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18.221.228.143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970)
2023(15541)
2022(12749)
2021(11783)
2020(10052)
2019(22973)
2018(22198)
2017(41542)
2016(22996)
2015(25827)
2014(25734)
2013(25593)
2012(23598)
2011(21277)
2010(21175)
2009(19974)
2008(20464)
2007(18381)
2006(15906)
2005(14369)
作者
(69999)
(58487)
(58379)
(55370)
(37014)
(28134)
(26542)
(22943)
(21933)
(20682)
(20001)
(19442)
(18685)
(18474)
(18332)
(17956)
(17899)
(17476)
(16865)
(16772)
(14657)
(14291)
(14232)
(13264)
(13087)
(12994)
(12973)
(12942)
(11806)
(11748)
学科
(100147)
经济(100031)
(87432)
(83363)
企业(83363)
管理(80875)
方法(49181)
数学(40218)
数学方法(39851)
(32975)
业经(27997)
中国(25891)
(23863)
财务(23837)
财务管理(23803)
(23063)
企业财务(22602)
(20967)
贸易(20959)
(20495)
(19969)
(18912)
技术(18576)
(17719)
(17187)
理论(16617)
(16056)
农业(15547)
(14865)
银行(14803)
机构
大学(340456)
学院(340400)
(145314)
经济(142716)
管理(133013)
研究(115865)
理学(114930)
理学院(113667)
管理学(111942)
管理学院(111299)
中国(89709)
(72099)
科学(71694)
(66783)
(61913)
(59959)
研究所(54808)
财经(53743)
业大(53277)
中心(52643)
(50472)
农业(49433)
(48870)
经济学(45264)
北京(45222)
(41180)
经济学院(41097)
(40095)
财经大学(39887)
师范(39559)
基金
项目(226155)
科学(178085)
基金(167083)
研究(158116)
(148558)
国家(147288)
科学基金(125535)
社会(102791)
社会科(97610)
社会科学(97578)
基金项目(88090)
(86935)
自然(82940)
自然科(81150)
自然科学(81118)
自然科学基金(79790)
(74103)
教育(72273)
资助(68385)
编号(60972)
重点(51412)
(50671)
成果(48493)
(48486)
(47633)
创新(45345)
科研(44348)
(44099)
国家社会(43668)
教育部(43086)
期刊
(154681)
经济(154681)
研究(94168)
中国(63363)
学报(59270)
(56568)
(53564)
科学(53444)
管理(51701)
大学(43574)
学学(41572)
农业(36066)
技术(29296)
(28625)
金融(28625)
教育(27918)
财经(27613)
经济研究(26196)
业经(23890)
(23852)
(22754)
问题(20256)
技术经济(19246)
(19131)
(17115)
国际(16601)
统计(16530)
财会(16439)
世界(16176)
科技(15602)
共检索到497941条记录
相关度优先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武亚军  张曦如  金朦  张陆阳  
本文在战略变革管理的TPC框架(技术-政治-文化整合框架)和Jobber&Lucas(2000)对其初次修正的基础上,搜集来自《管理世界》研究文章中的246个研究样本,对转型经济背景下企业绩效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和归纳,得出了适合转型期中国企业战略管理的再修正TPC框架。研究发现:相对于发达经济,政府、企业使命/战略与任务、企业战略决策政治系统等对转型期的中国企业绩效有更明显的影响,呈现出"制度影响战略"、"(战略)形成重于执行"等特征。文章还补充分析了中国6本代表性管理实务著作中的企业案例,运用再修正的TPC框架展示了转型期以创业者个人为核心的管理模式及其转变、政府与政商关系对中国企业绩效的...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汪伟  
本文首次计算并检验了357家1998~2002年发生重大收购活动的中国上市企业在收购后0~5年的经济增加值率(包括经过行业调整的经济增加值率)变动。研究发现,与该时期内中国上市企业经济增加值率的普遍下降相比,发生收购活动上市企业的经济增加值率(经过行业调整)有所提高,研究结论倾向于支持1990年代后期以来中国上市企业的收购活动能够改善企业长期绩效的观点。而同时期中国上市企业净资产收益率和每股收益等传统会计指标的快速提高,却与面向股东价值最大化的经济增加值率的变动方向有所背离。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夏清华  徐丹  李雯  
