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021)
2023(16348)
2022(13830)
2021(12878)
2020(10849)
2019(24421)
2018(24312)
2017(47458)
2016(25961)
2015(28841)
2014(28539)
2013(28550)
2012(26165)
2011(23480)
2010(23335)
2009(21785)
2008(21604)
2007(19351)
2006(17409)
2005(15351)
作者
(75201)
(62911)
(62325)
(59086)
(39786)
(30074)
(28266)
(24647)
(23695)
(22364)
(21268)
(21147)
(19978)
(19834)
(19229)
(18991)
(18711)
(18560)
(17925)
(17876)
(15675)
(15491)
(15205)
(14445)
(14081)
(14048)
(13927)
(13850)
(12628)
(12556)
学科
(108380)
经济(108246)
(101858)
(83309)
企业(83309)
管理(83245)
(49299)
方法(48407)
数学(38797)
数学方法(38417)
业经(34292)
农业(32706)
(30463)
中国(26490)
技术(23143)
(21630)
财务(21564)
财务管理(21540)
(21190)
企业财务(20401)
(20356)
地方(19798)
(19370)
贸易(19362)
理论(19274)
(18852)
(18526)
(17438)
(17179)
(16209)
机构
学院(374634)
大学(369489)
(153925)
管理(153425)
经济(150860)
理学(132968)
理学院(131626)
管理学(129688)
管理学院(129007)
研究(121822)
中国(92938)
(78297)
(77131)
科学(75306)
(67050)
业大(61946)
(61495)
农业(59588)
(56286)
中心(55966)
研究所(55910)
财经(54105)
(49285)
北京(48590)
(46865)
师范(46439)
经济学(44845)
(44634)
(43110)
经济管理(42432)
基金
项目(253944)
科学(200595)
研究(187641)
基金(184436)
(160358)
国家(158864)
科学基金(137191)
社会(119359)
社会科(112877)
社会科学(112844)
(100619)
基金项目(98587)
自然(88350)
自然科(86296)
自然科学(86279)
自然科学基金(84789)
教育(84185)
(82852)
编号(77513)
资助(74462)
成果(61133)
重点(56080)
(56071)
(55171)
(54917)
课题(51605)
创新(50715)
(49545)
国家社会(49000)
科研(47827)
期刊
(175121)
经济(175121)
研究(106337)
(76413)
中国(70233)
学报(58459)
管理(56831)
科学(55297)
农业(52440)
(51589)
大学(45027)
学学(42827)
教育(37106)
技术(34842)
业经(34495)
(31876)
金融(31876)
(27280)
财经(25944)
经济研究(25367)
问题(23574)
(22281)
技术经济(21376)
科技(19184)
(18864)
现代(18222)
世界(17673)
理论(17364)
商业(16993)
图书(16769)
共检索到54752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宋春辉  王军  
中国现代农业建设过程中交织着工业化、城镇化的进程,对粮食安全问题提出了更为严峻的挑战。中国粮食生产发展遇到了新的技术瓶颈,劳动力转移、资本短缺和土地减少都制约着转型时期现代农业建设。韩国与中国的经济起飞过程有着很大的相似性,其在转型过程中有效保障粮食安全的发展经验值得中国借鉴。从粮食供给及存在的潜在问题出发,对比分析中韩两国社会经济转型过程中技术变迁以及生产要素供给变动特征,探讨韩国的发展路径及其经验,可以为推进我国现代农业建设提供借鉴。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江立君   张宗毅   钟钰   许伟  
文章解析动力要素成本结构对粮食生产的影响机理,并且基于2000—2020年省级行政区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在动力要素成本结构中,机械动力成本占比越高,动力要素成本越低,粮食生产比重越高;总体而言,一地区粮食生产单位面积机械动力成本占比每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个百分点,动力要素成本则会比全国平均水平低8.564元,粮食生产比重则会增长0.0678个百分点。(2)机械动力对人力的替代存在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在人力投入数量与动力要素成本高分位点,机械动力投入对减少人力投入数量、降低动力要素成本的边际作用较大。畜力投入不能有效替代人力以降低动力要素成本。(3)机械动力投入的边际效应受到劳动力价格的影响,劳动力价格越高,机械动力投入对替代人力投入、降低动力要素成本的边际作用越大。我国粮食产销平衡区通过提高机械动力投入实现粮食增产的潜力较大。在粮食生产过程中,应积极促进机械动力对人力和畜力的替代,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优化粮食生产格局,保证国内粮食安全。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应瑞瑶  郑旭媛  
