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105)
- 2023(8943)
- 2022(7622)
- 2021(6901)
- 2020(6143)
- 2019(14309)
- 2018(13960)
- 2017(27594)
- 2016(15429)
- 2015(17447)
- 2014(17358)
- 2013(17307)
- 2012(16550)
- 2011(14978)
- 2010(15057)
- 2009(14142)
- 2008(14179)
- 2007(13086)
- 2006(11405)
- 2005(10281)
- 学科
- 济(66745)
- 经济(66676)
- 管理(44996)
- 业(40482)
- 企(32907)
- 企业(32907)
- 方法(32563)
- 数学(29373)
- 数学方法(29136)
- 财(22108)
- 农(16753)
- 中国(16599)
- 学(14143)
- 地方(13353)
- 业经(12636)
- 制(12569)
- 务(11984)
- 财务(11968)
- 财务管理(11925)
- 企业财务(11401)
- 贸(11329)
- 贸易(11326)
- 易(10982)
- 农业(10963)
- 融(9742)
- 金融(9740)
- 银(9600)
- 银行(9561)
- 和(9127)
- 环境(9100)
- 机构
- 大学(226683)
- 学院(222863)
- 济(94616)
- 经济(92706)
- 管理(84305)
- 研究(78762)
- 理学(72587)
- 理学院(71775)
- 管理学(70603)
- 管理学院(70178)
- 中国(58198)
- 科学(48748)
- 京(47713)
- 财(46283)
- 农(42984)
- 所(41528)
- 研究所(37616)
- 财经(35851)
- 中心(35842)
- 业大(35597)
- 农业(34353)
- 江(34174)
- 经(32548)
- 经济学(30105)
- 北京(29982)
- 院(27985)
- 范(27707)
- 经济学院(27407)
- 师范(27331)
- 州(26867)
- 基金
- 项目(147656)
- 科学(114828)
- 基金(107573)
- 研究(104283)
- 家(95240)
- 国家(94493)
- 科学基金(79211)
- 社会(66344)
- 社会科(62902)
- 社会科学(62877)
- 省(57191)
- 基金项目(56801)
- 自然(51689)
- 自然科(50469)
- 自然科学(50446)
- 自然科学基金(49576)
- 划(48992)
- 教育(47632)
- 资助(44809)
- 编号(41407)
- 成果(34868)
- 重点(33715)
- 部(33513)
- 发(31800)
- 创(30309)
- 科研(29236)
- 课题(28616)
- 创新(28473)
- 教育部(28363)
- 计划(27971)
共检索到3312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张雷宝
运用寻租经济学的分析方法,本文对经济转型时期地方官员腐败和公共投资效率两者之间的内在关联进行了综合研究,结合中国情形进行简要的实证分析,指出基于转型时期有效监管制度的缺失,腐败对地方政府公共投资的规模效率、结构效率以及产出效率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负面效应。也就是说,作为带有高成本特性的一种“暗税”,腐败租金的存在不仅会导致区域内私人投资偏离社会期望的适度投资率,也会人为增大区域公共投资规模、扭曲区域公共投资结构,并降低区域内公共投资的产出水平。
关键词:
腐败 地方政府 公共投资 效率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托尼·塞奇 杨雪冬 赖海榕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徐静
政府公共支出结构是影响腐败的主要经济因素之一。本文建立腐败的客观衡量指标,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定量分析政府公共支出结构及政府支出规模、市场化程度、教育水平、工资水平以及经济发展水平等对腐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减少寻租性支出、提高生产性支出对腐败有着显著的抑制作用,同时控制政府支出规模、提高私有化程度对反腐败也有显著正效应;提高人均收入水平和经济增长率对腐败存在着预期的负效应,但在统计上并不显著;教育水平和政府公务员相对工资的提高不利于反腐败,这与大多数实证分析的结果相反。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彭爽 张晓东
本文从制度弱化的视角来探讨"资源诅咒"传导机制,基于中国省级层面2003-2013年的面板数据,对自然资源与腐败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资源禀赋与腐败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自然资源通过引致腐败弱化地方政府的治理质量,阻碍了资源富集地区的经济增长;且分组回归后发现这一传导机制在经济较不发达的地区尤为显著,而在经济较发达的地区,资源与腐败之间的关系不显著。从政策层面来说,改革现有的产权制度,优化矿产资源管理体制,创新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减少腐败行为并提高政府的治理质量,是破解"资源诅咒"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资源诅咒” 传导机制 腐败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唐娟莉 李睿
文章从"制度弱化"的角度考察资源禀赋对地方政府腐败行为的影响,并基于2007-2016年的31个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资源禀赋导致政府腐败行为从而抑制经济增长,即资源禀赋导致腐败的产生。实证结果表明,资源禀赋与腐败之间存在显著的正向关系。进一步发现,经济欠发达地区资源禀赋的制度弱化效应更明显。最后提出政策建议:优化现有产权制度、优化矿产资源管理体制、创新地方政府考核方式,提高政府治理质量,是破解"资源诅咒"的有效方式。
