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614)
- 2023(8943)
- 2022(7115)
- 2021(6270)
- 2020(5403)
- 2019(12128)
- 2018(11991)
- 2017(23123)
- 2016(12384)
- 2015(13594)
- 2014(13213)
- 2013(13457)
- 2012(12371)
- 2011(10713)
- 2010(10740)
- 2009(10314)
- 2008(10366)
- 2007(9215)
- 2006(8236)
- 2005(7669)
- 学科
- 业(69212)
- 企(63658)
- 企业(63658)
- 济(56547)
- 经济(56479)
- 管理(50826)
- 业经(24370)
- 方法(22578)
- 农(21383)
- 财(20245)
- 务(16321)
- 财务(16312)
- 财务管理(16305)
- 农业(16119)
- 企业财务(15416)
- 数学(15394)
- 数学方法(15302)
- 技术(14599)
- 中国(12804)
- 制(12772)
- 地方(11680)
- 和(11420)
- 策(11346)
- 划(11275)
- 企业经济(10426)
- 理论(9957)
- 经营(9936)
- 技术管理(9804)
- 贸(9505)
- 贸易(9499)
- 机构
- 学院(176713)
- 大学(170385)
- 济(74427)
- 管理(74375)
- 经济(72951)
- 理学(63257)
- 理学院(62634)
- 管理学(61856)
- 管理学院(61516)
- 研究(55883)
- 中国(46785)
- 京(36410)
- 财(34983)
- 科学(34030)
- 农(32377)
- 江(29220)
- 所(28004)
- 财经(27339)
- 中心(26857)
- 业大(25641)
- 农业(25352)
- 州(25261)
- 研究所(25159)
- 经(24764)
- 北京(22608)
- 经济学(21444)
- 商学(21103)
- 商学院(20923)
- 院(20631)
- 范(20539)
- 基金
- 项目(116819)
- 科学(94119)
- 基金(86299)
- 研究(85424)
- 家(74710)
- 国家(73982)
- 科学基金(65662)
- 社会(56032)
- 社会科(53077)
- 社会科学(53061)
- 省(46550)
- 基金项目(46407)
- 自然(43033)
- 自然科(42115)
- 自然科学(42106)
- 自然科学基金(41434)
- 划(37911)
- 教育(36351)
- 编号(34199)
- 资助(33728)
- 业(30746)
- 创(27629)
- 成果(26081)
- 重点(26007)
- 发(25955)
- 部(25014)
- 创新(24884)
- 国家社会(23079)
- 制(22710)
- 课题(22496)
共检索到2727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方远平 闫小培 毕斗斗 林彰平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都市服务业发展迅速,并逐步成为主导产业,服务业在城市聚集、扩散导致的区位演变及空间格局引起我国学者的关注。以广州为例,在采用服务业四分法基础上,运用1990、2000年人口普查数据及1996、2001年基本单位普查数据,分析了1990年以来广州市不同类型服务业就业和基本单位的区位演变、区位特征及形成机制。研究发现,生产性服务业在老城区集聚程度下降,新中心区集聚程度上升,总体上形成"双中心"格局;分配性服务业在老城区集聚明显下降,向新中心区及外围区扩散,布局逐步均衡化,但不同部门差异明显;消费性服务业从老城区逐步向外围区扩散,中心集聚仍较高,且有随人口均衡布局特征;社会性服务业在老城区集聚减弱,在新中心和外围区集聚增强,呈团块状或局部集聚。与国外相比,广州市服务业区位特征是"多中心集聚"区位。
关键词:
服务业 区位演变 区位特征 广州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易虹 李响
20世纪90年代,商务服务业在广州取得了快速的发展。与此同时,广州的城市空间结构也经历着快速的变化。试图分析经济转型期内广州市商务服务业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表明,经历了20世纪90年代的快速发展后,至21世纪初,广州的商务服务业已进入空间集聚的发展阶段。它们在城市中心的集聚,促进了广州CBD区域的形成。所表现的集中和分散并存的空间特征,体现了我国城市传统功能结构不断重构的空间过程。
关键词:
商务服务业 广州 空间 集聚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蒋丽
基于2004年、2008年、2013年、2018年广州市街道(镇)尺度的经济普查数据,采用地理集中指数和局部莫兰指数空间集聚测度方法,探讨城市先进制造业的布局演变特征。利用地方政府深度访谈数据,分析地方政策对先进制造业布局演变的影响。结果表明:(1)2004—2018年广州市先进制造业的分布密度呈先增长后下降的趋势,分布集聚程度中等偏上且越来越正相关;(2)先进制造业布局郊区化特征明显,逐步由核心圈层向内圈层的东部和外圈层的北部和南部转移,形成了以内圈层东部夏港街道为中心的三级多中心圈层空间结构;(3)广州市政府制定的产业发展和城市更新政策直接影响先进制造业的布局演变。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王岚 李景刚 田光明 高艳梅