随着农村劳动力转移加速,农民的粮食生产经营方式正发生转变。有关粮食生产演变原因的传统解释似乎无法很好地解释这一种情况:同为长三角地区的发达省份——江浙两省经济发展水平相似,并具有相似的劳动力转移背景,但在粮食生产演变上却相异。研究表明,浙江多丘陵山区的地形特征限制了机械的发展,导致机械对劳动力替代弹性较小。农户是理性的,基于劳动力机会成本的考虑及无法改造自然的情况下,处于丘陵、山地的农户在耕地经营方式上将可能由粮食改种经济作物,或维持仅以满足口粮为目的的低效率粮食种植,或直接撂荒,最终导致浙江粮食播种面积锐减。进一步得出结论,随着地区经济发展差距不断扩大,并不是所有经济发达地区的粮食生产都将加...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杨宗辉  李金锴  韩晨雪  刘合光  
粮食问题是关乎我国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粮食生产格局的变化对于粮食供需平衡及粮食安全问题有潜在的影响。基于1997—2016年我国31个省级行政区划的面板数据,运用重心模型分析了我国粮食生产重心的具体演变过程。研究发现,1997—2016年我国粮食生产重心向东北方向转移,总的转移距离为172.56 km,重心所在地大部分集中于河南省的中部地区。进一步运用固定效应模型估计了影响我国粮食生产重心变迁的因素,估计结果显示,人均耕地面积、有效灌溉面积、化肥施用量、机械化、粮食作物播种比例、复种指数均对粮食生产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是驱使粮食生产重心北移的因素。基于此,建议从保护耕地数量与质量、加大农业生产投入与科技投入、探索多样化农业补贴形式、构建区域粮食供需协调机制等方面做好粮食安全保障工作。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郑旭媛  徐志刚  
本研究阐释了资源禀赋约束条件决定的要素替代难度对农户要素替代的影响机制,利用全国分省1993—2010年的面板数据、耕地坡度卫星遥感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表明,劳动力成本上升会促使农户利用机械替代劳动,但地形条件会对这一过程的实现形成显著影响。平原地区耕地坡度低、机械易于替代劳动是其机械化进程快于丘陵山区的重要原因。研究丰富了诱致性技术变迁理论,其结论对促进我国农业机械化进程具有重要政策涵义。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陈宇  王莉  田国强  
日本在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中完成了农户变迁,农户数量大幅减少,农业生产出现了规模化、专业化趋势。根据日本历史经验,结合中国经济发展进程,政府应该为外出务工农民创造条件,助其在城镇安家落户,使有条件的农户率先脱离农业生产,为农村专业农户提供发展空间。此外,政府应该采取有效措施,培育种粮大户,扩大粮食生产规模,提高粮食生产力。扩大规模也是提高农民收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重要途径之一。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马林静  欧阳金琼  王雅鹏  
本文采用2001-2010年全国30个省份有关粮食生产的面板数据,基于粮食生产区域分异视角,运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对我国粮食主产区、主销区、平衡区种粮技术效率进行了测算,然后将反映农村劳动力资源变迁的变量纳入技术非效率模型,比较分析了不同区域农村劳动力数量及质量变化对种粮技术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农村劳动力非农转移对粮食生产技术效率的提高有显著正向积极作用,就区域影响程度来看,平衡区>主产区>主销区,说明在粮食平衡区劳动力转移对粮食生产效率有较大的提升作用,意味着在该区域存在较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2农村人力资本水平对粮食生产技术效率也具高度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影响力度不大,表明我国农村劳动力...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林秀梅  石森昌  
本文利用双对数模型,就我国不同时期的粮食生产投入要素对产出的弹性进行比较分析,找出弹性变化的内在原因及粮食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实证检验,同时针对反映出来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江帆   种聪   宋洪远  
基于全国14个省份2022年的微观调查数据,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主要运用逆概率加权和逆概率加权回归调整的方法,实证检验了农业生产托管对粮食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效果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农业生产托管参与决策受多种因素影响,是农户的一种“自选择”行为。(2)农户购买农业生产托管服务有利于提高粮食生产技术效率,相较于未购买服务的农户,购买服务农户的粮食生产技术效率会高出约2.51%~3.40%。原因在于,农业生产托管能够有效减少粮食生产中的农药、化肥投入,提高种粮农户的技术采纳概率。(3)农业生产托管对粮食生产技术效率的提升作用在产销平衡区、在小麦生产中表现得最为明显,且这一正向作用在小规模、高兼业水平、新生代的农户群体中更为突出。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宁爱凤  刘友兆  
基于粮食生产的视角,论文从两个方面进行研究:①利用DEA方法对浙江省11个地级市1990年-2008年的农业生产效率进行定量比较分析;②尝试运用农地的粮食产出值与经济产出值的比值来分析城市化进程中各地区农地多功能的变化情况。得出以下主要结论:①研究区综合效率的下降主要是由于规模效率下降引起,整个研究区的技术效率不高;②各地级市农业生产率总体上呈现改善的趋势,且主要由技术进步引起;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技术进步率与城市化程度相对应;③各地级市的粮食产出与经济产出比值呈下降趋势(扁平的反"S"型曲线)。各个地区农业的功能由社会功能向经济功能转化,并且转化的程度与各地城市化程度呈反向关系。这从另一个侧面...
