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651)
2023(6552)
2022(5327)
2021(4925)
2020(3971)
2019(9693)
2018(9470)
2017(19373)
2016(10244)
2015(10878)
2014(10251)
2013(9842)
2012(9007)
2011(8077)
2010(7676)
2009(7019)
2008(6603)
2007(5627)
2006(5107)
2005(4488)
作者
(26608)
(22360)
(22109)
(21061)
(14243)
(10779)
(10148)
(8604)
(8407)
(7815)
(7727)
(7490)
(7153)
(7026)
(6762)
(6732)
(6667)
(6661)
(6538)
(6466)
(5485)
(5405)
(5204)
(5180)
(5080)
(4846)
(4756)
(4747)
(4461)
(4417)
学科
(43523)
经济(43498)
管理(23223)
(20888)
(16396)
企业(16396)
方法(16014)
地方(13456)
数学(13066)
中国(13036)
数学方法(12945)
业经(11254)
(10531)
产业(8940)
(7704)
农业(7514)
(7501)
贸易(7497)
(7382)
(7229)
理论(7031)
城市(7004)
(6888)
环境(6728)
信息(5910)
地方经济(5886)
(5529)
结构(5528)
(5299)
银行(5286)
机构
学院(133548)
大学(130499)
管理(51266)
(51107)
经济(49807)
研究(45065)
理学(44383)
理学院(43700)
管理学(42943)
管理学院(42657)
中国(32717)
科学(29689)
(28194)
(21497)
(21376)
(21202)
师范(21201)
中心(21127)
研究所(19674)
(19565)
(19220)
业大(18386)
财经(17796)
北京(17428)
师范大学(17342)
(17070)
(17030)
(16053)
经济学(15759)
农业(15113)
基金
项目(95276)
科学(76646)
基金(69982)
研究(68242)
(61055)
国家(60602)
科学基金(53562)
社会(45035)
社会科(42754)
社会科学(42744)
基金项目(38870)
(38391)
自然(35310)
自然科(34473)
自然科学(34468)
自然科学基金(33857)
(31902)
教育(29735)
资助(27444)
编号(26750)
(22238)
重点(21399)
(19743)
成果(19742)
(19586)
国家社会(18808)
课题(18544)
创新(18504)
科研(17758)
发展(17565)
期刊
(56234)
经济(56234)
研究(36039)
中国(21345)
科学(19538)
学报(18071)
(16389)
管理(16068)
(15178)
大学(13268)
学学(12473)
农业(11378)
业经(10651)
教育(10160)
技术(9785)
(9571)
金融(9571)
问题(9208)
资源(9042)
经济研究(8868)
(8186)
城市(8152)
(7884)
财经(7693)
图书(7225)
(6769)
(6672)
旅游(6672)
(6672)
商业(6665)
共检索到1861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朱惠斌  
行政区经济制约下,城市旅游发展易陷入"各自为政,无序竞争"的发展瓶颈。区域一体化进程中,以广东旅游差异化和多中心战略为研究目标,构建了城市旅游关联网络结构研究的理论框架和测度方法。文章以1996~2011年为研究区间,探讨城市旅游规模引力以及经济区域、都市圈的发展差异。研究结果表明,珠三角各城市旅游业存在一体化趋势。广州作为核心其重要性不断上升,珠三角其余城市作为旅游关联网络重要节点的重要性逐步下降。粤东、粤北和粤西经济区域重要性则逐步上升。珠三角各都市圈间旅游发展一体化趋势快于广东各经济区域间一体化趋势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娟  胡静  贾垚焱  刘大均  许贤棠  朱磊  
