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806)
- 2023(15667)
- 2022(12885)
- 2021(11703)
- 2020(9933)
- 2019(23034)
- 2018(22454)
- 2017(43573)
- 2016(23421)
- 2015(26564)
- 2014(26584)
- 2013(26731)
- 2012(25323)
- 2011(23198)
- 2010(23107)
- 2009(22022)
- 2008(21789)
- 2007(19619)
- 2006(17474)
- 2005(16215)
- 学科
- 济(121763)
- 经济(121639)
- 管理(69803)
- 业(65783)
- 企(53174)
- 企业(53174)
- 方法(46657)
- 数学(41210)
- 数学方法(40902)
- 中国(31222)
- 财(29247)
- 农(29079)
- 地方(25697)
- 业经(25158)
- 制(24944)
- 学(22611)
- 贸(21305)
- 贸易(21295)
- 易(20692)
- 农业(19121)
- 银(18079)
- 体(18052)
- 银行(18042)
- 融(17672)
- 金融(17668)
- 行(17276)
- 务(16866)
- 财务(16832)
- 环境(16813)
- 财务管理(16790)
- 机构
- 大学(352459)
- 学院(350398)
- 济(164704)
- 经济(161794)
- 管理(131187)
- 研究(127724)
- 理学(112156)
- 理学院(110861)
- 管理学(109282)
- 管理学院(108599)
- 中国(98235)
- 财(75640)
- 京(74208)
- 科学(73206)
- 所(64993)
- 财经(59497)
- 研究所(58544)
- 农(56923)
- 中心(56693)
- 经(53964)
- 经济学(53444)
- 江(52888)
- 经济学院(48063)
- 业大(48003)
- 北京(47472)
- 院(45551)
- 农业(44413)
- 财经大学(43987)
- 范(43757)
- 师范(43332)
- 基金
- 项目(225592)
- 科学(179037)
- 基金(167005)
- 研究(164901)
- 家(145461)
- 国家(144330)
- 科学基金(123193)
- 社会(109805)
- 社会科(104422)
- 社会科学(104396)
- 基金项目(87519)
- 省(85407)
- 自然(76404)
- 自然科(74635)
- 自然科学(74612)
- 教育(74096)
- 自然科学基金(73377)
- 划(72064)
- 资助(68597)
- 编号(63672)
- 成果(52598)
- 部(51973)
- 重点(51473)
- 发(50611)
- 国家社会(47179)
- 创(46689)
- 制(44981)
- 教育部(44917)
- 课题(44645)
- 创新(43973)
- 期刊
- 济(187982)
- 经济(187982)
- 研究(111481)
- 中国(69930)
- 财(59851)
- 学报(52572)
- 农(52223)
- 科学(50069)
- 管理(49941)
- 大学(40265)
- 学学(38271)
- 融(35256)
- 金融(35256)
- 农业(34674)
- 经济研究(31779)
- 财经(31446)
- 技术(29189)
- 教育(28979)
- 业经(27349)
- 经(27307)
- 问题(25074)
- 贸(21760)
- 技术经济(19573)
- 世界(19190)
- 业(19052)
- 国际(18970)
- 统计(17870)
- 策(15971)
- 商业(15960)
- 理论(15625)
共检索到5398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冀福俊 焦斌龙
产业结构和制度变迁都被认为对转型期中国经济的增长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产业结构优化所发挥的结构效应非常明显,制度的合理配置和变迁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也起了很大作用。但究竟是结构效应还是制度效应还是二者的合力作用带动经济的增长,不能简单割裂或简单结合。文章通过对转型期中国经济发展中产业结构的变化与制度分析有机结合,阐述了从改革开放以来各阶段经济增长结构效应发挥所需要的制度基础,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对结构效应进行分析,认为结构效应的发挥是与之紧密联系、相互牵制的制度变迁的结果,同时结构变化又会促进制度变迁,二者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存在一种互为机理的反馈系统。
关键词:
产业结构效应 制度变迁 经济增长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俞晓晶
