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400)
2023(10302)
2022(8529)
2021(7996)
2020(6592)
2019(14635)
2018(14508)
2017(29093)
2016(15964)
2015(17752)
2014(17569)
2013(17395)
2012(16095)
2011(14703)
2010(15111)
2009(14387)
2008(14317)
2007(13206)
2006(12246)
2005(11153)
作者
(43327)
(36952)
(36096)
(34819)
(23286)
(17597)
(16457)
(14052)
(13903)
(13263)
(12579)
(12082)
(11781)
(11685)
(11629)
(10979)
(10805)
(10688)
(10590)
(10469)
(9393)
(9095)
(8941)
(8493)
(8387)
(8341)
(8284)
(8134)
(7387)
(7146)
学科
(64517)
经济(64415)
(58247)
管理(49368)
(46742)
(37116)
企业(37116)
农业(30936)
业经(20612)
(20592)
(20215)
方法(20064)
中国(18313)
数学(17431)
数学方法(17206)
(14413)
(14154)
地方(13340)
(12954)
银行(12948)
(12462)
(12114)
贸易(12108)
(11901)
(11435)
金融(11433)
(11216)
财务(11185)
财务管理(11156)
(10919)
机构
学院(226664)
大学(220617)
(101172)
经济(99072)
管理(88639)
研究(76912)
理学(75493)
理学院(74826)
管理学(73813)
管理学院(73375)
中国(62832)
(52124)
(50142)
(45181)
科学(41842)
农业(39189)
(38016)
财经(37440)
(37318)
中心(36887)
业大(35675)
(33856)
研究所(33396)
经济学(29653)
(28466)
北京(28054)
(27796)
师范(27615)
财经大学(27063)
(26944)
基金
项目(142281)
科学(113569)
研究(111927)
基金(103256)
(87524)
国家(86611)
科学基金(75152)
社会(72856)
社会科(68697)
社会科学(68679)
(56488)
基金项目(53710)
教育(50120)
编号(47490)
(45747)
自然(45135)
自然科(44050)
自然科学(44042)
自然科学基金(43291)
资助(41531)
成果(39719)
(34259)
(33204)
课题(32426)
(31987)
重点(31377)
(30355)
(30041)
(29834)
国家社会(29786)
期刊
(124870)
经济(124870)
研究(72034)
(56967)
中国(51954)
(38930)
农业(37994)
管理(31423)
(30877)
金融(30877)
科学(29465)
学报(29140)
业经(25599)
大学(24444)
教育(23827)
学学(23238)
技术(19404)
财经(18834)
(17668)
经济研究(17089)
问题(17075)
(16068)
农村(15263)
(15263)
农业经济(14550)
世界(13375)
经济问题(12039)
(11983)
技术经济(11520)
(11417)
共检索到36100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林亦平  
农业是个政策性的产业。农民利益的实现过程、程度与方向在经济转型时期与政策的基础与原则的选择、确立有密切的关系。经济发展的不同时期,政策基础、原则的选择应该具有发展、动态的过程。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林亦平  
从历史到现实,农业就是一个政策性的产业;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形式就是政府主导经济运行体制;产业显示的特点与经济运行方式的结合,意味着政府职能的转化往往是农民利益实现的关键因素。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孙玉娟  赵丽媛  赵琳  
当前我国失地农民所拥有的组织资源、经济资源和文化资源相对不足,其利益表达空间狭小、利益表达通道不畅。失地农民权益受损关涉社会和谐稳定,引导和规范失地农民在良性互动中实现利益有序有效表达,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林亦平  
利益的多元化是转型时期的重要特点。作为弱势群体的农民利益表达的有效性往往决定其利益实现的程度;从农民的"不愿"、"不敢"与"不善"到"愿意"、"敢于"与"善于"表达路径的转变,是农民利益表达模式的理性构建的基础与趋势,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必然要求。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金玉国  
