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332)
- 2023(7540)
- 2022(5973)
- 2021(5652)
- 2020(4431)
- 2019(10124)
- 2018(9672)
- 2017(18987)
- 2016(10022)
- 2015(10712)
- 2014(10226)
- 2013(10190)
- 2012(9353)
- 2011(8857)
- 2010(9011)
- 2009(8260)
- 2008(8082)
- 2007(7455)
- 2006(7034)
- 2005(6322)
- 学科
- 农(48545)
- 济(47017)
- 经济(46975)
- 业(36019)
- 农业(32470)
- 管理(21355)
- 业经(17851)
- 企(15762)
- 企业(15762)
- 农业经济(12396)
- 中国(12268)
- 地方(11137)
- 制(11009)
- 方法(10945)
- 发(10025)
- 村(9494)
- 农村(9472)
- 数学(9256)
- 数学方法(9128)
- 体(8992)
- 发展(8729)
- 展(8712)
- 策(8234)
- 财(8083)
- 土地(7506)
- 建设(7364)
- 贸(7237)
- 贸易(7230)
- 收入(7165)
- 及其(7072)
- 机构
- 学院(138911)
- 大学(132895)
- 济(61150)
- 经济(60032)
- 管理(53460)
- 研究(50403)
- 理学(46226)
- 理学院(45811)
- 农(45398)
- 管理学(45132)
- 管理学院(44875)
- 中国(39574)
- 农业(33831)
- 科学(28043)
- 京(27322)
- 业大(26876)
- 财(25562)
- 所(24623)
- 中心(24117)
- 江(22298)
- 研究所(21951)
- 农业大学(20606)
- 财经(19467)
- 范(18657)
- 师范(18559)
- 经济管理(17749)
- 经(17678)
- 院(17240)
- 州(17225)
- 省(17066)
- 基金
- 项目(91913)
- 科学(73112)
- 研究(72929)
- 基金(66378)
- 家(57425)
- 国家(56711)
- 科学基金(48397)
- 社会(48205)
- 社会科(45160)
- 社会科学(45146)
- 省(37413)
- 基金项目(35215)
- 编号(31581)
- 教育(31540)
- 划(29669)
- 农(27880)
- 自然(27880)
- 自然科(27194)
- 自然科学(27187)
- 自然科学基金(26700)
- 成果(25571)
- 资助(24497)
- 发(21849)
- 部(20987)
- 课题(20981)
- 重点(20449)
- 国家社会(20289)
- 制(19957)
- 性(19252)
- 创(19222)
共检索到2194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贺振华
在乡村政权向服务型政权转型的过程中,农村治理将更多地依赖于民间权威,即农户之间的谈判、协商与合作。农户之间要达成长期合作,就必须保证农户之间的博弈是重复博弈,这就要求村庄的结构是封闭式的,即农户无法退出村庄,没有更好的外部机会。农村的开放和农户流动使得村庄不再是封闭的,部分农户可以有更好的外部机会,农户之间的合作更加困难。改革开放以来的宗族复兴虽然表明农户存在合作的意愿,但是这种合作不是长期的。另外,本文对产权安排与农村治理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文章认为,以农户合作为基础的农村治理依赖于明晰的产权。
关键词:
宗族 农村治理 合作博弈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向勇
基于四川宜宾、江西赣州、河南驻马店三地农村宗族实践的多案例考察,探讨当前中国农村宗族运行的实然状态。研究发现,流动与分化背景下的农村宗族运行呈现出"祖荫竞赛"的实践逻辑。随着农民理性扩张与劳动力价值显化,农民意义世界中的"祖荫想象"出现明显的市场转向;比较与竞争的意识日益嵌入血缘亲情,以"己"为单位纵向历时、横向共时的"祖荫竞争"成为中国农民意义世界竞争的主要内容。在此过程中,承载祖荫符号的"事件"成为当下农村宗族运行的基础载体,"事件团结"机制周期性激活血缘关系网络,为民间信仰公共性再生产创造契机;作为"祖荫竞赛"稳定参与主体的"中坚族人"及影响"中坚族人"规模的本地经济机会,则直接影响着本地宗族秩序与"祖荫竞赛"烈度。随着"祖荫竞赛"的日益普遍化,引导农村宗族正向发展应成为新时代健全"三治融合"乡村治理体系关注的重点。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向勇
