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893)
2023(11503)
2022(9440)
2021(8671)
2020(7196)
2019(16903)
2018(16563)
2017(31845)
2016(17498)
2015(20224)
2014(20293)
2013(20172)
2012(18845)
2011(17182)
2010(17093)
2009(16066)
2008(15958)
2007(14230)
2006(12507)
2005(11469)
作者
(50949)
(42717)
(42653)
(40973)
(27195)
(20333)
(19581)
(16713)
(16245)
(15013)
(14646)
(14198)
(13642)
(13508)
(13467)
(13418)
(12910)
(12721)
(12308)
(12295)
(10635)
(10456)
(10391)
(9737)
(9707)
(9683)
(9394)
(9386)
(8599)
(8588)
学科
(82019)
经济(81947)
管理(43993)
(43098)
方法(34810)
数学(31326)
(31259)
企业(31259)
数学方法(31131)
中国(27641)
(23410)
(17321)
地方(16879)
(16782)
贸易(16773)
(16341)
业经(16260)
农业(15731)
(14977)
(14570)
(12328)
银行(12303)
(11806)
环境(11649)
(11571)
金融(11569)
(11488)
(10712)
(10122)
理论(9655)
机构
大学(258888)
学院(255817)
(115874)
经济(113684)
研究(95505)
管理(93704)
理学(80261)
理学院(79265)
管理学(78003)
管理学院(77504)
中国(72319)
科学(56456)
(56156)
(49932)
(48590)
(44547)
研究所(44302)
中心(42540)
财经(40254)
经济学(38154)
(37523)
业大(36919)
(36751)
北京(35862)
农业(35160)
经济学院(34595)
(34527)
师范(34233)
(34139)
财经大学(29812)
基金
项目(168278)
科学(132827)
基金(124170)
研究(122454)
(108647)
国家(107824)
科学基金(91309)
社会(80740)
社会科(76577)
社会科学(76555)
基金项目(65243)
(62560)
自然(56628)
教育(55432)
自然科(55369)
自然科学(55352)
自然科学基金(54378)
(54095)
资助(50674)
编号(48034)
成果(39622)
(38687)
重点(38548)
(37863)
国家社会(34946)
(34009)
课题(33748)
教育部(33092)
中国(32798)
科研(32221)
期刊
(125654)
经济(125654)
研究(80234)
中国(50056)
(40971)
学报(40171)
科学(37698)
(37643)
管理(32538)
大学(30238)
学学(28341)
农业(27739)
教育(24308)
(23759)
金融(23759)
经济研究(21819)
技术(20677)
财经(20464)
问题(18865)
业经(18786)
(17815)
(15980)
(15830)
世界(14236)
国际(13746)
技术经济(13131)
统计(12342)
(12127)
现代(11691)
资源(11630)
共检索到38347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耀彬  李仁东  
收集各省区近20年有关城市化方面的资料,分析了我国在转型时期城市化水平的时空变化规律。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转型时期城市化水平在时间变化上具有水平起点低,发展速度快的特点;在空间变化上存在着较大的东中西区际和省际差异。在此基础上,利用多元统计方法,定量研究影响我国城市化发展的主动力因子,结果表明:工农业发展推拉因子、产业结构转换因子和出口替代外向因子是影响我国城市化发展的三大主动力因子。但表现在东中西城市化发展的主作用力是不同的。进一步研究表明:东部省区城市化水平与第三产业发展水平、产业结构转换能力和经济外向化密切相关,其中与第三产业发展水平表现最为显著;中部省区城市化水平与大中型工业企业的分布、工...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王然  冉茂盛  
为了研究不同省域居民消费的差异性和依赖性,本文通过引入空间权重矩阵,建立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分析了2006-2010年城市化与居民消费的空间关系。居民消费的Moran`I指数表明样本期间我国省域的居民消费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表现为居民消费在相对较高或者相对较低的省域在空间上趋于集群,并且绝大部分的省域及其邻近的省域居民消费水平存在高度的空间稳定性,政策需向更有助于突破行政区域界线的城镇体系建设方向引导。空间误差模型的建立优化了普通最小二乘法估计模型,更精确地估计了城市化与居民消费之间的关系。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易承志  
随着改革开放的启动和不断深化,中国的城市化也开始迅速推进,并呈现出高速城市化、国家主导的城市化和不完全城市化等具体特征。转型期中国城市化呈现的上述特征,是经济发展水平、促进城市化的制度安排、人口城市化、影响城市化的制度惯性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吴煜  
本文对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的城市化发展历程进行了回顾。在"政府推动"和"自然演变"的共同作用下,现阶段中国的城市化不仅在形态上表现为城市群的发展壮大,更在质量上逐步实现了"人的城市化"。通过分析城市化现状,本文提出了城市化建设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马力  
