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5141)
2023(21814)
2022(18579)
2021(17616)
2020(14796)
2019(34498)
2018(34114)
2017(65671)
2016(36045)
2015(40777)
2014(40700)
2013(40119)
2012(37136)
2011(33627)
2010(33928)
2009(31489)
2008(31261)
2007(27788)
2006(24337)
2005(21760)
作者
(104833)
(87541)
(86843)
(83212)
(55903)
(42049)
(39773)
(34127)
(33139)
(31561)
(29612)
(29598)
(28097)
(27905)
(27536)
(27058)
(26279)
(26002)
(25225)
(25165)
(21903)
(21727)
(21387)
(19896)
(19680)
(19535)
(19374)
(19319)
(17768)
(17451)
学科
(146321)
经济(146163)
管理(103759)
(99531)
(82107)
企业(82107)
方法(67487)
数学(58867)
数学方法(57946)
(40739)
中国(40251)
(38605)
业经(32104)
(31697)
(29631)
贸易(29616)
(28865)
地方(28663)
(27930)
农业(26899)
理论(24361)
(24053)
财务(23947)
财务管理(23891)
(23180)
(22780)
银行(22718)
企业财务(22594)
环境(21865)
技术(21799)
机构
学院(514884)
大学(514791)
(209061)
经济(204580)
管理(199118)
研究(176937)
理学(171732)
理学院(169788)
管理学(166413)
管理学院(165479)
中国(134080)
(110580)
科学(109938)
(95719)
(90477)
(87692)
研究所(82390)
中心(80148)
业大(77435)
(76520)
财经(76317)
北京(70415)
(69362)
农业(68852)
(67840)
师范(67161)
(64272)
经济学(63198)
(61577)
经济学院(57042)
基金
项目(344949)
科学(270171)
研究(249486)
基金(249446)
(218591)
国家(216809)
科学基金(185175)
社会(155689)
社会科(147562)
社会科学(147522)
(133982)
基金项目(130293)
自然(121460)
自然科(118594)
自然科学(118564)
自然科学基金(116428)
教育(115962)
(113322)
资助(105537)
编号(101739)
成果(83428)
重点(77732)
(76241)
(73653)
课题(70936)
(70602)
科研(66159)
创新(65926)
教育部(64942)
国家社会(64144)
期刊
(226812)
经济(226812)
研究(150116)
中国(99437)
学报(83799)
(79198)
科学(75879)
(73775)
管理(73403)
大学(63080)
学学(59195)
教育(57785)
农业(54630)
技术(46687)
(44976)
金融(44976)
经济研究(37184)
财经(37025)
业经(36626)
(31763)
(29922)
问题(29539)
图书(27254)
统计(26483)
技术经济(25745)
(25438)
(24730)
(23686)
科技(23334)
理论(23125)
共检索到7624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庞英  张绍江  王伟  孙巍  
转型期在国家推行和谐社会建设的大环境中,耕地资源的经济供给无法同和谐社会建设的速度与要求相协调,这就使得我国的耕地资源面临着粮食安全问题。文章基于非参数方法双产出模型,在对转型期中国粮食生产资源配置效率测度的基础上,具体研究粮食生产资源配置的结构优化策略。研究结果表明,各大流域粮食生产规模效率最差,这就意味着,中央政府应进一步加快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速度,化大力气消除制约中国粮食生产效率的主要因素,并根据转型期中国粮食生产所表现出来的区域特征,稳定或进一步提高松辽流域粮食生产效率,改善黄河流域粮食生产低效状况,这也是转型期弥补市场失灵、保障粮食安全的有效手段之一。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徐同道  庞英  王伟  孙巍  
提高生活水平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转型期中国耕地资源的经济供给不能与和谐社会建设的速度及要求相协调,致使中国面临着严峻的粮食安全问题。本文基于非参数方法双产出模型,在对转型期中国粮食生产资源配置效率与技术效率测度的基础上,具体分析产出规模效率和粮食生产资源配置优化策略。结果表明,松辽、长江与黄河三大流域粮食生产资源配置效率与技术效率依次递减;三大流域粮食产出规模效率依次递减;各大流域粮食产出规模效率最差。由此可见,规模效率是制约中国当前粮食生产效率和产出水平的关键因素。鉴于粮食对转型期中国的战略地位,中央政府应采取必要措施,进一步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最大程度地发挥粮食生产规模效率;同时还应...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庞英  李树超  周蕾  孙巍  