基于四川宜宾、江西赣州、河南驻马店三地农村宗族实践的多案例考察,探讨当前中国农村宗族运行的实然状态。研究发现,流动与分化背景下的农村宗族运行呈现出"祖荫竞赛"的实践逻辑。随着农民理性扩张与劳动力价值显化,农民意义世界中的"祖荫想象"出现明显的市场转向;比较与竞争的意识日益嵌入血缘亲情,以"己"为单位纵向历时、横向共时的"祖荫竞争"成为中国农民意义世界竞争的主要内容。在此过程中,承载祖荫符号的"事件"成为当下农村宗族运行的基础载体,"事件团结"机制周期性激活血缘关系网络,为民间信仰公共性再生产创造契机;作为"祖荫竞赛"稳定参与主体的"中坚族人"及影响"中坚族人"规模的本地经济机会,则直接影响着本地宗族秩序与"祖荫竞赛"烈度。随着"祖荫竞赛"的日益普遍化,引导农村宗族正向发展应成为新时代健全"三治融合"乡村治理体系关注的重点。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胡振华 陈柳钦
农村合作组织制度嵌入受到小农经济和村社文化的约束,农村合作组织的制度构架主要由产权制度、分配制度、治理结构制度以及责任制度等构成,农村合作组织的制度演进呈现农村经济合作联社—农民协会—专业合作—股份合作四个阶段,传统制度阴影、现有制度缺陷以及制度变迁成本较高成为农村合作组织的制度演进障碍,促进农村合作组织制度演进的主要措施有:加大对农村合作组织的制度供给的力度;走强制性和诱致性相结合的制度道路;营造制度环境并提供政府援助;以及通过体制创新,构建农村"2+1"新模式;等等。
关键词:
农村合作组织 制度安排 制度演进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成良
宗族村落的农民集体行动表现出较强的组织性,这种强组织性以农民的血缘和地缘认同为基础,以情感和共同利益为纽带,形成一个自组织系统,在此基础上的农民集体行动有着深厚的社会基础。文章采用质性研究的方法对桂北一个宗族村落的集体行动进行深描,探究在多元主体互动中农民集体行动的复杂性:村组干部的主导,积极分子和第三种力量的介入,群众的共同参与,形成并引导着集体行动,从而在与不同主体的互动中选择有利于共同体的行动策略。政府对农民自组织集体行动要慎重对待,理性分析行动诉求,切忌将矛盾上升,不仅要稳妥地将问题解决在基层,还要警惕其他势力介入到群体性事件中,冲击社会稳定。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秦勃
宗族是村庄政治生活函数中的一个重要变量。在农村场域中,宗族依然扮演着农村社会自我运行中的重要角色,并显示着其强大的影响力。本文选取了湘南一个村庄中两个势均力敌的异姓宗族,分析他们在村民选举中的博弈行为。通过个案研究可以显见,在双方或几方宗族势力相当的情况下,如果村民们只是各自投自己一方的选票,进行非合作博弈,其结果只会是选举失败,而导致这种状况的深层次原因包括宗族非理性的认同、宗族之间的利益冲突以及农村社会的面子观等。缓和或者消解这种宗族之间的非合作博弈,发挥宗族在乡村治理中的积极作用,采取的措施应该是"疏",而不是"堵"。
关键词:
村民自治 宗族 博弈 选举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陈永平
宗族势力在农村复活,值得重视。宗族势力作为中国农村独特的文化现象,过去是、现在仍然是影响农民行为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孙中山先生早就指出:“中国人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余练
本文以湖北省中部地区LG村派性政治为例发现,社会结构和利益分配并非村庄派性政治形成的主要原因,寡头统治下的反抗型社会抗争成为LG村派性政治的核心要素。研究认为,反抗型派性政治起因于富人治村,形成于寡头政治。选举成为派性竞争和派性博弈的大舞台。在派性斗争中,派性充分利用群众进行维权抗争,针对对方贿选行为进行程序抗争,利用治理进行舆论抗争。反抗型派性政治具有目的抗争性、手段抗争性和策略抗争性三大内涵。在治理效果上,它具有伸张正义,抑制寡头政治;监督社区公共权力,促进公共权力民主运行和提高村民政治效能感三大作用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栓军
农村信息化重点是为农户提供网络信息服务,实现数字农村,政府为强调农村信息化的重要性,于2004~2008年5年期间下发了5个"1号文件",一再强调信息化这一政策。而农村信息化与农村经济发展存在何种关系?农村信息化建设效果又如何体现?本文将做进一步研究。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伍骏骞 齐秀琳 范丹 李谷成
