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785)
- 2023(5578)
- 2022(4658)
- 2021(4563)
- 2020(3948)
- 2019(9124)
- 2018(8917)
- 2017(17748)
- 2016(9761)
- 2015(10998)
- 2014(10974)
- 2013(10955)
- 2012(10589)
- 2011(9892)
- 2010(10192)
- 2009(9777)
- 2008(9838)
- 2007(8897)
- 2006(8388)
- 2005(7790)
- 学科
- 济(38835)
- 经济(38749)
- 业(26316)
- 管理(25106)
- 企(17517)
- 企业(17517)
- 方法(15885)
- 农(15342)
- 中国(14253)
- 数学(14057)
- 数学方法(13863)
- 制(12055)
- 财(10651)
- 农业(10518)
- 银(9023)
- 银行(9007)
- 业经(8812)
- 行(8727)
- 学(8713)
- 贸(8524)
- 贸易(8518)
- 易(8360)
- 融(7555)
- 金融(7554)
- 体(7535)
- 收入(7047)
- 度(6342)
- 制度(6308)
- 地方(6158)
- 体制(6136)
- 机构
- 大学(150629)
- 学院(147817)
- 济(62035)
- 经济(60771)
- 研究(53526)
- 管理(51945)
- 理学(43897)
- 理学院(43324)
- 管理学(42521)
- 管理学院(42233)
- 中国(41909)
- 财(32985)
- 京(32371)
- 科学(31363)
- 所(27967)
- 财经(25347)
- 研究所(25120)
- 农(24640)
- 中心(23330)
- 经(22825)
- 江(22372)
- 范(21229)
- 北京(21141)
- 师范(21055)
- 业大(20170)
- 经济学(20147)
- 农业(19243)
- 院(18934)
- 财经大学(18617)
- 经济学院(18236)
- 基金
- 项目(89534)
- 科学(69723)
- 研究(67171)
- 基金(64988)
- 家(56777)
- 国家(56293)
- 科学基金(46183)
- 社会(43145)
- 社会科(40633)
- 社会科学(40621)
- 基金项目(33731)
- 省(33099)
- 教育(31051)
- 划(29122)
- 自然(27748)
- 编号(27710)
- 自然科(27004)
- 自然科学(26990)
- 资助(26528)
- 自然科学基金(26518)
- 成果(24944)
- 部(21010)
- 重点(20649)
- 课题(19697)
- 发(19627)
- 制(18094)
- 国家社会(18065)
- 教育部(17967)
- 性(17966)
- 创(17838)
共检索到2302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陈立中
采用Watts多维度贫困指数,从收入、知识和健康三个维度对我国转型时期多维度贫困进行测算,并进行夏普里分解的测算结果表明,1990-2003年我国多维度贫困出现大幅度下降,其中,收入贫困下降最多,健康贫困下降最少。另外,在整体义务教育水平提高的同时,部分人口教育年限却在下降,说明教育发展很不均衡。运用多维度方法测算贫困,便于人们识别贫困人口在不同维度上遭受的痛苦,并为政策制订者制订更具针对性的差异化和组合式反贫困政策提供依据,提高反贫困政策的瞄准效率。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张全红 周强
以MPI多维贫困指数为基准,增加收入维度,组成4个维度共11项指标,并以中国1989~2009年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为依据,借助主成分分析法进行非等权重赋值,考察了中国多维贫困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农村多维贫困为中国贫困的主要致因,所占比重约为城市贫困的5.67倍;城乡贫困差距不断缩小,农村减贫效果优于城市;贵州、河南、广西、湖南和湖北5省的收入贫困发生率较高,而多维贫困程度最低的却是湖南,其次为湖北;指标非等权重下,卫生设施、做饭燃料、受教育年限和收入4项指标对总体贫困的影响较大,应确定为重点扶贫方向。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龙莹 解浩
利用CHNS1999—2010年调查数据,采取A-F多维贫困测度方法,对中国多维贫困状况进行实证分析,并对多维贫困指数进行动态分解。实证结果表明:第一,近年来,除就业维度和教育维度贫困发生率有所上升之外,其他维度贫困发生率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医疗保险和收入维度最为明显。第二,多维贫困在1999—2003年间有所恶化,此时返贫人口比重高于脱贫人口比重,2003—2010年间有所改善,此时脱贫人口比重高于返贫人口比重。长期贫困人口比重在1999—2010年间出现显著的下降。第三,早期多维贫困状况恶化的主要原因是返贫效应大于脱贫效应,近年来多维贫困状况改善的主要原因是脱贫效应大于返贫效应,而长期贫困效应在其中所起的作用较小。
