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960)
2023(12959)
2022(10982)
2021(10168)
2020(8402)
2019(19484)
2018(19368)
2017(37774)
2016(20949)
2015(24161)
2014(24814)
2013(24749)
2012(23998)
2011(21956)
2010(22737)
2009(21309)
2008(21691)
2007(20152)
2006(18169)
2005(17042)
作者
(64349)
(53408)
(53165)
(50908)
(34019)
(25616)
(24620)
(20760)
(20096)
(19501)
(18255)
(17970)
(17216)
(17111)
(16684)
(16541)
(16303)
(15825)
(15522)
(15380)
(13668)
(13396)
(13168)
(12288)
(12237)
(12045)
(11999)
(11988)
(11011)
(10741)
学科
(96736)
经济(96634)
管理(56546)
(54105)
(40613)
企业(40613)
方法(35595)
中国(31073)
数学(30890)
数学方法(30541)
(28954)
地方(27151)
(22833)
业经(21555)
(20640)
农业(19211)
(18929)
(18410)
贸易(18394)
(18360)
银行(18327)
(17758)
(17636)
(16797)
金融(16795)
地方经济(15170)
环境(14926)
(14452)
(14366)
理论(13814)
机构
学院(314606)
大学(311843)
(130135)
经济(127032)
研究(112713)
管理(111998)
理学(93001)
理学院(91789)
管理学(90205)
管理学院(89589)
中国(88707)
(68728)
科学(68409)
(63794)
(59728)
(54387)
研究所(53046)
(52399)
中心(51892)
财经(48429)
(44949)
北京(44945)
师范(44547)
业大(43798)
(43345)
(42278)
农业(42234)
(39946)
经济学(39814)
(36677)
基金
项目(187839)
科学(145041)
研究(142634)
基金(130136)
(112019)
国家(110967)
科学基金(92612)
社会(87297)
社会科(82485)
社会科学(82461)
(75830)
基金项目(68210)
教育(65783)
(63436)
编号(61206)
自然(56409)
自然科(54904)
自然科学(54887)
资助(53934)
自然科学基金(53839)
成果(52181)
(46651)
课题(43848)
重点(43105)
(41168)
(38269)
发展(37857)
(37226)
(36534)
创新(35850)
期刊
(160515)
经济(160515)
研究(102121)
中国(70972)
(51285)
(49534)
学报(46607)
科学(42425)
管理(41866)
教育(41524)
(36353)
金融(36353)
大学(34667)
农业(34179)
学学(31962)
技术(29079)
业经(27719)
经济研究(24760)
财经(24213)
问题(22063)
(20945)
(17969)
(17736)
图书(17669)
技术经济(16257)
理论(16012)
商业(15902)
国际(15189)
统计(14873)
(14819)
共检索到50784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郑安文  
我国是一个转型中的发展中国家,既面临着经济体制上的转型,又面临着从不发达到现代化的经济结构的转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实现这一“双重转型”的过程中,一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同时也出现了许多宏观层面的结构性矛盾和各种社会问题。如何使我国经济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实现区域之间的和谐发展,将成为今后长期的重要任务。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杨承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区域发展理论创新内容十分丰富,概括起来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立足于中国实际,运用“两只手”统筹协调区域发展中的特殊关系,构建和优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空间结构,形成全国整体综合优势,通过全面发展实现区域间共同富裕与和谐。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高连和  
当和谐社会成为当今中国经济发展动力和社会目标的时候,从理论上研究并在实践中探索区域金融和谐发展的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区域金融的和谐不仅表现为"自和谐",而且表现为"共和谐"。区域金融和谐发展是一个"自和谐"与"共和谐"相融相洽的金融复杂系统的动态适应性平衡过程,其基本维次是多方位、立体的。区域金融和谐发展的内在机理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区域金融和谐发展的本质、内容和形式三个层面之间有秩序有规律地完美结合,形成一个强大的、有力的区域金融和谐发展体系。
[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作者] 石虹  