转轨时期农民利益流失问题的制度分析与对象金玉国一、农民利益流失:新形势下的老问题我国目前正处在一个激烈的体制变革时期。体制的转轨导致了社会利益关系格局的重构。在这个过程中,农民的外部经济环境从总体上趋于恶化,致使建国以来一直未能解决的农民利益流失问题...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孙放  贺鲲鹏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民土地被征用的情况越来越多,失地农民的数量越来越庞大,失地农民的保障机制还存在着补偿标准低、无法稳定就业、缺乏基本的社会保障和维权意识差等问题,需要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解决。高度重视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使他们能够享受到改革与发展的成果,是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也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需要。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王国敏  岳缠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以征占土地搞开发建设为标志的大中城市扩展使大量的农民失去了维持生存的土地 ,虽然我国建立了相应的土地补偿机制 ,但目前这一机制还缺乏合理性和说服力 ,尽快建构并完善合理的征地补偿利益分享机制、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和保护失地农民利益的法律体系等失地农民利益补偿机制已迫在眉睫。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永生  敖久丽  
农民持久且有保障的土地使用权是在新农村建设的新阶段被给予的,其不仅对农村的长远发展有保障作用,更保证了农村在发展过程中的稳定性。本着这一基础,势必要对农村土地进行整治,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将传统农业过渡到现代农业,规模型集约型现代农业才能得到发展。因为在对农村土地整治的这一过程中必然要进行变动与调整针对利益这一格局,我们的首要任务就是选择倾斜性的制度安排,这样就可以确保农民利益不受到损害。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刘晓惠  冉淑青  颜鹏  
随着我国城市扩张和工业化的持续加速,失地农民这一特殊群体的数量也在进一步扩大,"失地"带来的影响是长期性的,其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如就业、社会保障、身份融入、包括返贫致贫等一直以来都是学界研究关注的焦点。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我们不仅要强调"小康",更要强调"全面",让每个人都能享受到改革发展带来的红利。因此,在新时代新要求下,建立失地农民利益长效保障机制十分必要,确保不让失地农民因为失地而"致贫"或"返贫",不让一人游离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外。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利蕊  
当前,农民利益得不到有效保护是不争的事实。城乡统筹发展中最为重要的是应当建立起一套保护农民利益的机制,以防止侵农害农的事情发生。统筹城乡发展必须建立和完善农民利益表达机制、农民利益产生机制、农民利益分配机制、农民利益协调机制。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刘宁杰  
中国农民相互分离而又彼此缺乏沟通,处在散漫的无组织状态。必须建立在共同的利益追求和共同的价值准则基础上,把农民联结起来。在目前的现实条件下,组建龙头企业是一种方式。本文提出,龙头企业与农民利益的联结机制主要是以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为中介主体的利益连接机制,进而是市场范围更广的契约式直接联结机制。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孙定东  
从外贸角度考察农民利益机制的形成,必须首先让农民作为农业生产的承担者从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中获益,这是农民利益形成的根本性基础。其次,农业产出必须在流通中才能实现其价值,因此,必须促进农产品市场的完善与畅通,在进出口环节各有作为。但利益产生后的合理分配,需要建立维权组织保障农民利益的真正实现,并在和谐社会发展中建立社会性农民利益的保障体系,让农业作为一个产业、农村作为一个大的地区、农民作为一个群体和社会阶层,其利益在大的经济社会环境中得到保护,而政府应在其中发挥作用。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赵晓霞  高志婕  
本文认为,完善农民利益表达机制对促进社会和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从而分析了目前我国农民表达利益诉求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指出农民利益表达不畅的首要原因是利益表达起点的滞后性。在此基础上,结合和谐社会的要求,又提出了完善农民利益表达机制的新理念:"事前表达"与"事后表达"的有机融合,表达主体和表达客体的双向培育。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冯远艟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因国家建设、经营城市、自然灾害等原因,四川省甘孜州失地农民的数量进一步增加。部分农民失地失业,生活水平下降等问题日益严重,因征地问题引发的社会矛盾不断加剧。本文主要利用一些调查素材,分析了甘孜州失地农民面临的困难和在征地与安置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失地农民权益保障问题的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