基于网络游记中时空信息的提取、整理和挖掘,通过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归纳武汉自助游流动网络结构特征和流动方式特征。研究表明:1武汉自助游流动网络的主体由户部巷、武汉大学等13个节点组成。2空间上,流动区域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区,包括两江交汇区域、汉口沿长江一线以及东湖西南侧一带。3时间上,客流季节变化明显,春季是武汉自助游的热点时段。4节点结构特征方面,网络转移和扩散的通畅程度差异明显,旅游节点大多需要通过户部巷、黄鹤楼等8个精华节点来发生联结,户部巷是武汉自助游流动网络的集散中心。5整体结构特征方面,网络整体密度较低,存在8个凝聚子群,其中3个内部联系较为紧密。6流动方式方面,自助游客主要依赖城市公共交通系统,步行和公交是最主要的流动方式,步行化水平与旅游发展水平呈正相关关系。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董尊孟  李晓东  李偲  
采用修正引力模型及社会网络分析法,构建新疆旅游经济网络模型,以2004,2010,2016年为时间截面,从社会网络角度分析新疆旅游经济网络结构的时空演变,并使用QAP分析,探讨旅游经济网络演变的驱动机制。结果表明:新疆旅游经济网络结构经历了"非均衡—均衡—相对均衡"的发展过程,以乌鲁木齐为核心的空间格局向多核心协同发展的模式演变,核心-边缘结构渐趋弱化;旅游要素集聚与扩散、交通建设、技术进步与创新、对外开放、旅游资源禀赋共同驱动着新疆旅游经济网络结构演变及扩展优化。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王永明  马耀峰  王美霞  
借鉴社会网络分析技术和方法,综合运用GIS空间分析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分析了中国入境游客多城市旅游空间网络结构特征。结果显示:①入境游客多城市旅游空间网络共有46个节点,节点分布呈现"东南密、西北疏"的空间格局;②旅游网络中每个城市节点平均与2.96个节点具有旅游流联系,节点体系共分4个等级,等级越高,节点数量越小,传统热点城市和区域中心城市在中心性和结构洞指标方面表现好,在旅游网络中占有重要地位;③整体旅游网络密度很低,网络功能发育不完善,且均在较大的不均衡性,网络核心节点对边缘节点的入境旅游辐射效应很弱;④旅游网络共存在9个派系,区位交通、旅游资源、经济联系是派系形成的重要驱动力,城市空间距离对派系形成影响作用极小。基于旅游流联系的角度,构建以城市为节点的大尺度入境旅游空间网络结构并进行深入分析,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指导意义。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李江帆  李冠霖  江波  
本文运用投入产出理论 ,以广东省投入产出表为依据 ,对旅游业的产业关联和产业波及效应作了全面的定量分析 ,揭示了旅游业的投入结构、销路结构、中间需求率、中间投入率、旅游业的波及线路、影响力及影响力系数、感应度与感应度系数、综合就业系数、综合资本系数、价格波及效果等重要指标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黄冬春  王兆峰  
将DEA窗口分析法与超效率SBM模型结合,测度分析2011—2020年长江中游城市群旅游生态效率动态变化,利用修正引力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研究旅游生态效率空间网络结构演变,最后采用面板数据回归模型分析其网络效应。研究结果表明:①研究期间长江中游城市群旅游生态效率整体均值为0.719,总体呈波动下降趋势,区域差异显著。②整体网络密度和网络关系数分别波动上升至0.1627和123,网络等级度和网络效率虽有小幅下降,但基本稳定在0.2和0.8左右,可见城市群旅游生态效率关联网络结构松散,具有一定层级特征,且溢出渠道不畅。③武汉、长沙、南昌、孝感和宜春等城市的各项个体指标始终大于均值,在旅游生态效率关联网络中占据处于中心地位;常德、益阳、黄冈、宜昌、襄阳等城市各项个体指标始终低于均值且排名相对滞后,在网络中处于边缘位置。④整体网络密度提升、网络等级度和网络效率降低有利于城市群整体旅游生态效率的提升,缩小区域差异;同时,个体网络中心性指标的上升对城市旅游生态效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谷国锋  李俏  周伊楠  
