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302)
- 2023(14913)
- 2022(12429)
- 2021(11587)
- 2020(9909)
- 2019(23189)
- 2018(22570)
- 2017(43795)
- 2016(23528)
- 2015(26887)
- 2014(26696)
- 2013(26463)
- 2012(24581)
- 2011(22187)
- 2010(21898)
- 2009(20296)
- 2008(19802)
- 2007(17232)
- 2006(14866)
- 2005(13075)
- 学科
- 济(106838)
- 经济(106735)
- 管理(64831)
- 业(62409)
- 方法(52514)
- 企(49591)
- 企业(49591)
- 数学(47634)
- 数学方法(47152)
- 中国(30014)
- 农(26421)
- 财(25830)
- 贸(20859)
- 贸易(20849)
- 业经(20372)
- 易(20289)
- 地方(19794)
- 学(19430)
- 农业(17803)
- 制(17463)
- 务(15958)
- 财务(15916)
- 财务管理(15878)
- 环境(15081)
- 企业财务(15054)
- 银(14959)
- 银行(14913)
- 融(14678)
- 金融(14675)
- 和(14246)
- 机构
- 大学(341071)
- 学院(337756)
- 济(148715)
- 经济(145982)
- 管理(131915)
- 研究(115792)
- 理学(114762)
- 理学院(113471)
- 管理学(111655)
- 管理学院(110995)
- 中国(87517)
- 京(71401)
- 科学(68725)
- 财(65499)
- 所(57098)
- 农(55388)
- 中心(53478)
- 财经(53452)
- 研究所(52086)
- 业大(49592)
- 经(48872)
- 江(48107)
- 经济学(47508)
- 北京(44552)
- 农业(43713)
- 范(43113)
- 经济学院(43096)
- 师范(42689)
- 院(41581)
- 财经大学(40008)
- 基金
- 项目(231022)
- 科学(183812)
- 基金(172342)
- 研究(165377)
- 家(150547)
- 国家(149403)
- 科学基金(129047)
- 社会(108651)
- 社会科(103259)
- 社会科学(103229)
- 基金项目(90820)
- 省(87168)
- 自然(83613)
- 自然科(81788)
- 自然科学(81766)
- 自然科学基金(80373)
- 教育(76599)
- 划(74699)
- 资助(71269)
- 编号(64388)
- 部(52791)
- 重点(52225)
- 成果(51577)
- 发(49361)
- 创(47734)
- 国家社会(46518)
- 教育部(45736)
- 科研(44793)
- 创新(44783)
- 课题(44262)
共检索到4871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廖明中
本文采用新古典增长理论的分析框架全面探讨1987年的城市初始条件与随后20年城市增长(1987~2006)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城市增长与城市人口增长率、城市收入水平、信息化水平等初始条件指标呈现显著的正向相关,但是与城市初始人口规模呈负向关联。同时,本文还证实了非国有部门的发展、对外开放和财政分权同样是过去20年里促进转型时期中国城市增长的关键因素。
关键词:
城市初始条件 城市增长 中国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朱农,曾昭俊
文章从城市发展的基本理论出发,利用计量经济学模型,分析了中国20世纪90年代城市人口增长的决定因素。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1)中国城市的发展具有趋同性,即城市规模越大,人口增长率越低;(2)迁移的惯性对城市人口增长起促进作用;(3)对外开放能显著促进城市的发展,在经济还处于相对封闭状态的内陆地区,其作用尤为显著;(4)基础设施条件能显著影响城市人口增长的节奏。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龙奋杰 王宁 张艳奇
论文以国内外相关城市增长理论为基础,构建了分析中国城市增长的系统模型,并利用206个城市1990年与2005年的社会经济统计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中国城市的经济增长主要是由劳动生产率提高而非人口规模增长推动的;(2)政府财政支出和城市人力资本积累是目前中国城市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3)人力资本积累并没有在工资增长上得到体现;(4)城市公共设施和环境的改善引致了城市人口增长,但对城市经济发展却没有明显的作用。在以上研究结果基础上,论文提出了保持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一些政策建议。
关键词:
城市增长 影响因素 中国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张自然
