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167)
- 2023(8814)
- 2022(7186)
- 2021(6479)
- 2020(5180)
- 2019(11847)
- 2018(11644)
- 2017(21903)
- 2016(12246)
- 2015(13668)
- 2014(13913)
- 2013(13221)
- 2012(12085)
- 2011(10994)
- 2010(11233)
- 2009(10545)
- 2008(10391)
- 2007(9521)
- 2006(8582)
- 2005(7957)
- 学科
- 济(47319)
- 经济(47238)
- 管理(39610)
- 业(33855)
- 企(27626)
- 企业(27626)
- 中国(17503)
- 方法(15136)
- 财(14969)
- 制(14639)
- 农(12962)
- 数学(12544)
- 地方(12406)
- 数学方法(12400)
- 业经(11901)
- 体(9811)
- 务(9047)
- 财务(9020)
- 财务管理(8986)
- 环境(8944)
- 农业(8840)
- 银(8767)
- 银行(8752)
- 企业财务(8488)
- 学(8417)
- 行(8313)
- 理论(8304)
- 融(8255)
- 金融(8251)
- 体制(8199)
- 机构
- 学院(171482)
- 大学(170109)
- 济(68765)
- 经济(66845)
- 管理(61662)
- 研究(58105)
- 理学(51778)
- 理学院(51069)
- 管理学(50227)
- 管理学院(49885)
- 中国(43852)
- 京(36179)
- 财(36098)
- 科学(33826)
- 所(28423)
- 江(28134)
- 财经(27516)
- 中心(26662)
- 研究所(24925)
- 经(24743)
- 范(24248)
- 师范(24050)
- 农(23094)
- 北京(22474)
- 州(22411)
- 经济学(22015)
- 院(21652)
- 业大(21644)
- 财经大学(20257)
- 经济学院(19717)
- 基金
- 项目(109921)
- 科学(87522)
- 研究(82901)
- 基金(79691)
- 家(68306)
- 国家(67734)
- 科学基金(59207)
- 社会(54131)
- 社会科(51289)
- 社会科学(51278)
- 省(42836)
- 基金项目(42501)
- 教育(38558)
- 自然(36715)
- 划(36023)
- 自然科(35871)
- 自然科学(35864)
- 自然科学基金(35192)
- 编号(33670)
- 资助(30960)
- 成果(28134)
- 制(26035)
- 重点(25078)
- 课题(24806)
- 部(24115)
- 发(23723)
- 创(22985)
- 国家社会(22687)
- 创新(21624)
- 性(21348)
共检索到2693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李仙德 白光润
转型期间,上海城市空间重构主要表现在郊区化、城市土地利用优化、城市居住空间分异、新城市空间浮现、公共空间失落、历史文化街区消亡等方面。影响上海城市空间重构的动力主体是政府、企业、个人。政府通过制度和政策经营城市空间,企业通过市场实现对城市空间的组织,个人主要通过对居住空间选择等来影响城市空间结构。制度变迁、技术进步、经济发展、居民活动共同驱动着上海城市空间重构。
关键词:
动力机制 城市空间重构 转型期 上海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徐毅 彭震伟
城市生态空间是城市生态系统维持正常运转的重要物质空间,对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与此同时,城市生态空间是城市空间的有机构成,具备城市空间的一般特点,其发展演化的空间过程受到城市发展动力的影响。改革开放后的1980年至2010年间,上海城市的快速发展带来了上海城市生态空间的快速演化,重点论述了此期间上海城市生态空间演进的空间过程,并进一步分析了上海城市生态空间演进的动力机制。
关键词:
城市生态空间 空间演进 动力机制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贾彩彦
近代上海开埠以后,租界的设立及新的土地管理模式的设置,激发了学者们对西方土地规划理论的探讨,而且从清末开始到国民政府都从城市规划上进行设计、尝试,这些理论探讨和实践运用,促进了传统规划经济思想的近代转型。
关键词:
开埠 城市规划 转型 经济思想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曙华 沈玉芳
近10余年来,我国城市化进入快速发展的阶段。鉴于我国的特殊国情,城市化的任务艰巨,面临的矛盾十分复杂,而城市扩展是城市化进程空间行为的直接表现形式。文章把上海作为具体案例,在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分析上海城市扩展在地域空间上的动态过程及其各阶段所表现的特点,做出了四阶段的划分。提出了新上海“一个中心,三个圈层,四个副中心,九个中等城镇”主体发展框架,并对城市扩展的模式、动力机制和存在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城市扩展 空间扩张 动力机制 上海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尹占娥 殷杰 许世远 廖邦固
随着我国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的转型,城市化进程加速,城市化时空格局演化成为城市发展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主要采用遥感与GIS空间分析方法,利用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4个时相的遥感数据,通过城市扩展强度指数、圈层同心圆分析和扩展方向扇区分析,探讨转型期上海各时段城市化发展的空间扩展速度和水平、时空格局演化及其驱动力。研究表明:1)1979-2009年上海城市化面积增长幅度达1064%,城市用地占市域面积由3.95%增至42.22%,2000年后城市化进程加速增长;2)上海城市形态1979年呈"单核"团状分布,2000年发展到由中心城区、卫星城、郊区城镇和沿交通干道组成的"多核—多轴"多边形分布模式,到2009年城市形态呈现网络状大面积大都市化扩展模式,传统的中心城区和郊区连成一体;3)上海城市化发展驱动力具有政策和经济发展双重驱动特点,城市化扩展阶段性明显,不同时段、区域表现的城市化时空格局演化特征有所差异。
关键词:
上海 城市化 时空格局 驱动力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张洪恩 郝赤彪 聂彤
改革开放以来,快速城市化的内因导致城市空间结构重构,而滨海城市特有的海洋资源在城市空间扩展过程中影响不可忽视,从动力机制的角度出发,以青岛为例研究滨海城市在港口经济、产业结构、土地政策、居民生活因素等方面之于城市空间扩展的作用。
关键词:
滨海 城市空间扩展 动力机制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嵇欣 刘平养
城市森林建设是满足不断增长的城市生态服务需求、提高城市环境质量的重要手段,但并非唯一手段。在已有的研究和实践中,其成本有效性问题往往被忽视。文章以上海市城市森林建设为例,分析了流转农民土地经营权的方式营造城市森林的成本有效性问题,发现受市场化的造林机制的影响,上海城市森林的社会、经济综合成本较高,同时提供生态服务的能力有限。通过比较健康状况下森林和水田的生态服务功能,发现水田与森林生态系统各有所长。水田的防洪、涵养水源等生态服务功能优于森林,但是更容易受到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干扰。事实上,健康的农田和水系也是上海长期以来稳定的生态服务来源。文章指出,城市生态服务的供给不应过度依赖城市森林建设,而...