留用地政策保障了被征地农民的长久生计,得到了农民的支持,但由于对"小而散"的留用地产业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缺乏足够认知,因而缺乏针对性的规划引导产业发展,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留用地政策效用的发挥。据此,本文以广州市白云区为例,借鉴产业布局理论,探索了留用地产业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以期为留用地产业发展提供指导。结果表明:白云区留用地产业布局呈现"整体分散,局部集中"态势,沿交通要道呈轴线布局形式,说明留用地产业发展对交通条件依赖性较强;此外,交通因素、到镇中心距离因素及地块形状因素对产业布局有重要影响,在未来产业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王岚 李景刚 田光明 高艳梅
留用地政策保障了被征地农民的长久生计,得到了农民的支持,但由于对"小而散"的留用地产业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缺乏足够认知,因而缺乏针对性的规划引导产业发展,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留用地政策效用的发挥。据此,本文以广州市白云区为例,借鉴产业布局理论,探索了留用地产业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以期为留用地产业发展提供指导。结果表明:白云区留用地产业布局呈现"整体分散,局部集中"态势,沿交通要道呈轴线布局形式,说明留用地产业发展对交通条件依赖性较强;此外,交通因素、到镇中心距离因素及地块形状因素对产业布局有重要影响,在未来产业规划中应加以重视;同时,留用地产业特征明显,交通运输及仓储业对交通条件要求极高,且距镇中心相对较远,商业金融业则距离镇中心较近,批发零售业特征不明显。因此,留用地产业引入及规划应制定差异化策略,交通运输及仓储业应以交通及距离为引导,商业金融业则应关注产业地块到镇中心的距离。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蒋丽
基于广州第二次经济普查中的生产性服务业就业人员数据,运用赫芬达尔指数、信息熵、区位商和空间分析法对广州2008年生产性服务业空间分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广州生产性服务业空间分布特征是高度集中在CBD,并有沿交通主干线向外扩散的趋势,初步呈现郊区化现象,导致多中心城市出现;六类生产性服务行业在全市的集中程度各不相同;影响生产性服务业在广州城市空间分布的因素主要是各行业自身的区位特性和外部的市场经济导向、政府规划政策;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导致了城市就业次中心的出现并有力地促进城市中心向外蔓延,但对多中心城市发展的影响还很弱。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代永华 晏宗新
本文从商品流通空间的内涵入手,从空间的多层次性角度阐述了广州市商品流通空间的战略布局。从参与国际竞争的大都市角度,强调了参与全球竞争的广州市定位为多层次国际性商品流通空间结构中的第一等级城市、国际性物流网络枢纽的核心节点和国际性竞争的总部经济中心。从基于广东省中心城市的广州市商品流通空间布局定位为生产性流通服务业中心城市、外向型流通业中心、中高级批发市场中心和中国最大的展览带中心。从基于城市本身的广州市商业布局目标看,是现代化大都市、商贸中心城市和相应的商业布局与发展重点。同时,对每一个层次的广州市商业布局提出了具体的思考与分析。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曾璇 崔海山 刘志根
以2014、2017年广州市区餐饮POI数据为基础,运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对城市餐饮店的时空变化及集聚特征进行分析,并进一步探讨其分布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①2014—2017年广州市区餐饮店总体呈现由"双核"向"多核"转变的空间分布模式,具有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②2014—2017年各类餐饮店在不同区域的集聚程度不同,空间差异性特征表现明显:粤菜馆占主导地位,高密度集聚区增多,川、湘菜馆的发展变化较小,快餐厅和外国餐厅的集聚范围不断扩大,东北菜馆的集聚区减少。③交通站点、居民区、写字楼、工业园、地价与餐饮店的相关性显著,且影响程度不同:餐饮店与交通站点、写字楼、居民区的相关性较强,与工业园的相关性较弱,且在中高等级地价区集聚较多。因此,在城市发展进程中,餐饮业区位选址及发展规划需综合地理因素和人为因素。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刘艳 江成城
一、引言20世纪80年代以来,制造业向高端发展,而低端的服务业市场日渐饱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加快,由此带来的审批、税收和融资等优惠政策的涌现,这些都促使发达经济体的产业结构出现重大调整,产业比重中服务产业比重超过工业产业,成为产业最重要组成部分,被称为"后工业化国家"。目前,各国都在采用快车道方式,试图通过重视高端服务业的发展来拉动本国经济的提升。高端服务业是工业化发展的高级阶段,主要提供知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方远平 周雁
