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102)
- 2023(8764)
- 2022(7309)
- 2021(6742)
- 2020(5796)
- 2019(14062)
- 2018(13980)
- 2017(26680)
- 2016(14755)
- 2015(16957)
- 2014(17076)
- 2013(17135)
- 2012(16266)
- 2011(14728)
- 2010(14583)
- 2009(13607)
- 2008(13490)
- 2007(11973)
- 2006(10293)
- 2005(9073)
- 学科
- 济(66283)
- 经济(66214)
- 管理(37048)
- 业(34969)
- 方法(29101)
- 数学(26302)
- 数学方法(26101)
- 企(25774)
- 企业(25774)
- 中国(18712)
- 农(18366)
- 地方(18290)
- 财(14716)
- 业经(12733)
- 农业(12445)
- 学(12386)
- 贸(11274)
- 贸易(11272)
- 易(10799)
- 制(10707)
- 环境(9686)
- 和(9008)
- 银(8626)
- 银行(8599)
- 融(8460)
- 金融(8457)
- 地方经济(8415)
- 理论(8379)
- 城市(8192)
- 行(8147)
- 机构
- 大学(210354)
- 学院(209651)
- 济(85790)
- 经济(83711)
- 管理(78924)
- 研究(72626)
- 理学(67690)
- 理学院(66795)
- 管理学(65686)
- 管理学院(65253)
- 中国(53999)
- 科学(45804)
- 京(45486)
- 财(37838)
- 农(37647)
- 所(36738)
- 中心(34622)
- 研究所(33566)
- 江(32757)
- 业大(32448)
- 财经(30281)
- 农业(29780)
- 范(29576)
- 师范(29335)
- 北京(28444)
- 州(27927)
- 经(27325)
- 经济学(26807)
- 院(26266)
- 经济学院(24456)
- 基金
- 项目(141656)
- 科学(110448)
- 研究(102759)
- 基金(101258)
- 家(88151)
- 国家(87396)
- 科学基金(74419)
- 社会(64665)
- 社会科(61117)
- 社会科学(61093)
- 省(55891)
- 基金项目(54847)
- 自然(48022)
- 划(47380)
- 自然科(46826)
- 自然科学(46811)
- 教育(46649)
- 自然科学基金(45940)
- 编号(42345)
- 资助(40664)
- 成果(33943)
- 重点(31757)
- 发(31690)
- 部(31001)
- 课题(29324)
- 创(28777)
- 科研(27236)
- 创新(26982)
- 国家社会(26420)
- 大学(26303)
共检索到3092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方远平 毕斗斗 甘巧林
转型期城市公园的免费开放是城市政府及公园管理部门面临的迫切任务,然而,国内外学术界鲜有关于居民对公园管理政策感知的研究。在2009年广州市施行公园免费开放政策背景下,文章以市区5个典型城市公园为对象,对公园访问者进行了随机抽样调查,运用因子分析、方差分析等定量方法对问卷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研究发现:1.近半数被访者对公园免费开放政策持肯定态度,近1/3的被访者反对该政策,其余持中立态度;2.分析居民对公园免费开放政策的感知因子,得出3个正面感知公因子和4个负面感知公因子;3.运用方差分析研究了不同人口学特征
关键词:
居民感知 公园免费开放政策 休闲 广州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晏忠 陈建华
【目的】以量化研究的思路,定量评估城市公园景观建设质量的影响因素,为城市公共空间建设质量的优化提升提供一定参照,以增强城市公共空间活力及使用者归属感,为城市公园建设工作贡献力量。【方法】以城市公园建设成果较丰的广州市为例,选定天河公园为研究对象,运用层次分析法(AHP)与语义分析(SD)法相结合的评价方法,以空间使用者的心理感受为出发点,结合其需求需要,对公园景观建设质量进行相应评判。制定了包含观赏性、游憩功能、安全性、空间组织、生态环境、社会功能共6个方面的评价指标体系,从而对空间使用者进行问卷调查获取基础数据,并进行分析统计,形成一定的科学评判依据。【结果】1)6个评价方向权重排序如下:观赏性0.223>游憩功能0.213>生态环境0.189>生态环境0.185>安全性0.177>社会功能0.109>空间组织0.089。2)由SD法得出天河公园的20项二级指标得分位于“正向”,区间范围为[0.960,1.360],平均分为1.171分。3)将AHP权重计算结果与SD法所得评分结合最终得出天河公园景观质量总体评分为1.138分,整体评分处于“较好”至“非常好”区间,评分较高。【结论】城市公园等公共场所景观建设的过程中,首先需满足游人的游赏需求及对于自然环境体验感受的基本需求,在此基础上构建满足游人追求美的感受、良好的游憩社交体验是城市公园景观建设的侧重点。广州市天河公园建设时间相对较早,公园面积较大,植被覆盖度极高,景观多样,可达性较高,但因该公园建设时间较早,建筑风格及内部部分基础设施相对陈旧,应根据公园特色进行设计更新以满足游人日益增长的美好需求。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黎兰 黄幸
