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235)
- 2023(13102)
- 2022(10518)
- 2021(9882)
- 2020(8021)
- 2019(18635)
- 2018(17983)
- 2017(35007)
- 2016(18900)
- 2015(21047)
- 2014(20982)
- 2013(21052)
- 2012(19806)
- 2011(17959)
- 2010(18463)
- 2009(17758)
- 2008(17118)
- 2007(15791)
- 2006(14099)
- 2005(12877)
- 学科
- 济(86054)
- 经济(85981)
- 业(59381)
- 农(50504)
- 管理(46378)
- 企(38358)
- 企业(38358)
- 方法(34246)
- 农业(33588)
- 数学(29844)
- 数学方法(29585)
- 中国(28093)
- 融(27362)
- 金融(27360)
- 银(25777)
- 银行(25749)
- 行(24873)
- 业经(24839)
- 财(22210)
- 制(20877)
- 地方(20057)
- 学(17175)
- 贸(15350)
- 贸易(15339)
- 易(14947)
- 体(14167)
- 务(13624)
- 财务(13597)
- 财务管理(13565)
- 发(12982)
- 机构
- 学院(277101)
- 大学(273682)
- 济(120035)
- 经济(117571)
- 管理(102714)
- 研究(94899)
- 理学(88386)
- 理学院(87431)
- 管理学(85999)
- 管理学院(85475)
- 中国(79401)
- 农(64603)
- 京(56258)
- 科学(56244)
- 财(54978)
- 农业(49626)
- 所(48261)
- 中心(46410)
- 业大(45233)
- 研究所(43624)
- 财经(43446)
- 江(42735)
- 经(39465)
- 经济学(38110)
- 范(36498)
- 师范(36154)
- 北京(35108)
- 经济学院(34554)
- 州(34210)
- 院(32518)
- 基金
- 项目(178273)
- 科学(139838)
- 研究(134007)
- 基金(128589)
- 家(111055)
- 国家(110003)
- 科学基金(93451)
- 社会(86475)
- 社会科(81640)
- 社会科学(81615)
- 省(71073)
- 基金项目(67846)
- 教育(59982)
- 划(58265)
- 自然(56821)
- 编号(56063)
- 自然科(55461)
- 自然科学(55444)
- 自然科学基金(54502)
- 资助(51563)
- 成果(45944)
- 发(40833)
- 重点(40384)
- 部(40131)
- 课题(37879)
- 创(37241)
- 农(36149)
- 国家社会(36011)
- 性(34931)
- 创新(34750)
- 期刊
- 济(138191)
- 经济(138191)
- 研究(82191)
- 农(68198)
- 中国(55490)
- 农业(45542)
- 学报(44294)
- 融(42290)
- 金融(42290)
- 财(42210)
- 科学(40454)
- 大学(34445)
- 学学(32830)
- 管理(31925)
- 业经(27954)
- 教育(26057)
- 技术(21973)
- 财经(21958)
- 业(21443)
- 经济研究(20383)
- 问题(19645)
- 经(18897)
- 版(16120)
- 农村(15877)
- 村(15877)
- 农业经济(15113)
- 世界(14824)
- 技术经济(13938)
- 经济问题(13714)
- 理论(13478)
共检索到4207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徐璋勇 郭梅亮
我国农村非正规金融存在的外在原因在于地方政府的强行介入,并造成农村正规金融组织的低效率以及市场规模的萎缩;其产生的内生性原因则在于农村中长期积淀的乡土文化能有效的解决由于市场信息不对称所引发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因此对农村非正规金融存在及农村二元金融结构形成并强化的理论解释必须依赖于中国现实背景下的地方政府强行介入和农村乡土文化的历史积淀这两个关键性变量。将政府介入和乡土文化这两个变量纳入分析框架,对中国农村非正规金融的存在和发展进行理论解释,在此基础上对农村金融的进一步改革提出相关政策性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蒋玲
非正规金融作为农村中非法定的金融组织所提供的间接融资以及农户之间或农户与农村企业主之间的相互发生的以偿还为条件的借贷行为的直接融资,由于目前农村巨大的资金需求缺口农村金融改革和发展滞后,信贷资金不能得到有效配置,农村非正规金融必然存在。文章试通过政府金融机构、借款人及农村非正规金融组织三经济主体之间的逐利行为,利用经典的均衡理论,分析得出我国农村非正规金融兴起的必然性,且具有自主交易、市场效率和不可操控性等特征。因此,有效引导农村非正规金融,使其与正规金融一起共同服务于农村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
农村非正规金融 双边信用 优先权制度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史小坤
本文运用金融地理学理论,分析中国农村现实的社会发展环境和人文环境约束,指出农村二元金融模式脱离了中国农村现实的地理环境,无法解决中国农村的融资问题。在中国农村双重地理环境约束下研究农村金融发展模式,并结合实例提出适合中国农村地理环境约束的发展模式:以大型农业合作社或龙头企业为中介的农村正规和非正规金融联合模式。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高文博
"二元金融结构"是农村金融的典型特征。非正规金融在满足农村日益增长的金融需求、矫正市场失灵和弥补资金缺口方面发挥着越来越突出的作用。当前,农村非正规金融发展的关键,不在于选择何种具体发展模式,而在于如何为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比较优势提供宽松环境。
关键词:
农村金融 非正规金融 外部环境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刘红 叶耀明
