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260)
2023(16067)
2022(13683)
2021(12839)
2020(10544)
2019(24376)
2018(24092)
2017(47392)
2016(25230)
2015(28486)
2014(28167)
2013(27711)
2012(25215)
2011(22717)
2010(22441)
2009(20401)
2008(19571)
2007(17150)
2006(15017)
2005(12562)
作者
(70443)
(59126)
(58260)
(55690)
(37165)
(28255)
(26488)
(23291)
(22270)
(20598)
(20027)
(19664)
(18218)
(18171)
(17997)
(17712)
(17543)
(17350)
(16867)
(16558)
(14491)
(14314)
(14254)
(13588)
(13292)
(13090)
(12881)
(12808)
(11816)
(11631)
学科
(107795)
经济(107683)
(76822)
管理(70069)
(54920)
企业(54920)
(51406)
方法(50373)
数学(44961)
数学方法(44430)
农业(34182)
业经(27883)
中国(26108)
(25472)
地方(21596)
(19542)
(18889)
(18178)
贸易(18172)
(17663)
技术(16498)
(15991)
财务(15921)
财务管理(15886)
环境(15581)
理论(15309)
企业财务(15098)
(14779)
(14572)
银行(14538)
机构
学院(356484)
大学(353729)
管理(146275)
(145508)
经济(142609)
理学(128677)
理学院(127420)
管理学(125212)
管理学院(124573)
研究(112453)
中国(84303)
(72496)
(70221)
科学(68946)
(63400)
业大(57671)
(54002)
农业(53655)
中心(53110)
财经(52175)
(50131)
研究所(49386)
(47879)
(45675)
师范(45290)
北京(44567)
经济学(43473)
(40647)
(40592)
经济管理(40195)
基金
项目(252689)
科学(200053)
研究(186812)
基金(184807)
(159632)
国家(158253)
科学基金(137778)
社会(119456)
社会科(113021)
社会科学(112991)
(98770)
基金项目(98613)
自然(88761)
自然科(86697)
自然科学(86678)
自然科学基金(85131)
教育(85059)
(81853)
编号(77000)
资助(75474)
成果(60558)
(56392)
重点(55575)
(53956)
(52442)
课题(51324)
国家社会(49319)
创新(48853)
教育部(48647)
科研(48150)
期刊
(154503)
经济(154503)
研究(99072)
(71301)
中国(61322)
学报(54858)
科学(51255)
农业(48692)
管理(48521)
(46201)
大学(43357)
学学(41259)
教育(34860)
业经(31510)
(31101)
金融(31101)
技术(30819)
财经(24514)
经济研究(22810)
(22178)
问题(21771)
(20777)
(18405)
技术经济(17121)
科技(16975)
理论(16840)
图书(16318)
现代(15833)
统计(15745)
商业(15608)
共检索到49845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叶裕民  牛楠  
"突进式"的"整体拆除-搬迁-重建",是当前政府部门主导城中村改造的最主要模式,这种改造模式往往会遇到很强的社会阻力,政策效果难以实现。本文通过农民工住宅选择的理论模型,从微观视角解释城中村存在和当前"突进式"改造模式预期效果难以实现的原因。通过对2007年和2009年北京市调研数据的实证分析发现,在户籍制度约束下,农民工住宅选择具有就业趋向和租金规避特征,并导致其偏好在城中村居住。从长远来看,转变经济利益导向观念,最大可能地考虑公共利益,由"突进式"整体改造模式向"渐进式"综合改良模式转变,是城中村改造的正确方向。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崔晓黎  
我国目前正处于城市化高速发展的时期,大量农民转向城市就业、定居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城中村的问题说到底就是城市发展中缺乏前期的“疏导”予案,等问题累积大了,政府不得不支付更大的成本来解决。我们主张大中城市郊区农村的村委会可以主动为农民工朋友建立相对稳定的居住社区。一方面可以大大降低农民工居住的费用, 另一方面可以大幅度缓解城中村改造的压力。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董金秋  贾俊民  
基于市民身份的社会学视角,以城中村农民市民化的演变效果为焦点,提出了一个市民性的六因子概念模型:市民理性精神、市民职业性、市民生活方式、市民社会保障性、市民社会参与性及市民政治自治性。从保定市薛刘营村抽取267位村民收集数据资料,分别用一阶和二阶验证性因子分析模型对数据资料进行拟合,结果表明,村民市民化六个维度的演变呈现出不同步性;同时,这六个因子又共同组成了一个更高级因子——市民性的完整表征。最后提出需要通过市民教育、就业服务、完善市民权制度和建立市民化监测指标体系来进一步促进城中村村民的市民化进程。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杨宇鹏  宋波  
陕西西安市的城中村数量多、规模大,改造的资金需求大。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本文引入信托融资模式,通过对西安市城中村土地开发的特点以及与信托的独特适用性,分析了率先引入信托融资的必要性及运行思路。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关海玲  陈建成  肖永红  
