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206)
2023(11489)
2022(9535)
2021(8814)
2020(7480)
2019(16920)
2018(17016)
2017(31985)
2016(17809)
2015(20259)
2014(20304)
2013(19519)
2012(18059)
2011(16224)
2010(16478)
2009(15499)
2008(15503)
2007(14370)
2006(12754)
2005(11319)
作者
(50857)
(42671)
(42534)
(40325)
(27064)
(20374)
(19398)
(16521)
(16280)
(15412)
(14595)
(14507)
(13707)
(13460)
(13351)
(12930)
(12632)
(12575)
(12317)
(12277)
(10742)
(10442)
(10434)
(9743)
(9665)
(9608)
(9512)
(9465)
(8728)
(8387)
学科
(71114)
经济(70947)
管理(55206)
(47236)
(41632)
企业(41632)
方法(32860)
数学(27157)
数学方法(26622)
中国(19932)
(19287)
(18745)
业经(17930)
(17693)
(14807)
理论(14676)
地方(13458)
(12355)
(11926)
农业(11602)
(11470)
财务(11416)
财务管理(11388)
环境(11249)
(11228)
银行(11199)
(10908)
贸易(10900)
(10888)
企业财务(10801)
机构
大学(250314)
学院(249166)
(97112)
经济(94902)
管理(93679)
研究(83564)
理学(80328)
理学院(79354)
管理学(77468)
管理学院(76991)
中国(63346)
(53161)
科学(51413)
(48406)
(42003)
(41905)
(39749)
中心(39124)
研究所(37568)
业大(37523)
财经(37131)
(33532)
(33504)
师范(33181)
北京(33037)
农业(32654)
(31127)
(30261)
经济学(29482)
技术(27725)
基金
项目(165552)
科学(130615)
研究(121420)
基金(119310)
(103954)
国家(103040)
科学基金(88629)
社会(78293)
社会科(73286)
社会科学(73260)
(66204)
基金项目(62318)
教育(58458)
自然(56673)
自然科(55404)
自然科学(55393)
(55274)
自然科学基金(54387)
编号(49371)
资助(48891)
成果(41962)
重点(37727)
(36760)
课题(35513)
(34374)
(34253)
(34128)
创新(32082)
国家社会(31952)
教育部(31836)
期刊
(111721)
经济(111721)
研究(73646)
中国(58987)
学报(41315)
(39404)
(38794)
科学(36865)
管理(36847)
教育(35217)
大学(32171)
学学(29840)
农业(25792)
技术(23853)
(21967)
金融(21967)
财经(19059)
业经(17298)
经济研究(17021)
(16415)
问题(14135)
图书(13758)
统计(13744)
(13519)
(13126)
(12648)
技术经济(12076)
科技(11476)
决策(11225)
(10842)
共检索到3853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乔琼  邓江  
新制度经济学将制度视为经济增长研究中的最重要变量。转型期国家的经济增长状况反映出制度的进步能促进或阻碍经济增长。中部崛起既是长期的战略任务,又是紧迫的现实工作,没有现成的模式和经验可循,必须从中部的实际出发,进行制度创新,重新构建符合中部经济发展需要的制度体系。文章肯定制度在促进经济增长方面的重要作用,分析和研究中部发展的问题,提出中部在两型社会建设中制度创新的具体对策。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葛亮  
一个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应包括信用制度、信用文化和社会信用中介服务等子系统,它们从不同角度,以不同方式在信用制度体系中发挥作用,维系市场经济信用关系。信用体系建设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政府、企业、全社会共同努力。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杜连森  
从世界主要工业国家的发展历程来看,在技能与社会系统的互动模式上大致存在两种类型的社会,一是以美国和英国为代表的技能抑制型社会,二是以日本和德国为代表的技能友好型社会。技能抑制型社会在工业生产逻辑上采取去技能化路径,其形成的市场条件为大规模统一市场,在劳资关系上呈现高对抗特点,在意识形态上秉持自由主义。技能友好型社会在工业生产上坚持技能依赖路径,其面向的市场为个性化高端市场,劳资关系较为缓和、协调,社会意识形态更偏向于平等主义。综合两类生产模式的经验和教训,我国的技能型社会建设在制度和政策方面可以采取如下策略:提高工人社会地位,加强劳动者权益保护;形成劳资利益共同体,建立稳定的雇佣制度;谨慎推行“机器换人”,增强人机技能适配;避免大规模市场陷阱,推动市场需求高端化。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许秋起  刘春梅  
金融外部市场化推动国有金融改革的理论思路对转轨实践的解释有限度,中国国有金融制度变迁需要探索新的解释理论。从中央政府理性行为介入的分析视角,可以构建一个国有金融制度变迁的演进论解释框架。考察中央政府控制金融的效用函数及其变量结构的阶段性特征应成为解释中国国有金融制度演进规律的一条关键线索。以国有金融信贷资金管理体制改革历程为例可以佐证这一观点,并可以在这一解释框架的基础上展望国有金融进一步深化改革的突破口。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张捷  徐林清  张媛媛  