基于修正后的引力模型测算城市间空间关联强度,绘制了经济增长空间关联曲面图,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以东北地区城市群的50个地级市与县级市2000—2017年的GDP、年末人口数等指标,构建经济增长的空间关联矩阵,利用点度中心度、中介中心度以及块模型,探究经济增长空间网络结构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发现:①2000—2017年东北地区城市群经济增长空间关联强度呈现出逐年增大的趋势,且5个时段主要以沈阳和哈尔滨为中心形成了经济增长核心区域,辐射的范围逐年扩大,"中心-外围"的空间模式较为明显。②东北地区城市群的点出度中心度低值区域集中在哈长城市群边缘城市,起到中介作用的城市变动较大。③东北地区城市群区块组成及结构变化不大,2010年后区块间联系更为紧密。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周芳如  吴姗姗  吴晋峰  吴潘  李佳丽  杨春华  
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和地图法,对旅游信息在微博用户间传播所形成的网络结构形态特征及旅游信息在微博中传播的时空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发现:1旅游信息在微博用户中的传播以一级传播为主、多级传播为辅。且无论哪种类型的旅游信息,无论在哪种类型的微博上发布,旅游信息微博传播网络都仅有一个核心节点。2旅游信息在微博中的传播结构形态具有规律性,一级传播以"典型蒲公英"为基础结构形态,多级传播过程中,因旅游信息内容和发布信息的微博类型的不同,会衍生出"伞状扩散蒲公英"和"枝状扩散蒲公英"两种不同结构形态。3旅游信息在微博中的传播时间曲线形状与旅游信息在周内发布的具体日期有关,周四、周五为粉丝关注和转发旅游信息的高峰日,且信息传播周期一般为10天左右。4旅游信息微博传播空间大小与旅游信息的内容、发布微博的影响力及其粉丝的影响力等三个因素有关,传播空间集中程度与粉丝的空间分布特点及微博类型有关。5不同类型的微博用户对旅游信息的传播能力不同。其中,企业微博和个人微博较政府微博传播旅游信息的能力更强。6不同地区的微博用户对旅游信息的传播能力存在显著差异,其中东部地区的微博用户及其粉丝传播旅游信息的能力最强,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最弱。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姚梦汝  陈焱明  周桢津  傅腾宇  李满春  
中国与东盟国家互为重要客源市场和旅游目的地,研究中国—东盟国家间旅游流的分布和流动规律,对于维系多边友好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以中国—东盟11个国家的出境游客为研究对象,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构建旅游流网络,分析网络结构变化。使用重心模型计算1995—2015年旅游流网络重心坐标,探究重心移动轨迹。结果显示:1995—2015年,中国—东盟旅游流网络的紧密程度和能级水平逐渐提升,网络的核心区域呈现出由南向北转移的动态变化趋势;网络中节点层次分化严重,核心—边缘结构明显;区域旅游流吸引能力和输出能力呈现强弱不均状态,东部旅游输出能力较强,西部旅游吸引能力更强,但国家间旅游输出能力差异小于吸引能力差异。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杨勇  眭霞芸  刘震  
虚拟旅游流一定程度上表征了游客需求的地理指向,是分析中国旅游业空间发展格局、推动国内大循环格局形成的重要突破点。论文利用2016—2020年百度指数搜索数据,基于虚拟旅游流流向视角,构建虚拟旅游吸引力与出游潜力指标,结合空间分析工具剖析其空间分布状况;通过虚拟旅游优势度与关联性分析各节点的作用与地位,系统考察虚拟旅游流网络结构的空间演变特征。研究发现:(1)从虚拟旅游流空间结构来看,北京、上海及云南为中心地区,三地向外辐射,形成了以京津冀、长三角、云贵川渝地区为核心的虚拟空间结构。(2)从虚拟旅游流的极化与扩散效应来看,长三角地区扩散效应显著,而京津冀及其以南地区和云贵川渝地区极化效应显著。其中,京津冀及其以南地区由双核结构转为单核结构;云贵川渝地区内外部联系不断增强,形成了多核心、多层级的强区域内循环结构。(3)基于虚拟旅游流网络结构演变特征分析发现,区域内部循环流动是促进区域内外部旅游均衡发展的有效途径。(4)经济发展水平、旅游资源禀赋、基础设施建设及时空邻近性等是影响虚拟旅游流网络结构演变的重要因素。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陆路正  李君轶  杨喜平  陈宏飞  常建霞  