我国西部区域高等教育目前正处在由精英化向大众化的转化阶段,今后的发展目标应该围绕大众化,在提高教育质量、坚持两条腿走路、人才立教、培育地方品牌、重视应用型等方面努力采取行之有效的战略和对策。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吉宏 ,杨太康 ,龙瑜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马志荣  张莉  
文章分析了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保护海洋环境,促进海洋生态良性循环,确保海洋资源合理开发,促进海洋区域经济和谐发展的战略构想。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张志元  滕春强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区际差距过大成为新时期我国各区域间的突出矛盾,因而,统筹区域发展、实现区域共生成为和谐社会构建背景下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基于这一理念,提出了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和谐观,并分析了实现我国区域经济和谐发展的现实基础,最后,基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现状,提出了区域经济和谐发展的构建机制。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文斌  
从定义出发,阐述了对文化生态旅游的几点认识,并用系统理论对其进行探讨,试图诠释文化生态旅游的本质及特征。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廖晨竹  
职业教育培养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支撑;职业教育的专业建设,是紧密联系区域产业与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枢纽。文章以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新疆的昌吉州为研究样本,提出职业院校专业建设与区域产业转型升级融合发展的战略导向:主攻领军队伍建设,主办优势高水平专业,主谋技术技能培养,培育创新创业精神。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桂拉旦  李具恒  
在分析影响区域经济增长或区域差距的要素时,已有理论难以解决要素的穷尽和要素系统的结构整合问题。依托可持续和谐发展观的逻辑理念,广义梯度理论将梯度扩展为自然要素、经济、社会、人力资源、生态环境、制度等多维层面,揭示了梯度分布间的耦合关系和多元交叉互推机理,整合了众多区域发展理论,实现了对梯度理论的创新,并尝试解决要素的穷尽和要素系统的结构整合问题。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赵海林  
会计制度的局限性导致公司层次与智力资本相关的财富被隐藏,相应区域层次和国家层次的财富也被隐藏。文章从微观透视宏观的角度,分析了区域层次智力资本三要素,并且从智力资本现状、投资预测及智力资本效果三维角度选择指标。在此基础上,以华东六省一市为例,对该七个区域的智力资本进行衡量和比较,发现智力资本区域间发展不均衡现象严重。最后,文章提出了促进区域间智力资本和谐发展的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卢瑾  
社会资本是一种独立于物质资本、人力资本之外的特殊资本形式,其核心要素在于个体或组织所拥有的社会关系网络、信任和具有互惠性的行为规范。社会资本能够降低经济活动的交易成本,促进区域经济和谐发展,但有时也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社会资本内容和实质的不同是当前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重要原因,因此应积极培育现代社会资本,避免其缺陷,构建以社会资本为纽带的区域经济和谐发展体系。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郭旭东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我国资本市场发展必然也要步入和谐发展阶段。本文通过探讨发展资本市场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得出资本市场的和谐发展要遵循哲学理论"度"的原则,进而总结出发展我国和谐资本市场、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这一结论。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王丹  
区域经济为区域文化的发展提高物质基础,区域文化为区域经济提供素质支持,这两者之间相互促进,同时相互约束。文化已深深融入当今社会经济运行之中并成为经济发展持久的动力。区域经济要形成特色并健康发展,就必须立足文化和经济的相互关系,在制定实施区域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方案时,把文化作为经济发展的资本,把文化经济化作为经济发展的手段,使之成为一个发展整体。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邓力平  
构建和谐税收是我国税务部门近年来形成的重要工作思路,我们应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理解与把握和谐税收的内涵,并将其贯穿于"十二五"时期我国税收发展的过程中。本文在回顾和谐税收理念之不断发展的基础上,提出可以从五个依次递进的层面来把握这一理念,即和谐税收征纳关系的构建、税收自身的和谐发展、对和谐的税收社会环境的追求、税收在"转方式、调结构"和促进人与自然和谐中的作用,以及主权国家税收对和谐世界构建的贡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