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915)
2023(14466)
2022(12524)
2021(11739)
2020(9681)
2019(22293)
2018(22084)
2017(42749)
2016(23491)
2015(26355)
2014(26165)
2013(25710)
2012(23597)
2011(21425)
2010(21231)
2009(19617)
2008(19038)
2007(16814)
2006(14906)
2005(13320)
作者
(68154)
(56489)
(56327)
(53602)
(36167)
(27335)
(25513)
(22110)
(21718)
(20322)
(19529)
(19220)
(18211)
(17888)
(17721)
(17666)
(16958)
(16942)
(16352)
(16269)
(14146)
(13867)
(13632)
(13077)
(12707)
(12694)
(12559)
(12527)
(11396)
(11097)
学科
(92502)
经济(92368)
管理(71696)
(63605)
(54303)
企业(54303)
方法(39492)
数学(33920)
数学方法(33519)
(25804)
中国(23558)
(22797)
(21049)
(20955)
业经(20810)
地方(18754)
(16092)
财务(16023)
财务管理(15989)
企业财务(15208)
(15119)
贸易(15109)
农业(15033)
环境(14805)
理论(14741)
(14636)
(14445)
(14406)
(14313)
银行(14256)
机构
大学(332297)
学院(328087)
管理(128110)
(127366)
经济(124390)
研究(113481)
理学(110765)
理学院(109433)
管理学(107446)
管理学院(106857)
中国(83186)
科学(71701)
(71423)
(61453)
(57604)
(54503)
研究所(52364)
中心(50511)
业大(50498)
财经(48591)
(48292)
北京(45072)
(44126)
(43752)
师范(43272)
农业(42852)
(41776)
(38710)
经济学(38046)
财经大学(36343)
基金
项目(227538)
科学(178606)
基金(165841)
研究(163869)
(145765)
国家(144621)
科学基金(123597)
社会(102700)
社会科(97296)
社会科学(97267)
基金项目(88655)
(87953)
自然(81961)
自然科(80007)
自然科学(79985)
自然科学基金(78554)
(75077)
教育(74592)
资助(67754)
编号(65919)
成果(54077)
重点(51202)
(49939)
(47747)
(47120)
课题(45869)
创新(44067)
科研(43668)
(43358)
教育部(42588)
期刊
(141643)
经济(141643)
研究(99314)
中国(64314)
学报(55888)
科学(50644)
(49380)
管理(47739)
(47621)
大学(42038)
学学(39552)
教育(36098)
农业(33913)
(28652)
金融(28652)
技术(26432)
财经(23857)
经济研究(22328)
业经(22029)
(20299)
问题(18273)
图书(17357)
(17133)
理论(16322)
科技(16270)
(15862)
实践(14952)
(14952)
现代(14841)
技术经济(14672)
共检索到4839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陈颂  汪鑫  那鲲鹏  肖扬  
以上海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居委会空间单元为基础,从房权视角切入研究在经济转型新时期上海市住房空间的分异格局及其影响机制。通过构建房权指数、差异指数和隔离指数,并分别从城市整体、中心城区与郊区三个空间尺度下,系统性掌握城市居住空间的结构性特征。研究发现近十年上海市房权分异程度略有上升,特别是中心城区内环至中环间房权指数较高,其印证了郊区化对于居住空间的重构影响,另外中心城区差异指数低于外围地区,而其隔离指数高于外围地区。在影响机制方面,研究发现城市社会分层结构明显,在中心城区房权分异主要受到制度与市场因素的制约,外围地区由于市场制约性降低,个人选择影响增加,而制度因素影响仍然显著。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于丽丽  赵新正  谢楠  
上海的创意产业在产业结构调整的背景下迅速发展起来,并且呈现出不断向创意产业集聚区集聚的发展趋势。在良好的经济环境、雄厚的文化基础、丰富的创意人才以及政府的大力支持等因素的推动作用下,上海的创意产业集聚区已经达到75家,并且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出依托传统文化集聚的苏州河沿岸带和依托大学集聚的大学圈。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陈浮  刘俊娜  常媛媛  张琦  于昊辰  张绍良  
