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447)
2023(6455)
2022(5015)
2021(4694)
2020(3603)
2019(7942)
2018(7652)
2017(14483)
2016(7930)
2015(8812)
2014(8830)
2013(8469)
2012(8139)
2011(7647)
2010(7816)
2009(7669)
2008(7671)
2007(7376)
2006(6772)
2005(5730)
作者
(22872)
(19383)
(19237)
(18498)
(12097)
(9478)
(8817)
(7466)
(7450)
(7039)
(6582)
(6575)
(6117)
(6033)
(5945)
(5660)
(5654)
(5616)
(5508)
(5471)
(4870)
(4686)
(4662)
(4527)
(4448)
(4323)
(4303)
(4290)
(3987)
(3969)
学科
(35318)
经济(35167)
(24584)
(23467)
管理(20755)
(17749)
企业(17749)
农业(15724)
业经(14372)
方法(12319)
中国(11336)
(9834)
(9784)
数学(8331)
数学方法(8172)
地方(7759)
理论(7148)
(7127)
农业经济(6982)
(6882)
(6525)
(6463)
发展(6123)
(6112)
(6074)
收入(5992)
工作(5659)
(5568)
银行(5556)
(5332)
机构
学院(117596)
大学(115938)
(45268)
经济(44076)
管理(42284)
研究(40859)
理学(36037)
理学院(35613)
管理学(34857)
管理学院(34628)
中国(31498)
(25067)
科学(24289)
(24288)
(22390)
(20214)
中心(19657)
(18916)
农业(18197)
研究所(17936)
(17591)
业大(17476)
师范(17466)
财经(17070)
(15380)
(15179)
北京(15058)
(14343)
(14078)
经济学(13935)
基金
项目(74284)
科学(58622)
研究(57042)
基金(53641)
(46118)
国家(45575)
社会(39435)
科学基金(38817)
社会科(35771)
社会科学(35751)
(29370)
基金项目(27896)
教育(25676)
编号(24079)
(24016)
自然(22402)
自然科(21901)
自然科学(21898)
自然科学基金(21509)
成果(21283)
资助(20713)
课题(16651)
(16574)
重点(16517)
(16305)
国家社会(15876)
(15195)
(15133)
(14880)
(14624)
期刊
(62638)
经济(62638)
研究(36014)
(30831)
中国(29001)
学报(20427)
农业(19820)
科学(18962)
(17932)
大学(16470)
学学(15491)
教育(15322)
管理(14943)
业经(13011)
(12916)
金融(12916)
财经(9155)
(8569)
技术(8327)
经济研究(8232)
农村(8123)
(8123)
农业经济(8080)
(7958)
问题(7819)
社会(7342)
(7223)
业大(6143)
社会科(6120)
社会科学(6120)
共检索到1868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殷琼  
中国乡村社会治理的权威体系经历了从传统权威主导型向法理型权威主导型的转变。但法理型权威主导地位的确立并不排斥传统权威在社会治理中发挥自身的功能。传统权威来自于日常生活世界,与信任、与习俗相联系,往往更为直接地反映日常生活中的文化走向,依然具有合法性的价值基础。若能有效结合传统权威资源,以其为核心培养一个成熟的公民社会,无疑是巩固政治权威的有效措施。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飞龙  李路曲  
乡村社会的运作机理受制于宏观的结构性因素,面对政治变迁,乡村组织必须通过调适自身运作逻辑来予以有效因应。发展型体制要求乡村权威具有整合乡村秩序和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能力,"政治锦标赛"模式下,政绩考核方式的变更对塑造乡村权威具有极大的影响。乡村社会在因应政治变迁的过程中,逐渐发展出多种治理模式,但其治理绩效却极为悬殊。研究发现,在体制转型背景下,某些乡村逐渐演化出一种具有强烈发展导向的权威组织结构,在其导引下,能够达到整合乡村秩序和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双重效能,进而展现出较高的社会治理绩效。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飞龙  李路曲  
乡村社会的运作机理受制于宏观的结构性因素,面对政治变迁,乡村组织必须通过调适自身运作逻辑来予以有效因应。发展型体制要求乡村权威具有整合乡村秩序和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能力,"政治锦标赛"模式下,政绩考核方式的变更对塑造乡村权威具有极大的影响。乡村社会在因应政治变迁的过程中,逐渐发展出多种治理模式,但其治理绩效却极为悬殊。研究发现,在体制转型背景下,某些乡村逐渐演化出一种具有强烈发展导向的权威组织结构,在其导引下,能够达到整合乡村秩序和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双重效能,进而展现出较高的社会治理绩效。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吴毅  
农业税费的征收不仅是国家权力的表征 ,同时也是国家汲取资源的一种方式 ;而税  费上缴既是农民对国家治理权力的认可 ,同时又是对这种认可的一种经济表达。然而 ,在  一些地方 ,部分农民却把税费的上缴视为一种用以保护他们自身权益的工具 ,即运用经济  方式来达成非经济的目标。当乡村组织失去了强行征收税费的能力时 ,面对农民的这种  非经济诉求 ,便转而运用非正式的权力方式与那些尚未完成税费上缴任务的农民展开博  弈。在这种博弈中 ,我们可以清楚地意识到 ,随着农民“社会契约”意识的日益增长 ,一些  地方的基层政权和村级组织正面临着缺失治理资源的困境。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张健  