本文基于大学衍生企业的形成和发展机制,识别出大学衍生企业绩效的具体影响因素,然后以武汉地区高校衍生企业的问卷调研为样本进行Logit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对大学衍生企业绩效产生决定性影响的因素包括是否引入代理企业家、外部环境对衍生企业的支持力度以及母体大学对衍生企业的支持方式,而技术的领先性、技术发明人的产业经验和其在企业中角色的影响并不显著。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张喆  黄沛  张良  
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是现代企业广为接受的获取竞争优势的选择之一。针对中国企业ERP系统实施成功率低的现状,在Ives、Hamilton和Davis(1980)的信息系统研究模型、DeLone和McLean(1992)的信息系统成功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一个ERP系统实施成功模型来说明ERP系统实施的关键成功因素以及成功尺度,并运用定性多案例研究方法进行实证分析,采用Atlas/ti软件来辅助定性数据分析。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杜传忠  郭树龙  
本文基于2005年世界银行企业投资环境调查的大样本数据,运用分位数回归方法研究了中国经济转轨期企业成长问题,重点考察了渐进式经济转轨特征对企业成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国有经济、政府税收、市场竞争、融资约束等转轨特征是制约企业成长的重要因素,FDI、出口、R&D、员工教育和职业培训等显著促进了企业的成长。进一步细分不同企业规模的估计结果表明,政府税收、地方保护和市场竞争对中小企业成长的制约作用显著高于对大企业的影响,而R&D和职业培训则显著促进了中小企业的成长。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陈高生  
转型期中国企业家的特征分析应采用广义的框架,包括改革的愿望、创业倾向、创业能力、社会网络、成就的需求、性格特征六个方面;而相似的企业之所以有不同的创业绩效,是因为企业家的不同特征对创业核心要素(机会、创业能力、创业文化)产生了不同的影响。因此,要提高转型期国有企业的创业绩效,关键是根据企业家特征的广义框架制定一个新标准来选拔企业家。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孙早  刘庆岩  
本文探讨转型期中国民营企业发展中的环境与企业家角色。文章利用中国大陆28个省份1996—1999年的分省面板数据,对有关中国民营企业发展的几种流行观点进行了检验。研究的主要发现是(1)以企业家学历刻画的企业家能力的贡献并不显著,表明以往研究中企业家私人活动的作用可能被高估,民营企业发展的“先天不足论”缺乏合理的经验基础;(2)地区市场规模、地方政府行为等市场环境构成因素与民营企业发展绩效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关系。本文的研究结论间接支持了韦伯的“只有在拥有了一套恰当的制度安排后企业家才能变得活跃起来”的假说。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李继红  
本文认为,传统的企业战略管理注重进攻性,考虑的是企业在常规状态下的战略目标、战略选择和战略实施,而忽略了各种危机(如信息危机、产品危机、财务危机、信誉危机、财产危机、人才危机等)给企业带来的影响与危害。同时,企业的外部环境已经改变,当前所面临的危机已经呈现出多样性与复杂性的特点。因此,战略管理与危机管理相结合是经济转型期我国企业管理的必然选择。企业不仅要认识和捕捉市场发展的机会,而且要未雨绸缪,认识、分析、排除潜在的和面临的危机,既要制定企业正常状态下的发展战略,又要制定非正常状态下的发展战略。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蓝海林  刘朔  黄嫚丽  曾萍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在中国企业战略管理领域,核心专长是被研究与应用最多但却最模糊的概念之一。在实践中能够有效构建核心专长的中国企业少之又少,在理论上对核心专长构建过程的研究存在着缺乏战略视角与情境嵌入研究的不足。本文分析了核心专长概念形成过程,厘清核心专长的概念,剖析了核心专长概念的内涵结构,强调核心专长是一个相对性概念。在回顾理论界对核心专长构建过程研究基础上,提出转型期中国情境特征对中国企业核心专长的构建过程具有双重性影响,企业家在平衡与应对外部情境双重性中所形成的四种特质构成了中国企业构建核心专长的关键驱动力;提出转型期中国企业在此驱动力影响下形成的核心专长构建机制,包括过程模式、知识来源、管理模式与关键成功因素。这一基于中国情境的研究深化了已有的核心专长概念,丰富和发展了核心专长构建这一核心战略研究命题的相关研究,对指导当前中国企业有效构建、发挥和强化核心专长,提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具有积极的意义。
[期刊] 改革  [作者] 陈高生  熊小彤  
