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334)
2023(13530)
2022(11476)
2021(10705)
2020(9057)
2019(21004)
2018(20919)
2017(40881)
2016(22613)
2015(25774)
2014(26210)
2013(25639)
2012(24236)
2011(21909)
2010(22430)
2009(21262)
2008(21684)
2007(20164)
2006(17879)
2005(16729)
作者
(65895)
(54939)
(54781)
(52745)
(35335)
(26335)
(25344)
(21128)
(20819)
(20304)
(18744)
(18382)
(17832)
(17709)
(17665)
(17090)
(16546)
(16333)
(16154)
(15943)
(13912)
(13582)
(13570)
(12583)
(12536)
(12510)
(12458)
(12436)
(11114)
(10918)
学科
(90261)
经济(90143)
管理(70901)
(67546)
(58445)
企业(58445)
方法(37047)
数学(31806)
数学方法(31433)
(29409)
(29239)
(25530)
(24423)
中国(24369)
银行(24278)
(22782)
业经(22573)
(18391)
金融(18387)
(18361)
贸易(18347)
(18195)
财务(18142)
财务管理(18087)
地方(17850)
(17752)
企业财务(17113)
(16517)
(16492)
农业(16349)
机构
学院(324438)
大学(322457)
(135896)
经济(132715)
管理(122335)
研究(110307)
理学(102285)
理学院(101177)
管理学(99604)
管理学院(98951)
中国(93142)
(70602)
(68581)
科学(63872)
(56704)
(55199)
(54220)
财经(53422)
中心(52776)
研究所(50268)
(48042)
业大(44800)
北京(43742)
(43099)
农业(43057)
经济学(41549)
(40488)
师范(40100)
(39385)
财经大学(39198)
基金
项目(198450)
科学(154910)
研究(149000)
基金(141953)
(122055)
国家(120964)
科学基金(103163)
社会(92685)
社会科(87818)
社会科学(87790)
(78145)
基金项目(73929)
教育(69341)
(65232)
自然(65168)
自然科(63583)
自然科学(63565)
自然科学基金(62474)
编号(62427)
资助(59193)
成果(53102)
重点(44933)
(44688)
课题(43948)
(42847)
(41345)
(40853)
(39796)
创新(38696)
教育部(38491)
期刊
(159846)
经济(159846)
研究(104885)
中国(71276)
(58800)
(50567)
(49847)
金融(49847)
管理(47704)
学报(46437)
科学(43203)
教育(36577)
大学(35519)
学学(33248)
农业(31497)
技术(28634)
财经(27626)
业经(26002)
经济研究(24723)
(23554)
问题(20671)
(17953)
理论(17308)
(17104)
技术经济(16077)
国际(15870)
实践(15547)
(15547)
财会(15246)
现代(15221)
共检索到5202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毕鉴亭  
“二次剥离”加上国有商业银行自身的积极处置,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连续几年实现了“双降”。但无论从外部经营环境看,还是从银行内部分支机构间发展极不均衡的情况和股份制改革现状分析,不良贷款反弹的压力非常大。本文通过深入分析存量和新增不良贷款特征与成因,指出新增不良贷款一方面会严重制约国有商业银行改制转型乃至整个金融改革的顺利推进,另一方面积累到一定程度将会加剧国民经济的不稳定程度。鉴于此,作者提出从存量处置、增量控制、综合治理、市场拓展、流程再造、信贷整顿、精细化管理等方面加快创新,控制信贷风险,促使经营管理改革顺利推进。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唐小果  
针对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现状,提出运用利息率和贷款抵押的选择效应和诱导作用控制不良贷款的产生,强调只有建立完善的信贷管理制度,才能从根本上控制不良贷款的新增。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白颖  郭成辉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程蓉  
随着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银行体系中累计了巨额的不良贷款,严重阻碍了国内经济的未来发展。因此,加快国有商业银行改革步伐,化解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成为重中之中。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吴茜  
随着金融创新的不断发展和银行业务的不断扩张,商业银行始终要在盈利性和安全性之间寻找平衡。截至2020年底,银保监会公布的数据显示,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已经达到1.92%,但许多业内人士认为这个比例偏低。潜在的不良贷款风险会影响银行的经营业绩,甚至可能会传导至整个金融体系,进而导致金融危机的爆发。因此,如何处置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降低不良资产风险,始终是银行业的一项重要课题。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沈梅  
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形成的制度根源是 :经济转型时期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产权制度安排 ,政府对信贷决策的干预以及导致企业骗贷和拖欠的社会信用制度的缺失。要根本上解决不良贷款的再生问题 ,就必须进行制度上的创新 ,从源头上防止新的不良贷款的产生。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曾诗鸿  刘煜辉  段辰菊  
本文从日本、中国的国有商业银行具有高不良贷款的现实出发研究商业银行各分支机构的经理人员(代理人)的行为,第一部分的引言强调研究国有商业银行各分支机构的经理人员行为的必要性,并且对现有文献进行了回顾。第二部分扩展了基本的监管模型,研究了国有商业银行各分支机构的经理人员(代理人)在支付矩阵下的行为,第三部分得出结论:在我们的研究范围内,银行不良贷款的产生是因为商业银行在不同的行为参数下,依赖自己的行为参数从效用最大化出发进行博弈的结果。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劳琼娟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过高,危害颇大。本文分析了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成因,提出了防范不良贷款风险的措施。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冷国邦  
我国金融风险潜在因素主要表现在国有商业银行的大量不良贷款上面。正确分析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现状、危害和成因,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对于从整体上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具有重要意义。一、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现状及危害不良贷款,一般指到期不能收回本息的贷款...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郭祥发  
国有商业银行巨额不良资产是我国在计划经济时期长期积累的产物,这也就意味着它的处置解决也将是一个长期而又艰巨的工作。我们在处置已有不良资产的同时,更应该关注不良资产的增量问题,防止旧的不良资产在不断减少的同时,新的不良资产又源源不断出现的恶性循环状况,从根本上清除不良资产产生的源头,做到标本兼治。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陈浩  李春阳  
不良贷款是制约国有商业银行发展的关键,基层国有商业银行消化不良贷款能力有限,可以考虑实行公司化模式,走不良贷款专业清收道路。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田华  
形成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解决起来的难度也比较大 ,应该从建立银行现代企业制度、构建社会信用环境等方面入手真正化解不良贷款。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姚桂成  
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比率过高,是由于国有企业、银行、政府三方相互作用的结果,主要是体制上的原因。降低不良贷款比率,应着眼于体制上的改革,加快资本市场建设,推行贷款五级分类管理。同时,当前关键的问题是控制不良贷款增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