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162)
2023(17296)
2022(14621)
2021(13661)
2020(11250)
2019(25775)
2018(25368)
2017(48946)
2016(26829)
2015(29705)
2014(29456)
2013(29080)
2012(26681)
2011(24223)
2010(24103)
2009(22093)
2008(21424)
2007(19105)
2006(17053)
2005(14602)
作者
(79027)
(66079)
(65228)
(62227)
(41566)
(31652)
(29471)
(25864)
(24944)
(23388)
(22250)
(22135)
(20751)
(20706)
(20302)
(20154)
(20006)
(19465)
(18829)
(18641)
(16693)
(16087)
(15995)
(15170)
(14998)
(14752)
(14511)
(14485)
(13331)
(13170)
学科
(105649)
经济(105529)
(79073)
管理(72064)
(55441)
企业(55441)
(53267)
方法(44313)
数学(38871)
数学方法(38416)
农业(35639)
业经(28425)
中国(27872)
(26240)
(22742)
地方(22362)
(20262)
(20079)
贸易(20074)
(19561)
(17297)
技术(16735)
环境(16314)
(15904)
银行(15827)
理论(15485)
(15444)
(15146)
(15097)
财务(15080)
机构
学院(378856)
大学(375469)
(150566)
管理(148617)
经济(147386)
研究(129781)
理学(129702)
理学院(128278)
管理学(126050)
管理学院(125380)
中国(96441)
(85551)
科学(83097)
(78768)
业大(66708)
农业(66300)
(66134)
(65900)
研究所(60684)
中心(59649)
(55672)
财经(52638)
(49734)
师范(49196)
北京(48925)
(48129)
(46167)
(44670)
经济学(43705)
农业大学(42314)
基金
项目(264785)
科学(206740)
研究(191144)
基金(190960)
(168526)
国家(167024)
科学基金(141868)
社会(120033)
社会科(113397)
社会科学(113367)
(104788)
基金项目(101662)
自然(92921)
自然科(90717)
自然科学(90692)
自然科学基金(89075)
(87798)
教育(86245)
编号(78634)
资助(77283)
成果(63173)
重点(59280)
(57625)
(57554)
(54947)
课题(53465)
创新(51255)
科研(50426)
国家社会(49120)
计划(48509)
期刊
(167062)
经济(167062)
研究(107214)
(85595)
中国(72026)
学报(67768)
科学(60096)
农业(58021)
大学(51011)
管理(49590)
学学(48651)
(46815)
教育(39503)
(35391)
金融(35391)
业经(33252)
技术(30007)
(27568)
经济研究(25128)
财经(24394)
问题(23014)
(21248)
(20793)
科技(19857)
业大(19856)
技术经济(17726)
图书(17660)
理论(17191)
现代(16918)
资源(16728)
共检索到5477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徐慧  
贫困发生代际转移是国内外学术界广泛关注的一个研究领域。进入21世纪,在中国农村部分贫困群体内部,贫困及致贫因素形成了较明显的代际转移。农村贫困代际转移的演化与我国体制转型推进带来的社会变迁具有关联性和同步性,并表现出中西部地区比东部地区更明显的区域特点。农村贫困的代际转移很大程度上是由贫困家庭各类资本的缺乏及受外部制度排斥所共同导致的。要应对该问题,应针对农村贫困代际转移形成的影响因素,对公共政策、制度等进行创新和完善。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王雨林,黄祖辉  
文章利用统计年鉴的分组数据拟合出洛伦兹曲线,计算贫困率指标,再将其变动分解为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的作用。最后得出结论:中国农村贫困状况逐渐缓解,其变化具有明显的周期性;经济增长使农村居民收入增加,贫困率下降,其贡献随经济波动出现周期性;中国农村居民的收入差距逐渐拉大,收入不平等加剧农村贫困;中国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的变动尚在"库兹涅茨倒U曲线"的前半段,呈收敛趋势向拐点逐渐靠拢。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黄大金  袁康来  吴峰  
农业的现代化和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最终以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为前提。本文根据湖南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实证材料,系统分析了目前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特点与难点,并结合实际提出了具体的对策。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王碧玉  
根据我国农村反贫困的现实条件,我国应实施人力资源开发规划,实施有利于生态保护的反贫困措施,加快贫困地区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和社会救助体系,发展政府组织的农村反贫困事业,从而使广大的农民尽快脱贫致富。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吴茜  姚乐野  
在城乡一体化发展、人口流动常态化、家庭结构变迁的背景下,农村老年人的生存样态不断贫困化,了解并分析农村地区子女代际支持现状、子女代际支持对老年多维贫困的影响,有利于改善农村老年多维贫困现状。本文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 (2016)的追访数据,从子女代际支持视角出发,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子女代际支持对农村老年多维贫困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一是农村地区的老年人具有较高的多维贫困发生率,农村老年人陷入多维贫困的比重分别为:55.34%(经济贫困)、53.03%(健康贫困)、34.58%(精神贫困)。二是农村子女对老年父母的代际支持较少,月均经济支持额在一百元左右,照料支持随着农村父母年龄的增长不断增加,而精神支持则呈现出相反的态势。三是不同类型的子女代际支持对农村老年多维贫困存在一定程度的缓解效应。