清末民初和改革开放均属于经济转型期,前者为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过渡,后者为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本文比较了这两个转型时期的产业中间组织的制度变迁。在前一时期,传统行会通过变革趋新,逐渐与新型商会和同业公会融为一体;在后一时期,体制内的官办协会与体制外的民间商会也出现了合流的趋势。本文还通过对地区产业中间组织最新截面数据的检验,发现行业组织的发展与工业化水平正相关,与政府对经济生活的干预负相关,这些经验证据加深了我们对中国行业组织制度变迁规律的认识。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李光德  
在经济转型期,通过对管制员的问责以追求最低乃至于零的事故概率,虽是人本政府理念的体现,但在既定的技术和资源条件下,这一追求并不是最优的选择。从效率上说,政府管制的最优防范水平是在边际防范成本等于边际预期事故成本点上。所以,虽然问责制对中国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但它在社会性管制领域却并非是一个有效率的制度安排。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于克信  谢佩洪  
本文从制度的新视角分析了我国企业普遍采取多元化经营的深层次原因以及历史合理性,在对产业结构—行为—绩效(SCP)研究范式改进的基础上,构建了我国多元化研究领域制度—行为—绩效(ICP)范式的分析框架,并对企业多元化进一步健康发展提供了指导建议。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汤武  
本文试图从株洲区域金融的视角对"两型社会"建设与金融生态改善的重大意义,特别是对"两型社会"建设中金融生态改善的积极作用与中心任务进行探讨。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王晓曦  黄国桥  
"两型社会"(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是我国实施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的必然要求。随着城市化步伐的加快,一些地方政府加大了资源综合利用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投资力度,城市绿化、园区建设、污染治理等方面收到了明显成效。但也要看到,在快速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同时,一些地方环境保护问题日益显现,特别是公众环境意识薄弱、环保行为不足和市场作用发挥不够等问题,需要从认知和制度层面加以引导和规范,以适应"两型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和长远发展需要。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贾瑞跃  赵定涛  黄细兵  
本文根据两型社会的内涵,构建了两型社会建设综合评价模型,并运用该模型对中国30个省市区2003—2008年的两型社会建设进程进行了测度和分析,对环境规制在中国两型社会建设中的作用进行了回归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中国两型社会建设进展迅速,但存在严重的区域失衡现象,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对两型社会建设至关重要;(2)要促进中国的两型社会建设,应该从提高环境行政执法力度、进一步强化经济规制手段、加强对环境的舆论监督和指导、积极引导企业的自愿性环境规制行为、强化公众环境参与意识等方面入手。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冀福俊  焦斌龙  
产业结构和制度变迁都被认为对转型期中国经济的增长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产业结构优化所发挥的结构效应非常明显,制度的合理配置和变迁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也起了很大作用。但究竟是结构效应还是制度效应还是二者的合力作用带动经济的增长,不能简单割裂或简单结合。文章通过对转型期中国经济发展中产业结构的变化与制度分析有机结合,阐述了从改革开放以来各阶段经济增长结构效应发挥所需要的制度基础,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对结构效应进行分析,认为结构效应的发挥是与之紧密联系、相互牵制的制度变迁的结果,同时结构变化又会促进制度变迁,二者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存在一种互为机理的反馈系统。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何伟福  
本文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视角提出了一个理论框架,认为转型期中国民间组织的兴起与发展是制度环境变迁的产物,是克服有限理性的一种制度安排。文章对理性、有限理性等理念进行了梳理,说明转型期中国民间组织在建立与政府的合作互动关系、促进社会管理、提供公共服务、确保政府公共权力有序、健康运行等方面应发挥积极作用。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孙步忠  华杰  曾咏梅  
我国中、东部地区由于地理位置相邻,在发展中存在"一损俱损"的关系,建立合理有效的生态补偿机制、抑制流域污染显得尤为迫切。长江中游地区为下游东部地区涵养水源、抑制疾病传播、调蓄洪水,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而东部上海等地经济发展对洁净水资源的需求与日俱增。文章提出东部与中部共享人才这一全新的生态补偿方式,为中部转变发展方式、降低污染,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孙步忠  华杰  曾咏梅  
我国中、东部地区由于地理位置相邻,在发展中存在"一损俱损"的关系,建立合理有效的生态补偿机制、抑制流域污染显得尤为迫切。长江中游地区为下游东部地区涵养水源、抑制疾病传播、调蓄洪水,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而东部上海等地经济发展对洁净水资源的需求与日俱增。文章提出东部与中部共享人才这一全新的生态补偿方式,为中部转变发展方式、降低污染,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