率1.7%,农业技术效率增进年均增长率1.6%。但是,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存在区域不均衡现象。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测算表明,中国农业增长与发展的动力已经由投入为主转变为全要素生产率的进步为主。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张晨  顾晓君  高健  俞美莲  
分析上海农业技术进步的情况总结得出,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农用机械装备经历了3个阶段的转变,机械技术的进步使农机设备呈现大型化、综合化、配套化的趋势,以满足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需要;农业生化技术的进步在提升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的同时改变了种植业的生产结构。通过对农业劳动生产率增长路径的刻画发现,上海农业呈现"S型"的增长路径,农业技术进步因循了"劳动节约型—停滞—土地节约型(主)+劳动节约型(辅)"的演进路径。进而构建双对数形式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利用1990—1999年、2001—2014年上海郊区县的面板数据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苗文龙  万杰  
我国经济发展并没有解决持续的失业问题。实证研究表明,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仍然是投资扩张,并且投资效率在下降。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技术选择偏向于资本密集型,未能充分利用转轨经济中产生的剩余劳动力。比较分析经济转型成败两方面例子,得出的结论是技术选择正确就能避免过多的失业、维持较高的经济增长率。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杭帆  郭剑雄  
在农业劳动力和农业用地非农化趋势不可逆转的背景下,中国农业产出的可持续增长唯有依靠技术进步。现代农业技术是以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为载体的,农村人口转型带来的农业人力资本供给的增长,将成为中国现代农业技术体系构建的不可或缺的条件之一。中国1985-2012年间30个省(市、自治区)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东、中、西部地区不同的技术进步水平对农业增长起到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而人口生产由数量偏好(高生育率)向质量偏好(高人力资本积累率)转变,即人口转型与农业机械化水平和化肥施用量之间均具有正相关关系,表明人口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周天一  
根据企业自身创新和技术的外部性,结合吸收能力和FDI溢出效应,将技术进步路径分为技术研发、技术的转移与扩散、技术的转让合作与援助。本文利用我国2005-2011年高技术产业的面板数据,采用系统G M M估计法,发现三种技术进步路径对内涵经济增长均有正向作用。另外根据分组检验,发现不同类型的行业技术进步路径对内涵经济增长的影响也是不同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程志颖   李岩  
基于我国31个省域2000—2022年的面板数据,将农业技术进步划分为机械型、生物化学型和专利型,采用个体和时间双向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机械型、生物化学型与专利型农业技术进步均能够促进我国农业经济增长,其中生物化学型农业技术进步的影响作用大于机械型农业技术进步,而机械型农业技术进步又优于专利型农业技术进步,且专利型农业技术进步的影响效应显著性较低。最后,文章从深化机械型农业技术的推广与应用、提高生物化学型农业技术的可持续性、加强专利型农业技术创新三个方面提出政策建议,旨在促进我国高水平农业技术的应用发展和推动农业经济稳步增长。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伟  李涛  
"十一五"期间我国对电力行业实施了一系列节能减排政策措施。基于方向距离函数和ML指数,运用2000~2010年29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测度了电力行业的绿色技术进步。基于环境波特假说,运用非参数"Kruskal–Wallis"秩和方法实证检验了"十一五"节能减排政策对电力行业绿色技术的影响。结论证实,相对于"十五"期间,"十一五"期间严格的节能减排政策显著促进了电力行业的绿色技术进步。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李谷成  冯中朝  范丽霞  
本文利用经济转型期湖北省农村的有关时序数据和基于向量自回归的多元协整方法,通过求解农民收入增长与教育、健康的长期均衡关系和格兰杰(Granger)因果关系,对教育和健康的投资收益做出了比较有效的估计。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教育和健康投资不足确实是制约农民收入增长的重要因素,改善广大农村地区的教育水平和医疗卫生条件,加快发展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将会极大地促进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而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反过来又会促进农村人力资本水平的提升,并由此进入一个良性的循环。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魏玮  郝威亚  
本文利用中国1999—2008年28个省、市、自治区的数据,从劳动力技能结构与技术水平匹配的角度解释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的差异。结果表明:单纯的技术进步不能有效促进经济增长,技术水平与劳动力技能结构同步提升才能有效促进技术进步贡献率的提高。与劳动力技能结构匹配的技术进步才能有效提升中国经济增长绩效,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依赖于劳动力技能结构的提升。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刘全洲  王莹  
本文以邓小平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论为指导,在对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作用的理论分析基础上,运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份额的发展变化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影响发挥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作用的阻碍因素和加快技术进步的政策建议和措施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赵林海  叶灵莉  
本文针对进口能否产生技术溢出从而促进进口国的技术进步或生产率提高这一问题,首先构造了进口结构指标及技术进步指标,然后对进口结构与技术进步的相互作用进行了协整分析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结果表明:资本品、中间品的进口均对技术进步有长期稳定的促进作用;我国进口存在技术溢出,且中间进口品的技术溢出作用较强,但进口结构与技术进步之间不存在双向因果关系,贸易结构改善与技术进步之间的良性循环并未形成。根据以上结论,本文提出了加强对外贸易、充分利用技术传递,将技术创新与技术传递有机结合,用竞争扶持代替关税保护这三项政策建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黄细嘉  张科  熊子怡  胡兵  
稳住农村基本盘、守好“三农”基础是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压舱石”。本文以中国2005—2020年2 495个县域为研究对象,利用“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评选的准自然实验构造双重差分,评估了乡村旅游发展对农民收入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1)乡村旅游发展可以显著促进农民增收,并且在东部地区、市辖区和县级市该效应更明显,但是不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2)在作用机制上,乡村旅游促进农民增收的作用渠道主要是通过推动县域产业结构转型,从而促进农民经营增收和非农就业;并且县域普惠金融发展对该效应起到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3)进一步检验发现,乡村旅游发展可以显著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同时乡村旅游的农民增收效应随着农民收入增长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本文研究揭示了乡村旅游在促进农民收入增长中的重要作用,并为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中国农业农村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的经验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