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姚雪萍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经济体制的转轨和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我国的社会阶层日益分化,城市中的贫困人口逐渐增多,而且数量庞大,这些城市贫困群体的出现不仅有悖于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原则,而且也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影响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因此,必须以政府为主导,实行有效的对策予以救助,保障城市贫困群体基本的生存权和发展权。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徐彬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老龄女性化"、"老年贫困化"趋势下产生的农村"贫困女性化"。农村老年女性的经济状况、健康状况、精神慰藉均处于相对劣势,关注农村老年女性人口的贫困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对于实施精准扶贫、促进社会和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运用中国高龄老人健康长寿跟踪调查CLHLS (2014)的调查数据,从生命历程视角出发,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我国农村老年女性贫困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一方面,农村老年女性的经济贫困、健康贫困、精神贫困等现状不容乐观。另一方面,农村老年女性在生命历程中的累积弱势会加剧经济贫困、精神贫困、健康贫困。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廖桂蓉  
目前人们主要从经济、能力和权利三方面来定义和衡量贫困。在人们对贫困成因的阐释中,个人、社会和自然因素是各有侧重。本文从文化视角,遵循文化——制度——经济的思路,尝试用整合的方法来探究转型期中国农村区域贫困发生的机理,从而为反贫困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雨停  丁四保  王荣成  
从居民个体与区域政府角度分析了"农村贫困区域"问题的表现特征,并认为区域政府在为城乡提供公共物品方面的缺乏是"农村贫困区域"的重要特征。从克服地理障碍的发展成本、距离成本、市场条件、发展机会及交换权利短缺,体制与制度力量空间潜力狭小,人口迁移存在障碍等方面分析了"农村贫困区域"形成的内在机制。最后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并认为促进农村人口城市化转移才是解决农村贫困区域问题的根本。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刘道平  
新时期的贫困,不仅体现在贫困群体经济方面缺乏稳定收入来源、增收困难、物质生活不宽裕,也反映在其精神生活不丰富、幸福感和获得感不足。新一轮扶贫攻坚的目标设计是要努力实现贫困群体与其他群体一道迈进全面小康。要按照"精准扶贫"战略要求,准确识别扶贫对象、科学规划扶贫任务、增强扶贫开发实效、突出扶贫开发重点、提高扶贫工作法治水平,加快贫困群体脱贫致富步伐,力争不让贫困群众在全面小康路上掉队。在措施上,必须将"精准扶贫"更加细化和具体化。新时期的扶贫开发,必须更加注重细节、讲求实效,决不能实行过去那种"广撒胡椒面"的普惠政策,决不能再走过去那种粗放式简单化的扶贫路子,决不能使扶贫成为"养懒汉"的行动。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李红霓  
我国的农村贫困 ,不单是农民收入低 ,它还包含了公共产品在农村的缺乏、社会保险在农村的匮乏、土地产权的残缺等。要解决农村贫困问题 ,应尽快赋予农民对于责任田的完全或准完全财产权 ;调整财政支持政策 ;引导各类资本为农村发展提供资金 ;建立适合国情的农村社保制度 ;实现人口的自由流动 ,并给予农民真正意义上的国民待遇 ;建立以扶贫资金为主的农村低保制度。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陈光金  
本文基于2006年进行的一项全国抽样调查,以被调查的农村住户为单位,考察了现阶段农村贫困的规模、发生率、类型、程度,农村贫困住户的主要经济社会特征以及农村贫困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农村贫困的调查发生率仍然较高,农村贫困的深度、强度和对扶贫投入力度的要求都有所上升,但按国定贫困线计算,农村扶贫压力仍在国家能力的承受范围之内。在家庭人力资本、物质性经济资源、结构性社会地位以及关系性社会处境等方面,农村贫困户与非贫困户之间在多数情况下存在明显差异。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人力资本短缺、物质资源不足、社会结构制约和社会排斥等问题,可以部分地或不同程度地解释贫困的成因。最后,本文提出,农村反贫困战略应当重点解...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生云  
基于2002年的中国家庭收入项目(CHIP)调查数据,考察了中国农村的长期贫困与暂时性贫困。研究发现:中国农村更多呈现出暂时性消费贫困的特征,并且贫困家庭脱贫后进入高收入阶层的机会较小;离贫困线越远,其脱贫能力越低,离贫困线越近,其返贫的比例越高。远离区域经济中心、家庭负担较重、小孩老人较多的家庭容易陷入长期贫困。村支书的年轻化对于中下层贫困阶层摆脱长期贫困具有重要意义。社会政治资本、劳动力素质和居住条件是影响中等贫困家庭脱离长期贫困的重要因素。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王裕雄  肖海峰  张婧  
本文基于2005年国家级贫困县农村居民入户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收入、消费环境、消费观念以及人口学特征等因素对我国贫困地区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居民所在村通公路会增加农民的消费支出;家庭规模的扩大会导致居民消费支出的减少;如果居民家庭中有成员在城市工作,其消费观念的变化会导致其消费支出发生变化;在我国贫困地区,汉族居民的消费支出水平高于少数民族居民;家庭结构对居民消费支出亦有显著影响。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改善我国贫困地区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措施,包括提高农村居民的收入、加快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杨竹晴  仝广顺  
我国脱贫攻坚战的形势依然严峻,受多种因素影响,深度贫困农村的脱贫任务重、成本高、难度大,如何以更有效的举措让深度贫困农村摘掉帽子,不仅关系到我国脱贫任务的完成,更关系到我国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本文对深度贫困农村脱贫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