近年来我国经济总量依然保持高速增长,但是,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制约作用越来越明显,尤其是在沿海较发达地区。因此,从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内在关联性入手,分析经济增长中的产业结构效应,以我国1978-2011年的数据对此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认为,市场经济地位的确立,导致1978-1992年以及1993-2011年两个阶段产业发展的结构效应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即基于制度创新的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产生的结构效应比基于渐进改革的产业结构适应性调整产生的结构效应更显著。随着经济系统向更高层次的转变,战略性调整产生的结构效应在逐渐减弱。
关键词:
转型期 经济增长 产业结构 效应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郑若谷 干春晖 余典范
本文依据中国的市场化改革特征,将产业结构和制度引入到随机前沿生产函数的分析框架中,探讨了产业结构和制度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数理分析表明,产业结构和制度不仅对经济规模产生直接影响,而且还通过对生产要素的资源配置功能发生作用,影响其产出效率,从而对经济增长产生间接影响。实证分析显示,在改革开放的30年中,产业结构和制度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具有明显的阶段演进特征。总体上,产业结构调整对经济增长的直接影响在短期和长期内均有明显作用,但是其要素配置功能则只具有短期效应,制度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则不同,其对要素配置功能具有长期和短期效果,而对经济增长的直接影响则是短期的。
关键词:
产业结构 制度 经济增长 随机前沿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权衡
本文在客观描述转型以前即改革开放前我国收入分配关系特点的基础上 ,重点分析了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条件下我国经济高速增长所产生的收入分配效应 ,并从经济运行内在机制角度分析了产生这种效应的深刻背景和原因 ,认为在经济转型时期 ,从总体上说中国经济增长所产生的收入分配恶化效应强于增长所带来的收入分配改善效应 ;而之所以产生如此结果 ,就是因为有其产生的内生性原因和内在的作用机制 ,因而具有内生性和必然性特点。
关键词:
经济增长 收入分配效应 形成机理分析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丽峰
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迅猛发展,产业结构不断得到调整,能源消费量也逐年增加。运用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理论,分析了我国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的关系、三次产业及工业内部结构与能源消费的关系、能源密集型产品与能源消费的关系,通过分析得出结论:从2003—2005年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大于1,2006年虽有所回落,但仍高达0.87,能源消费的增长速度快于经济增长速度;虽然单位产值能耗在逐渐降低,但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差距很大;我国产业结构特点决定了能源消费特点,工业是主要的能源消费者,其中高耗能行业又是耗能大户;能源密集型产品能耗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有很大差距。基于以上分析,主要从工业方面提出了节能降耗措施。
关键词:
经济增长 产业结构 能源消费 节能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石磊
1.中国经济自1991年底进入新一轮增长波动。自上而下的动员、各地的恢复性调整和过去10多年积蓄的增长潜力加速释放,使经济增长在不到一年半的时间里达到经济体系所能承载的峰值。强劲的增长反弹、存量结构调整与增量扩张速度的不对称、投资扩张的乘数效应与通货膨胀之间的高度关联,和中央对种种“过热”信号的积极反应,引起经济学界对此次波动作了多角度的判断。我们的问题是:80年代中期以来始终困扰经济稳定发展和体制改革的通货膨胀都属于增长型膨胀,是否意味着中国当前的经济运行仍在重复80年代的循环程式?在市场具有充分弹性条件下,最终需求扩张一般不会导致持续的通货膨胀或“过热”,而中国的此次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涂舒 周宇
现代理论研究与经验事实表明,资源禀赋、人口结构的转变都会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方式和进程产生重大影响。面对我国长期依赖的资源红利、人口红利与制度红利影响逐渐减弱,经济与社会发展面临重大转型时刻,探寻新的经济增长与发展源泉及其作用机制就变成一个重要而充满挑战的课题。该文从新型人口红利的视角探寻其作为经济增长新源泉的内涵、动力与作用机制。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庞英 王伟 孙巍
