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964)
2023(5489)
2022(4105)
2021(3945)
2020(2978)
2019(6680)
2018(6447)
2017(12514)
2016(6888)
2015(7524)
2014(7421)
2013(7487)
2012(6894)
2011(6556)
2010(6659)
2009(6153)
2008(5841)
2007(5437)
2006(5003)
2005(4324)
作者
(19527)
(17320)
(16516)
(15776)
(10233)
(8376)
(7301)
(6649)
(6284)
(5846)
(5839)
(5478)
(5242)
(5206)
(5161)
(5131)
(4884)
(4845)
(4693)
(4618)
(4377)
(4197)
(4146)
(4092)
(4027)
(3855)
(3843)
(3607)
(3456)
(3429)
学科
(48013)
(33779)
经济(33757)
农业(32049)
(27852)
业经(15143)
农业经济(12250)
管理(11007)
(9350)
农村(9333)
(9069)
中国(8564)
地方(8378)
发展(8046)
(8042)
(7825)
方法(7743)
土地(7147)
数学(7118)
(7108)
企业(7108)
数学方法(7088)
建设(6896)
(6710)
劳动(6710)
收入(6625)
人口(6550)
(6348)
农业劳动(6326)
及其(6237)
机构
学院(100636)
大学(93450)
(44545)
经济(43788)
(43747)
管理(37659)
研究(36157)
理学(32895)
农业(32852)
理学院(32600)
管理学(32129)
管理学院(31963)
中国(29243)
业大(24153)
科学(21648)
农业大学(19969)
(18698)
(18626)
中心(17895)
研究所(16829)
(16394)
(16024)
(15726)
经济管理(14475)
(14074)
(13609)
(13051)
师范(12975)
科学院(12960)
财经(12709)
基金
项目(67551)
科学(53076)
研究(52460)
基金(48426)
(42233)
国家(41701)
科学基金(35114)
社会(34501)
社会科(32105)
社会科学(32094)
(28432)
(27144)
基金项目(26005)
编号(23040)
(22045)
教育(21456)
自然(20543)
自然科(20014)
自然科学(20010)
自然科学基金(19667)
资助(17835)
成果(17807)
(16910)
(15339)
(15223)
课题(14786)
重点(14690)
国家社会(14374)
(14127)
(14056)
期刊
(58556)
经济(58556)
(53272)
农业(36236)
研究(26527)
中国(23877)
业经(17994)
学报(17918)
科学(17101)
(15790)
大学(14641)
学学(14284)
农业经济(14257)
农村(13484)
(13484)
(13303)
金融(13303)
(10472)
问题(9202)
农村经济(9000)
(8753)
世界(8305)
管理(8059)
社会(7891)
经济问题(7669)
社会科(7274)
社会科学(7274)
业大(7236)
教育(7111)
技术(6926)
共检索到1531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班涛  陈讯  
以西部一个乡镇1978-2012年的离婚情况为分析对象,总体分析显示该镇的离婚率呈快速增长态势。依据个体离婚行为产生的主导因素将离婚分为身心缺陷型、性格志趣差异型、性行为越轨型与经济贫乏型,其中经济贫乏离婚,因男性经济条件无法满足女性的消费需求而引起的妇女提出离婚成为主要类型。打工经济背景下婚姻价值的嬗变、城乡消费圈的一体化、妇女在再婚市场的优势地位以及妇女离婚的社会支持网络共同推涨了妇女基于物质因素提出离婚的比例上升。经济贫乏型离婚的上升形塑了农村离婚区域分布的梯度效应与低洼地带,造成了经济困难家庭的弱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班涛  陈讯  
以西部一个乡镇1978-2012年的离婚情况为分析对象,总体分析显示该镇的离婚率呈快速增长态势。依据个体离婚行为产生的主导因素将离婚分为身心缺陷型、性格志趣差异型、性行为越轨型与经济贫乏型,其中经济贫乏离婚,因男性经济条件无法满足女性的消费需求而引起的妇女提出离婚成为主要类型。打工经济背景下婚姻价值的嬗变、城乡消费圈的一体化、妇女在再婚市场的优势地位以及妇女离婚的社会支持网络共同推涨了妇女基于物质因素提出离婚的比例上升。经济贫乏型离婚的上升形塑了农村离婚区域分布的梯度效应与低洼地带,造成了经济困难家庭的弱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班涛  陈讯  