提高生活水平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而资源配置的有效性是保证这一主题实现的必要手段。文章基于非参数生产前沿面理论,将资源配置效率分解为规模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要素可处置度,分析中国粮食流通体制市场化以来,粮食生产资源配置效率及其时空特征、变化态势以及主要制约因素。结果表明,全国及其三大流域粮食生产资源投入要素并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但中国粮食生产资源配置效率的平均水平是上升和改善的;中国及其三大流域制约粮食生产资源配置效率的因素是产出规模效率。因此,政府应该加大力度以提高粮食生产资源配置效率,加快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有效消除制约中国粮食生产资源配置效率的因素,最大程度地发挥规模效益;同时还应根据市场化进程中我国粮食生产所表现出来的新特点,适时做出进一步激励粮食生产、最大程度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政策安排,同时这也是弥补市场失灵、稳定粮价、促进粮食高产稳产的有效手段。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付伟铮  宋聚国  
粮食安全问题一直是中国农业改革发展的重中之重。本文提出实施全球资源配置方法来保证国内粮食安全,通过分析目前中国粮食企业存在较弱的产业规模化和投资能力、低附加值的参与配置能力、制约的政策环境等全球资源配置难题,进一步提出实施全球资源配置需加强整体规划、同步外交手段、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完善国企激励考核机制的政策顶层设计,以及倡导"全球责任"的粮食安全理念、发挥龙头优势、有效利用金融工具、加快人才建设、完善支持体系的保障措施。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刘楚杰  李晓云  聂媛  
随着水资源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水资源约束下的粮食安全问题也愈发受到关注。为更加清晰地认识粮食生产与水资源之间的矛盾,文章首先对全国粮食产量与水资源总量进行了时空分布分析,其次运用重心模型从全国和区域层面对1999—2018年粮食生产重心与水资源重心的演变趋势、时空耦合程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我国粮食生产重心在1999—2018年间整体上向东北方向移动了238.78 km,在全国和区域层面均出现了北移的趋势;我国水资源重心始终位于粮食生产重心西南方向,移动范围不大。2)从全国层面看,研究期间粮食生产与水资源双要素重心的空间距离增加,整体上空间重叠性下降,但近几年空间距离增加趋势趋于平缓;双要素重心的变动一致性指数均值为-0.06,呈较不匹配状态,但2014—2018年间指数均值为0.14,耦合性略有增强。3)从区域层面看,结合双要素重心的空间距离与变动一致性指数,东北地区和西南地区时空耦合程度较强,西北地区较弱。通过合理规划粮食生产与水资源利用格局、提高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等途径,有利于缓解粮食生产与水资源之间的紧张形势。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李玲  周玉玺  
[目的]提高粮食用水效率是降低农业用水规模、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测度中国31个省(市区)的粮食用水效率,揭示了其时间演变规律与空间分异特征。[方法]以中国31个省(市区)为研究样本,首先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对2005年、2010年与2015年的粮食生产用水效率进行静态分析和评价,揭示各省(市区)粮食生产水资源投入松弛量,分析了中国东中西部地区的粮食生产用水效率的差异特征;其次,采用各省(市区) 2005—2015年的面板数据,运用Malmquist指数模型分析了中国粮食生产水资源全要素利用效率的时空演变趋势。[结果]中国大多数省(市区)粮食生产用水效率随着时间推移呈上升趋势,粮食生产技术进步是影响用水效率的关键因素;多数省份粮食生产用水效率处于规模报酬递减阶段,近50%的省份粮食生产用水存在冗余,应适当减少粮食生产用水量;从区域分布特征来看,中国粮食生产用水效率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及地理空间分布有关,与区域水资源丰沛程度负相关。[结论]国家应加大对粮食灌溉设施的技术投资,因地制宜优化粮食生产空间格局。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军伟  张锦华  吴方卫  
粮食生产中化肥施用量提高带来的环境问题日益严重,要减少化肥的施用量首先要理清化肥施用的影响因素。利用空间Durbin模型(SDM),设置邻接空间、地理距离、经济空间三种权重矩阵,采用Spatial Regression ModelPartial Derivatives方法,以2004—2016年省级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分析了我国化肥施用强度分布的空间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化肥施用强度具有显著的区域差异性和空间依赖性;(2)劳动力投入、农业技术人员数量、化肥的销售价格对化肥投入存在抑制作用,粮食销售价格、各省经济发达程度、农民的文化水平对化肥投入存在促进作用;(3)未来我国化肥减量的压力比较大,压力主要在粮食主产区。