尽管FDI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但随着进入规模的扩大和领域的放宽,它所带来的问题也日渐突出,面对开放近30年的中国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发生显著变化的今天,如何看待FDI对转型期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影响?中国经济未来增长的动力主要来源于民族资本还是FDI?本文基于非参数方法双产出模型,在对转型期中国民族资本与FDI企业生产效率测度的基础上,具体研究其生产资源配置效率与技术效率。研究结果表明,民族资本的效率优于FDI,可见,民族资本是推动转型期中国未来经济持续高效增长的主要动力。这就意味着,中国今后应进一步加大力度培育民族资本,使民族资本更好地发挥促进转型期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力作用;同时...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强 魏巍
本文构建包括经济结构、科技与创新、民生、资源与环境、对外开放等5个二级指标和23个基础指标的经济增长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测算中国经济增长质量指数。1997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长质量总体上呈上升趋势,本文探讨了制度变迁对经济增长质量的作用机理,基于1997—2010年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双重面板门槛模型实证研究制度变迁对经济增长质量的非线性效应,发现制度变迁对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与地区国民生产总值有关。具体而言,对于中等发达地区而言,制度变迁对经济增长质量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对于欠发达地区和发达地区而言,制度变迁与经济增长质量呈负相关,制度变迁并不利于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金玉国
1978~ 1999年间我国宏观制度的变迁主要表现在产权制度变迁、市场化程度提高、分配格局变化和对外开放扩大四个方面。基于这一认识 ,本文设计了四个制度变量 ,对我国的制度变迁进行了量化测度 ;计算比较了各变量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力大小 ;最后测定了各制度变量的边际影响率和弹性系数。
关键词:
制度变迁 制度变量 关系度 制度弹性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黄晖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区域经济获得了很大发展,但在区域经济增长上表现出严重不平衡。研究认为,制度因素在区域经济增长差异中起重要作用。中国的改革是一个渐进的制度变迁过程,且这一过程的区域进展从沿海到内地逐步减慢,各区域市场化进展的不平衡将导致区域经济增长差异的扩大。通过对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制度变量与经济绩效的定量研究,结果表明:制度变量在不同区域间的发展水平表现出很大的差异,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与制度变迁已经进入了一个良性循环互动的演变路径,而中西部地区各项制度变量值相对偏低。相应的,东部沿海地区比中西部地区具有更高的经济发展水平。
关键词:
经济体制改革 区域经济增长 制度 中国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郭路
主流的增长理论缺乏对制度的分析,认为制度是外生的。在实证方面,对于制度的研究又缺乏精确的分析。笔者以新古典增长和制度学派为基础,对制度特点进行分析,认为增长的特点是产出、资本、消费和制度都存在一个最优的值。通过实证分析我们认为,中国经济增长中劳动力的投入对经济的影响比资本投入和制度因素要小。制度因素主要是通过资本的投入和劳动力的投入来影响经济增长的。尽管在直接效应中,制度因素对经济增长起反向作用,但在总效应中,制度对经济增长起正向作用。
关键词:
制度 增长 SEM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曾世宏
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与产业约束效应紧密关联,经济发展中出现的诸种问题最终都可以用产业约束效应来说明。转型期中国经济发展的产业约束效应可以归纳为产业结构的非均衡和低级化、产业组织的行政垄断及基于行政垄断基础上的用户垄断和产业政策上的政府错误干预。产业结构高级化、可竞争的产业组织环境和正确的产业干预政策是突破产业约束效应的重要条件。而产业结构的变迁是在一定的产业组织环境和产业政策的干预下实现的,所以转型期中国经济发展要完善政府的产业政策功能,积极进行产业内干预,打破行政垄断,推进企业改制和自主创新,促进产业结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洪银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