以西部一个乡镇1978-2012年的离婚情况为分析对象,总体分析显示该镇的离婚率呈快速增长态势。依据个体离婚行为产生的主导因素将离婚分为身心缺陷型、性格志趣差异型、性行为越轨型与经济贫乏型,其中经济贫乏离婚,因男性经济条件无法满足女性的消费需求而引起的妇女提出离婚成为主要类型。打工经济背景下婚姻价值的嬗变、城乡消费圈的一体化、妇女在再婚市场的优势地位以及妇女离婚的社会支持网络共同推涨了妇女基于物质因素提出离婚的比例上升。经济贫乏型离婚的上升形塑了农村离婚区域分布的梯度效应与低洼地带,造成了经济困难家庭的弱势累积与心理焦虑,对其可能诱致的社会风险与道德风险需要引起反思与警醒。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黄再胜  
转型期国企经营者选择的"政府化",导致国企经理身份定位模糊。国企经理"亦官亦商"引发利益相关者针对国企经营者身份的多方博弈。国企经营者的身份博弈造成国企高管激励制度扭曲,加剧国企公司治理的"内部人控制",最终削弱改制后国企的自生能力。结合国有企业经营性质差异,加快推进国企经营者选择机制的二元化改革,实行国企经营者的分类管理,是当下实现国企高管身份明晰化的可行路径。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刘小峰  李红  
进入21世纪以来,农村"留守丈夫"的身影在学术界长期缺场。本文晋南符册村的案例研究试图呈现当前农村"留守丈夫"的留守类型和家庭处境,并揭示其背后的生成机制和社会结构变迁。研究发现:中国农村夫妻外出还是留守的问题,取决于农村市场化进程中家庭生计两性分工的比较优势及其家庭发展模式。农村"留守丈夫"家庭的主要特征是"夫守妇出",这一家庭发展模式建立在"市场——家庭——个体"三个维度互动的基础上,由此可以将"留守丈夫"群体类型学分为城市市场挤压型、故乡生计吸纳型与家庭发展周期型。强势面具下的"留守丈夫"受到故土情怀、子女教育、家庭养老的慰藉和羁绊,而长期夫妇分离极易引发婚姻破裂和亲子关系失衡。随着中国第三产业的发展,将会出现一股农村"留守丈夫"家庭的亚文化,而对当前中国农村留守问题的学术审视需要回归到"家庭"的整体性视野,从中寻找中国社会活力的微观基础。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魏国学  熊启泉  谢玲红  
进入转型期以来,中国农村人口高彩礼婚姻屡见不鲜,彩礼水平飙升。高彩礼给农民生活和农村发展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使新农村建设面临严峻挑战。文章通过构建经济学模型,结合转型期中国农村的经济社会特征,对比转型前的农村特征,具体分析了高彩礼婚姻产生并蔓延的原因。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陈胜祥  
研究目的:分析改革开放以来农民土地情结变迁的基本情况及趋势,考察转型期中国的人地关系及土地流转中的情感阻碍。研究方法:问卷调查法、归纳法。研究结果:(1)经过30余年的经济社会转型,农民土地情结已经开始由传统向现代转型,但传统色彩依然浓厚;(2)土地情结中的"传统信仰"维度与农民分化各组变量显著负相关,"土地依赖"维度主要与农民的经济分化和社会阶层分化显著负相关,"离土创业"维度则只与农民的经济分化显著正相关。研究结论:如果农民分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农民会逐渐淡化对土地价值的传统信仰,在生活和心理上弱化对土地的依赖,强化离土创业的动机,届时,土地才会去除附着于其上几千年的情感纠结,单纯地作为经济...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陆耀元  
建立农村商品经济新秩序,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就是要理顺农村土地的资产关系,解决其产权模糊的问题。本文所说的农村土地产权模糊,是指农村现有土地产权多元化,缺乏一个有权威的、与其经济利益密切相关的管理和经营组织。笔者企图对这一问题的成因及后果进行分析,以期为解决这一问题开拓思路。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齐薇薇  
珠三角农村地区经济发达,最近10年当地离婚现象呈现出快速增长趋势,年轻夫妻是离婚主体,大部分离婚案例由女性主张。调查发现,当地农村离婚现象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一是当地农村是全国农村的婚姻高地,外地女性大量流入,当地女性在婚姻市场进而在家庭权力结构、家庭矛盾中处于劣势地位;二是当地农民家庭缺乏明确的共同奋斗目标,使得夫妻之间难以形成紧密的相互依赖、协商、支持的关系,夫妻关系完全维系于情感;三是当地农村夫妻之间在经济、亲戚关系、交往圈子上相互独立,使得夫妻之间在家庭责任、义务方面去公共性,夫妻关系纽带不牢固;四是当地宗族观念重,中老年人掌握财产权,维系着传统家庭秩序和权力格局,这与年轻女性主体性伸张形成较大张力,容易导致婆(翁)媳矛盾,进而可能引发夫妻矛盾。这样,年轻女性在家庭中无法获得应有的地位和话语权,难以实现主体意志,因而在发生家庭矛盾或失去夫妻感情之后容易提出离婚,而年轻男子则因为容易再婚亦不畏惧离婚,从而导致当地离婚、再婚、复婚现象频仍。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齐薇薇  