研究目的:摸清耕地非粮化的总体态势,揭示非粮化空间分异及驱动机制,为国家粮食安全和耕地保护政策调整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空间自相关分析法、多重共线性诊断与多元回归分析方法。研究结果:(1)2018年耕地非粮化面积约为54.47×10~6 hm~2,占耕地总面积的32.29%;(2)非粮化面积主要集中于中南部和北部,但高非粮化率主要集中于新疆、贵州和东南沿海。非粮化面积与非粮化率呈现显著不同的空间集聚特征;(3)农业实际利用外资额、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比、农业机械总动力、乡村劳动力、土地流转面积与非粮化面积对数呈显著性正相关关系,共同驱动了全国非粮化的空间格局。但不同尺度、不同区域耕地非粮化驱动因子的空间异质性显著。研究结论:受经济、社会、政策和资源配置等多重因素影响,中国不同尺度下非粮化时空格局差异悬殊、驱动因子空间异质性显著。今后应科学设定非粮化底线、优化农业资源配置、推进农业差别化补贴,严控非粮化无序增长、稳固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石。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汤庆园  徐伟  艾福利  
利用上海市外环以内2010年12月1014个小区的平均房价数据,通过构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并与基于全局最小二乘法(OLS)进行比较,揭示上海小区房价的空间分异和不同影响因子的影响。研究发现,每增加或减少一个单位各影响因子对房价的影响大小依次为:建成时间,到CBD距离,绿化率,到公园距离,距地铁站距离,距超市距离和距学校距离。同时,地理加权回归分解成局部参数估计优于OLS提供的全局参数估计,它可以深刻的揭示出房价和空间影响因子之间复杂的关系,而且可视化的工具可以用地图的形式更详细的呈现出城市房价的整体景观,这些都是传统OLS无法比拟的。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震  杨永春  
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是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以中国省级行政区域为基本研究单元,结合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对中国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格局演变进行分析,并利用最小二乘法(OLS)模型和地理加权回归(GWR)模型对其空间分异机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中国省区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呈现出由东向西递减的态势,并在空间上集聚,但集聚程度出现了一定弱化,热点区和冷点区的范围也相应发生变化;②教育投入力度、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水平和城镇化水平从各自角度促进了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格局的形成和演变;③上述影响因素的作用在空间上呈现出与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格局或一致或相反的关联性,其中教育投入力度影响作用出现了一定的局部波动。因此,在制定促进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的政策时,对于影响因素促进作用较强、较弱与呈现反方向作用的区域,要从各省区自身发展情况出发进行更加深入的探讨,研究制定与该省区实际相符合的差异化对策。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永明  姜玲玲  王美霞  喻忠磊  
文章基于多尺度、人—地系统的理论视角,以湖南省8 000个相对贫困村为研究对象,利用平均最邻近指数、空间基尼系数和空间自相关方法,从市级和县级两个尺度揭示了相对贫困村空间分布格局差异,运用空间计量模型识别出相对贫困村空间分异的影响因素,最后基于"四层一体"模型提炼出相对贫困村空间分异的机制。结果表明:(1)相对贫困村在市级尺度上均呈现集群分布模式,而在县级尺度上呈现出集群、离散和随机三种不同的模式。(2)市级和县级尺度上相对贫困村均呈现显著的全局空间自相关性,但在两个尺度上局部空间自相关性特征存在差异。(3)城镇化率、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人均财政支出、文盲率、坡度、平均海拔是影响县级尺度相对贫困村空间差异的显著因素。(4)基于"四层一体"模型揭示出相对贫困村的空间分异机制。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黄琴诗  周强  宋伟轩  
城市居住分异是一种多维过程和复杂系统,传统单一维度和较大空间尺度的分析越来越难以准确描刻城市内部多元异质的社会空间分异格局。论文基于居住分异多维属性与尺度效应的逻辑基础,借鉴西方居住分异不断迭代更新的研究思路,结合中国城市居住分异的新时代特征,构建居住分异“社会—物质—信息”三元空间辩证统一的理论框架。围绕信息要素与数字资本介入下居住分异的多维转向与方法创新,深化对数字化时代城市居住分异模式的再认知,提出居住分异研究需要从单维尺度向辩证统一、从分异指数向结构探测、从时空联系向互动机理转型。通过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的评述与反思,拓展中国居住分异研究的理论深度,为促进城市社会空间高质量均衡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董磊磊  潘竟虎  冯娅娅  王卫国  
以中国295个地级行政单元为研究对象,基于NPP-VIIRS夜间灯光数据、土地覆被数据和国家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构建"鬼城"指数模型,并采用空间统计分析方法,揭示中国地级行政单元"鬼城"现象的空间分异格局。结果表明:经济发展较快的一些东部沿海城市和地区"鬼城"现象较为鲜见,资源枯竭型城市、地处山区的一些城市以及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地区和城市则是"鬼城"现象的典型代表;从全国范围看,"鬼城"指数呈现出中部>西部>东部,北方>中部>南方的趋势;"鬼城"指数较高的地级单元集聚性个体差异较小,"鬼城"指数较低的单元集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李梦玄  周义  
