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920)
- 2023(5626)
- 2022(4445)
- 2021(4345)
- 2020(3445)
- 2019(8160)
- 2018(7735)
- 2017(14752)
- 2016(7781)
- 2015(8901)
- 2014(8441)
- 2013(8510)
- 2012(8144)
- 2011(7707)
- 2010(7307)
- 2009(6741)
- 2008(6596)
- 2007(5556)
- 2006(4949)
- 2005(4540)
- 学科
- 济(41201)
- 经济(41169)
- 管理(17242)
- 方法(16827)
- 业(16485)
- 数学(15881)
- 数学方法(15822)
- 中国(14398)
- 企(10841)
- 企业(10841)
- 农(10245)
- 贸(10223)
- 贸易(10217)
- 易(10028)
- 地方(8695)
- 业经(7356)
- 财(7091)
- 农业(7004)
- 制(6763)
- 银(6169)
- 银行(6167)
- 环境(6136)
- 行(6059)
- 融(5968)
- 金融(5967)
- 关系(5912)
- 出(5894)
- 发(5661)
- 学(5596)
- 产业(5317)
- 机构
- 大学(114311)
- 学院(111659)
- 济(60494)
- 经济(59868)
- 研究(47149)
- 管理(40320)
- 中国(37100)
- 理学(34835)
- 理学院(34378)
- 管理学(34039)
- 管理学院(33814)
- 科学(25213)
- 京(25007)
- 财(24284)
- 所(23306)
- 研究所(21397)
- 经济学(21340)
- 中心(20114)
- 财经(20055)
- 经济学院(19335)
- 经(18632)
- 院(16793)
- 农(16707)
- 北京(16403)
- 科学院(15179)
- 财经大学(15160)
- 范(15055)
- 师范(14966)
- 研究中心(13980)
- 江(13947)
- 基金
- 项目(76717)
- 科学(62117)
- 基金(59980)
- 研究(56769)
- 家(53084)
- 国家(52772)
- 科学基金(44492)
- 社会(40781)
- 社会科(38913)
- 社会科学(38906)
- 基金项目(30837)
- 自然(25962)
- 自然科(25407)
- 自然科学(25401)
- 自然科学基金(24997)
- 教育(24902)
- 省(24682)
- 资助(24632)
- 划(22594)
- 编号(20075)
- 中国(19573)
- 部(19414)
- 国家社会(19315)
- 发(17874)
- 重点(17723)
- 教育部(17000)
- 成果(16666)
- 人文(15674)
- 创(15590)
- 发展(15207)
共检索到16964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程俊杰
本文利用协整法对2001—2012年我国30个省(市)制造业产能利用情况进行了测度,并基于动态面板GMM估计对市场因素、政府干预以及经济周期三大因素影响东、中、西部产能过剩的地区差异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与行业层面相似,我国目前已经出现了地区层面的普遍过剩,考虑到中西部地区技术相对落后、投资活动不活跃等因素,特别需要警惕的是东部地区的产能过剩。产能持续过剩的省份大多具有制造业占国民经济比重较高、市场经济发展相对发达、政府干预能力较强等特征。市场因素与产能利用率之间的关系是动态变化的;经济周期与产能利用率之间表现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但中西部地区经济波动对产能利用率的影响程度远大于东部地区;政府干...