农业增长缓慢,农村发展滞后,农民收入低下,已成为当前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而都市农业是突破"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都市农业的发展与城市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城市的快速发展为都市农业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发展前景,同时都市农业对城市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提出了要求,并肩负起改造的重任。虽然都市农业不是促进"城中村"改造的直接动因,但都市农业的发展也有对"城中村"进行改造的客观要求。与此同时,都市农业也给"城中村"的改造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出路。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阮梅洪  
城中村村民和进城农民工主导义乌市常住城镇人口的快速增长,但市民化进程却相对滞后。运用参照依赖、损失厌恶理论,从村民、农民工对城市化价值感知和市民化意愿的角度,解释了村民和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中,村民较高资产、较好的城市保障与低转化率的悖论;并从城市对农民工价值认知和保障农民工需求意愿的角度,解释了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目标与农民工资产沉淀城市保障不足之间的悖论。为有效解决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村民和农民工市民化的悖论现象,坚持尊重农民意愿的基本原则,提出了分层分类引导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具体对策,以期探索一条构建以促进人的发展为核心的城镇化路径。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红  
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和现代化的高速发展,出现了“城中村”这一新生事物。“城中村”农民也随之急剧分化,形成了一系列新的时代特点,并广泛而深刻地影响着农村社会发展。本文以陕西省的付村、梁村、彭村、南村、北村和东村6个村庄为典型案例进行分析,从实证的角度系统地考察转型时期的“城中村”农民分化及其特点。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孙聪  宋志达  郑思齐  
基于北京市"城中村"微观调研数据,本研究对农民工住房需求特征进行分析,测算出农民工住房需求具有较低的收入弹性,发现社会融合度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并且该影响存在群体间差异和代际差别,进一步利用将住房支出进行分解来识别农民工对居住空间和住房周边区位特征的细分需求特征。并结合实证研究的发现为城乡一体化的住房保障体系优化提供建议。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孙聪  宋志达  郑思齐  
基于北京市"城中村"微观调研数据,本研究对农民工住房需求特征进行分析,测算出农民工住房需求具有较低的收入弹性,发现社会融合度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并且该影响存在群体间差异和代际差别,进一步利用将住房支出进行分解来识别农民工对居住空间和住房周边区位特征的细分需求特征。并结合实证研究的发现为城乡一体化的住房保障体系优化提供建议。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刘玲  
西安市城中村改造是西安打造国际化大都市目标中的二级目标。经过近十年的探索,西安市城中村涉及村落、人口、区域及可耕地面积都在呈递减趋势,但围绕改造中出现的社会问题却呈多样化态势。问题的累积表明,城乡之间的开放维度这个结构性背景没有发生根本性变更,城中村地理空间城市化而社区管理边缘化所引发的农民的悖论心理进入了我们的研究视野。具体表现为:农民朝城市单向线性流动与失去土地的困窘焦虑相伴、农民接受城市文化洗礼与心理上的弱势认同并存、融入城市的期望与新身份模糊同在。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李倩  许晓东  
借助计量学分析方法,对1999-2017年中国知网收录的以"城中村改造"为主题的期刊论文进行了统计和分析。结果显示:"城中村改造"研究经历了快速增长后的回落;相关文献从问题特征入手,经历了不同方法、视角的研究及跨学科的研究。目前,"城中村改造"的研究开始转向棚户区改造、低收入群体居住权、保障弱势群体社会分配利益等方面。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刘宪法  
城中村改造实际上是政府与城中村的居民就其手中的土地的支配权和使用权所做的一笔交易。这个交易能否达成,关键要看价格,城中村改造的难点就在定价上。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傅晨  刘梦琴  
迄今为止,大多数研究用"城市的眼光"看待"城中村"及其问题,把"城中村"归结为城市问题。本文将"城中村"定义为制度意义的农村,将"城中村"作为一个特殊的"三农"问题进行研究,提出"城中村"改造的关键是突破"制度瓶颈"。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顾协国  
"城中村"是城市的低成本生活区,吸引了大量的外来务工人员在此居住。他们与原住民比邻而居,在户籍、社会保障、治安、子女教育、环境卫生等方面存在着鲜明的对比,从而使农民工问题在"城中村"有了集中的体现。政府应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从人本管理、扩大社会保障范围、提倡社会新风尚、增加投入等方面切实解决"城中村"农民工问题。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红  
“城中村”的农民分化是以职业分化为基础的。丧失土地将对农民产生一个推力,即使其职业类型由传统的农业推向非农产业;而城镇的“华灯效应”叉将对失地农民产生一个拉力,将其拉向城镇就业。在这个过程中,职业的分化将直接导致农民群体内部的分化。但是,根据我们对陕西六个“城中村”的调查,农民职业的分化并不明显,主要原因在于许多农民除农业生产外没有一技之长。现阶段,“城中村”农民陷于“种田无地、就业无门”的尴尬境地。构建一个完善的职业技术教育培训网络,成为“城中村”农民的根本出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