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944)
2023(14549)
2022(11926)
2021(11074)
2020(9252)
2019(21242)
2018(20749)
2017(39924)
2016(21368)
2015(24440)
2014(24337)
2013(24464)
2012(23220)
2011(21236)
2010(21419)
2009(20350)
2008(20264)
2007(18519)
2006(16652)
2005(15173)
作者
(62265)
(52627)
(52358)
(50088)
(33161)
(25120)
(23766)
(20410)
(19862)
(18537)
(18288)
(17369)
(16545)
(16516)
(16454)
(16119)
(15300)
(15222)
(15094)
(14904)
(13049)
(12862)
(12756)
(12084)
(12077)
(11975)
(11377)
(11322)
(10574)
(10555)
学科
(116263)
经济(116092)
(61519)
管理(52800)
(51120)
方法(43469)
(38290)
企业(38290)
数学(37784)
数学方法(37557)
农业(33817)
中国(31665)
业经(27678)
地方(25249)
(22238)
(21468)
(19879)
贸易(19869)
(19524)
(19363)
(18336)
银行(18315)
(17597)
(16926)
金融(16923)
(15841)
(15027)
(14651)
环境(14479)
(14088)
机构
学院(319981)
大学(318221)
(151440)
经济(148729)
管理(120094)
研究(115759)
理学(102222)
理学院(101109)
管理学(99634)
管理学院(99041)
中国(94380)
(66899)
(66687)
(66637)
科学(65768)
(58562)
中心(53594)
研究所(52768)
财经(52654)
农业(51258)
经济学(48348)
(48086)
(47900)
业大(47842)
经济学院(43528)
北京(42668)
(40693)
师范(40404)
(39696)
财经大学(38569)
基金
项目(203362)
科学(160846)
研究(152251)
基金(149841)
(129247)
国家(128095)
科学基金(109171)
社会(102790)
社会科(96422)
社会科学(96396)
基金项目(78644)
(77252)
教育(67277)
自然(65557)
(64272)
自然科(64016)
自然科学(63994)
自然科学基金(62902)
编号(61031)
资助(60925)
成果(49899)
(47229)
(45999)
重点(45406)
国家社会(43600)
课题(41470)
(41321)
教育部(40579)
人文(39639)
(39320)
期刊
(177970)
经济(177970)
研究(101968)
(69484)
中国(65273)
(49894)
学报(47373)
农业(47033)
科学(45612)
管理(40338)
(39115)
金融(39115)
大学(37083)
学学(35371)
业经(30781)
经济研究(27894)
财经(27240)
教育(25958)
技术(25532)
问题(24272)
(23506)
(23163)
世界(20422)
(18740)
技术经济(17893)
(16644)
统计(16372)
经济问题(16369)
国际(16263)
农村(16045)
共检索到4971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乙丹  
在转型期,安全隐患日趋复杂和严峻,农村地区也不例外。与城市相比,我国农村地区安全风险的生成有内在的政治经济逻辑。基层政治经济体制的变革和乡村治理结构的转型改变了基层组织传统的目标函数和行为方式,它们的行为异化使安全风险不断滋生。同时,农村政治生态发生明显分化,"虚化型政治"和"追逐型政治"在不同村庄内大行其道。农村的安全风险也在基层组织行为异化和农村政治生态分化过程中悄然生成,"癌症村""血铅""血拆"和"血征"等的大批涌现,在很大程度上折射了转型期农村社会安全风险生成的独特政治经济逻辑。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董海荣  左停  李小云  李金才  
农村干群关系一直以来就是透视中国农村社会政策和社会治理的一个良好视角。在我国当前的经济转型期 ,农村干群关系又表现出了一些新的特点 ,即主体复杂化、冲突化趋势加强、疏离关系加重 ,出现“两不甘心”的僵局。对于农村干群关系的这些新的特点 ,我们必须给予高度的重视 ,以引导其朝着有利于农村社区稳定和发展的方向改进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李伊  郭志广  
本文利用中国9省农村2974户的微观面板数据,检验不确定性下消费行为的习惯形成假说,给出了近年来农村居民消费倾向持续偏低的一个解释。我们用广义矩估计法估计一个包括习惯形成和不确定性的欧拉方程,以考察家庭消费如何跨时演进。结果证明,农村居民存在显著的预防性储蓄动机;偏好的设定偏误是传统的生命周期—持久收入模型不能很好地诠释中国农村家庭消费决策的一个原因,在解释消费的决定因素时假定偏好的跨时可分性会得出错误的结论。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方军  汪雷  
转型期中国农村行政伦理的构建对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至关重要。农村行政伦理的构建应注重效率节约、责任信任、公平正义和人本和谐等四个方面的行政伦理理念,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政策执行角度考察此四个理念的实践情况,对于建设农村行政伦理,提高乡镇公务员的行政伦理素养意义重大。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周建  
