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237)
- 2023(14729)
- 2022(12429)
- 2021(11645)
- 2020(9711)
- 2019(22758)
- 2018(22208)
- 2017(43618)
- 2016(23363)
- 2015(26228)
- 2014(25906)
- 2013(26006)
- 2012(24010)
- 2011(21736)
- 2010(21465)
- 2009(19695)
- 2008(18962)
- 2007(16280)
- 2006(14140)
- 2005(12588)
- 学科
- 济(104834)
- 经济(104731)
- 管理(63796)
- 业(62840)
- 企(50510)
- 企业(50510)
- 方法(48151)
- 数学(42600)
- 数学方法(42258)
- 中国(29367)
- 农(27211)
- 财(23117)
- 业经(22777)
- 地方(21795)
- 贸(20071)
- 贸易(20063)
- 学(19846)
- 易(19480)
- 农业(18351)
- 制(17704)
- 技术(15241)
- 环境(15104)
- 和(14911)
- 产业(14617)
- 融(14309)
- 金融(14304)
- 银(14262)
- 银行(14224)
- 理论(14087)
- 务(13967)
- 机构
- 大学(336415)
- 学院(332979)
- 济(144620)
- 经济(142047)
- 管理(133953)
- 理学(117129)
- 理学院(115841)
- 研究(115735)
- 管理学(114152)
- 管理学院(113566)
- 中国(85677)
- 京(71772)
- 科学(69113)
- 财(62155)
- 所(56947)
- 研究所(52242)
- 财经(51282)
- 中心(51047)
- 农(50196)
- 业大(47507)
- 经(46885)
- 北京(45769)
- 经济学(45272)
- 江(45229)
- 范(43770)
- 师范(43407)
- 院(41965)
- 经济学院(41037)
- 农业(39255)
- 财经大学(38440)
- 基金
- 项目(232757)
- 科学(184823)
- 基金(171787)
- 研究(171718)
- 家(149440)
- 国家(148292)
- 科学基金(127737)
- 社会(111263)
- 社会科(105664)
- 社会科学(105640)
- 基金项目(91113)
- 省(87262)
- 自然(81334)
- 自然科(79467)
- 自然科学(79449)
- 自然科学基金(78087)
- 教育(77631)
- 划(74340)
- 资助(70997)
- 编号(68335)
- 成果(55405)
- 部(52869)
- 重点(51943)
- 发(50584)
- 创(48271)
- 国家社会(46842)
- 课题(46638)
- 教育部(45839)
- 创新(45035)
- 人文(44537)
- 期刊
- 济(151360)
- 经济(151360)
- 研究(101449)
- 中国(58520)
- 学报(50133)
- 科学(48120)
- 管理(48082)
- 农(45019)
- 财(43813)
- 大学(38454)
- 学学(36170)
- 教育(34258)
- 农业(31774)
- 融(27285)
- 金融(27285)
- 技术(27153)
- 经济研究(25755)
- 财经(25192)
- 业经(23441)
- 经(21665)
- 问题(20277)
- 业(16948)
- 贸(16786)
- 技术经济(16691)
- 图书(16045)
- 理论(15650)
- 科技(15605)
- 世界(15439)
- 现代(14686)
- 统计(14569)
共检索到4775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杨霞 单德朋
利用结构变化值和结构调整速度对民族地区1978-2010年的产业结构、就业结构的动态演化过程进行了分析。结论显示:民族地区的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符合配第-克拉克产业演进规律,但对第一产业倚重较大,对外生政策冲击敏感度高。未来产业与就业结构动态优化的关键在于,政府继续主导劳动力教育水平的提升;反思并调整当前重工业化的第二产业结构现状;进一步发展第三产业,增加产业结构总体就业吸纳力。
关键词:
民族地区 产业结构 就业结构 就业吸纳力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东坤 尹忠明
基于西部民族8省区2000—2015年数据,使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城镇减贫效应进行系统分析。研究发现:西部民族地区产业结构高度化的提升将显著降低城镇贫困发生强度,且在收入差距较大的地区,其减贫效应越大;产业结构合理化的推进有助于降低城镇贫困发生率和贫困深度,但本地收入分配状况的恶化将阻碍其效应发挥。从行业层面看,住宿和餐饮业的适度发展在推动产业结构高度化的同时将显著降低城镇贫困发生率;采矿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的城镇减贫效应在产业结构越不合理的地区较大;房地产业的城镇减贫效应则与本地产业结构合理化水平呈正比。最后,基于研究结论提出了针对性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郭京福 蔡明德 董邦国
经济发展需要产业结构的调整,良好的产业结构是经济增长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本文探讨了在实施西部大开发过程中西部民族地区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和策略,并根据相关经济理论和民族地区的资源及区位优势,进一步研究了在培育主导产业、延伸产业链以及发展特色经济等几个方面的产业结构调整内容。
关键词:
产业结构 主导产业 科技进步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蒲艳萍
本文通过对投资、技术进步、市场化程度、产业结构变动、实际工资等因素对我国就业量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与检验的结果显示,90年代以来,资本投资增加、产业结构变动及实际工资上涨是拉动就业增加的主要因素,市场化程度提高抑制了就业增加。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投资、产业结构变动对就业的贡献度逐渐下降,工资增长对就业的拉动作用逐渐增加,市场化对就业的抑制作用逐渐减弱。
[期刊]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蒲艳萍 王宇兰
本文通过对投资、技术进步、市场化程度、产业结构变动、实际工资等因素对我国就业量的影响进行的实证分析和检验结果显示,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资本投资增加、产业结构变动及实际工资上涨是拉动就业增加的主要因素,市场化程度提高则抑制了就业量的增加。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资本投资、产业结构变动对就业的贡献度逐渐下降,工资增长对就业的拉动作用逐渐增强,市场化对就业的抑制作用逐渐减弱。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周兵 徐爱东