珠三角农村地区经济发达,最近10年当地离婚现象呈现出快速增长趋势,年轻夫妻是离婚主体,大部分离婚案例由女性主张。调查发现,当地农村离婚现象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一是当地农村是全国农村的婚姻高地,外地女性大量流入,当地女性在婚姻市场进而在家庭权力结构、家庭矛盾中处于劣势地位;二是当地农民家庭缺乏明确的共同奋斗目标,使得夫妻之间难以形成紧密的相互依赖、协商、支持的关系,夫妻关系完全维系于情感;三是当地农村夫妻之间在经济、亲戚关系、交往圈子上相互独立,使得夫妻之间在家庭责任、义务方面去公共性,夫妻关系纽带不牢固;四是当地宗族观念重,中老年人掌握财产权,维系着传统家庭秩序和权力格局,这与年轻女性主体性伸张形成较大张力,容易导致婆(翁)媳矛盾,进而可能引发夫妻矛盾。这样,年轻女性在家庭中无法获得应有的地位和话语权,难以实现主体意志,因而在发生家庭矛盾或失去夫妻感情之后容易提出离婚,而年轻男子则因为容易再婚亦不畏惧离婚,从而导致当地离婚、再婚、复婚现象频仍。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莫玮俏  史晋川  
文章基于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6个调查时点的农村微观截面数据,利用Probit和Logit方法,从夫妻单方流动和共同流动两个方面分析农村人口流动对离婚率的影响。在城乡人口大规模流动的背景下,农村人口流动对离婚率存在正向影响。在夫妻共同流动的情况下,流动者再婚概率增加,离婚的可能性加大;而在夫妻单方流动的情况下,流动者还面临再婚搜寻成本降低和当前婚姻收益减小等状况,从而造成婚姻稳定性下降、离婚概率上升。研究结果显示,夫妻共同或单方流动都显著提高了离婚概率。可见,在城乡二元社会结构下,流动人口婚姻稳定性下降,由此造成的对家庭和社会的负面影响应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何倩倩  
随着打工经济发展与人口流动,农村婚姻市场形成和自由恋爱逐步兴起,由父母主导的传统"婚配"模式向子女自主选择的"婚恋"模式变迁。在开放的婚姻市场中,对婚姻资源的激烈竞争促使农民的婚姻责任发生了代际重塑,表现为子代在婚姻市场中负责恋爱找对象,父代承担婚姻消费支出。从"子代找得到"与"父代娶得起"两个维度分析农村婚姻缔结过程与光棍形成机制,可建构出农村的三种光棍类型。在紧张的婚姻形势下,为了应对婚姻压力,农民的家庭策略发生了重要变化:传统的小农家计模式难以应对婚姻的竞争性消费,倒逼农民主动进入务工市场;父代通过抬高婚姻支付来增加子代在婚姻市场中的竞争力;农民生育观念随着婚姻压力增大而改变。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邓汉超  王生卫  
农村村组织和企业在形成、运行机制和功能上是截然不同的,这种不同使其能利用要素和制度资源的互补所创造出的组织租金激励着二者结合。而由于双方资产的专有性和有关的监督成本不同,决定着二者会选择不同的结合方式;且在社会转型期,由于制度的变化和不确定性,双方资产专有性和有关监督成本也不断变化,导致二者的行为和结合方式也不断变化。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王万山  
简述我国农村劳动力大量沉积的形成原因,指出其所带来的严重经济、社会后果,在此基础上提出这一世纪难题的解决对策,即化解我国深重的二元结构和新三元结构,转变经济的调控和运行方式,加快实施规范的市场经济制度。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陈云桥  
农村大量劳动力转移出去后,对农村家庭造成较大冲击,出现大量不完整的家庭结构,农村家庭功能随之出现了失衡。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如果农村家庭功能失衡问题解决不好,影响的不仅仅是农村家庭成员的生存和发展,而且还会影响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因此,农村家庭功能失衡问题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本文就是试图探讨在我国社会转型时期农村家庭功能失衡问题及其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