以广东省21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在采用极差与极商、变异系数、Theil系数分析法的基础上,运用1992~2009年广东省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数据,考察广东省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空间格局及演变趋势。广东省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区域差异较大,经济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发展不平衡;1992年以来,各地区间外商直接投资额绝对差距扩大,相对差距在波动中伴有一定程度的上升,离散系数平缓上升;省内外商直接投资空间分布的总体差异先上升后下降,区域内差异对总体差异的影响程度略强于区域间差异,且西翼地区内部差异对全省总体差异的影响最大,珠三角区域内部差异对总体差异影响最小。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方远平 毕斗斗 甘巧林
转型期城市公园的免费开放是城市政府及公园管理部门面临的迫切任务,然而,国内外学术界鲜有关于居民对公园管理政策感知的研究。在2009年广州市施行公园免费开放政策背景下,文章以市区5个典型城市公园为对象,对公园访问者进行了随机抽样调查,运用因子分析、方差分析等定量方法对问卷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研究发现:1.近半数被访者对公园免费开放政策持肯定态度,近1/3的被访者反对该政策,其余持中立态度;2.分析居民对公园免费开放政策的感知因子,得出3个正面感知公因子和4个负面感知公因子;3.运用方差分析研究了不同人口学特征
关键词:
居民感知 公园免费开放政策 休闲 广州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求实
一、国有企业的改革与发展,始终是我国转型期的一个重大的社会经济问题 首先,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性看。 1.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直接关系着“两个根本性转变”的成败,搞好国有企业是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的基础。这个基础不搞好,两个根本性转变就是一句空话。 2.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直接关系着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尽管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份额近年来有所下降(据统计,1994年国有经济在国民生产总值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谈力 史北祥 王红扬
在知识经济时代,随着知识型经济的不断发展与深化,知识创新型服务业开始出现并快速发展,成为城市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带来的城市服务业布局变化将成为城市业态调整的核心问题。本文以南京为例,利用业态分布的POI数据,综合运用核密度分析、空间自相关、热点分析、区位熵等方法,从等级与结构的视角探究知识创新型服务业在南京市城区的空间分布,并进一步归纳衍生空间布局结构模型,探索产业空间布局的一般规律。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代丹丹 周春山
以广州为研究对象,采用产业转型系数、主成分分析和偏离—份额方法,对1995年以来的产业转型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广州工业转型的快速时期在1999年前后,服务业随后。1995年以来广州工业内部增长速度呈现差异,竞争优势行业发生变化,但主导产业仍未发生更替。服务业内部增长也呈现较大差异,正逐步向高端化转型,生产性服务业的地位大幅度提升。广州产业转型目前还处于初始阶段,无论是工业还是服务业,其转型还需经历较长的时期,在这个过程中,传统产业对经济发展仍起重要作用。最后,提出了大力发展战略新兴产业、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等产业转型的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邱灵 方创琳 申玉铭 任旺兵
中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加速转型时期,现代服务业对西方城市发展的诸多影响正全部或部分在我国大城市呈现。以合肥市为例,首先探讨了现代服务业发展对推进城市经济转型的重要作用,进而分析了城市经济转型期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供需特征,最后提出城市经济转型期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总体思路、重点行业与重点功能区建设,旨在深化认识现代服务业对城市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支撑作用,为构筑与城市经济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现代服务业产业体系提供科学依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