采用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我国产业结构和结业结构之间的演变机制进行研究,沿引传统的理论思路,建立了产业结构和结业结构作用机制模型和实证模型,研究结果表明:从理论上,产业结构和结业结构因劳动力的转移而变化,但是实际我国各产业的劳动力都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作用机制不明显,产业结构和结业结构之间的关系不紧密。
关键词:
产业结构 就业结构 演变机制 模型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亢亢 宋光兴
我们分析了1990年以来云南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之间的互动关系。笔者基于1990-2009年的相关数据,通过分析结构偏离度、就业弹性等指标,发现云南省就业矛盾的主要原因在于就业结构滞后于产业结构的发展、第三产业发展不足,最后根据云南省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扩大就业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产业结构 就业结构 就业弹性 扩大就业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吴瑾
四川省是农业人口大省,而在西部十二省中四川的经济发展水平处于前列。因此,对四川省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研究对西部乃至全国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为了使四川省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之间的关系更加明确,本文运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得出,四川省产业结构变动是引起就业结构变动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利用Johansen协整关系检验、线性回归等方法测算出产业结构对就业结构影响程度、做出各产业对就业贡献率的折线图并分析了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偏离度。最后得出结论:第一产业产值的增长不仅无法拉动就业而且对业已存在的剩余劳动力还具有一定的挤出效应,第三产业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和吸纳就业的能力,第二产业次之。
关键词:
产业结构 就业结构 变动关系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程俊杰 白健明
产业结构与产业组织之间存在着密切的互动关系,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与否直接影响劳动力在产业各部门之间的转移进程。我国东部地区第一产业的GDP和就业人数比重不断下降,第三产业GDP和就业比重稳步上升,第二产业的变化不大。但是,三次产业的结构偏离度比较大,并且三次产业的协同性相比发达国家还存在很大差距,东部的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之间存在阻碍二者协同变动的因素。
关键词:
东部 产业结构 就业结构 偏离度 协同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常丽
产业结构性矛盾一直是困扰辽宁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经过30年的结构调整,辽宁产业结构演进呈现"三产化"趋势,但就业结构"非农化"进程缓慢,三次产业的结构偏离度比较大,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之间存在着十分突出的矛盾。辽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应兼顾"经济增长"与"充分就业"两个目标,提高结构变动的协同性。
关键词:
辽宁省 产业结构 就业结构 实证研究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蒲艳萍
文章通过1997~2003年的面板数据对我国产业结构变动与就业进行实证分析与检验显示:产业结构变动方向、产业结构变动速度对转型期的中国就业有显著影响,产业结构变动方向与就业正相关,产业结构变动速度与就业负相关;产业结构变动的就业创造效应大于就业破坏效应,产业结构变动的净结果使就业增加;转型期的就业与产业结构变动方向、产业结构变动速度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庞英
基于非参数方法双产出模型,本文在对转型期中国民族资本与FDI生产率比较的基础上,具体研究民族资本技术效率与资源配置效率。研究结果表明,民族资本效率优于FDI;民间资本比集体或国有资本更具效率。因此,转型期中央政府应考虑如何高效利用民族资本,尤其是要消除制约民间资本效率的体制性障碍,使民族资本更好地发挥促进中国经济持续高效增长的作用。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刘秀兰 王珏 付强
西部民族地区产业结构通过调整尽管比过去趋于合理化和协调化,但如果与发达国家或发达地区比较,产业结构仍然比较落后,并直接影响着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增长和城乡居民收入的提高以及生活质量的改善,为此提出了调整西部民族地区产业结构的对策建议。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夏四友 赵媛 许昕 刘笑杰
文章运用ESTDA框架和标准差椭圆等方法,从时空耦合视角分析了1997-2017年中国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协调性的时空格局动态特征。结果表明:全国及其三大地带的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协调度均呈"先降后升"态势,形成"东—中—西"阶梯递减分异格局;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协调度具有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空间差异呈先缩小后扩大趋势;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协调度的局部空间结构具有较强稳定性,且表现出一定的路径依赖或空间锁定特征;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协调度重心在112.010°~112.236°E与33.354°~33.644°N之间变动,空间格局在东北—西南方向演变较为明显。从研究结论出发,提出了提升我国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协调度的针对性建议。
关键词:
就业结构 产业结构 协调性 时空动态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温爱花 姚辉
本文以云南省为实例,对西南民族地区行业部门就业岗位与2007~2012年高校专业毕业生的对比分析,评价高校学科专业结构与区域行业就业结构的适应性状态以及高校各专业的就业前景,借此反映云南地区高等教育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关系,为西南民族地区提高大学生就业这一长期的区域高等教育科学发展问题提供更清晰的审视角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