本文利用1990~2011年中国264个地级及地级以上城市投入产出数据,分析了全要素生产率(TFP)增长及相关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并分区域分析全要素生产率及要素增长及波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得出如下结论并提出政策建议:(1)264个地级及地级以上城市1990~2011年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近些年呈下降趋势,需要采取措施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水平,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2)尤其要提高东部TFP增长水平。东部地区GDP增长率和TFP增长高度正相关(尤其是第三阶段),说明东部地区提高TFP增长对GDP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黄新飞 李元剑 张勇如
地理特征对于城市的国际贸易有着重要影响,本文选择每个城市到十大港口的最短公路运输距离作为国际贸易的工具变量,并详细检验了其作为工具变量的相关性和外生性。对我国286个地级以上城市的截面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国际贸易对我国城市人均收入具有显著的正效应,国际贸易量每提高1%,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0.132%。在分别控制了政治文化、地理和FDI等因素后,结论仍具有稳健性。
关键词:
国际贸易 地理因素 经济增长 工具变量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于英杰 吕拉昌
以中国29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研究对象,基于1995至2018年数据,以2010年为阶段分界点划分创新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的演化阶段,从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科教基础设施、产业技术创新基础设施三方面,采用2010、2018年数据分析创新基础设施的空间分布特征,并构建线性回归模型、空间滞后模型和空间误差模型解析影响其分布的因素。结果表明:(1)中国创新基础设施建设在1995至2010年为初步发展阶段,2010年之后为快速增长阶段;(2)创新基础设施空间分布不均匀,符合胡焕庸线的分布规律,京津冀和长三角地区是东部核心区,其中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空间分布整体呈"H"型,科教基础设施从北京为单核心演变到北京、上海双核突出,产业技术创新基础设施形成北京- 天津、上海- 杭州、广州- 深圳的双核心共生结构;(3)创新基础设施空间分布具有一定集聚现象但集聚度较低,主要集中在京津冀、长三角及个别省份的发达城市;(4)总体上,财政政策和创新企业对创新基础设施影响最大,其次是创新人才和金融发展水平。由此提出未来中国城市创新基础设施发展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大政策支持、创新资金投入和扩大对外创新开放程度,营造活跃的创新环境以及完善创新机制等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孟祥轶 杨大勇 于婧
本文以北京市八个城区的居民为样本主体,采用2003年、2004年城市居民家庭和个人收入、消费等情况的月度数据,在炫耀性消费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实证分析。首先,利用独立样本t检验,从样本主体的性别、年龄、职业、行业以及收入等角度分别检验在未控制其他变量的情况下,炫耀性消费占比是否在这些方面存在差异;并且,利用非均衡面板数据和固定效应回归模型进行计量分析,得出影响北京城市居民炫耀性消费的决定因素。通过实证分析,我们发现在我国现阶段的经济环境下,北京城市居民炫耀性消费与教育程度、家庭离退休人口数量、家庭无收入人口数量、行业以及职业等因素有关。其中最有趣的发现是,在公共部门工作的人员,尤其是担任一定管...
关键词:
炫耀性消费 可见性消费 中国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洪涛 于明超
本文利用中国地级以上城市数据分析了初始专业化水平与城市间经济收敛的关系以及专业化水平的动态演化与城市经济增长的关系。结果显示初始专业化水平的差异是造成城市间经济差距持续扩大的重要因素,专业化水平的动态演化也显著影响了城市的经济增长过程。对于各级政府来说,通过影响区域专业化模式来促进城市经济增长是一条可以实现却又充满风险的路径。
关键词:
专业化 经济收敛 经济增长 CART方法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曾国安 苏诗琴
房地产投资增长对于城市综合杠杆率的影响是房地产投资增长对城市经济增长和债务增长影响的综合反映,其对我国房地产业调控和宏观杠杆率调控的方向选择有着重要影响。如果房地产投资增长对于城市债务增长的拉动作用大于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即推动了城市综合杠杆率的上升,那就应该对房地产投资增长的合理性进行考量。本文基于2003~2020年104个地级及地级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对房地产投资增长对城市综合杠杆率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长期来看房地产投资增长促进了城市综合杠杆率的下降,房地产投资增长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强于债务增长,但在不同人口规模城市、不同商业魅力城市存在较大差别,在不同时期也存在较大差异。要使城市综合杠杆率保持合理水平,就应当保持房地产市场合理健康发展,合理调节房地产投资增长的空间结构,做到因城施策,努力实现房地产业促进经济增长和债务合理增长相协调的格局。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梁流涛 赵庆良 陈聪