[期刊]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秦长海   王明   赵勇   何国华   曲军霖   游梦园  
粮食安全事关国家安全与社会稳定,该文基于1949—2020年中国31个省级行政区(不含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的数据,采用Cobb-Douglas函数,按照不同的地域范围划分方式构建了区域粮食生产模型,量化解析了不同时段内的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数、机械动力强度、有效灌溉面积、化肥折纯量、受灾面积和复种指数对粮食产量的作用。结果表明,有效灌溉面积和化肥折纯量对中国粮食生产的贡献度不断提升,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数和复种指数的贡献度显著下降,机械动力强度的贡献度先提升再下降,受灾面积对粮食的减产效用先增强再减弱;各要素对粮食生产的驱动作用趋于均衡化,未来粮食安全需依靠以有效灌溉面积为基础的多要素协同保障;有效灌溉面积的北移和人口重心的南移共同驱动了中国粮食调运格局的转变,这种“北粮南运”的格局仍将持续并可能呈现扩大态势。保障中国粮食安全需充分发挥国家水网的水资源调配功能,通过增加有效灌溉面积驱动多要素协同促进粮食增产。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曹芳萍  沈小波  
本文基于随机生产边界分析方法,对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1991-2009年粮食生产部门全要素化肥效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农业生产中全要素化肥效率处于较低水平。从空间分布特征来看,东部地区高于中西部地区,但中西部提高速度快于东部,从时间分布特征来看,全要素化肥效率随着时间推移而改善。为了提高农用全要素化肥效率,应该加强绿色农业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工作,向农民提供使用绿色农业技术的信息和方法,尝试设立绿色农业补贴制度。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陈红  王会  
文章利用我国各省粮食生产投入产出的面板数据(20072014年),运用三阶段DEA模型分析了粮食生产的环境要素、影响粮食生产效率的原因以及对各省和不同功能区的影响方向和强度。测算结果表明:环境因素对各个决策单元粮食生产效率均有显著影响;对粮食生产投入要素松弛量的影响方向和强度不同。从全国平均水平看剥离环境要素后我国粮食生产效率平均下降了10%;但是,对不同地区的影响强度差异较大,剥离环境要素后粮食主产区各省的粮食生产率增加,主销区和平衡区粮食生产效率均下降,且对主销区影响最大。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谢杰  
本文用中国1978-2004年间的粮食生产相关投入要素数据,并考虑农业改革的政策影响,通过逐步回归和加权最小二乘回归等经典单方程计量经济学方法,构建了一个统计特征合理的中国粮食生产函数。通过对模型的分析发现:土地和化肥使用是影响粮食生产的最主要要素,并认为在土地、化肥施用以达极限的背景下,技术进步是提高我国粮食产量的新的途径。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国家统计局陕西调查总队课题组  
土地制度的变化,直接影响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对土地的投入热情,进而对粮食生产产生重要影响。本文依据我国相关历史资料和统计数据,运用支持向量机SVM模型,全面分析了我国农村土地制度变迁对粮食生产的影响。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土地制度对粮食产量有着显著影响,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促进了粮食的增产,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对粮食增产也发挥了积极贡献。课题组在陕西省开展调研发现:土地流转制度为规模生产和集约经营创造了条件,提高了农户增加农业生产投入的积极性,有效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陕西省在实行土地流转制度之后,农业劳动力投入产出比和粮食单产都显著提高。为保障粮食生产安全,应进一步完善土地制度,加快推进土地确权,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