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078)
- 2023(16031)
- 2022(13710)
- 2021(13103)
- 2020(10784)
- 2019(24982)
- 2018(24674)
- 2017(48030)
- 2016(26223)
- 2015(29606)
- 2014(29617)
- 2013(29163)
- 2012(27023)
- 2011(24659)
- 2010(24484)
- 2009(22837)
- 2008(22370)
- 2007(19515)
- 2006(17407)
- 2005(15792)
- 学科
- 济(104210)
- 经济(104067)
- 管理(78831)
- 业(72453)
- 企(60397)
- 企业(60397)
- 方法(45752)
- 数学(39948)
- 数学方法(39490)
- 中国(30815)
- 财(29544)
- 农(28309)
- 制(24541)
- 业经(23632)
- 贸(22069)
- 贸易(22057)
- 易(21579)
- 学(20457)
- 地方(18940)
- 银(18445)
- 银行(18407)
- 农业(18143)
- 行(17619)
- 务(17605)
- 财务(17531)
- 财务管理(17495)
- 融(16976)
- 金融(16973)
- 环境(16616)
- 企业财务(16577)
- 机构
- 大学(373076)
- 学院(369736)
- 济(157173)
- 经济(153936)
- 管理(145885)
- 研究(129239)
- 理学(125365)
- 理学院(124000)
- 管理学(122133)
- 管理学院(121440)
- 中国(99784)
- 京(79831)
- 科学(75031)
- 财(75014)
- 所(64127)
- 财经(58892)
- 研究所(57900)
- 中心(57682)
- 农(54803)
- 江(53718)
- 经(53663)
- 北京(51441)
- 业大(50561)
- 范(48416)
- 经济学(48184)
- 师范(48060)
- 院(46740)
- 财经大学(43819)
- 经济学院(43310)
- 州(42985)
- 基金
- 项目(245878)
- 科学(194649)
- 研究(184383)
- 基金(180254)
- 家(155616)
- 国家(154345)
- 科学基金(132735)
- 社会(117711)
- 社会科(111638)
- 社会科学(111613)
- 基金项目(94371)
- 省(92224)
- 教育(84340)
- 自然(84101)
- 自然科(82108)
- 自然科学(82091)
- 自然科学基金(80634)
- 划(78569)
- 资助(75011)
- 编号(74855)
- 成果(62804)
- 部(56280)
- 重点(54696)
- 发(52043)
- 课题(51804)
- 创(50688)
- 教育部(48918)
- 国家社会(48796)
- 制(48336)
- 创新(47356)
- 期刊
- 济(174059)
- 经济(174059)
- 研究(118160)
- 中国(73072)
- 财(56910)
- 管理(55131)
- 学报(53715)
- 科学(51053)
- 农(50493)
- 大学(41679)
- 教育(41520)
- 学学(38950)
- 融(38787)
- 金融(38787)
- 农业(34767)
- 技术(30826)
- 财经(29410)
- 经济研究(28428)
- 业经(26422)
- 经(25143)
- 问题(22420)
- 贸(19996)
- 理论(18406)
- 图书(18230)
- 业(17887)
- 国际(17591)
- 技术经济(17493)
- 世界(17386)
- 现代(16853)
- 科技(16556)
共检索到5590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孟宪春 张屹山 李天宇