研究目的:揭示全国地级以上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空间分异特征,探寻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优化路径。研究方法:DEA模型,分组比较法。研究结果:测度了地级以上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并将之分解为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分析了效率变化的源泉。研究结论:(1)全国地级以上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总体不高,具有较大的改善空间。在空间分布上,各城市效率值大小与其经济发展水平存在着对应关系。(2)纯技术效率对总效率的影响及制约能力强于规模效率。(3)大部分城市处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不同等级和不同区域的城市所处的规模报酬阶段存在明显的差异。(4)城市土地利用中要素投入冗余现象严重,可以通过合理配置投入要素方式优化土地利用效率。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曹广忠 白晓
以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中的273个样本城市为研究对象,分别从全国、沿海地区、内陆地区三个层次考察了样本城市城镇建设用地经济密度的区位差异。根据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理论与分析方法建立模型,分析了资本、劳动力、土地三大投入要素和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等对城镇建设用地的影响,并在控制以上变量的条件下侧重考察了城市区位差异的影响。发现我国城镇建设用地经济密度的区位差异明显,具有区位优势的城市土地效益平均高于缺乏区位优势的城市;沿海水陆口岸的区位优势十分显著,建设用地经济密度相对较高,而内陆地区水陆口岸的区位优势有待发掘;航空口岸对提高城镇建设用地经济密度未发挥积极作用。分析结果表明,生产要素投入、科技水平...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李国斌 王军
选取2004年~2015年中国28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从经济增长质量视角出发,运用动态面板数据回归模型实证研究房价对经济增长的质量效应。得出如下结论:在样本期内,房价会对经济增长质量产生显著影响,房价与经济增长质量之间存在着倒"U"型关系,并且已经逼近拐点。分地区和分城市规模来看,房价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区域异质性,且这种差异在一二线城市和三四五线城市之间比东部、中部、西部之间更加明显。此外,创新、FDI和产业结构调整是提升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重要因素。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王俊松
文章基于演化经济地理学理论,运用熵指数探讨了城市产业多样化和专业化对城市经济的影响,并根据2003-2010年中国27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产业统计数据实证研究了集聚经济、城市产业相关性多样化和无关性多样化对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整体而言,城市产业集聚的多样化和专业化都能促进城市经济增长,但是多样化的作用显著大于专业化的作用;(2)并非所有的多样化都能显著促进地区经济增长,以知识溢出为主要影响机制的相关性多样化能显著促进经济增长,而以组合效应为主的无关性多样化不能或尚未促进经济增长。这表明我国城市经济发展受益于具有相关性或互补性的多样化部门和专业化部门所带来的知识溢出。文章验证...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朱若然 陈贵富
采用CHNS面板数据和随机效果单位概率模型分析决定我国城镇失业率的主要因素。16-26岁青年失业率决定因素的实证结果显示:年龄的增加会降低失业概率,年龄对失业概率的边际效果较大;从教育水平变量的估计结果来看,和小学和初中毕业的劳动力相比,高中、中专毕业劳动力的失业概率较高,但是大专以上毕业的劳动力的失业概率却没有什么明显变化。全样本实证结果显示:年龄的增加会降低失业概率,但是降低的幅度会越来越小;男性、未婚、教育水平低、西部、调查失业率高、自雇就业比率和工业占产业比高的地区,劳动力的失业概率相对较高。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宋海岩 刘淄楠 蒋萍 吴桂英
虽然在中国过去20年显著的经济增长中,投资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鲜有在宏观层面上对投资决定因素的研究。本文旨在探讨和解释,影响在改革期间以固定资产形成来测度的总投资的因素,并通过对这些决定因素的分析得出有用的结论。该研究基于如下假定,即中国的总投资的形成是由投资成本和改革带来的不断增长的总需求同时决定的。我们发展了一个动态投资模型,同时描述投资行为的长期和短期性质。利用中国28个省和自治区的截面数据的经验研究表明,在中国的总投资过程中存在一个齐次均衡纠正机制。
关键词:
中国 总投资 误差纠正模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