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中国的宗族网络及其活动实现了普遍复兴,并且在农村经济改革、村民自治中发挥了行政体制无法替代的作用。本文剖析宗族网络特质发现,宗族网络将通过自身权威和非正式权威制衡两条路径对村庄的权力结构进行重构,形成农户的集体行动,进而影响到农民的土地流转行为。进一步,本文基于243个村庄的区域全样本调研数据分析得出宗族网络将对土地流转率产生正向显著的作用,而宗族网络将对土地流转价格产生负向显著作用。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郭云南 姚洋
以农业部固定观察点调查和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的补充调查数据为基础,本文从宗族网络的角度考察了转型期间农村劳动力流动的行为。研究表明:(1)以家庭姓氏的人口比例衡量的宗族网络规模对家庭外出打工影响不大,而真正发挥作用的是家庭的宗族网络强度。也就是说,相比于姓氏没有祠堂或家谱的家庭,外出打工的可能性在姓氏有祠堂或家谱的家庭中更高。(2)围绕着宗族网络而产生的赠送或往来礼金,为其成员的劳动力流动提供了一种社会保险,从而促进外出打工。(3)以血缘为纽带的宗族网络作为传统农村的典型特征,其作用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趋于弱化。本文的发现有助于理解传统组织(如宗族)和现代制度(如市场化)之间的互动关系,对我们理...
关键词:
劳动力流动 宗族网络 社会保险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李成贵
本文对当代中国农村宗法制度进行了综合分析。文章把文化因素和社会人文条件纳入视野,剖析了农村宗族的变迁和重整的机理与过程;考察了宗族这一特殊组织的经济学涵义,认为对新制度经济学的研究而言,很少有像宗族这样有效的典型例子。此外,还综合分析了宗族的绩效和局限,及其创造性转化问题。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蔡立雄
中国农村宗族制度的主要功能是生存保障功能和发展功能,宗族制度的兴衰与其功能的承担和发挥密切相关。建国初宗族制度的衰退是土改使宗族制度生存保障的必要性和能力大为下降的结果。1953年后集体化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农民丧失了生产积极性和灾年的自我保障能力,农民回归向宗族寻求生存保障,使宗族制度获得增强。1978年后发展成为农民参与经济活动的主要目的,宗族制度中以维持生存为目标的功能性制度失去了存在的必要性,但由于正式制度的不完善性,农民大量发掘宗族制度中有利发展的因素,宗族制度在短暂衰退后再度复兴。1990年代后期,中国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和社会信用体系的发展以及新经济组织对宗族制度的有效替代,中国乡村...
关键词:
农村 宗族制度 功能 演化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李远行 朱士群
本文通过对中国转型社会中农村宗族组织建构的制度性空间和法理性基础的剖析,揭示了农村宗族组织的实际结构、功能及运作效果,并试图描述出宗族组织是如何作为社会成员去获取社会资本,以融合于当代中国社会的组织体系之中的。
关键词:
宗族 制度 法理 场域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吴九兴
在界定公私合作农地整理项目模式的基础上,采用博弈分析法,分析公私合作农地整理项目参与主体的行为目标,探究公私合作农地整理项目中的政府与企业、企业与农村集体组织、企业与农户的博弈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公私合作农地整理项目参与主体的行为目标存在差异;协调政府追求社会福利最大化与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目标冲突可提高项目效率;协调企业与农村集体组织对促进合作有正向影响;农户参与对提高农户项目的满意度有显著意义;政府单一财政投资存在低效率现象,企业单独投资可能导致社会福利损失,政府和企业合作有利于提高农地整理项目的投资效率;政府和企业的合作均衡受各自保留效用的影响,企业与农村集体组织合作投资的初始投入成本对...
关键词:
农地整理 公私合作 博弈 土地利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