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012)
- 2023(8815)
- 2022(6827)
- 2021(6301)
- 2020(5104)
- 2019(11761)
- 2018(10976)
- 2017(21177)
- 2016(10965)
- 2015(12651)
- 2014(12255)
- 2013(12556)
- 2012(11988)
- 2011(11092)
- 2010(10765)
- 2009(10170)
- 2008(9709)
- 2007(8169)
- 2006(7131)
- 2005(6562)
- 学科
- 济(62417)
- 经济(62353)
- 方法(30788)
- 管理(29602)
- 业(29011)
- 数学(28981)
- 数学方法(28896)
- 企(20564)
- 企业(20564)
- 中国(18614)
- 农(18379)
- 财(13588)
- 贸(13586)
- 贸易(13580)
- 易(13275)
- 农业(12875)
- 业经(12867)
- 制(9730)
- 地方(9511)
- 融(9390)
- 金融(9390)
- 银(9266)
- 银行(9266)
- 行(9005)
- 发(8510)
- 环境(7701)
- 学(7692)
- 收入(7413)
- 出(7196)
- 产业(7194)
- 机构
- 大学(168764)
- 学院(166309)
- 济(85775)
- 经济(84687)
- 管理(64160)
- 研究(59419)
- 理学(56035)
- 理学院(55492)
- 管理学(54898)
- 管理学院(54588)
- 中国(47866)
- 财(37428)
- 京(34735)
- 财经(30977)
- 科学(30270)
- 经济学(29917)
- 经(28651)
- 所(27849)
- 经济学院(27247)
- 中心(26635)
- 研究所(25281)
- 财经大学(23485)
- 农(22984)
- 北京(22368)
- 江(21303)
- 院(21180)
- 范(20574)
- 师范(20452)
- 业大(19958)
- 商学(19276)
- 基金
- 项目(112158)
- 科学(91289)
- 基金(87603)
- 研究(83239)
- 家(75391)
- 国家(74819)
- 科学基金(65075)
- 社会(60086)
- 社会科(57249)
- 社会科学(57239)
- 基金项目(45114)
- 自然(38373)
- 省(38330)
- 教育(37578)
- 自然科(37572)
- 自然科学(37566)
- 自然科学基金(36977)
- 资助(36558)
- 划(33062)
- 编号(30365)
- 部(27765)
- 国家社会(27423)
- 教育部(24890)
- 重点(24821)
- 中国(24762)
- 成果(24239)
- 发(24119)
- 人文(23677)
- 创(22872)
- 大学(22178)
共检索到2441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汪浩瀚
在经济转型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居民消费的宏观制度环境和微观选择行为发生了较为重大的变迁。文章在制度转型的宏观背景下,基于居民消费行为的分析框架,分别建立了城镇与农村居民宏观消费与储蓄模型,并对中国城乡居民消费与收入的长期均衡和短期波动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消费 储蓄 城乡二元经济 协整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陶长琪 齐亚伟
本文利用欧拉方程,推导出预期消费增长时消费效用最大化的条件和相应的消费函数。并利用中国城乡居民的面板数据,运用预防性储蓄和流动性约束假说以及空间状态模型,对中国城乡居民的消费行为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城乡居民消费的"随机游走"假说不成立,农村居民的过度敏感性要大于城镇居民,城乡居民存在显著的预防性储蓄动机,城乡居民的预防性储蓄动机交替变化。本文还验证了消费与收入之间存在变协整关系。
关键词:
流动性约束 预防性储蓄 状态空间模型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凌晨 张安全
探寻居民储蓄动机是理解我国居民储蓄率超常增长的重要途径。本文从标准的消费者预期效用最大化模型出发,推导出具有常相对谨慎系数的效用函数的一般形式,并给出该效用函数下衡量和检验预防性储蓄动机强度的公式。然后利用我国26个省2004~2010年城乡消费数据进行计量分析。结果发现城乡居民储蓄行为存在非常强的预防性动机,并且城镇居民的预防性动机强度更大,大约是农村居民的两倍。本文最后在城乡二元结构背景下对上述结果进行解释,并给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霍炳男
文章采用主成分回归分析方法,通过分析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因素,实证检验表明:经济发展、工业与失业、财政支出等三个主成分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呈线性正相关,现阶段要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建议合理调整、改革二元社会体制和经济发展政策,扩大内需,降低失业率,加强财政对农村社会保障和教育支出,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关键词:
主成分回归 收入差距 影响因素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霍炳男
文章采用主成分回归分析方法,通过分析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因素,实证检验表明:经济发展、工业与失业、财政支出等三个主成分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呈线性正相关,现阶段要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建议合理调整、改革二元社会体制和经济发展政策,扩大内需,降低失业率,加强财政对农村社会保障和教育支出,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关键词:
主成分回归 收入差距 影响因素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李凌 王翔
本文通过建立含内部消费习惯的消费者跨期最优模型,运用1991~2006年省际动态面板数据测算中国城乡居民的消费过度敏感性。实证结果表明:城镇居民的消费过度敏感性高于农村居民,城镇居民非耐用品支出的消费过度敏感性低于农村居民。城镇居民的消费变动紧跟收入变动,表现出消费对于收入过度敏感的对称形式,参数估计支持"短视行为"假说;而农村居民的消费变动则表现出消费对于收入过度敏感的非对称形式,参数估计支持远期流动性约束假说和"损失厌恶情绪"假说,且"损失厌恶"情绪在农民收入增长的负向变动之初抵达最大值。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周伏平,王美今