文章利用1978~2003年样本数据通过消费函数的变参数空间状态模型研究了经济转型期中国农村居民超敏感度消费行为,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农户存在着显著的“预防性储蓄”动机。在此基础上,文章利用附加“预防性储蓄”动机的消费模型和ARCH结构对预防性动机强度进行了估计,检验结果发现未来预期收入中存在显著的不确定性,这表明在目前农村总需求不足的情形下,降低“预防性储蓄”动机和流动性约束将是扩张社会消费需求的重要政策。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廖桂蓉  
目前人们主要从经济、能力和权利三方面来定义和衡量贫困。在人们对贫困成因的阐释中,个人、社会和自然因素是各有侧重。本文从文化视角,遵循文化——制度——经济的思路,尝试用整合的方法来探究转型期中国农村区域贫困发生的机理,从而为反贫困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陈宇峰  胡晓群  
本文利用交易成本政治学的研究框架重新考察了转型期中国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模式,并通过小样本调研案例论证了这种共同治理模式的现实可行性。模型表明,地方政府对于某些任务测度模糊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存在着激励不足的机会主义倾向,而社群的自组织机制弥补了政府提供不足的真空罅隙,从而形成转型期中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有效共同治理机制。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李金昌  窦雪霞  
本文基于协整理论和状态空间模型分析了经济转型期中国农村居民消费与收入关系及其变迁过程和原因。本文结论是:经济转型期内,中国农村居民消费与收入之间存在以1996年为界限的两段式均衡关系,1996年以后,农村居民存在更低的边际消费倾向。状态空间模型刻画的时变边际消费倾向显示:始于1989年的边际消费倾向震荡式持续降低是1996年后消费与收入均衡关系发生变迁的原因。实证结论启示,要解决农村居民消费不足的问题,不仅需要制定短期政策,更需要建立长效机制。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海娜   罗玉辉   侯为民  
当前,关于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存有争议。一些学者从“公平”角度出发,提倡应坚持集体所有制,照顾小农发展,避免失地农民的出现;另一些学者从“效率”角度出发,提倡土地是农民的财产,由农民自主进行市场化流转,政府不应该限制。基于这种“理念之争”,本文试图打破此“僵局”,通过测量农民土地依赖程度来科学推动未来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的改革方向。由此,本文构建中国农村土地依赖测算模型,其应用价值在于:一是依据土地依赖度科学推动土地流转;二是依托土地依赖度分类指导各地土地改革;三是依托土地依赖度协调区域经济科学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宗华  许淑华  
伴随着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农村养老保障模式也在发生嬗变,面临严峻挑战。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从其基本价值的角度来看,应把包括农民在内的民生当作社会保障的最重要的目标,而不应该单纯从改革的工具理性的角度上过分强调其经济意义。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王雨林,黄祖辉  
文章利用统计年鉴的分组数据拟合出洛伦兹曲线,计算贫困率指标,再将其变动分解为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的作用。最后得出结论:中国农村贫困状况逐渐缓解,其变化具有明显的周期性;经济增长使农村居民收入增加,贫困率下降,其贡献随经济波动出现周期性;中国农村居民的收入差距逐渐拉大,收入不平等加剧农村贫困;中国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的变动尚在"库兹涅茨倒U曲线"的前半段,呈收敛趋势向拐点逐渐靠拢。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凤  
本文通过相关理论和数理统计分析:得出中国农村现处于经济转型的重要时期。在转型过程中,土地流转与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等发挥了重大的作用,但这不是农村经济转型的必由之路与必然选择,文章通过对山东寿光和浙江义乌的实例分析,提出了中国农村经济转型的路径选择。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钟宁桦  陈斌开  
本文尝试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来解释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有商业银行高市场集中度、低盈利能力以及高不良资产率并存的事实。文章证明:在政治家主导的经济中,选择垄断性大银行是最优的;当政治家与银行家之间存在利益交换的途径时,政治家与银行家实现合谋,交换的金额取决于双方的谈判能力与合谋获得的租金;进一步,官员政绩考核方式的改变以及金融市场的开放都能削弱这种合谋的力量,并提高社会效率。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高建民  
本文从确立当代中国农民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出发,从对人类社会基本矛盾和农村经济社会现实矛盾的分析入手,论证了当前中国农村经济社会的基本矛盾是农民主体地位日益突出与素质技能不高,并提出解决这一基本矛盾的建议:大力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农民的素质技能,增强农民的主体性,牢固确立农民的主体地位。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刘玉森  于卫东  王庆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