准确识别中央银行政策偏好对完善货币政策调控体系,适应"新常态"下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意义重大。文章在央行二次分段损失函数和新凯恩斯宏观经济框架下,推导出转型时期我国最优非线性数量型货币政策规则,并以此为基础探索了中央银行的政策反应特征,估计结果发现:第一,我国央行存在明显的"促增长"和规避经济收缩的非对称偏好,当经济增长缺口发生正向偏离时,货币当局整体上仍增加货币供给以刺激经济进一步增长,而当增长缺口发生负向偏离时,政策对经济增长的关注强度大幅增加以规避经济收缩;第二,央行对通货膨胀目标反应相对不足,致使货币政策稳定物价的功能受限;第三,中国兼具转轨经济体和新兴市场经济体的特征,故我国央行更加偏好经济增长目标,但随着宏观金融环境的变化,最优货币政策规则也将随之调整。
关键词:
最优货币政策规则 通货膨胀 经济增长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陈琼 付一婷 张都
本文在中央银行福利损失函数中引入区制转移特征,分别推导出数量目标下以及价格目标下最优货币政策反应函数,并对比了各自的区制特征与政策目标选择倾向;随后本文利用TVPFAVAR模型验证了不同时期下货币政策在调控宏观经济方面的效果。计算结果表明:中央银行的货币供给量调控有着明显的“促增长”倾向,而利率调控则具有“稳增长”的目标,通胀缺口并不是我国货币政策调控的重点;央行仅在经济受到严重冲击时才会改变数量规则反应函数。中央银行通过利率可以更加灵活的对较小的经济波动进行反应,进而达到逆周期调控的目的。货币供给量调控适合于对宏观经济进行长期的引导与调控,而利率调控则可以作为短期调控中更“主动”、更“积极”的有效手段。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张成思 党超
本文建立基于通胀和产出双预期变量的前瞻性货币政策反应模型,以调研预期数据作为实证分析基础,检验2001至2015年期间中国货币政策对经济产出和通货膨胀两大主要目标的反应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数量型指标和价格型指标分别对应的货币政策反应方程具有不同的动态机制,但动态机制对应的平滑性程度较为接近;同时,货币政策的前瞻性主要体现在对通胀预期的反应上,而对产出预期没有显著反应;另外,央行对通胀预期的调控呈逆周期,而对产出的反应则呈顺周期,这种非对称反应特征暗示出央行的调控理念更倾向于抑通胀而促增长。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张成思 党超
本文建立基于通胀和产出双预期变量的前瞻性货币政策反应模型,以调研预期数据作为实证分析基础,检验2001至2015年期间中国货币政策对经济产出和通货膨胀两大主要目标的反应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数量型指标和价格型指标分别对应的货币政策反应方程具有不同的动态机制,但动态机制对应的平滑性程度较为接近;同时,货币政策的前瞻性主要体现在对通胀预期的反应上,而对产出预期没有显著反应;另外,央行对通胀预期的调控呈逆周期,而对产出的反应则呈顺周期,这种非对称反应特征暗示出央行的调控理念更倾向于抑通胀而促增长。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王春丽 江晶
随着股市的发展,股市波动对实体经济的冲击会逐渐加大,货币政策作为调节经济的一种主要手段,应对股市波动有所反应。本文对泰勒规则进行修正和扩展,引入预期因素并加入股市波动因素,构建包含股市波动的货币政策反应机制。并以泡沫度作为波动的衡量指标,运用动态剩余收益估值模型测度我国股市的实际泡沫度,通过协整检验探索货币政策应对股市波动的反应。实证结果表明,无论是基于泰勒规则还是前瞻性泰勒规则,中央银行近年来的货币政策实践更多地考虑通货膨胀缺口和产出缺口,而较少考虑股市波动因素。建议中央银行将股市波动纳入货币政策考虑范围。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哈尔滨中心支行课题组 周逢民
本文回顾了中国和俄罗斯近年来执行货币政策的主要经历,并针对两国货币政策目标及其实施绩效进行了评价。结果发现,虽然中俄两国采取了相同的货币政策框架,但是却取得了不同的结果,中国的货币政策成功的控制了通胀,而俄罗斯的实际通胀率却始终高于其预先设定的目标。利用开放经济条件下的泰勒规则,我们进一步对中俄两国货币政策的目标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尽管中俄两国货币政策都采取了相同的反通胀的政策立场,但俄罗斯货币政策在"稳定通胀"的同时,还将"稳定汇率"作为了货币政策主要目标,这也是造成两国货币政策不同绩效的主要原因。我们认为,在当前人民币升值和通胀上升双重压力的背景下,我国货币政策的基本取向应该是坚持以...