关键词:
城市森林 农田 生态服务 成本有效性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刘震伟
消费结构指各类消费支出在总消费支出中的比重,而总消费支出的水平又与人们的收入密切相关。研究消费结构旨在根据消费者需求的变动倾向和未来的市场组织社会生产,对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有计划地发展商品经济都具有积极的意义。影响居民消费结构变化的因素甚多,例如社会文化、居民收入水平、消费品市场与消费品价格、人口变动、消费习惯等,但最基本的因素是居民收入水平的变化。本文根据上海市城乡社会经济调查队的统计资料,研究上海城市居民的消费结构,探索上海城市居民的消费趋势。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晓文 方精云 朴世龙
基于多时段TM遥感影象资料,对上海地区近10年来城市土地利用变化类型、形成过程和相关空间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农业用地是全区近10年来城市用地扩展的主要来源;②灌草丛与弃耕地作为一类独特的“中间过渡”土地利用类型,其数量、分布在一定程度上指示着新开发区形成、扩展的强度和方位;③具有较大面积、较少转变次数的土地利用变化类型,其空间格局强度最为显著,空间凝集度和亲和性也最强,构成区域城市化扩展的主体骨架。在此基础上,以具有较大规模的多个扩展核(常构成城市的CBD)为核心的“多核扩展”和以卫星城、交通干线周围为主的“点—轴扩展”模式,成为本区域城市化过程中城市形态组建和扩展的主要形式;④上海中...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黄胜利
本文借助城市经济基础理论 ,通过区位商的计算 ,在时间尺度上 ,展现了上海城市经济基础逐步多元化的特征 ;在空间尺度上 ,以北京为参照 ,比较了城市经济基础的异同。最后就城市经济基础的变动趋势及可持续发展进行了一定的思考。
关键词:
城市经济基础 多元化 上海 北京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薛艳杰
绿化质量关乎一个城市的生态质量、景观效果及居民生活质量。我国城市绿化发展实践表明,仅以传统的几个数量指标指导绿化建设存在较大的局限性,构建全面具体的城市绿化评价指标体系已成为迫切需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上海城市绿化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然而与一些国际化大都市及本市的生态、生活文化需求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鉴此,提出上海城市绿化评价指标体系建设的必要性、基本原则,以及具体的框架构想。
关键词:
上海 城市绿化 指标体系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于一可
随着全球数字化进程的加速,数字经济已成为提升经济和产业发展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并在越来越多的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基于2011-2021年的省域面板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熵值法分别构建和测度数字经济新动能及商贸流通业转型升级水平,并实证分析数字经济新动能对商贸流通业转型升级的动力机制。研究发现:数字经济新动能发展能够有效促进商贸流通业转型升级,且这一结论在东部地区较为显著;机制效应分析发现,存在“数字经济新动能—优化数据要素配置—提升商贸流通业转型升级”的正向作用路径。最后,为进一步推动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本文提出发挥数字经济新动能、强化数据基础配置、制定区域差异化政策等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熊炎
云南的经济发展、比较利益的存在和政府的自觉引导,构成了云南城市化的动力体系。但是,这一动力体系机制还不完善,表现为工业发展作为“第一推动力”的质和量的统一、“推力”与“拉力”的一致、“看不见的手”与“看得见的手”的关系等方面的问题,还没有得到全面妥善的解决。由此形成了云南城市化滞后的现象。进一步推进云南的城市化,在动力机制建构上,必须要有创新的目标和路径。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龙腾飞 顾敏 徐荣国
从我国城市更新的现状出发,研究我国城市更新中公众参与的实践情况,从而对我国城市更新公众参与的动力机制进行研究,总结出我国城市更新公众参与的内在动力和外在推力,从而做出我国城市更新中必须开展公众参与的结论。
关键词:
城市更新 公众参与 动力机制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常玮 郑开雄 运迎霞
气候变化与城镇化深刻影响着我国滨海城市安全与可持续发展,"气候适应"已成为城市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共识。研究基于复杂适应系统理论(CAS),构建城市空间结构气候适应优化理论框架;分析"空间结构"与"气候变化"复杂适应性特征,探讨城市空间与气候系统适应性主体的交互性、复杂性以及适应性过程机制,构建城市空间结构气候适应模型,并以厦门市为具体案例城市进行实证研究,以期为我国滨海城市应对气候变化问题、适应气候变化规划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