城乡居民储蓄行为差异的实证研究周伏平王美今ABSTRACTThispapershowsupthediferenceoftotalsaving(onlyreferingtotheresidents'savingdeposits,notincluding...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张安全 凌晨
本文将习惯偏好引入传统的预防性储蓄模型,并构造出检验居民预防性储蓄动机的计量方程。利用中国26个省1999—2011年城乡居民消费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回归结果发现,在控制了习惯形成效应后,城乡居民依然存在显著的预防性储蓄动机,但是该动机强度比无习惯偏好时降低了约1/2。同时,城乡对比结果表明,在绝对层面,农村居民具有更大的衡量预防性储蓄动机强度的绝对谨慎系数,其值约为城镇居民的1.5倍;然而基于现有消费,农村居民衡量预防性储蓄量的相对谨慎系数则要小于城镇居民。最后在城乡二元结构背景下对上述结果进行解释,并给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预防性储蓄 习惯形成 谨慎系数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黄振耀 章少波 王海军
文章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上海市城乡居民的消费特点,修正了生命周期—持久收入的基本假定,建立了基于存货式储蓄的短视消费模型,运用上海市1990-2007年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的消费、收入及CPI数据对上海市城乡居民的消费差异做了实证分析,发现城乡居民消费的差异根源于存货式储蓄动机的强弱。在模型推断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文章给出了消除城乡消费差异的若干政策建议。最后,文章还展望了未来的研究前景。
关键词:
城乡居民 消费差异 存货式储蓄 消费倾向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蔡悦灵 林汉川
文章从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来探讨产业结构变迁,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产业结构变迁、城市化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理论模型。以理论模型推导结果为基本假设,再构建产业结构变迁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计量模型并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中国城市群城市化和产业结构合理化都有助于改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问题;产业结构高级化对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具有空间异质性,西部地区产业结构高级化有利于缩小贫富差距,而东中部地区产业结构高级化则会扩大居民收入差距。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吴锦
文章运用1990~2010年31个省(区、市)的分组面板数据,采用FGLS估计方法,对金融发展与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总体上,金融规模拉大了全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金融效率则缩小了差距;并且,在不同金融发展或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金融发展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影响存在一定的差异。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了中国金融改革与发展的若干重要政策建议。
关键词:
金融发展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库兹涅茨假说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易行健 张波 杨碧云
本文选择中国城镇居民1990-2008年间的省际面板数据,采用了固定效应—工具变量法(FE-IV)对我国城镇预防性储蓄动机强度及其地区差异、时序变化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我国城镇居民存在很强的预防性储蓄动机,其中西部城镇居民预防性储蓄动机最强,中部次之,东部最弱;然后滚动回归的结果表明,全国、东部及中西部城镇居民的相对谨慎系数整体上呈现出先下降然后上升的趋势,且东部和中西部城镇居民间相对谨慎系数的差距逐步变小。本文最后在实证结果基础上提出了缓解我国城镇居民储蓄快速增长的若干政策建议。
关键词:
城镇居民 预防性储蓄动机 相对谨慎系数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高明华 曾广录
本文根据1990年到2006年城乡居民中低档日常耐用品的消费数据,运用协整理论,对城乡居民中低档日常耐用品的消费与其可支配收入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比较分析。结果发现,城镇居民对日常耐用品的消费与其收入之间不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农村居民对日常耐用品的消费与其收入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因而农村仍存在消费彩电、冰箱、洗衣机等中低档日常耐用品的市场潜力,利用"家电下乡"活动开拓农村市场、扩大内需是有效的。但由于收入风险和消费环境的影响,要使这一政策更加有效,还需要采取相应的配套措施。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许世琴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蒲艳萍 吴杰
笔者利用1992年~2009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就中国就业重构对城乡居民收入分配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与检验。结果表明,就业重构方向与城乡居民收入分配极化负相关,就业重构速度与城乡居民收入分配极化正相关;受城乡劳动力市场分割与城乡居民人力资本水平差异的约束,就业重构对城乡居民收入分配的极化效应大于平衡效应;在区域层面,就业重构对城乡居民收入分配的净极化效应由大到小的顺序分别为中部、西部和东部。
关键词:
就业重构方向 就业重构速度 收入分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