关键词:
中国 俄罗斯 货币政策 泰勒规则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周好文 黎紫丹 余志伟
基于粘性信息假说,通过拓展货币资产组合理论,并运用含有自变量滞后项的ARMA模型进行实证检验发现:中国股市对货币政策中广义货币供应量M2的变动率与利率r变动率的反应分别有3个月、6个月的滞后期,表明中国股市对货币政策的反应较滞后,因而中国股市对货币政策反应的有效性有待提高。
关键词:
有效市场 货币政策 粘性信息 MP理论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郭家新
通过基于VAR的格兰杰因果检验、预测误差方差分解及脉冲响应的实证分析,比较流通中现金、广义货币和金融机构贷款对国内生产总值和消费者物价指数的预测能力和变动解释能力,发现1953-1984年"大一统"银行体制时期,中国货币政策备选指标中与产出和通货膨胀目标关系最为密切的经济变量均为流通中现金,因此在这一时期货币政策的最优度量指标为流通中现金。论文最后对实证结论进行了解释。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张巧华 王勤 秦东宇
一、资产泡沫与货币政策关系新论资产泡沫虽然在破灭时对实体经济有巨大的杀伤力,但从更宏观的视角来看,资产泡沫的不断膨胀和破灭不仅是周期性经济危机的自我调节机制之一,也是资产财富创造的不可或缺环节。一是经济成长阶段,投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戴晓兵
一、经济转型时期中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未来趋向——综合目标框架。中国没有选择单纯的复制是基于客观条件约束和主观判断甄别的,就中国当前的现实情况,应将中介目标拓宽至更为广义的范围,实施综合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框架。这个综合框架中至少要包括货币供应量和利率两个变量,但是两者要有主辅之分,即以货币供应量为中介目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丁剑平 蔚立柱 陆长荣
次贷危机以来,越来越多国家的央行用核心通货膨胀来取代通货膨胀作为货币政策目标。借助开放经济新凯恩斯模型,将国际收支余额纳入央行福利损失函数,通过一阶条件得到最优利率规则,考察核心通货膨胀在最优利率规则中的作用,并运用GMM法比较分析盯住核心通货膨胀与通货膨胀的货币政策反应,研究得出:与通货膨胀相比,盯住核心通货膨胀能避免利率过度调整,减少中国人民银行福利损失,能降低美联邦基准利率对中国人民银行基准利率的冲击;此外,外汇市场干预系数与实际汇率系数在核心通货膨胀目标与通货膨胀目标的政策反应中呈现不同的特征。因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于长秋
本文在阐述中国的股票价格波动情况及成因的基础上,分析中国股票价格的信息功能,并对中国的股票价格与各层次货币供应量进行协整和Granger因果检验。结果表明,从总体上看,中国的股票价格在1995年之后,具备一定的信息功能;股票价格与各层次货币供应量之间存在协整、因果关系。由此,货币当局应对股票价格波动做出反应。文章以前瞻性利率规则为基础,运用IS-PC-AP模型, 采用GMM法估计出中国包含股票价格因素的货币政策反应函数。
关键词:
股票价格 货币政策 利率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唐齐鸣 熊洁敏
本文分别估计我国考虑或不考虑以股价、房价为代表的资产价格的IS-Phillips模型,进而分别推出我国考虑资产价格与忽视资产价格的货币政策反应函数,并据此对经济进行模拟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我国股价和房价对产出缺口有较为显著的作用。如果货币政策反应函数忽视资产价格,将导致更大的损失。因此,本文建议我国央行在制定利率时应考虑资产价格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同时为了兼顾利率的平滑性,还应完善对资产市场的监管。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陈元富
本文利用历史数据对中国货币当局的政策反应函数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发现,中国货币当局除了按照泰勒(Taylor)规则对通胀偏倚和产出偏倚作出反应之外,还对美国货币政策变量作出反应。这表明,中国货币当局在制定货币政策时已经在某种程度上考虑了国际博弈因素。
关键词:
货币政策 反应函数 泰勒规则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谭政勋 陈怡君
本文运用模型推导包含房价的最优利率规则与货币供应量规则,并进行模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无论采用利率还是货币供应量进行调控,如果货币政策不对房价波动做出反应,通货膨胀率将更低,产出波动和损失函数将更小;从两个货币工具调控效果的比较来看,无论货币政策对房价波动做出反应或不做出反应,利用货币供应量进行调控时,通货膨胀率更接近于目标值,产出波动更小,损失函数也更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