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刘洪涛  汪应洛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刘彦随  翟荣新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粮食生产总体上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在区域上粮食生产重心出现"北进中移"的态势,粮食产销格局已由"南粮北调"转变为"北粮南调"。利用相关统计资料,简要分析了中国粮食生产变化趋势。从生产和消费角度,基于区域粮食产量差异和比较优势指数模型,对1990—2005年各地区粮食生产的区域变化进行了定量分析,其结果验证了我国粮食生产格局变动的总体特征。在全国人均粮食产量略有增加的背景下,部分省区人均粮食占有量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尤其是沿海经济发达省区的粮食生产呈现快速下降态势。为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应当在发掘各地区粮食生产潜力的同时,充分发挥粮食作物的区域比较优势,保障和稳定基地化的农业生...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刘晓昀  辛贤  
本文应用动态线性模型理论,对中国粮食生产数据建立动态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并应用卡尔曼递推公式进行递推计算,同时将结果与普通最小二乘法结果进行比较以说明该方法的优点。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温晓慧  张新润  
文章基于我国1978~2007年的粮食生产及其影响因素的数据,采用Cobb-Douglas生产函数建立了粮食生产的预测模型,并进行了计量经济学分析。研究结论表明,影响我国粮食产量的两个最主要因素是实际播种面积和化肥施用量,据此提出了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月  孔祥斌  张安录  张雪靓  祁凌云  
从耕地利用角度对影响粮食生产变化的因素在时间和空间上产生的影响进行科学分析;应用对数平均迪氏分解法(Logarithmic mean weigh division,Lmdi)将影响1980—2010年我国省域粮食生产变化的因素分为粮食单产、复种指数、耕地面积和粮作比例;对粮食生产及其分解因素的统计指标在省级层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80—2010年我国粮食产量增加22 592.3万t,粮食生产格局重心由南重北轻逐渐演变为北重南轻;4个因素中粮食单产对粮食产量变化起到最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增产作用逐年降低,并被复种指数和粮作比例所替代;耕地面积减少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国粮食产量的持续增加;全国各...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胡冰川  吴强  周曙东  
在对江苏省13个市的粮食生产数据搜集整理的基础上,运用面板数据模型进行了投入产出的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土地是影响目前江苏省粮食生产的最主要因素,因此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耕地面积的缩减,粮食产量有下降的趋势;此外,由于技术效率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出现了在劳动力投入不断下降条件下的粮食产量上升,但是二者表面上的反向关系不应当被简单理解为劳动力对产出弹性的负作用;在农资投入方面,化肥与农业机械动力的投入对于江苏省粮食生产有积极影响。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谭忠昕  郭翔宇  
2004—2015年我国粮食实现了十二连增,但粮食产量持续增长的同时粮食生产效率并未呈现显著正向增长,反而出现了较大波动。2016年我国粮食产量有所减少,但粮食生产效率反而有所提高。本文利用超效率DEA模型对我国三大区域和31个省级行政区的粮食生产效率进行测度,发现我国粮食生产存在效率较低、生产要素投入冗余或不足、粮食生产要素配置未能达到最优配置等问题。超效率DEA投影结果显示,我国粮食生产投入要素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投入严重不足,耕地红线问题需要被高度关注。保障我国粮食产业可持续发展和粮食安全需要,完善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和"粮食主产区-粮食主销区-粮食平衡区"横向协调机制;除经济直补外适当考虑对自然环境资源的协调和补偿,探讨实施粮食虚拟水战略;提高劳动力素质,以实现对农业劳动力不足的补充和农业现代化程度的提升;优化粮食生产要素配置,促进粮食产业与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叶明华  庹国柱  
本文以山东省为例,基于1978—2012年各传统农业投入要素的非平稳性特征和气候变量的随机特性,构建具有联动效应的粮食趋势产量模型和粮食波动产量模型,并就实证结果进行拟合优度检验和显著性检验。研究结果表明,第一,传统农业投入要素依然是促进粮食长期增长的重要变量,然而因为农业科学化和规模化的推进,各传统农业要素对粮食生产的贡献率发生结构性调整,其中农业劳动投入的重要性下降,但是农业机械和农田灌溉面积的贡献率上升;第二,气候变化对粮食生产的短期波动有重要影响,其中水灾和旱灾是农业气候变化最重要的显性指标,而积温和降水量的变化则是导致水旱灾害的隐性因子。应继续坚持完善耕地保护举措,调整和促进传统农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