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198)
- 2023(17505)
- 2022(14886)
- 2021(13913)
- 2020(11334)
- 2019(25869)
- 2018(25844)
- 2017(49635)
- 2016(26888)
- 2015(30294)
- 2014(30455)
- 2013(30465)
- 2012(28574)
- 2011(26062)
- 2010(26562)
- 2009(24598)
- 2008(23889)
- 2007(21503)
- 2006(19646)
- 2005(17897)
- 学科
- 济(129842)
- 经济(129711)
- 业(76831)
- 管理(71373)
- 企(53743)
- 企业(53743)
- 农(52034)
- 方法(45548)
- 数学(39147)
- 数学方法(38716)
- 中国(36178)
- 农业(34715)
- 地方(32485)
- 业经(30964)
- 学(27173)
- 财(25964)
- 制(23741)
- 贸(20248)
- 贸易(20233)
- 易(19517)
- 银(19478)
- 银行(19423)
- 发(19054)
- 行(18703)
- 融(18606)
- 金融(18605)
- 环境(18348)
- 地方经济(17544)
- 和(17351)
- 理论(17251)
- 机构
- 学院(393564)
- 大学(392586)
- 济(167122)
- 经济(163538)
- 管理(151343)
- 研究(143684)
- 理学(129270)
- 理学院(127739)
- 管理学(125661)
- 管理学院(124945)
- 中国(109464)
- 科学(87475)
- 京(85533)
- 农(78271)
- 所(74276)
- 财(73596)
- 研究所(66974)
- 中心(64449)
- 业大(61659)
- 江(60542)
- 农业(59762)
- 财经(57461)
- 北京(54989)
- 范(54331)
- 师范(53870)
- 经(52041)
- 院(51095)
- 经济学(49490)
- 州(48666)
- 省(44606)
- 基金
- 项目(258348)
- 科学(202731)
- 研究(191719)
- 基金(185630)
- 家(161716)
- 国家(160262)
- 科学基金(136408)
- 社会(121372)
- 社会科(114588)
- 社会科学(114558)
- 省(101242)
- 基金项目(98492)
- 自然(86361)
- 教育(85669)
- 划(84558)
- 自然科(84246)
- 自然科学(84231)
- 自然科学基金(82726)
- 编号(79282)
- 资助(75746)
- 成果(65002)
- 发(59988)
- 重点(58160)
- 部(56819)
- 课题(54714)
- 创(52608)
- 国家社会(49666)
- 创新(49107)
- 发展(48371)
- 科研(48310)
- 期刊
- 济(201570)
- 经济(201570)
- 研究(124791)
- 中国(83517)
- 农(78105)
- 学报(62599)
- 科学(59696)
- 管理(55091)
- 财(53567)
- 农业(52771)
- 大学(47824)
- 学学(45112)
- 教育(43693)
- 融(40655)
- 金融(40655)
- 业经(35254)
- 技术(34075)
- 经济研究(30453)
- 财经(28391)
- 问题(26863)
- 业(25216)
- 经(24433)
- 技术经济(20666)
- 世界(20048)
- 图书(19957)
- 版(19536)
- 资源(18818)
- 理论(18622)
- 科技(18581)
- 现代(18344)
共检索到61290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南
自中国进入转型时期以来,农村人口结构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其结构问题十分显著,不仅体现在性别结构和年龄结构上,还体现在素质结构上。农村人口结构的变化同时也带来了社会经济、劳动力供给、劳动力质量、消费以及储蓄等方面的多重影响,需要全面地进行利弊分析,并且做到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人口教育水平的提高、政府支持力度的增大等,从而优化农村人口结构,推进新时期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
转型时期 农村人口结构 经济发展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王慧斌 李连友
从中国农村人口现状来看,积极的一面是总人口的不断减少和永久居民的比例,这符合现代发展的基本规律。但其背后也存在消极方面,即农村人口年龄,性别和质量的结构发展不平衡。人口结构的变化对农村经济发展产生不可小觑的作用与影响。文章在阐述农村人口结构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关系分析的基础上,具体分析农村人口结构变化所带来的经济发展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农村 人口结构 经济发展 机理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敬嘉
本文从人口结构的不同功能子结构的角度分析农村经济发展的现状、问题和机遇,通过对农村人口矛盾的定性分析和量化评估,在更广泛和更明确的意义上反映农村人口矛盾的实质和关键环节,以探讨适合当前农村实际的人口经济的政策选择和目标模式。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陆铭
未来中国的严峻挑战是城市部门是否能够不断地提高劳动生产率,并且创造出越来越多的就业岗位,特别是服务业岗位,从而吸纳更多的农村人口进城,使得城市化率不断提高,直至80%以上的水平。我们应该担心的,不是劳动力总量的枯竭,而是未来城市是否具有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的能力。如果城市部门的劳动生产率不断上升,带来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就必然会在农村出现人口减少。而在当下,一种表现就是空心村的出现。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李连友 王慧斌 关海玲
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关键性因素就是人口,而人口发展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人口结构,为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不断地促使人口数量以及结构的逐步合理化。文章以山西省农村地区为研究对象,构建山西省农村人口结构变化对经济发展的实证模型,系统地分析了在山西省农村地区经济增长的过程中,人口结构变化所产生的影响因子,为政府制定更好地促进农村发展的人口政策,促进农村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朱英明,姚士谋