在社会发展进程中,权威依群体社会化而存在,其基础伴随社会结构变化发生历史性变迁。本文将乡村权威置于现代化进程中,从四个阶段梳理出乡村权威基础的嬗变,阐明权威基础的变化反映了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历史演变。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马华灵  
绅士权威有两个来源,其知识来源是:知识正当化使绅士成为文化权威,知识等级化使绅士成为政治权威,知识公共化使绅士成为道德权威。其社会来源是,由于古代绅士跟州县官在知识视野上具有交集视域,跟乡村平民在社会视野上具有交集视域,并且州县官与乡村平民在知识视野与社会视野上存着着双重空集视域,所以绅士是州县官与平民之间的中介,而这为绅士在乡村社会的权威奠定了社会基础。但是,随着科举制度的废除,古代绅士逐步逐代向现代知识分子转型,在这个转型过程中,绅士权威的知识来源与社会来源都解体了,于是绅士权威也崩塌了。而绅士权威在
[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作者] 周志荣  谢锐勤  
当前,因基层政府行为失范、农村中的"大宗族,小政府"现象以及"能人"权威的替代等造成的基层政府权威缺失,是农村群体性事件中基层政府对社会管理的失控的主要原因之一。根据巴纳德的"权威接受论",权威是否存在,不是来源于上级,而是来源于下级的认可;在乡村治理中,治理的权威不是来自于上级政府对基层政府的授予,而是来源于基层民众的认可。因此,基层政府在乡村治理中权威地位的树立,应基于民众的认可,必须实实在在为民众办实事。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易昌良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转轨、社会转型、政治改革等也将进入前所未有的关键期。在此大背景下,社会治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改善社会治理意义重大、任重而道远。实现社会治理模式转换,推进现代社会治理体系的制度化建设,加强法治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强化社会治理中伦理道德的软约束,是当前进行有效社会治理亟待实施的政策举措。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董磊明  
主持人语: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和社会变迁一直是由政党——国家力量所强力推动的,因此在多中心、多元主体治理已经是一个基本共识的今天,我们仍然必须非常关注乡村治理中的政府行为。本次专栏我们选取的三篇文章均与此主题有关。"社会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基层政府的运作根植于乡村社会复杂的社会结构之中,这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曹立前  尹吉东  
与传统农村社会的管理相比,新型农村社区的治理既有着显著特点,也面临着诸多以前不曾有过的困境。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基层改革的深入,在推动农村治理模式的转型方面,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条件,不少地区也都在探索科学有效的、适合新型农村社区实际情况的治理模式,以推动新农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但是,从农村治理转型的过程来看,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和挑战。因此,在坚持"以人为本、完善自治;党政主导、社会协同;科学谋划、分类施策;改革创新、依法治理"的原则基础上,需要进一步采取针对性措施,切实推动和实现农村治理从传统乡村管理方式到新型农村社区治理模式的转型。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崎琦  
地方高校作为服务社会、引领社会的关键力量,其在社会转型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面对简政放权、经济调整、社会构建的新形势,地方高校应抓住管理权限下移、产业结构升级、社会活力迸发的新机遇,通过协同共治、适应社会、高校法治等途径,谋求自身灵活性、多样性和延展性的发展,以期更好地发挥自身功能,践行高校使命。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刘刚  王芳  
本文通过对—起农村土地纠纷案例的调查分析以及一些乡村调研的经历,认为乡村公共权力缺失是当下农地纠纷频发的基础性宏观体制根源。因此,以新农村建设为背景的乡村治理体制改革应该把出发点放在重构乡村公共权力与权威上,只有这样,才能消除不断出现的农地纠纷,维护农村的社会稳定,促进农村的经济发展。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新文  张国磊  
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也是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背景下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路径。传统乡村管理模式显现出基层政权"悬浮化"、乡村管理"单一化"、自治组织"行政化"、村支"两委""不在场"与农民态度"冷漠化",使得城乡二元制的结构性矛盾难以消解,也导致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的局面。因此,应通过乡村治理转型来推动乡村振兴:基层政府下沉衔接乡村治理事务;构建"三治合一"的乡村治理体系;增强自治组织的乡村治理主体责任意识;提升"第一书记"的乡村治理水平;积极培育"新乡贤"来激活内生型乡村治理力量,由此形成政府治理、社会参与和群众自治的合作共治格局。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周勇  
就认识社会转型而言,教育理论界虽不如社会学界善于透视社会体制及社会结构变迁,也未曾像文学界那样转向文化研究,对社会转型进程中的众多文化社会热点现象展开深度揭示与批判,但教育理论界可以聚焦社会转型期的人心优化议题,同时探索以传统文化教育优化社会人心。自孔子起,即是以传统文化教育来优化社会人心。但从孔子以来的历史经验来看,仅靠传统文化教育尚不足以优化社会人心,还须采取体制措施,提高传统文化教育的社会地位与影响力,这样传统文化教育才可能切实产生人心优化功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