应用居住分异理论,通过搜集和挖掘武汉市分环线和分街道层面的保障房社区的居住人数的相关数据,综合运用全局分析指数和局部分析指数两类指标,对武汉市保障房社区居住空间分异的程度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显示:采用不同层级的数据得到的结论整体一致,且街道级别的微观数据相比环线的中观数据能更加准确地测度武汉市保障房社区居住空间的隔离程度;武汉市保障房建设导致了一定程度的居住空间隔离或分异,且空间分异程度呈现出先急剧攀升后缓慢增加的态势;武汉市保障房空间分布呈现出边缘化、规模化和集中化的特点。因此,应采用相应的城市规划和管理策略推进混合居住模式,以此降低城市居住空间的隔离或分异程度,促进保障房社区的健康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强  李新华  
文章借助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构建蔓延指数从时空两个维度分析长江经济带城市蔓延现状。并从政府政策制度、经济、人口和工业发展等方面探究了长江经济带城市蔓延的形成机制。研究表明:户籍制度对城市蔓延具有明显的正向作用,是形成人口低密度、城市空间无序扩张的主要原因,土地供给对城市蔓延的影响并不显著,经济增长、人口增长及工业发展也对城市空间无序的蔓延式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王莹  冯宗宪  
文章通过构建基于住房消费偏好的居住空间分异机制的理论模型推理得出:居住空间分异的程度取决于购房者对住宅区位特征的偏好特点及程度,并以西安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购房者对住宅区位类特征的总体偏好显著胜出,从而导致西安居住空间分异不断加剧;消费者对地块所处区域和周边环境质量的偏好胜过对地块距离市中心远近的偏好,因此西安居住空间分异结构以扇形和马赛克式为主,同心圆带状为辅。此外,研究还证明政府对居住空间分异的作用大于开发商的作用,要控制或削弱这种态势,必须依靠政府干预。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叶昌东  周春山  刘艳艳  
采用1996、2001年两次基本单位普查和2004年第一次经济普查的数据,对工业的企业规模、产出强度、专业化指数、工业区位商、工业地位凸显程度、投资强度、外向性和要素结构等原始数据变量的选取和处理基础之上采用主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研究了广州工业空间分异。研究表明,近十年来广州工业空间分异有四种类型区:旧城工业区、综合工业区、专业工业区和乡村工业区。这四种类型区在原有工业基础、政府政策导向、市场经济机制、科技创新、区位条件、环境要求等因素的推动下分别表现出衰退、分化、强化和提升过程。文章最后总结了我国城市工业空间布局模式。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梅  
农民环境权是农民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保护农民环境权,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农村和谐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必须加强农村环境立法,建立农村环境管理体制,提高农民环境意识,充分农村集体组织的职能,保障和促进农民环境权的实现。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史洋洋  吕晓  郭贯成  巩晨  
研究目的:分析耕地利用转型过程的时空格局演化及其趋势变化,在理论分析基础上探究耕地利用转型的驱动机制。研究方法:GIS、地学图谱分析、空间计量回归模型。研究结果:(1)1990—2000年耕地利用转型最为活跃;2000—2015年耕地利用转型过程在空间上表现出明显的空间集聚性,耕地利用转型过程的时间阶段性特征显著。(2)山东省土地利用形态格局依然存在冲突,耕地利用转型处于从持续快速减少向缓慢减少的过渡阶段。(3)自然条件、社会经济、交通区位和土地管理因素共同驱动耕地利用转型,不同因素对不同时间阶段耕地利用转型驱动机制也存在差异。研究结论:政府在制定相关政策和国土空间规划时应统筹考虑耕地利用转型的驱动因子及区域差异规律,对建设占用耕地加强规划管控,强化耕地保护政策的实施绩效评价。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周详  常婧超  
文章从当代城市治理与空间转型的现实背景出发,指出中国城市发展的空间逻辑已从以二维扩张为表征的增量开发转换为以多方参与为特征的存量提升。在这一背景下,文章将由上海里弄构成的遗产社区选作观察对象,通过剖析遗产社区的基层治理议题和空间发展问题,尝试从社区建设和公众参与两方面探讨遗产社区治理与空间转型的发展方向。首先,将遗产社区置于上海社区建设运动中进行分析,指出遗产社区面临的3大问题并未在这场运动中得以解决。然后,尝试从公众参与的角度对上述问题进行回应,并通过梳理公共参与理论的演进过程指出,在上海的社区建设过程中实现一种动态平衡下有限度的公众参与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基于此,在对上海基层社会治理情况进行剖析的基础上,提出基于社区共同利益的公众参与方式。最后,提出面向遗产社区3大问题的公众参与渠道构建方式,认为多元主体参与城市更新的治理逻辑需要在均衡各方权益并发挥各方作用的基础上重新组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