关键词:
贫困发生率 多维贫困指数 返贫效应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张全红 李博 周强
贫困的多维福利剥夺程度高低和持续时间长短是近年来理论界关注的焦点,也是政府制定精准扶贫政策的重要理论依据。文章综合Alkire和Foster(2011)提出的多维贫困测算方法和Foster(2009)提出的长期贫困测算方法,构建了长期多维贫困指数和暂时多维贫困指数,实证分析了中国的贫困状况,并进行了城乡分解、指标分解和区域分解。结果发现:第一,样本家庭在多维视角下的长期贫困比例要高于暂时贫困,这与单一地从收入角度来分析长期贫困和暂时贫困的结论恰好相反;第二,对于所有类型的贫困而言,教育年限、医疗保险和健康
关键词:
多维贫困 结构分解 精准扶贫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张全红 李博 周强
贫困的多维福利剥夺程度高低和持续时间长短是近年来理论界关注的焦点,也是政府制定精准扶贫政策的重要理论依据。文章综合Alkire和Foster(2011)提出的多维贫困测算方法和Foster(2009)提出的长期贫困测算方法,构建了长期多维贫困指数和暂时多维贫困指数,实证分析了中国的贫困状况,并进行了城乡分解、指标分解和区域分解。结果发现:第一,样本家庭在多维视角下的长期贫困比例要高于暂时贫困,这与单一地从收入角度来分析长期贫困和暂时贫困的结论恰好相反;第二,对于所有类型的贫困而言,教育年限、医疗保险和健康的贡献度都排在前三位,但健康对于长期贫困人口的贡献度要明显高于暂时贫困;第三,总体看来,农村的多维贫困程度不仅高于城市,而且很多指标的贫困持续时间也要高于城市;第四,从四大区域看,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中西部地区,长期多维贫困程度要高于东部和东北部地区。
关键词:
多维贫困 结构分解 精准扶贫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邹薇 方迎风
文章利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8个调查年度的数据,基于"能力"方法的视角,选用收入、教育和生活质量3个维度,对中国的贫困状况进行了动态多维度考察,结果发现:(1)相对于单一的收入贫困,多维贫困程度更为严重、波动性更大,贫困人口应对外部冲击的脆弱性明显,其中教育贫困尤其严重。(2)尽管农村与城市之间收入贫困趋于收敛,但近年来农村多维贫困对全国的贡献度高达80%以上,城乡间多维贫困差异有不断扩大的趋势。(3)指标等权重情形下的多维贫困随时间推移呈平稳快速下降态势,其中生活质量改善对多维贫困下降的贡献度最大。(4)就影响多维贫困的外在环境因素而言,东部地区的多维贫困下降明显快于其他地区,家庭中劳动力及户主的特征也对多维贫困产生显著影响。文章探讨了多维贫困的致因和消除多维贫困的政策选择。
关键词:
多维贫困指数 能力方法 动态测度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沈扬扬 Sabina Alkire 詹鹏
本文基于中国家庭调查数据(CFPS),依据全球MPI标准,测算并分析了中国的多维贫困状况。研究发现,中国的多维贫困程度并不高,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呈现下降趋势;区域发展不平衡对多维贫困有着显著的影响;贫困人群普遍在健康、教育等方面遭受了剥夺,但细化到各群组,指标贡献度各有差异;经济贫困与多维贫困的交叠程度呈跨期递减趋势。总体而言,中国以发展为中心的扶贫政策在实践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贫困人口的发展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这是中国在减贫领域取得巨大成就的一条重要经验,同时也预示了中国在2020年前全面奔向小康社会、实现减贫目标的良好前景。
关键词:
多维贫困 经济贫困 分解分析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群峰 徐文雪
文章将综合模糊集相对方法用于多维深度贫困识别与指标的权重系数确定,并引入贫困持续时间因素构建了一个具有维度和子群可分解性的多维深度贫困指数。该方法以贫困指标的分布函数为基础构造隶属函数,将多维一般性贫困测量A-F方法拓展到多维深度贫困测度。根据2015—2017年河南省深度贫困县入户调查数据,计算多维深度贫困指数并在不同区域和维度上进行分解,较为精确地测度了多维深度贫困的动态特征。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周华 李品芳 崔秋勇
本文构建多维度益贫式增长(Pro-Poor Growth)度量方法,对中国是否实现多维度益贫式增长进行实证度量,将益贫式增长的潜在来源分解为经济增长、社会收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三部分,并将促进多维度益贫式增长的政策划分为促进社会收入再分配和初次分配政策。研究表明,1981~2005年中国在部分年份实现了收入维度益贫式增长;而在教育、医疗以及综合福利维度未实现益贫式增长。影响因素不是社会收入再分配和收入增长,而是社会收入初次分配。教育人力资本、社会保障对益贫式增长有一定影响但不显著。
关键词:
益贫式增长 贫困 不平等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承 彭新万 陈华脉
2020年后,缓解相对贫困是我国反贫困事业的重点内容。基于收入维度先行剥夺的视角下依据福利维度的剥夺数量来判断相对贫困的类型,并在修正MPI框架的基础上构建我国多维相对贫困指标体系,结合2018年CFPS数据运用A-F、logit方法分析我国多维相对贫困状况及其驱动效应。研究发现:(1)我国多维相对贫困问题总体上比较突出,但遭受极端剥夺的多维相对贫困情况较少,农村多维相对贫困程度要略高于城镇。受教育程度与医疗卫生维度为我国多维相对贫困的主要贡献因子。(2)八大经济区域的多维相对贫困程度、各维度的贡献率各有差异,存在较大的异质性,经济欠发达区域更容易遭受多维度剥夺而陷入相对贫困之中。(3)我国以临界型、脆弱型与一般型多维相对贫困为主体,农村四种多维相对贫困类型家庭数量及人口占比均高于城镇家庭。黄河区域、西南区域、东北区域、西北区域与北部区域的家庭数量及人口占比较高。(4)户主、家庭、乡村(社区)与地区因素均对我国多维相对贫困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四种多维相对贫困类型以及城乡家庭的驱动效应存在明显差异。为此,我国缓解相对贫困应多维度进行政策干预,重视城乡、区域之间的差异,因地制宜、因家庭制宜精准施策。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张童朝 颜廷武 何可 张俊飚
在农村扶贫攻坚任务趋紧形势下,市场化反贫困被认为是不容忽视的重要手段。为探究市场化反贫困思路是否符合实践需要,基于广西和陕西两省(区)连片特困地区419份农户调查数据,应用拓展的AF方法对农户多维贫困进行测量。研究结果显示:(1)多维贫困问题在连片特困地区广泛存在,且多维贫困发生率和多维贫困指数较高。不同维度的贫困程度差异较大,各维度按MPI贡献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市场参与贫困、收入贫困、教育贫困、基础设施贫困。(2)市场参与维度各环节贫困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产后环节、产中环节、产前环节。因此,要深入推进市场化减贫战略,通过促进农户稳定融入农产品供应链、完善农业生产服务体系、加强收入及教育常规扶...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张全红 周强
以MPI多维贫困指数为基准,使用CHNS面板数据,考察1989年以来中国多维贫困的动态变化并进行分解。结果表明,多维贫困的下降幅度超过单一收入贫困的下降幅度;农村贫困一直是中国贫困的主体,但城乡之间的贫困差别已从收入因素转变到非收入因素;贫困的主要致因从早期的卫生设施和收入因素转变到目前的卫生设施和教育因素。因此,反贫困政策要从单一的收入视角转向多维视角,尤其要重视从农村教育和生活水平方面来提高反贫困效果。
关键词:
多维贫困 MPI指数 测度 分解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昊 张昭
本文采用国际上常用的AF多维贫困测度方法,结合中国家庭收入调查数据(CHIP2013)中的流动人口子样本,着重从健康、教育、生活水平和社会排斥四个维度测量并分析了中国流动人口的多维贫困。研究表明:(1)流动人口在以上四个维度存在不同程度剥夺,因而存在多维贫困现象,并且多维贫困与收入贫困两种理念结合起来可以为流动人口多维贫困的测量、评估和预警提供新的思路;(2)流动人口多维贫困的维度分解表明,社会排斥对总体多维贫困指数的贡献最大,是流动人口多维贫困不可忽视的维度;(3)流动人口多维贫困的子群分解表明,县内流动的流动人口多维贫困程度最高,并且对总体多维贫困指数贡献最大,但是流动范围的增加并不必然降低流动人口的多维贫困。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王春超 叶琴
本文采用CHNS2000-2009年的个人数据,利用A-F多维贫困测量方法估计中国9省的劳动者在收入、健康、教育、医疗保险四个维度的多维贫困,对比分析农民工和城市劳动者多维贫困的状况。引入市场化指数这一制度变量解释农民工和城市劳动者多维贫困的变化。研究发现市场化是农民工多维贫困状况改善的重要原因。为了进一步分析农民工多维贫困内部各维度的变化,利用Heckman两步法分别估计农民工和城市劳动者的教育对收入回报的截面变动趋势,并采用个体面板数据估计、比较农民工和城市劳动者十年间的总体教育回报状况。研究发现:农民工的多维贫困状况较全国水平和城市劳动者均严重。收入与教育维度的贫困对农民工多维贫困的贡献...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方迎风
本文认为,用单一的收入标准来了解贫困会低估个体真实的贫困状况,很难全面反映个体贫困的复杂性、脆弱性和持久性。本文基于Sen的能力方法,使用中国健康营养调查数据,利用模糊集方法测度中国的多维贫困状况。结论显示,相对于收入贫困,个体的教育、健康和医疗保险等贫困状况更为严重;多维贫困关于测度方法、权重较敏感,等权重下的AF多维贫困被其它方法与权重下的多维贫困严格占优,而在Betti&Verma权重下的AF多维贫困中,则住房、卫生设施和健康对多维贫困的贡献更大;多维贫困在西部、农村及女性中依然更严重。
关键词:
多维贫困 能力方法 完全模糊及相对方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