旅游流是旅游地理学研究的一项重要命题,理解游客的空间流动特征对城市旅游的发展有重要意义。通过对穷游网UGC文本数据的挖掘,依托图论理论构建了一种可以同时保留旅游客流的有向性与加权性的流网络结构描述方法,并对西安市区域层面与节点层面的旅游客流网络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城市旅游的客流存在明显的网络结构特征,客流网络结构主要由区域(节点)的中心程度决定;(2)城市旅游客流结构与旅游主体功能分区高度耦合;(3)区域(节点)主体功能的时空属性也是影响旅游客流结构的一个重要因素;(4)通过对区域(节点)净外向程度的分析,可以得到其旅游"集""散"功能的偏重,可为具体区域的旅游发展提供借鉴与启示。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荣天  
以长三角地区为例,首先运用改进引力模型测度1990—2013年长三角各城市间的联系强度,然后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法(SNA),从网络密度、网络中心度及凝聚子群3个方面对长三角城市群网络空间结构演变特征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初步探讨城市群网络空间结构演变驱动因素。结果表明:长三角城市群网络整体密度呈现提升态势,但以弱联结联系状态为主;上海市的点出度增幅最大,苏州的点入度增幅最大,长三角城市群联系不均衡性显著;长三角城市群具有结构相似的4个子群,其中上海、苏州、无锡及杭州的联系紧密度最高,以中心城市带动其它城市的网络协同发展格局正在建构;区位条件差异、要素空间流动、交通综合发展及政府政策推动影响着长三角城市群网络结构时空演变。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荣天  
以长三角地区为例,首先运用改进引力模型测度1990—2013年长三角各城市间的联系强度,然后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法(SNA),从网络密度、网络中心度及凝聚子群3个方面对长三角城市群网络空间结构演变特征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初步探讨城市群网络空间结构演变驱动因素。结果表明:长三角城市群网络整体密度呈现提升态势,但以弱联结联系状态为主;上海市的点出度增幅最大,苏州的点入度增幅最大,长三角城市群联系不均衡性显著;长三角城市群具有结构相似的4个子群,其中上海、苏州、无锡及杭州的联系紧密度最高,以中心城市带动其它城市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周慧玲  许春晓  
文章利用百度指数,基于复杂网络分析方法,揭示中国城市旅游信息流空间网络结构特征,探索调控策略,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重大。立足于"点""线""面"三个方面,对网络进行点强度、点度、异质性、互惠性、模块性、紧密性、集聚性、通达性和层级性分析后可知,中国城市旅游信息流空间网络主要是由我国东南半壁有关城市所编织,连接上具有空间跳跃性、多中心极核、层级明显、结构相对稳定的复杂网络。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博  吴清  罗静  
运用旅游经济联系强度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法,以2001、2007以及2012年为研究的时间截面,分析武汉城市圈旅游经济网络结构的演化特征和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武汉城市圈旅游经济联系呈现出以武汉为中心的分布格局,武汉在旅游经济网络中具有较强的垄断性;旅游经济网络整体联系密度较低,网络结构发育程度不成熟,且具有逐渐提升的趋势;核心—边缘结构明显,核心地区的地位突出,空间辐射效应逐步增强;旅游经济网络的核心节点已基本形成,具有明显的层次性;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旅游资源禀赋、旅游交通可达性对旅游经济网络结构的影响较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