在我国,大量的农村金融服务需求是由非正规金融来满足的。本文从农村金融市场失灵的角度出发,分析认为政府对此所制定的监管和金融政策是有缺陷的,而非正规金融在此却具有独特优势,进而认为农村非正规金融的兴起是合理的,并就此对非正规金融的发展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市场失灵 非正规金融 外部性 信息不对称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邵传林 赵明霄 王莹莹
官方正规金融有效供给不足、农村微观主体的融资需求膨胀、地方政府机会主义行为、权力当局政策偏好转变等因素均为我国农村非正规金融的兴起提供了土壤,但农村非正规金融的兴起还具有独特的内在动因。当私人治理机制有效发挥作用的条件难以满足时,农村非正规金融会对宏观金融系统的稳定性构成显著冲击,并可能诱发诸多金融乱象。在我国政府主导金融制度变迁的大背景下,农村非正规金融能否取得合法地位仍面临诸多难题。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邵传林
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视角对中国农村非正规金融的私人治理机制进行剖析不仅有助于揭开农村非正规金融的高治理效率之谜,还有助于为农村非正规金融规范化转型与发展提供新的线索。研究发现,农村非正规金融的私人治理机制是指一系列旨在保障民间私人借贷契约有效执行的各种非正式制度安排的有机组合;扎根于乡土社会里的村庄信任机制、高效的信息搜集方式、灵活多样的担保手段、强有力的道德约束机制、无限期重复博弈机制、嵌入式的社会交往过程等因素是农村非正规金融私人治理机制有效运转的核心制度构件。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杜伟
二元金融结构下农村资金供给方式有限,而资金流失却极为严重,加之农民生存成本的增加,最终导致农村社会资金的匮乏,国家对农村社会资金的竞争性使用加剧了农村的贫困,使得农村民间金融的出现成为可能。
关键词:
资金供给 资金流失 生存成本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陆彩兰 刘正良
在农村二元金融结构的视角下,我国农村金融市场出现了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农村正式金融供需缺口持续扩大,农村金融市场供需主体分化现象比较显著,金融资源配置效率较低,金融风险分担和补偿机制不完善。对此,应采取行之有效的办法解决其中存在的各类问题,为"三农"的可持续发展培育健康可靠的农村金融市场。
关键词:
二元金融结构 农村金融市场 问题 培育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陈亮 陶冶
基于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视角,运用空间计量方法对2003-2010年中国31个省市农村二元分层金融发展的农民收入效应进行再考察。研究结果显示:农民收入、正规与非正规金融均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正规与非正规金融的发展均有利于农民收入的增加,但是正规金融的影响效果不如非正规金融明显;农民收入、正规与非正规金融的空间变量对促进农民增收具有显著影响。
关键词:
正规金融 非正规金融 农民收入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陈亮 陶冶
基于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视角,运用空间计量方法对2003-2010年中国31个省市农村二元分层金融发展的农民收入效应进行再考察。研究结果显示:农民收入、正规与非正规金融均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正规与非正规金融的发展均有利于农民收入的增加,但是正规金融的影响效果不如非正规金融明显;农民收入、正规与非正规金融的空间变量对促进农民增收具有显著影响。
关键词:
正规金融 非正规金融 农民收入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李永平
本文对我国农村正规金融组织和非正规金融组织在市场进入方面进行了比较,包括两者的进入方式、进入过程、进入后绩效以及进入动因等。分析结果表明,两者在市场进入方面各具特点,正规金融机构的发展不可能完全替代非正规金融组织在农村的作用,应放松对适度规模非正规金融组织市场进入的管制,引导规模扩大后的非正规金融组织向正规金融机构方向发展,以增加当地资金供给、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
正规金融机构 非正规金融组织 市场进入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闫翠芬 马静
农村金融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条件之一。随着二元经济的发展出现了二元金融结构,农村金融出现了农村系统性负投资。本文从二元金融结构的定义出发,分析了农村系统性负投资的表现及规模,以及二元金融结构下农村系统性负投资的成因,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
农村金融 二元金融结构 系统性负投资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林乐芬 林彬乐
农村非正规金融的产生源于制度供给与制度需求之间的缺口。本文着重分析了非正规金融的形成特点,形式及存在的缺陷;提出了对非正规金融的疏导策略———即在农村金融制度变迁时期适当放宽对农村金融业的限制和农村市场准入,完善监控体系和法制结构,发展民间中小金融机构。
关键词:
农村金融 制度变迁 非正规金融 疏导策略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左昊华 陈新
免除农业税意味着农户分散、有限的现金净流入,但为了较大规模的融资,必须把它们集合起来。而农村融资活动中非正规金融已占很大比重。通过一个博弈模型,对免除农业税后农户收入增量对非正规金融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发现免税后所激发的边际投资行为将发生在有密切私人关系的狭小区域内;并得出在不同条件下,对农村非正规金融所产生的作用。
关键词:
农业税免除 非正规金融 私人信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