人口问题主要包括人口的总量、结构和分布、以及人口素质。人口问题从来不是单纯的人口因素问题,它是人口与社会经济因素结合起来所表现出的问题,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旧体制所积累和掩盖的一些隐性问题,在新体制下日益显性化,一些新的人口问题越来越凸现出来...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许晓勇
山区人口占我国总人口的三分之一以上。山区人口的发展变化,直接影响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最近几年,党中央作出了加强农村小城镇建设、发展小城镇人口的决策,为今后山区人口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深刻认识山区农村人口小城镇化的客观必然性,将有助于我们自觉执行党中央的战略决策,推动山区的经济建设。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蕾 韩萍
目前我国正处于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和全面加快小康社会建设的关键历史时期,在这一特殊转型时期面临着农村经济领域和金融领域的重大转型。如何加速推进农村金融事业快速发展、有效拉动农村经济增长一直成为各领域备受关注的热点。
关键词:
转型时期 农村经济 农村金融 发展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刘朝臣 鲍步云 王宏
农村城市化关系到全面小康社会的实现,选择人均GDP指数、居民消费水平、平均每万人中大学生数等指标,运用实证分析方法建立数学模型,说明区域经济发展对城市化的具体影响,并据此提出一个加快农村城市化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政策建议框架。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吕世辰 程慧栋
经济发展决定了人口发展,人口发展对经济发展能够产生促进或者延缓作用。目前,我国农村人口发展与经济发展存在不协调,表现在人口增长惯性大、人口投资不足、结构失衡、劳动力隐性失业等方面。深入探讨这些问题,并提出了现阶段实现我国农村人口发展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相应对策。
关键词:
农村人口 人口投资 剩余劳动力 对策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马芒 吴石英
生育政策调整会改变人们的生育行为,进而对未来人口结构发展趋势产生重要的影响。根据生育政策调整幅度设定三种生育政策实施方案,运用队列分要素法的基本原理构建农村人口预测模型,以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为基础对2014-2035年中国农村人口进行预测。结果表明:方案一中,农村出生人口规模将进一步缩减,到2035年,人口结构金字塔呈"倒三角"形态,人口发展的衰退趋势明显;方案二中,农村出生人口规模会明显增加,到2035年人口老龄化程度较方案一有所缓解;方案三中,农村出生人口数进一步增加,到2035年人口结构将更加年
关键词:
生育政策调整 人口预测 人口结构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马芒 吴石英
生育政策调整会改变人们的生育行为,进而对未来人口结构发展趋势产生重要的影响。根据生育政策调整幅度设定三种生育政策实施方案,运用队列分要素法的基本原理构建农村人口预测模型,以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为基础对2014-2035年中国农村人口进行预测。结果表明:方案一中,农村出生人口规模将进一步缩减,到2035年,人口结构金字塔呈"倒三角"形态,人口发展的衰退趋势明显;方案二中,农村出生人口规模会明显增加,到2035年人口老龄化程度较方案一有所缓解;方案三中,农村出生人口数进一步增加,到2035年人口结构将更加年
关键词:
生育政策调整 人口预测 人口结构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马芒 吴石英
生育政策调整会改变人们的生育行为,进而对未来人口结构发展趋势产生重要的影响。根据生育政策调整幅度设定三种生育政策实施方案,运用队列分要素法的基本原理构建农村人口预测模型,以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为基础对2014-2035年中国农村人口进行预测。结果表明:方案一中,农村出生人口规模将进一步缩减,到2035年,人口结构金字塔呈"倒三角"形态,人口发展的衰退趋势明显;方案二中,农村出生人口规模会明显增加,到2035年人口老龄化程度较方案一有所缓解;方案三中,农村出生人口数进一步增加,到2035年人口结构将更加年轻化,人口发展较为稳定。可以说,目前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调整有利于缓解农村地区的人口结构性矛盾,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
生育政策调整 人口预测 人口结构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叶香丽
中国的农民问题,说到底就是农民的出路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民工和农村学生不断向城市流动,为缩小我国的城乡差距以及加速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作出了重要贡献。现阶段,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提出,更有待进一步处理好建设新农村和农村人口流动之间的问题。本文以农民工和农村大学生为农村流动人口的主要组成部分,就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的原因及其对流出地和流入地的经济发展的影响作较为详细的分析,并对农村人口的转移出路提出建议。
关键词:
农村人口 高等教育 流动 影响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朱宝树
进入转型时期以来,中国农村人口城市化和非农化总体上比转型期之前明显加快,但是,城市化明显滞后于经济发展与非农化水平,而且进入90年代以后,城市化与非农化都出现了趋于滞缓的新变化。体制型的城市化滞后必然导致非农化转移滞缓。新世纪来临之际,中国必须加快实现农村人口城市化与非农化的新一轮再推进,大力促进城市化推动型的城乡劳动力转移协调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