关键词:
转型时期 产能过剩 测度 成因 地区差异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程俊杰
本文运用协整法和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法对2001—2011年我国30个省(市)的制造业产能利用率进行测度及比较分析。本文研究发现:(1)两种方法得出的产能利用率基本一致;(2)产能利用率变化呈现明显的经济周期特征;(3)东部地区的产能利用率整体低于中西部地区;(4)我国地区层面的产能过剩风险可能正向全局蔓延。本文进一步将30个省(市)划分为确定性过剩、可能性过剩以及潜藏过剩风险三种类型。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周业樑 盛文军
本文试图对处于体制转轨特殊阶段的产能过剩形成机理给出一个全新的解释,在界定产能过剩概念基础上,借鉴相关文献,参照和修正Betancourt(1985)的模型,给出了衡量产能过剩的理论标准;并对产能过剩的效应进行经济学分析;文章最后就缓解产能过剩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产能过剩 经济效应 成因解析 政策选择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韩国高 高铁梅 王立国 齐鹰飞 王晓姝
本文在微观经济学生产、成本、均衡理论基础上,借鉴Berndt&Morrison(1981)提出的成本函数法,利用面板模型的广义矩估计方法(GMM)分别测度了我国重工业和轻工业28个行业1999—2008年的产能利用水平,据此得出七大产能过剩行业,进而分析了制造业行业发展的波动特征;然后建立变参数面板模型,针对七个产能过剩行业,利用实证分析证明了固定资产投资是产能过剩的直接原因,并针对宏观调控政策对抑制固定资产投资收效甚微这一现象,阐述了我国产能过剩的深层次原因。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祝宝良
有效需求不足不是当前产能过剩的主要原因当前,我国的产能过剩呈现行业面广、过剩程度高、持续时间长等特点。产能过剩行业已从钢铁、有色金属、建材、化工、造船等传统行业扩展到风电、光伏、碳纤维等新兴战略性产业,许多行业产能利用率不足75%,处于严重过剩当中,有的如钢铁行业处于绝对过剩状态。从产业组织结构看,越是政府高度重视、国有程度高、审批严格的行业,产能过剩越严重,明显表现为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周勤 余晖
本文研究转型时期中国产业组织的演化规律。建立以中央政府为行为主体,以产业开放程度、制度环境和产业政策为投入要素三维空间,以产业绩效和产业安全为约束条件的基本模式。本文认为产业组织的演化实际上是中央政府以产业安全和产业绩效为约束条件下,调整产业的开放程度、制度环境和产业政策等投入要素,追求最优产业组织下中央政府的效用最大化的结果。中央政府实现最优产业组织的条件符合新古典经济学的均衡条件,即各要素边际收益与维持投入要素的支付之比相等。通过调整不同的约束条件会使最优要素组合发生变动,而开放程度、制度环境和产业政策导致产业组织形态的变化,可以与中国转型时期不同产业的产业组织的演化相对应,并据此预测产业...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曹秋菊 唐新明
基于2001—2019年省际面板数据,运用SFA方法对其生产环节的产能利用率进行测算,并测算了省际销售环节的产能利用率,进而得到我国省域工业产能利用率。然后,根据产能过剩指数与产能利用率之间的关系计算出2001—2019年我国省际工业产能过剩指数。主要结论包括:(1)整体来看,2001—2019年中国工业平均产能利用率为70.56%,存在轻度产能过剩。从区域来看,东部地区绝大部分省域的产能利用合理,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都出现了产能过剩问题,且中部地区绝大部分省域为中度产能过剩,西部地区绝大部省域出现了严重的产能过剩。(2)从时间上看,我国产能过剩指数总体上呈下降趋势,即产能过剩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略有缓解。(3)究其原因,主要有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充分不平衡,区域产业结构、技术水平、区域资源配置与政策环境差异等。因此,要立足国内大循环、协调区域经济发展和协调区域科技发展水平,推进高质量国际投资与区域制造业分工优化相融合与协调发展,以破解我国区域性产能过剩的困境。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吴利学 刘诚