本文以广州市中心城区为研究对象,使用大数据定量分析方法探讨社会阶层与城市公园服务水平之间的联系及城市公园空间配置的公平性格局。结果表明:第一,研究区内社会阶层呈现“中心—高阶层,外围—低阶层”的分布特征;城市公园在数量、面积、质量及可达性几个维度上的空间分布总体呈现明显的核心—边缘特征。第二,研究区内公园服务水平存在不公正现象,社会阶层高的群体更容易获取到城市公园资源。研究结论及分析将为优化公园绿地空间结构、保障公园绿地空间公平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空间正义 社会阶层 城市公园 空间公平性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赵文博 刘洪杰 田雪婷 李宝林 曹伟宏
城市化的不断深入使城市下垫面发生改变,自然景观的大幅减少与人工建筑的大规模增加,给城市气候与环境带来了巨大影响。城市环境气候图作为分析与调控城市环境气候、评估城市环境气候状况的工具与平台,拓展了城市气候信息在城市规划与发展中的应用。针对目前中国华南地区城市环境气候研究缺乏多要素图层、多技术方法综合分析的现状,充分考虑到不同要素对环境气候影响程度的差异,论文结合已有的城市环境气候图的编制方法,选择典型亚热带季风气候特征的广州市为研究区域,构建了多环境要素、多评估时段、多技术方法的复杂下垫面城市环境气候图系统,利用专业气象插值、遥感反演、GIS空间分析等多种技术手段,对广州市空气质量、热负荷与通风潜力进行分析评估。结果表明:广州空气质量和热负荷具有明显的季节和空间差异性,通风潜力的空间差异性明显而季节变化微弱。通过进一步叠加分析各环境要素,将广州环境气候划分为7种类型,其中最适宜类型主要分布于北部山区林地与城间耕地,最不适宜类型位于天河、越秀、荔湾的城市核心区以及白云、增城的工业密集区,形成"北优南劣"的环境气候空间格局。最后,以环境气候分析结果为基础,提出各气候类型所在区域的简要规划措施,为广州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建议与建设方向。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春雷 诸大建
城市公园免费开放是广大市民的共同呼声,也是城市发展和建设小康社会的大势所趋。然而,免费公园的推出引发了一系列问题,公园自身也面临着资金紧张、管理难度加大等巨大压力。本文拟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城市公园免费开放的实质,然后在此基础上剖析免费公园发展的关键问题,并提出了一系列经营对策,希望对城市有关管理部门和免费公园的经营者有所启发。
关键词:
经济学 免费公园 资金 问题 经营对策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邓昭华 刘垚 赵渺希 吴建秋
以广州市人民公园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踏勘和问卷调查,利用统计与观察分析方法解剖城市公园游憩行为的性别差异特征。在游憩者的行为和社会特征方面,两性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女性的公园游憩行为与其社会分工特别是家庭责任紧密联系;女性因对安全性的要求高而趋向视线开敞的集体区域活动,男性因要求独立性而趋向在有视线遮挡的区域活动,且男性同性恋活动区域对女性形成了一定的活动抑制;女性对出行距离较为敏感,而男性独自出行游憩的比例更高;女性对城市游憩空间的需求趋于稳定、有规律,也凸显了公园对女性日常生活的重要性。基于公平性与人性化原则提出相应的城市公园规划设计对策,特别应对公共设施进行细致而灵活的设计,以适应使用者的...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陆敏 顾雪芝 姜辽
以常州红梅公园为例,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游憩涉入的3个维度(吸引力、自我表现及中心性)与地方依恋的2个维度(地方依赖和地方认同)之间的关系,运用Mplus软件进行测量模型的验证性因子分析和结构模型的路径分析,运用Bootstrap法对地方依赖在游憩涉入与地方认同关系中的中介效应进行检测。研究表明,居民在城市公园游憩活动中,游憩涉入各维度对地方依赖和地方认同都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只有自我表现对地方认同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地方依赖对地方认同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并在游憩涉入各维度对地方认同的影响中起着中介效应。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睿颖 张俊玉 方舟
全球变暖引发的超大城市极端天气灾害对国民经济及人民生活有严重影响。文章以广州为例,利用1952~2010年广州市逐日温度与降水观测资料,分析了年平均温度、极端高温天气日数、年平均降水量、极端降水天气日数的十年为间隔的变化趋势;并通过正态性检验、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对广州市年平均温度和降水之间的关系作了分析。
关键词:
超大城市 极端天气灾害 统计分析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田剑平
本文应用中枢网络结构理论分析了在IT产业不断发展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公路主枢纽网络结构体系重构问题。文章将城市对外公路交通和城市公共交通作为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来考虑,提出了一种公路主枢纽网络结构模式,该模式能提高城市内外交通衔接的能力、改善城市公共交通拥挤的局面、提高公路主枢纽市场化运营效率并提高其信息化管理程度。
关键词:
公路枢纽 城市公共交通 中枢网络结构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罗浩 钟国平 丁滴
在快速城市化的现实态势下,大城市对地下空间存在多方面的需求。首先,地下空间对大城市的发展具有安全意义。其次,地下空间可为大城市提供进一步发展的空间。另外,地下空间可为完善大城市的综合功能提供条件。分析了广州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并结合发达国家的相关理论和经验进一步阐述了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前景。
关键词:
城市地下空间 人防工程 地下空间使用权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王美婷 孙冰 陈雷 罗水兴 陈勇 黄应锋 张静 张珂
以地理位置及游客组成划分代表性,以广州城市中心区越秀公园、城市近郊火炉山森林公园、城市远郊黄山鲁森林公园这3个广州市典型性城市公园为主要对象,研究植物景观美景度。为避免非植物因子,如道路系统、园林小品、建筑设施等干扰,在不同空间结构下选择不同的面积空间:每个公园内选取3块典型性密林绿地,面积为20 m×40 m;3块典型性半开敞疏林绿地,面积为20 m×20 m;3块典型性开敞性绿地,面积为30 m×30m。运用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和心理物理学美景度评
[期刊] 广东商学院学报
[作者]
骆祚炎
从资产市场的发展水平和居民参与资产市场的程度看,财富效应总体上应该在经济较发达的地区首先表现出来。对广州城市居民资产的财富效应分析表明,广州市居民总体上的财富效应微弱,但住房资产财富效应强于金融资产财富效应。这一现象除与资产的结构特征有关外,资产价值的波动也是一个重要原因。为发挥居民资产的财富效应,实现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货币政策应体现对资产价格波动的适时干预。
关键词:
财富效应 货币政策 资产市场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方远平 闫小培 毕斗斗 林彰平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都市服务业发展迅速,并逐步成为主导产业,服务业在城市聚集、扩散导致的区位演变及空间格局引起我国学者的关注。以广州为例,在采用服务业四分法基础上,运用1990、2000年人口普查数据及1996、2001年基本单位普查数据,分析了1990年以来广州市不同类型服务业就业和基本单位的区位演变、区位特征及形成机制。研究发现,生产性服务业在老城区集聚程度下降,新中心区集聚程度上升,总体上形成"双中心"格局;分配性服务业在老城区集聚明显下降,向新中心区及外围区扩散,布局逐步均衡化,但不同部门差异明显;消费性服务业从老城区逐步向外围区扩散,中心集聚仍较高,且有随人口均衡布局特征;社会性服务业在老城区集聚减弱,在新中心和外围区集聚增强,呈团块状或局部集聚。与国外相比,广州市服务业区位特征是"多中心集聚"区位。
关键词:
服务业 区位演变 区位特征 广州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崔慧霞
随着广州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当地城中村改造项目全面启动。在推进城市化过程中,广州农村的金融需求已突破"传统农业"和"自给自足"的局限,当地一些农村金融机构也适时进行了改制,以适应农村金融新形势下的需求。本文以广州农村商业银行为例,该机构以"城中村"改造为突破口,坚持"服务‘三农’、服务中小企业、服务地方经济"的市场定位,在当地农村金融转型、服务"城中村"改造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梁明珠 刘志宏
珠三角"都市型绿道"的"绿色、生态、宜居、幸福"的理念改变着市民的出行方式和消费理念。绿道的建设及使用处于探索时期,在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以广州市为例研究市民对"都市型绿道"的感知及满意度。利用SPSS17.0对调查数据进行处理,采用因子分析法从绿道的12个观测变量中提炼出市民感知的5类主成份因子,再利用相关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确定这5类因子中对满意度影响最大的因子,依次为生态景观、通达性和配套设施。通过分析发掘"都市型绿道"的优势因子与弱势因子,对绿道建设和发展提出了具体建议,以进一步推进宜居城乡建设,提升居民幸福指数。
关键词:
都市型绿道 市民感知 满意度 幸福指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