关键词:
资源禀赋 腐败 “资源诅咒”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皮建才
本文从激励理论的角度分析了转型时期地方政府公共物品供给机制。地方政府既可以供给民生型公共物品,也可以供给发展型公共物品。本文通过模型求解找到了影响地方政府供给民生型公共物品和发展型公共物品的主要因素。地方政府之所以重视发展型公共物品供给而轻视民生型公共物品供给,除了因为现行的激励结构使得发展型公共物品的"政治价格"大大高于民生型公共物品的"政治价格"以外,还因为民生型公共物品供给过程中的风险高于发展型公共物品供给过程中的风险。
关键词:
地方政府 公共物品 共同代理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刘志芳
一、政府采购过程中腐败行为的发生机制——成本收益分析在政府采购过程中,腐败行为的发生,主要源于各行为主体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然而,当事人双方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也要付出一定的代价。这里我们主要从经济利益角度,利用成本收益分析方法,探究腐败行为产生的机理。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过勇 胡鞍钢
本文试图利用寻租经济学的方法 ,对中国渐进转型过程中所产生的特有的腐败形式———行政垄断的本质、成因、形式、特征进行了分析 ;基于现有对转型经济中腐败现象的研究 ,提出了转型经济中腐败现象的新的分类 ;并对行政垄断 ,主要是行业垄断的经济损失规模及租金的耗散等问题进行了初步的研究 ;最后 ,回顾了中国反垄断改革的进展 ,并提出了进一步改革的议程。
关键词:
转型 寻租经济学 行政垄断 腐败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林乃善
政府公共工程招投标领域内,参与投标人为达到自身的某种目的常常采取行贿等非法手段。这种腐败违法行为不仅严重败坏了社会风气,且给政府公共工程建设带来极大破坏。消除这种行为,除了需要相应的监管部门付出很多努力外,与招投标违法举报人的举报积极性密切相关,举报人提供的线索在查处腐败案件中起关键的作用。充分发挥举报人的积极性,是查处腐败案件的重要突破口,也是做好工程建设预防寻租腐败等发生的重点和难点。该文从政府公共工程招投标腐败举报问题出发,从举报人是否属于当事人的角度进行分类,研究了它们的异同点,并对举报人与被举报
关键词:
公共工程 利益博弈 完善途径 政府工程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吴进进
本文探讨了中国公民的公共服务满意度,腐败认知与政府信任的相互关系。通过使用第一波和第四波亚洲民主价值观调查(Asiabarometer Survey)的中国数据,研究发现公众的腐败程度认知和公众对反腐绩效的不满都显著降低了对政府机构的信任度,但是公共服务满意度显著减小了反腐绩效的不满对政府信任的消极影响,但是并不能减轻腐败程度认知对政府信任的消极效应。本文的研究表明当公众对政府公共服务有着较高的满意度时,公众对政府反腐也将多一些耐心,但是公众却并不会因为较高的公共服务绩效而对腐败持宽容态度。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苏英 齐经民 李治义
本文对公共选择理论中政府失灵的主要表现:政府政策的低效率、政府机构的低效率与政府活动中的寻租行为可能引发的潜在腐败活动进行了分析,探讨了腐败产生的根源问题,同时对近年腐败大案进行了案例分析,在理论与案例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促进竞争、预防腐败的制度模式,最后对此制度模式的深度设计提出五个方面的构想。
关键词:
政府失灵 公共政策 寻租活动 预防腐败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王会金 马修林
基于协同学理论,以审计结果利用为导向,梳理政府审计与腐败治理之间的逻辑关系,并以2008—2013年省级审计机关经验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政府审计机关与审计客体在腐败治理过程中发挥着积极的协同作用,即政府审计机关与审计客体的协同水平越高,腐败治理功能发挥得越好;政府信息公开化建设在该协同治理机制中起着中介作用,即政府审计推进腐败治理功能发挥,可以进一步通过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建设实现。通过理论与经验分析,揭示了政府审计与腐败治理之间更深层次的协同逻辑,为政府审计推进反腐倡廉工作提供可借鉴的理论和实践参考。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王会金 马修林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刘小川
本文认为,腐败是公共权力在民众与国家或官员之间委托代理运行的必然产物。在政府采购活动中,存在着"纳税人—政府—财政部门—政府采购机构—政府采购官员"这样一条长长的委托代理链,作为初始委托人的纳税人实际上没有行为能力,既不能在政府采购市场决策中签约,也不能从中直接受益,而其他委托代理人则由于利益关联会产生一系列政府采购腐败。政府采购腐败产生的根源主要是制度的缺失,也受非制度因素的影响。政府采购腐败的防范既需要政府采购制度的创新,也需要非制度措施的配合。对政府采购腐败的制度防范,一要完善采购制度,加大寻租成本,降低寻租收益,抑制寻租行为;二要建立政府采购公开制度,增加采购透明度,使政府采购行为各环...
关键词:
政府采购 腐败模型 制度措施 非制度措施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刘静 侯鹏 梁晨星
本文选取A股市场2007至2014年的数据,研究了政治关联、过度投资与高管腐败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政治关联与过度投资负相关,与高管腐败负相关,过度投资与高管腐败正相关,过度投资是政治关联影响高管腐败的部分中介变量。这些研究结果有助于为政治关联的角度治理过度投资与高管腐败提出治理建议。
关键词:
政治关联 过度投资 高管腐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