根据中国项目招商的特点,本文将产能形成看作地方政府与投资企业的匹配行为,利用搜寻-匹配模型阐明产能过剩的根源在于地方政府收益分配比例超过其对项目匹配贡献强度,而且这种收益-贡献的不对称性越强产能过剩越严重。同时,本文利用行政审批改革作为地方政府收益-贡献比例差异的代理变量,检验了以上理论结论。实证发现,地方政府设立行政审批中心可以显著提高产能利用率,并且中心设立时间越长、层次越高则效果越强。分行业回归结果进一步表明,政府收益-贡献不对称在高国企比重、高垄断性、重工业和严重过剩行业的影响更为突出。本文为产能过剩成因分析提供了新的视角,为最优产能判别给出了理论基准,为调控政策提供了新的微观基础和工具选择。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周炼石
中国产能过剩已经形成严重后果。其直接原因是多种经济成分大举投资局部行业,地方政府的竭力推动。但宏观调控体系也存在重大缺陷。根据经济政策学的理论分析,其政策性缺陷在于,政策目标与工具不协调,依赖于公布限产目标,缺乏调控各种经济成分的公共政策工具;集分权政策使用不当,产业结构政策过度分权化等。文章提出完善调控政策的措施是,健全调控各类经济成分的公共政策工具,加强产业结构政策的集权等措施。
关键词:
产能过剩 政策缺陷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王争 史晋川
本文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研究了转型时期(1987—2002)中国工业部门生产绩效的地区异质性和短期波动的一致性背后的原因。研究首先发现,自1987年以来各地区工业部门劳动边际生产率的上升却伴随着资本边际生产率的下降,尤以东部地区最为明显。与此同时资本边际生产率的省际分布正在由离散走向极化,而劳动边际生产率的分布变化则表现出相反的趋势。接着,我们进一步确认了20世纪90年代末国企改革程度的加强是造成各地区工业生产绩效及构成成分短期波动的首要原因;而民营化程度较高的东部地区的工业生产绩效受到制度冲击的程度相对较小,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调节能力。另外,劳动力教育水平也对工业生产绩效的提高发挥着显著的积极作...
关键词:
转型 工业 生产率 随机前沿 地区差异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辛灵 米建国
我国某些行业出现产能过剩,既有市场经济共有规律作用的因素,也有我国特有的体制性原因和结构性原因作用的结果。在我国实施去产能应该从适应市场经济共有规律和消除我国特有的体制性原因与结构性原因两方面入手。对既有过剩产能的化解通过"六个一批"的方式实施。
关键词:
产能过剩 成因 对策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辛灵 米建国
我国某些行业出现产能过剩,既有市场经济共有规律作用的因素,也有我国特有的体制性原因和结构性原因作用的结果。在我国实施去产能应该从适应市场经济共有规律和消除我国特有的体制性原因与结构性原因两方面入手。对既有过剩产能的化解通过"六个一批"的方式实施。
关键词:
产能过剩 成因 对策
[期刊] 改革
[作者]
于立 张杰
从产业政策评价的角度,在廓清产能过剩本质与分类的基础上,通过研究主要国家产能利用率与经济增长率之间横向与纵向的一般规律,提出并剖析我国的"二率剪刀差"现象与成因,进而得出"我国产能过剩的根本成因是非市场因素"的基本结论。解决产能过剩可采取"二率协调"三步走战略,即短期转变70%产能利用率/8%经济增长率组合;中期达到75%产能利用率/7%经济增长率组合;长期实现80%产能利用率/5%经济增长率组合。在产业政策和改革方面,产业政策应让位于竞争政策,针对不同行业分别采取"简政放权、放松规制、改进规制"的"十二字方针"改革思路。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万晖 饶勤武
运用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基本理论,从国内与国外经济数据对比的角度分析我国产业结构优化中面临的现实困境。制度因素和技术因素是影响产业结构优化的关键因素,认为只有深化制度革新、推动技术进步与调整三次产业结构方能从根本上解决产业结构优化的实现问题。
关键词:
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优化 困境 出路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刘静 金浩
基于生产函数法,运用面板数据的固定效应模型对2000~2011年我国29个地区的工业产能过剩程度进行了测算,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从全国情况来看,我国固定资产投资、银行流动性过剩和宏观经济波动均对我国工业产能过剩的影响显著,其中固定资产投资与产能利用率之间呈负相关关系,银行资金流动性过剩、宏观经济波动与产能利用率之间呈现正相关关系;从四大地区情况来看,我国工业产能过剩的影响因素存在着区域差异,在此基础上提出遏制投资消费失衡,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优化区域产业结构以抑制产能过剩的对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