未来单纯依靠工业化推动经济已经走向尽头,随着外需逐渐转向内需,城市化仍将是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最主要动力。本文首先利用logistic函数预测中国未来的城市化水平,其次利用主成分法降低纬度并确定权重,构建城市化综合评价体系。结果发现中国未来仍处于城市化的高速发展期,其城市化的拐点将在2017年出现;但同时中国各个地区的城市化水平良莠不齐,东部地区的城市化质量普遍高于中西部地区,而经济潜力因子和环境因子应该被赋予更多的重视。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余静文  王春超  
在当前中国的发展阶段,城市圈形成所产生的集聚效应、辐射效应和地方政府的治理结构转变对区域经济共同发生作用,本文尝试对这三个效应进行分析和研究,首先以M—U型组织理论为基础,将其应用到政府治理结构之中,通过构建理论模型论证城市圈形成之后,政府之间由于治理形式的变化而引起经济绩效的改进;其次,本文将使用Regression Discontinuity方法对城市圈的整体经济绩效进行了分析,实证结果表明辐射效应和政府治理结构对城市圈整体经济绩效的积极影响要大于集聚效应的消极影响,城市圈的划分不仅能够极大地提高城市圈中心城市的经济绩效,而且也能够提高城市圈内其它地区的经济绩效。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侯学英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进入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城市规模迅速扩张,这在一定程度上对于环境系统产生了影响,如产生了城市热岛效应。文章利用灰色系统理论,对我国25个省会城市和4个直辖市1990~2005年的城市化综合发展水平数据和城市气温数据进行了灰色关联度的计算和分析,定量揭示了城市化水平的差异对于城市气温变化的影响,同时也定量分析了各种城市化因子对于城市气温变化的影响。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彭阳  黄亚平  罗吉  
城市规划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受到社会经济制度和文化传统的影响和制约,双重转型时期“双轨制”的过渡性制度安排和复杂的社会经济背景使城市规划制度在改革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协调。分析了这一特殊时期城市规划制度短缺与异化的具体现象及其根源,进而提出了城市规划制度改革的努力方向。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陈石清  朱玉林  
运用协整分析方法与误差纠正模型,考察了1991~2005年中国房地产价格与城市化水平之间的关系。实证研究发现,中国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是中国房地产价格上升的原因;中国的房地产价格与中国城市化水平之间存在一种长期稳定的正向变动关系;短期来看,均衡关系由短期偏离向长期均衡调整的速度较慢。最后,对实证结果进行了分析并指出了相关的政策含义。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吕健  
本文以一种地理空间的视角,采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考察了中国内地31个省域城市化水平的空间效应和地区收敛。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各个省域的城市化具有显著的集聚效应和辐射效应;地区城市化水平存在着绝对β收敛,在考虑了空间效应之后,收敛的速度有所加快。同时,这也说明,普通回归模型低估了城市化水平的地区收敛速度。本文的启示是:中国省域城市化发展中存在示范、带动和学习、模仿现象;空间效应对城市化水平的地区收敛具有正向作用;充分利用城市化水平的空间特征,有助于推进中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陈彦光  
城市是一种没有特征尺度的现象,故其只能主观定义,而不能客观界定。城市化水平统计难题因此而生。中国目前的城市化水平至少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各地测量标准不一,二是统计上的不适当高估,三是建设中的想当然拔高。由于城市形态和城市规模分布都具有无标度性特征,一个城市的边界和一个区域的城市数目都无法客观确定。这种现象为城市化水平统计过程中的主观操作留下了理论上的漏洞。可是,国内至今没有统一、科学的城市定义,城市化水平统计各地标准参差不齐,水分明显。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至少要开展下述基础性工作:基于统计学知识规范城市定义,合理制定城市人口规模门槛,细化城市人口普查单元,在大众中普及正确的城市化概念。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文余源  
根据城市化内涵建立城市化水平测度的复合指标体系,对中国省域1996~2002年的城市化水平进行了测度,采用锡尔(Theil)指数对中国城市化水平区域差异进行了分解,并分析了其变动趋势。结果表明:中国城市化总体水平不高,区域总格局变化不大,区域城市化发展不平衡突出,区域差异变动特征明显;三大地带的差异仍是中国城市化水平差异的突出问题,中西部城市化具有低水平上的一致性,其城市化任务艰巨并迫切。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黄庐进  
转型时期中产阶层消费结构出现了新变化和新特点。笔者以上海城镇中高收入家庭作为中产阶层的代表,以他们的消费数据为视角来考察转型时期我国中产阶层的消费结构的变动情况。研究发现转型时期中产阶层的各类消费支出变动都有各自不同的特点。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廖明中  
本文采用新古典增长理论的分析框架全面探讨1987年的城市初始条件与随后20年城市增长(1987~2006)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城市增长与城市人口增长率、城市收入水平、信息化水平等初始条件指标呈现显著的正向相关,但是与城市初始人口规模呈负向关联。同时,本文还证实了非国有部门的发展、对外开放和财政分权同样是过去20年里促进转型时期中国城市增长的关键因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