转型期,由于本身具有的经营条件以及正规、非正规制度的约束,决定了中国企业不能像成熟市场经济体制中的企业一样选择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经营模式,而必须从强化生产作业管理出发,给予中、基层经理人员相应的权限和利益激励,采用集约经营模式中的企业内部市场化运作模式,从而达到提高经营效率,增强竞争力的目的。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阳  
伴随中国经济的市场化转型,劳动关系双方的矛盾冲突不断增加。本文选取1999-2010年中国内地31个省市作为样本,以劳动争议案件发生频率作为衡量劳动关系状况的一个综合性指标,实证考察其变动情况、省际差异及变动机理。结果表明,中国劳动争议案件发生频率存在较大省际差异,从全国样本考察结果看,经济结构调整、经济体制转轨、经济规模扩张显著导致劳资关系紧张;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增长速度、劳动关系市场化运行程度显著缓和劳资关系;城镇登记失业率、劳动者受教育水平对劳动关系的影响较复杂。分地区样本考察结果表明,多数因素的影响存在鲜明的区域差异。经济转型及增速下降在短期内加剧了劳资矛盾,但长期来看则是增强了经济增...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程虹  陈文津  
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和经济增长最重要的源动力之一,已有研究基于外部制度环境和内部要素投入的分析,均未能全面解释部分企业研发创新效率不高的问题。基于上述研究现状,本文从企业质量能力的微观视角出发,运用最新一手企业调查数据,就质量能力对研发创新效率的影响效应及其渠道进行了全面的实证研究。研究发现:第一,作为研发创新的重要互补性能力,质量能力显著提升了企业研发创新效率,提高了企业以新产品销售和专利为代表的创新产出;第二,在质量能力中,质量需求满足能力对研发创新效率提升发挥最为重要的作用,质量能力主要通过引导企业将研发聚焦于客户需求满足,进而提高产出;第三,辅助回归结果表明,质量能力促进了企业家、管理层及非研发部门参与研发创新,促进了企业的外部研发合作,提高了企业决策中的数据使用,并提升了企业管理效率,上述效应是质量能力提升研发创新效率的潜在机制。据此,本文建议:政府应转变创新支持政策策略,在给予创新补贴等直接物质支持的同时,强调帮助企业提升配套质量能力;鼓励企业引进专业咨询服务,全面提升内生能力;引导企业树立市场化导向的创新观,将对顾客需求的满足作为研发创新的主要方向。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魏丽坤  陈维政  
本研究聚焦于中国企业裁员管理要素的本土化探索,首先通过文献研究构建起裁员管理的七要素模型,将企业的裁员过程视为一个权变管理系统,其核心是裁员策略,运行的基础是裁员标准、裁员程序和裁员补偿这三个制度管理要素,其动态适应性则通过裁员方式、裁员沟通和人际对待三个权变管理要素来实现。通过对中国本土的120起"裁员门"事件的新闻报道进行内容分析发现,中国企业裁员实践存在两大弊端:一是缺乏法制规范和道德底线的任意裁员和暴力裁员;二是缺乏科学理论和管理方法的无序裁员和低效裁员。其根源在于:法制不健全,监管机制不够完善,裁员成本较低;战略导向缺位,管理基础薄弱,管理者的投机偏好严重;模仿与盲从,忽视本土文化,...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苏中兴  
本文首先对社会转型期的中国管理情境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中国企业的高绩效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研究表明,中国企业的高绩效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既包含一些以承诺为导向的西方高绩效工作实践,也包含一些以控制为导向的本土人力资源实践,这种承诺和控制相结合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与中国企业的绩效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研究结果还表明,员工竞争流动和纪律管理、结果导向的考核、严格的员工招聘等方面的人力资源实践对中国企业绩效的影响非常显著,而员工参与管理、广泛培训、内部劳动力市场、信息分享等典型的西方高绩效工作实践对中国企业绩效的影响相对较弱。研究结果说明,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有效性不能脱离特定的管理情境和经济社会发展阶...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彭建平  
中外企业在IT应用水平上存在差异,构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及减小这种差异的主要对策成为论文实证的核心。文章通过对123家企业的访谈,对研究对象进行测量,应用计量方法构建了企业IT应用水平与制度能力和流程管理能力回归模型,检验了两种能力对企业IT应用水平产生显著影响,但这种影响存在差异,从而推导出中外企业的管理模式存在差异。这种差异能很好地解释中外企业为什么IT应用水平的不同。国内企业要减小与外资企业在IT应用上的差异,来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需要更多地关注企业流程管理能力的学习和改善。否则,国内企业由于低水平的IT应用导致无法有效地与外资企业在国内外市场竞争。
0
文献操作(0)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